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清朝做什么官职能够升任知府呢?

揭秘:清朝做什么官职能够升任知府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201 更新时间:2024/3/16 21:45:04

知府作为清朝地方府级行政区官员,位居四品,连接省与州县,属于地方官中不可或缺的职位。清朝历代皇帝对知府都极为重视,他们甚至会亲自挑选知府,希望能选出一批优秀合格的官员,协助朝廷治理地方。

事实上,在清朝大部分时期,对地方官的重视,都远远大于京官。京官事务因循守旧,可以按规例办事,地方官需要面临各种错综复杂的情况。

经验再丰富的官员,也不敢说自己能完全应对地方上的种种突发情况。所以,朝廷会想办法提高知府群体的素质,而最直接的办法,莫过于提高知府的选拔门槛,让有能力的人担任这一职位。

清朝的时候,知府来源渠道较为多种。首先是那些表现优异的官员,有机会升任知府。跟选任知县不同,知县可能是举人、进士,也可能直接花钱买来的知县职位。知府必须从现任官员中挑选,他们更有从政经验。

了解现任官员素质如,考核结果是通用来评判的标准。清朝官员中,京官每三年一次考核,称为京察;地方官每三年一次考核,称为大计。考核后根据官员表现情况给出相应评价。

对于京官来说,如果在考核中得到“一等”评价,就会被引见到皇帝面前,由皇帝进行考核。皇帝考核后,会把一部分合格者的名单圈出,把这些人再召来考核一次,只有被皇帝认同的京官,才会被调到地方担任知府。当然,并非所有京官都在挑选名单内。

按照规例,清朝只在部院的郎中、员外、主事,都察院的御史、给事中,翰林院的编修、检讨、庶吉事中挑选。这些人各有本事。郎中、员外、主事,这些人负责部院具体事务,对朝廷政务较为了解。

都察院专门负责监察官员,需要官员有很好的品德能力要求。编修、检讨、庶吉士都是进士经过选拔后才可进入,属于朝廷培养高级官员的职位。

当然,知府人选不会只挑选他们。一方面过于单一,没有办法满足知府这一复杂职位要求的人员素质。另一面则是仅靠京察合格的官员,无法填补知府空缺。所以,清朝会在那些资历深厚的官员中进行选拔,挑出足够合适的人选。

不同官员的资历要求不同。比如郎中需要满两年资历,才可以挑选为知府。给事中、御史则要满三年。挑选的过程中,也会考虑到官员在科举上的排名。

清朝将科举视为正途,那些在科举取得好成绩的官员,更有升迁的机会。反之,如果没有科举成绩的官员,即便有很高的官职,也可能遭到同僚嘲笑。

挑选知府时,也是如此。比如那些花钱买官得到郎中职位的官员,需要三年才有资格挑选为知府,比科举出身的同僚多一年。根据史料统计的结果,也验证清朝重视科举的事实。

清朝知府中,科举正途出身的官员最多,而这些官员中,进士数量最多,其次是举人。而且,清朝有规定,如果是省会城市的知府,保举选拔时要选择科举正途出身的官员,否则将来被保举的官员一旦出事,保举他的人也要受到连带惩罚。

当然,无论是什么出身的官员,都要符合一定标准。按照规定,必须是那些平时表现出色,能够担当重任的官员,才会被下放到地方担任知府。

这些主要还是京官外放知府的渠道。对于地方官来说,它们要升任知府,同样要经过考核。一般情况下,只有同知直隶州知州可以担任知府,且必须满三年才能担任。

同知是知州的辅佐官,直隶州跟府在编制上属于同级别。所以,这两个官职跟知府实际相差不大。

于成龙就是从同知任上被提拔为知府。到后来的时候,清朝改规制,只要直隶州知州跟同治才堪大用,可以不用拘泥于年限。如果地方知府实在缺人,还会从散州知州跟知县中挑选,扩大挑选范围。

不过,相比较于京官来说,地方官选拔知府的渠道还是较少。所以清朝知府中,从京官挑选知府的人选比地方官占比更大。

这些属于正常渠道提拔的官员。如果只按照这个标准提拔的话,那些有能力却不符合标准的官员可能无法出头,得到重用。

顺治年间朝廷下诏,允许部分高级官员举荐知府人选。乾隆年间规定,举荐的方式可以是明荐,也可以是秘密保举。这可以进一步扩大知府人选。

当然,保举的知府也并非全无标准,仍要经过相应考核。一些特殊情况下,皇帝也会违例打破一般规制,提拔一些官员担任知府。所以,总体而言,清朝为保证知府群体的多样,其选拔渠道还是比较多样。

标签: 清朝古代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最厉害的奴婢,卫媪为何留名青史?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卫媪,汉朝,历史解密

    提及卫媪这两个字,相信大家都有点懵吧,很多人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其实呢,卫媪不是一个名字,形容的意思便是卫家老太太的意思,就是这样一个没名没姓的女子,却被青史留名,这是因为什么呢?所以,我们今天便一起来走近卫媪,了解一下她的故事吧!卫媪是平阳侯府的仆人,姓名史书上没有记载,只是因为嫁给了一个不知名的

