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到底是干什么的?

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到底是干什么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3803 更新时间:2023/12/10 6:51:39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诸葛亮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

首先木牛流马的真实性不容怀疑,木牛流马的确是存在的,这是有史可据的!

《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

“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

而《三国志·后主传》也曾记载:

“建兴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对于渭南。”

上述记载明确指出,木牛流马确实是诸葛亮的发明,而且木牛流马分别是两种不同的工具,从木牛流马使用的时间顺序来看,先有木牛,后有流马,流马是木牛的改进版。

但是《三国演义》中,对木牛流马神乎其神的描述却不完全可信。

《三国演义》对木牛流马的描述是这样的:

木牛者,方腹曲头,一脚四足,头入领中,舌著於腹。载多而行少,宜可大用,不可小使;特行者数十里,群行者二十里也......载一岁粮,日行二十里,而人不大劳。

这到底说的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方腹曲头:身体程方形,头部程曲形。 木牛流马的主要用途是运输粮食,因此,“方腹”就是承载粮食物资的容器,头部更像是装饰,或者是能够控制方向的机关。

一脚四足:木牛流马有四条腿,每条腿上都有一只脚。 为什么是“脚”而不是蹄呢?因为“脚面”的抓地面积比“牛蹄”更大,不易倒塌,符合力学原理。

头入领中:“领”就是脖子,木牛流马的头缩在脖子中。 木牛流马还有脖子???我认为脖子就是方形的身体,所为“头入领中”,表示了“头”和“身体”几乎是无缝相连的。

垂着牛舌:木牛流马的舌头垂直向下。 牛舌很可能是一个止动装置,就像是自行车的保险叉一样。

载多而行少:装的多,但跑的慢。

宜可大用不可小使:适合大批量的物资运输,如果仅仅运送几担粮食没必要使用。

特行者数十里:满载货物之后,大约能够行驶数十里路。

转者牛足:牛足可以转动,这个“转动”应该是指牛足可以根据不同的方向而进行“变向”运动,就像自行车的车轮可以向左右摇晃变换方向。

覆者为牛背:牛背上有个盖子。

曲者为牛肋:有类似“肋骨”的条状物体对牛腹进行保护。

牛仰双辕:木牛流马在呈站立状时,是一个头部比尾部高的状态。双辕是指马车前左右两边架马的两根直木,在我看来,木牛流马身上的“双辕”不是向前而是向后,像是两根推车用的杆子,就好比车把手。

人行六尺、牛行四步:六尺差不多1.45m,古代的尺比较小,一尺约600px。 也就是说,木牛流马前后四足各向前迈一步(四足各迈一步一共四步)的距离是1.45米,如果说迈出四步的时间大约在1秒左右,那么木牛流马每分钟行驶87m,每小时行驶5220m。

载一岁粮:“岁”是一个时间单位代表365天,并不是一个重量单位,在这里的“一岁粮”,指的应该是365斤粮食。 但是三国文化专家郭清华老师说“一岁粮”指的是600斤粮食,至于他怎么得出来的结果,我就不知道了。

人不大劳:说明木牛流马是需要人来操纵的,并不是一个全自动的机械。

以上便是我根据《三国演义》的描述,所解读出的木牛流马的大致情况。

我不敢确定木牛流马是什么东西,因为武侯的智慧并不是我等凡夫俗子能够轻易揣测的,所以我把锅,交给专家们来背……

历史学家李约瑟老先生认为,木牛流马其实就是有一个牛头作为装饰的独轮车。《中国通史简编》的作者范文澜老先生也认为,木牛流马是一种有四只脚作为支撑的人力独轮车。

它的独到之处在于,木牛流马的每只脚上都有一个能够转向的小轮子,使其在平地上能够更加快去的行驶,在崎岖的山路上也能保持良好的稳定性。

是不是对木牛流马有些失望?三国时期的运输车都是两轮驱动的,而诸葛亮能够制造出“大轮负责驱动,四个小轮负责支撑和辅助移动”的木牛流马,已经是超越时代的进步了。

而且木牛流马的意义在于降低了民夫徭役的辛苦程度。过往在栈道上运输粮草,全靠人力背负粮草,比如一伐前后魏延提出子午谷时说“精兵五千,负粮五千”,而诸葛亮四伐五伐,分别使用了木牛和流马,因为带了轮子,所以说是“人不大劳”。

标签: 诸葛亮三国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古代车夫都是什么样的人 他们一般都服务些什么人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古代,车夫,历史解密

    古代的车夫都是一些什么样的人,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檋”,浩瀚的华夏文明除了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同样也有富有乐趣的生活点滴。古代的交通方式并不发达,但是人们总免不了出行,而在陆地上除了步行之外就剩下了

