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玄武门之变的真相?

揭秘:玄武门之变的真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071 更新时间:2023/12/6 6:43:20

作为唐朝的第二任皇帝,唐太宗在“权”的方面,主要面临的任务有两个:一是得到皇位,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二是开拓疆土,成为全天下的君主。对于内部的争权者,杀之,无话可说;对于外部的争权者,盟之,不服则打。但在整个用“权”的过程中,均采用了恩威并重的方法。

·玄武门之变

众所周知,历朝历代皇位斗争都是最激烈、最残酷的,特别是在嫡长子或者皇太子实力不济之时。唐太宗李世民排行第二,恰好也有这么一个大哥,是其皇位的最强竞争者。而其父亲唐高祖李渊呢,又是一个特别保守的人,一直认为嫡长子应该继承自己的位置。

李世民是个很有心计的人,他知道嫡长子的位置是没法争了,但可以另辟蹊径,从能力、业绩、威望等方面全面超越。于是,李世民私下里学习刻苦,注意自身修为,而且还广交朋友,培植自己的势力。另外,他牢牢掌握了军权,善待手下将领和士兵,对老百姓也很好,在军队和百姓中有很高的威望。特别是在唐朝定国后,为稳定局势而进行的六次大规模的征讨活动中,李世民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如果把六次战争的胜利比作足球场上的六个进球,那么,李世民一个人就完成了四个进球,另外还助攻两次。最重要的是,他在最关键的决赛(唐军VS王世充窦建德联军)当中,打入了制胜一球。在这一仗之后,李世民的威望和势力达到了极致。据说,他回到长安时,受到军民以及皇帝的礼仪招待。

这种情况,让大哥李建成很是担心。当然,李建成也不是省油的灯,他这些年更注重把持朝政,而且和一些权臣搞好关系。另外,他给四弟李元吉很多许诺,二人关系很好。关键时刻,确保这个弟弟站在自己这边。基本上,宫里宫外都是李建成的人。之前,李建成考虑到李世民在领军打仗方面的作用,一直隐忍其实力的发展。但现如今,天下基本太平,该解决内部矛盾了。于是,他向老爸李渊建议由四弟李元吉做统帅出征突厥,借此要夺取李世民的军权。

李世民虽然连年在外打仗,但并不是对朝内情况一无所知。其实,他早在李建成周围安排了很多“卧底”,对李建成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他没有沉迷于当时的成绩,更觉得有必要解决自己权力路上的障碍。当了解到李建成的最新动态后,李世民决定先发制人。但到底如何处置这个皇太子呢?李世民手下将士们都很有顾虑,这毕竟是“老板”的亲大哥啊!李世民这时表了态:“有什么计策,你们尽管说,由我来决定是否执行。”大多数人的意见是将皇太子及主要同党囚禁起来,不让他们再干预政事。李世民当即反对:“李建成已经鬼迷心窍,囚禁起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众将士都明白了“老板”的意思,提出迫使李建成等进宫,但在途中进行截杀的办法。李世民这才同意,但由谁去负责做这个事情,他都不是很放心。于是,他决定由自己亲自来完成这一任务,并带上了对自己最为忠心耿耿的尉迟恭

事情的进展依计进行。而李世民最担心的一幕也确实出现了。公元626年7月2日晚,玄武门前,大哥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在逃跑时,手下将士都不敢下手,包括这个尉迟恭。“不能让大哥跑掉,否则这么多年的苦心经营就全部白费了”,李世民射出了致命的一箭,正中李建成要害,当场毙命。而尉迟恭也立即解冻,射死了李元吉。

唐高祖李渊知道此事后,震怒!但也没有任何办法,眼下只有这么一个儿子了,而且兵权还在其手里。因此,不得不立李世民为皇太子。两个月后,自责和无奈中的李渊,将皇位让给了次子李世民。

点评:李世民亲手弑兄之举,常被后人诟病。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李世民对权力的向往。夺权路上,无论谁来阻挡,都将被除去。但李世民并没有大面积捕杀“太子党”,反而重用了很多能臣,最有名的就是魏徵。