  • 王昭君:被误以为貌丑而被逼远嫁匈奴,两任丈夫是亲生父子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王昭君,汉朝,历史解密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王昭君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说起和亲,很多都会想起唐朝的文成公主。其实早在汉朝时期,就有了和亲的记录。但几乎都是一些宫女以公主的名义派去和亲,而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宫女就是其中的一位。她就是用自己一生的幸福换取汉匈两国之间长

  • 西施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西施和范蠡泛舟太湖是真的假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西施,范蠡,历史解密

    西施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被后世千万人所称颂。人们称颂西施不仅是因为她的美貌,可能也对她的人品产生深深的敬佩。在越国面临危急关头,西施能够站在大义的角度,深入虎穴,为越国的复兴争取时间,这样的义举可能让很多老爷们都感到脸红。出于对西施的敬仰,人们也希望这个可怜人能有一个好的归宿。民间流传这样一种说

  • 秦始皇对人类做出哪些贡献呢 作出的贡献至今无人超越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秦始皇,秦朝,历史解密

    秦始皇对人类做出哪些贡献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一提到秦始皇喜欢他的人拼命的歌颂他,不喜欢甚至讨厌他的人极力的诋毁他。没办法秦始皇就是这么一个有争议的人物。有他的名字出现必定会引来一场激烈的争论。对于秦始皇我们真是再熟悉不过了,文科生对他应该更

  • 康熙早年的七嫔之一,僖嫔居嫔位25年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僖嫔,清朝,历史解密

    2011年《宫锁心玉》的播出,再次掀起清宫剧的热潮,《步步惊心》、《甄嬛传》等接踵而至,杨幂、刘诗诗、孙俪更是凭借这些剧十足火了一把。在《宫锁心玉》中康熙有一位特殊的妃嫔,她颇有心计,为了生存在宫中步步为营,最后却成为一名恐怖份子。她就是康熙帝的僖嫔赫舍里氏,一起来看一下。据相关史料记载,清朝康熙十

  • 史上第一老奸巨猾,杀皇帝侵占皇妃,一句话至今流传?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隋朝,历史解密

    相信不少看过《隋唐英雄传》的朋友都对这个名字有着深刻的印象,在电视剧中这个宇文化及和他的儿子宇文成都可谓是一众英雄好汉的眼中钉肉中刺,恨不得除之而后快,而宇文成都更是糟蹋了秦叔宝的女人蓉蓉(啊!我的女神),简直是可恶到了极致。不过气归气,咱也不可能跟一个子虚乌有的人生气,对,大家想的没错,宇文成都在

  • 女子来自边陲自称是皇帝的妹妹,但是一双大脚终是疑点?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宋朝,历史解密

    我国宋朝因为在唐朝之后国力也算尚可,在当时的世界水平上来说还算是比较领先的,但就这样一个文化强盛的朝代却也发生了最耻辱和荒诞的事件,靖康之耻、岳飞被杀。但在这中间还流传这一个自称皇帝妹妹的故事,事件的主人公人称柔福帝姬。当年金兵打开城门,带走了一万多名宋俘,皇上太上皇也在其中,宋高宗的所有兄弟姐妹全

  • 曾是黑龙江流域的小部落,仅用十年的时间便灭亡了强大的辽国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宋朝,历史解密

    在12世纪,13世纪这两百年时间中,华夏大地可以说是乱成了一锅粥。这是因为,在这两百年间,王朝更迭速度之快,超乎了此前的速度。先是契丹人,再是女真人、蒙古人,北方的游牧渔猎民族,上演了一幕幕的你方唱罢我登场。而在这中间尤其是女真人的崛起,有着太多让人觉得匪夷所思的历史细节。这是因为,完颜阿骨打在进行

  • 美国有南北战争,古代中国也有南北战争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古代,清朝,历史解密

    作为华夏儿女,我国五十六个民族团结一致,和睦相处,其中,汉族是其中数量最为庞大的民族,国外的唐人街也是中国华人数量最多最集中的地方。其实,汉族和唐人街,从名字上就暗示了我国历史上的汉、唐两代的强盛存在。汉代的强盛不用多说,刘邦一统天下后休养生息,抚恤百姓,汉武帝开通丝绸之路,强盛毋庸置疑,而唐朝的强

  • 周瑜为何年仅36岁就暴毙而亡?刘备23字解开谜底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周瑜,三国,刘备,历史解密

    历史反复证明,皇帝卧榻不容他人酣睡,功高震主的臣子,要是不主动隐退,就没有好下场。翻遍三国历史,好像这样的桥段并不多见。诸葛亮,就算有刘备可取而代之的遗嘱,也一生兢兢业业,始终为人臣;司马懿,终其一生,对曹家忠心耿耿,即使后代篡位,讨逆者也要用他反衬司马昭的奸佞。但是今天笔者想和大家一起分析了解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