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的太医是什么职务?什么样的人才能当上?

清朝的太医是什么职务?什么样的人才能当上?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919 更新时间:2023/12/6 11:41:47

太医这类宫廷御医的职位,很早就出现在中国历史上。道理很简单,帝虽然“天子”名号,但也扛不住伤病折磨。而且,从中国皇帝平均寿命考虑,这个职位绝对是高危行业,寿命普遍不长。所以,跟其他朝代一样,清朝同样设立宫廷御医官职,负责看病治人。

清朝宫廷御医机构为太医院。按照清朝官制,太医院内设有院使、左院判、右院判、御医、吏目、医士、医生等主要职位。它们职务不同,级别同样不同。

院使属于太医院最高长官,位列正五品官阶。清朝官制九品,每一品正、从两级。正五品官阶在其中属于中低级官员。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太医院在清朝衙门中,地位并不算高。左院判、右院判则为正六品官阶。

这三个官职的地位,相当于太医院领导,当时一般称呼为“堂官”。它们地位虽高,但主要办事人员仍是御医为主。毕竟御医数量更多。

清朝官制中,御医一共设立13个名额。不过,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超出规定名额。御医级别不高,属于正七品官阶。

至于吏目,则只有从九品。这些官制属于有品级的官职。它们还算是有品级的官职。到了医士一级,即便可以得到九品冠带,但不会有相应品级待遇。它跟医生一样,在清朝属于不入流官职。

太医跟现代医生相比,既有相似点,也有不同处。现代医生按照不同疾病,区分不同科室。这样可以让医生更专业。太医也是如此。它们同样会根据不同疾病,区分不同科。

清朝时,太医院有大方脉科、小方脉科、妇人科、疮疡科、针灸科、眼科、口齿科、接骨科、伤寒科、咽喉科、痘科的区分。太医擅长本事不同,遇到不同疾病,可以派出更有能力的御医。

不过,这种区分并非清朝独创。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医科,就有区分。当时有食医、兽医、疾医等医科区别。后来在不同时期,又增设废除其他医科。

清朝太医院的制度,基本效仿明朝,只不过废除了明朝太医院的按摩科、金镞科、祝由科,增设痘科。

因为这些医科中,有些治疗手段在流传过程中被遗忘了。而增设痘科主要是因为天花泛滥,造成严重伤害。这些原因,也是历史上医科消失的主要原因。

而在清朝自身历史的医科演变中,也裁撤增设了几门医科。接骨科被宫廷里的蒙古医生取代,针灸科被废除,痘科并入小方脉,喉科、齿科合二为一。

不过,总体来说,清朝太医院还是沿袭不同疾病设立不同医科的传统。这一点跟现代医院是相似的。

但是,御医跟现代医生的不同,并非只是医疗技术手段的区别。毕竟不同时代,技术水平有差距,无法强求相同。除了医术,更重要的区别在于,服务对象的不同。

现代医生基本以服务百姓为主。而古代御医的服务对象,仍是宫廷大臣。他们虽然会为百姓、军队熬制药物。但这并非简单处于善心,而是朝廷命令的指派。如果没有命令,即便是好事,也可能为御医带来厄运。

所以,御医的一切行为,都要以此为基础。清朝太医院针灸科被废除,就是当时有人认为,皇帝是万金之躯,十分金贵,不适合用针灸这种医疗手段。

为宫廷治病,太医必须十分小心。他们还会为此建立专门的档案,既方便查阅病历,也是避免太医用药错误,区分由谁负责。种种待遇,在同时期平民中,其实是很难享受到的。

很多古代名医之所以被不断传颂,除了医术,更多在于,他们偏离传统规范,对普通人同样保持仁慈。医德跟医术同样重要。

而且,过去培养太医的办法,也跟现在不同。现代医生的培养,有专门的学校,面大众开放。每个医生都要经历非高强度的理论学习实践过程,才能培养出一个合格的专业医生。清朝太医培养,主要从太医院设立的医官学习机构进行培训。

这些学生大多是太医院医官的孩子。倒不一定是这些医官徇私,主要是过去这些医学知识很少对外开放,大多以师徒父子传承。所以常常会出现医官世家的情况。

除了医官的孩子,各省行医世家子弟,有经验的医生,包括科举中精通医理的人,也有机会入太医院培训。但数量较少。因为医生地位不高,待遇有限。学习的内容,都以《素问》、《本草纲目》、《伤寒论》三本医书为主,实际操作有限。

还有一些御医是从地方推荐来的。他们大多是那些老成有经验的医生,因为治病有效,受皇帝重视,钦定为御医。这也是过去御医名额超标的原因。

总体而言,过去御医的服务对象、培养途径、方式,都有较大弊端。所以,皇帝们寿命较短,也不是完全没有原因。

标签: 清朝古代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清末官员盛宣怀的儿子:盛恩颐的生平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盛恩颐,民国,历史解密