  • 刘彻被立为太子,为什么是刘嫖谋划的功劳?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汉景帝,汉朝,历史解密

    刘嫖,是汉文帝的女儿,汉景帝唯一的同母姐姐,又是窦太后唯一的亲生女儿,汉朝第一位长公主,景帝即位之后,母亲从皇后变成太后,在皇帝弟弟和太后母亲的双重保护和恩宠之下,迅速成为长安城内权势熏天炙手可热的人物。按照坊间比较流行的说法,汉武帝刘彻之所以能被他父亲,汉景帝立为太子,主要是刘嫖谋划的结果——刘嫖

  • 乌孙王国侵犯劫掠匈奴,汉朝为何派使节?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乌孙王国,汉朝,历史解密

    哀帝因为卧病在床,把过去成帝时曾祭祀过的各种神祠全部予以恢复,共七百余所。一年之中,祭祀的次数达三万七千次。傅太后怨博喜不已,使孔乡侯风丞相朱博令奏免喜侯。博与御史大夫赵玄议之,玄言:“事已前决,得无不宜?”博曰:“已许孔乡侯矣。匹夫相要,尚相得死,何况至尊!博唯有死耳!”玄即许可。博恶独斥奏喜,以

  • 武则天为什么会晚年杖毙亲孙子?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武则天,唐朝,历史解密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武则天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神龙年间,武则天病重,养病期间,只有男宠张易之和张宗昌随侍在身边,群臣亲眷都见不到女皇本人。朝野上下人心惶惶,传言张易之和张宗昌图谋不轨把持女皇,也有人说女皇有传位给张易之兄弟二人的打算。这些

  • 当年李自成军费奇缺,反倒却屡战屡胜?获得足够金钱之后,竟军破身死!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明朝,历史解密

    明朝末年,李自成在军费奇缺时,往往能屡败屡战,组织起百万大军,但是,在他攻下北京,变得财大气粗后,反而失去了战斗力,他撤出北京后再未组织起一次像样的战斗。这让后人很是不解。众所周知,李自成打仗的显著特点是不屈不挠。以前,他好几次几乎全军覆没,有一次只剩下五十多人,还有一次只剩下了18人,可他硬是东山

  • 一个宠姬引发父子相残,最后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古代,唐朝,历史解密

    公元618年,唐高祖李渊在晋阳起兵,之后攻陷长安,篡位自立,建立了大唐王朝。关于李渊为何反隋,史书里一向有所谓的醉卧晋阳宫的说法。因为害怕自己与晋阳宫中宫女的关系暴露,被隋炀帝处刑,李渊这才孤注一掷。不论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如何,李渊好色这点应该是不容置疑的,他的22个儿子当中,17个都生于唐朝建立之后

  • 清朝皇帝的女儿,公主和格格有什么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清朝,乾隆,历史解密

    清朝皇帝的女儿,有的叫公主有叫格格,她们之间有明显的区别吗?清朝的时候,在皇宫中有着许许多多的规矩存在。生活在皇宫中的人们,无论是谁,都带严格的按照规矩办事,谁都不能例外。当然,皇宫内不论是什么身份地位的人都有自己相应的地位和职称,对于他们而言,也都有自己对应的称呼。但是对于大家比较分不清的是清朝的

  • 揭秘:唐宋和辽国为什么都喜欢同时建立5个首都?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唐朝,历史解密

    印象中无论哪个王朝都有自己的都城,并且都城的地位非常重要,几乎无法取代,然而在一段时间内,无论是中原的唐宋还是北方的金国等王朝都拥有数个首都,历史罕见。提起多个首都不得不说一下唐宋的制度问题,通常来说,一个国家只需要一个都城就足够了,为何在这段特殊时期内,会出现多个首都并存的现象?其实还要从每个王朝

  • 刘锡鸿对社会的贡献有多大 他都做了什么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清朝,洋务运动,历史解密

    刘锡鸿(?-1891), 原名刘锡仁,字云生,广东省番禺县捕属人。社会贡献郭刘之争郭嵩焘与刘锡鸿的斗争,刘得到清政府中一些大员的支持,暗中监视郭的一举一动,从一开始就不断向清政府打郭嵩焘的“小报告”,列出种种“罪状”。清政府担心内斗会影响外事工作,于1877年4月改派刘锡鸿为驻德公使。刘与郭同为公使

  • 揭秘古代嫔妃为什么大多数都无法生育呢 原因到底处在什么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古代,妃子,历史解密

    古代嫔妃为什么大多数都无法生育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中国古代一直处于封建主义社会,是帝王专政的时代,也就是说古时候所有的一切都是皇帝说了算。皇帝是天底下最富有的人,不仅权倾天下,而且他的后宫中还有无数佳人。后宫中的每个嫔妃最大的梦想就是得到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