·收服突厥

虽然内部已经没有对手,但外部仍不太平。刚即位不久,突厥首领颉利可汗听说唐朝政局发生动荡,认为有机可乘。亲率大军一路南下,几乎未遇到任何抵抗,来到了与长安城隔河对峙的渭水北岸。而此时呢,长安城内并没有多少兵力,大队人马哪儿去了呢?原来,李世民是想在半路拦截突厥部队。但颉利可汗并没有和唐军硬碰硬,而是加快行军速度,绕过防线,直扑长安城。

正在整个朝野上下惊慌失措时,李世民异常冷静,一方面调其他部队来支援,另一方面让去拦截的部队赶紧回援。自己则要亲自出城去会会颉利可汗,为援军多赢得一些时间。众大臣纷纷相劝:“这可使不得,这样太危险。”李世民很冷静地说:“我们大唐给突厥供奉已经快十年了,但突厥仍不满足,迟早我要和他们开战,但不是今天。今天,我只是想告诉他们,我们不怕他们。”说完,找了五个和突厥人比较熟悉的大臣出城,直奔突厥大军。

颉利可汗看到李世民就带了这么几个人来,很奇怪,心里犯嘀咕:“都说这小子能打仗,没想到这么狂,莫非有什么陷阱,先看看无妨。”没想到,李世民一个人径直来到桥上,大呼其名。突厥将士的目光齐刷刷转向了“大汗”:“老板,叫你呢。”颉利可汗犹豫了一下:“直接射死这小子,传出去了不好听。过去看看吧,不能装,要不这以后怎么在弟兄们面前混啊。”为示威严,颉利可汗也打马直接上桥,没有显示出丝毫停顿。突厥将士均暗自赞叹:“老板真给力啊!”

二人接近之后,李世民首先发话“大汗,别来无恙”,唠起了家常。但说到关键问题时,却提高声音。两边将士的感觉是,唐王在质问大汗。而正说着,唐军大队人马也过来了,但人数上并不多。不过,颉利可汗看得很清楚,发现这些军队显然不是一批来的,后面或许还有后续部队:“这唐军支援可够快的。”而此时,李世民也停止了闲扯,再次提高声音:“大汗,今天如果开战,对我们双方都没有好处。如果你们撤军,我大唐不会让你们白跑一趟,你想要什么,都可以提出来。另外,为了答谢你们这么多年对我们的支持,我们会继续遵守约定,向你们进贡。”说着,李世民上前一步,低声说:“大汗,你应该也知道,在你们后方,有尉迟恭的二十万部队正在回援。”突然,又大声说了一句,“我李世民向来是说话算话的。”颉利可汗知道自己中计了,很是恼火,但也无可奈何。“既然贤弟这么有诚意,那我回去考虑考虑。”没给李世民说话的机会,策马回到了军队之中。

夜里,颉利可汗确认李世民没有骗他,尉迟恭确实在火速回援。颉利可汗对尉迟恭有顾忌,一路南下时,只是和他交战时吃了败仗。据探子报,当时尉迟恭仅率领2000先锋队击退了突厥5000精锐部队。“怪不得这小子拿尉迟恭来吓唬我。”

两天后,颉利可汗与李世民再次相聚渭水桥上,签署了和平协议,斩杀白马立盟,史称“渭水之盟”。虽然表面上是唐王妥协,继续进贡。但突厥将士都明白,这个新上任的唐王“不好惹”。而唐军将士,也更加敬佩李世民了。

虽然退敌成功,并施以小恩小惠,但这并非长远之计。于是,李世民开始了长达三年的备战计划。公元630年,李世民派李靖攻打东突厥。为什么是东突厥呢?史料记载,自渭水之盟后,突厥内部发生了较大变化,且又赶上天灾,冻死了数万突厥人赖以生存的牛羊、马匹等。之后,又发生了分裂,出现了东突厥和西突厥。