    盛恩颐 (1892年-1958年)江苏武进人,字泽承。留学英国伦敦大学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回国后继承其父盛宣怀的家业,历任津浦铁路局局长、汉冶萍公司总经理,丰盛实业公司总经理及董事长、三新纱厂和中国通商银行经理。抗日战争时期,在上海设立宏济善堂,替日本运销鸦片,并任日本经营的华中水电公司常务董事。盛恩

  • 夏朝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它的领土范围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夏朝,大禹,历史解密

    大禹治水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大禹之前的“天下共主”都是通过推举产生的,那时候的天下分为很多个部落,这些部落有各自的领袖,这些领袖共同尊奉其中最有势力的(有德)那个人来作为部落联盟的领袖,这种制度更像是一种松散的联盟体系。这种原因主要是古代社会的人口比较少,大部分都是以血缘关系组成的各部落。而到了大禹死

  • 萨尔浒战役明朝惨败,四万多人殉难到底谁是罪魁祸首?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明朝,朱元璋,历史解密

    抚顺之战,这是努尔哈赤对明王朝的第一次正面交锋,虽然自己已经有了八旗兵丁,也不再是那个只有13副铠甲的落魄模样。1602年,八旗制度的建立,1615年从四旗增加到八旗,八旗每个旗是七千五百人,共六万人。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为上三旗,归努尔哈赤直接统率,剩下五个旗由亲王率领。而这些无一不是他能够实现

  • 宇文恺是工部尚书吗?大兴城就是他兴建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宇文恺,工部尚书,历史解密

    宇文恺(555~612年),字安乐,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县)人,鲜卑族。隋朝城市规划和建筑工程的专家,北周大司徒宇文贵之子。出身武将世家,生于长安城。自幼博览群书,精熟历代典章制度和多种工艺技能。勤奋好学,擅长工艺,精善建筑。初为千牛,迁莱州刺史、仪同三司,拜检校将作大匠。规划设计隋朝多个著名工程

  • 古代在处理死囚时,为什么要等秋后才能问斩?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古代,唐朝,历史解密

    我们经常在古装影视剧里面看到“秋后问斩”这样的情节,一个犯人,在被朝廷或者官府定了死罪之后,那种罪大恶极的人会被判处斩立决,而那些一般的罪犯则被会判处秋后问斩。那么,古人为什么这么喜欢秋后问斩呢?这里面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意思:第一层意思,与中国的古代哲学相适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 韩林儿毫无能力,为什么朱元璋拼死也要救他 ?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韩林儿,元朝,朱元璋,历史解密

    小明王韩林儿在明末农民起义军中,是一个重要的人物。之所以说他重要,是因为他是一个标杆式的人物。元朝末年的时候,由于自然灾害频发,同时官府腐败。因此,天下动荡不安。在这样一种情况下,韩山童横空出世。韩山童虽然本身没有什么文化,但是他深谙农民起义宣传之道。这时候他做了两件重要的事情:一是利用白莲教,宣扬

  • 谢翱与端砚“玉带生砚",避缉捕独与玉带生“结伴”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谢翱,历史解密

    谢翱与端砚“玉带生砚"玉带生砚。资料图片谢翱(1249~1295),字皋羽,号晞发,谥乐耕,原籍长溪(今福建福安),宋末爱国诗人,揭阳等地谢氏开基祖,有《晞发集》等诗文集传世。玉带生,古砚名,原为宋末爱国诗人刘辰翁赠予右丞相信国公文天祥(号文山)所藏端砚,后文丞相赠与谢翱,谢翱传世诗文多以玉带生而出

  • 首陀罗:又译为旃荼罗和一生族,是指印度种姓之一,地位最低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首陀罗,种姓制度,历史解密

    首陀罗又译为旃荼罗和一生族,是指印度种姓之一,地位最低。这个种姓的人是伺候用餐、做饭的高级佣人和工匠组成,是人口最多的种姓。种姓制度是雅利安人进入印度之后创立的,一入佛教就不存在种姓差别了,由于种族文化的差异造成了种族的冲突,如2008年6月1日,印度拉贾斯坦邦的多个城镇的暴乱事件。首陀罗,梵语s/

  • 诸葛亮鞠躬尽瘁,刘禅为什么还恨他?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刘禅,三国,历史解密

    在刘备死后,诸葛亮就被立为了托孤大臣来辅佐刘禅。网上经常流传着一个论调,就是刘善其实很聪明,但是却一直被诸葛亮管的太严。今天就来说一说诸葛亮和刘禅之间的矛盾。先来说一说刘禅聪不聪明。刘禅确实不是人们口中说的那样的不堪,不过也并不是十分的聪慧过人。刘禅是三国时期在位时间最久的一个君王,即使后来被俘,他

  • 齐宣王之子 中国战国时期齐国第六任君主齐湣王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齐宣王,齐国,历史解密

    齐湣王(?—前284年),陈姓,田氏,名地,临淄(今山东临淄市)人。战国时期齐国第六任君主,齐宣王之子。公元前301年,正式即位,掀起秦齐争霸的斗争。发动垂沙之战,大败楚国。函谷关之战,大败秦国。子之之乱时,打败燕国。吞并富有的宋国,自称东帝。南割楚之淮北,西侵三晋,欲并周室,自称天子。公元前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