同样,政权动荡不稳时,是一个最容易发生变故的时刻。李世民自然也不会放过这一机会。作为唐朝著名将领的李靖,不辱使命,活捉了东突厥首领颉利可汗。对于败军之将,李世民没有赶尽杀绝,而是恩威并重,以德服人。此举得到突厥各部的肯定。同年,李世民被突厥各部尊为“天可汗”。

点评:颉利可汗与李建成是两个不同的政治对手,李世民采取了不同的政策。杀李建成和不杀颉利可汗,目的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树立自己的权威。从实际情况来看,两种办法都很有效。

·征讨高句丽

未能使高句丽臣服是李世民一生最大的遗憾,甚至在其临死之前,还在计划如何征服高句丽。史学界很多人认为,李世民征战高句丽是其人生中的一大败笔,有穷兵黩武之嫌,犯了与隋炀帝同样的错误。

很多人并不知道,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并非在于隋炀帝的暴政以及什么农民起义,实际上是错在对高句丽的征讨上。而自李世民征讨高句丽未果之后,其子唐高宗李治也将消灭高句丽作为重要的使命。加之隋朝初期,隋文帝也进行过对高句丽的讨伐行动,在历史上出现了两朝四代对高句丽的大规模征讨行动。为什么一定要征服高句丽呢?

实际上,高句丽不同于突厥、吐谷浑、高昌、焉耆、薛延陀等国。虽然表面上向唐朝称臣,但一直对唐朝有敌视态度。而当时的高句丽也并非外界以及后世人所认为的那样,是一个小国。公元6、7世纪的高句丽不再是一个地区性的小国,而是已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已具备与唐朝争夺东亚霸权的潜力。在南北朝后期,整个隋朝时期,以及唐朝初期,高句丽在不断扩充疆土的同时,不断挑唆隋、唐邻国对隋、唐挑起战乱。高句丽欲独霸整个东亚之心久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唐朝与高句丽的战争在所难免。唐朝趁高句丽羽翼尚未丰满之际,大举讨伐之,有未雨绸缪之意。

公元641年,李世民派人出使高句丽,发现高句丽收留了很多隋朝兵将。此时,李世民已经萌生征讨高句丽的想法。后来,高句丽内部发生政变,有大臣建议攻打高句丽。李世民考虑到劳民伤财,并未同意。然而,高句丽待局势稳定后,却联合百济攻打新罗,新罗一向臣服于大唐。李世民派玄奘前去调停,但遭到高句丽的拒绝。与群臣商议时,李世民认为:“高句丽攻打新罗,表面上是不给我面子,实际上,高句丽欲控制整个朝鲜半岛和辽东半岛。如果得逞,一定会向我们发起挑战,到时,局面更加不好控制。在我统治的范围内,绝不允许有这样的势力出现。”于是,李世民不顾褚遂良等人的反对,于公元645年御驾亲征高句丽。虽然,此次征讨未取得全面成功,但对高句丽的国力造成极大的破坏。后来,李世民采纳了下属的建议,不断对高句丽采取骚扰行动,使其不能迅速恢复国力。这为后来唐高宗灭掉高句丽奠定了基础。

点评:相对于其他,高句丽才是唐朝最大的威胁。作为一位英明的君主,李世民深知这一点。为维护自己的权威,李世民不惜御驾亲征。虽未获得重大胜利,未动摇高句丽的根基,但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高句丽王朝的迅速强盛,也加速了高句丽王朝的没落。在征讨过程中,李世民没有采取血腥的屠杀、灭亡政策,仍是用恩威并重的方式,并巩固已得势力,为下一步彻底击溃高句丽奠定了基础。

标签: 唐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如果秦始皇多活十年,秦朝能早400年将匈奴赶到欧洲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秦朝,历史解密

    秦始皇(前259年农历十二月初三—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建立中央王朝。通过北击匈奴,南征吴越,秦朝疆域达到了空前水平。修建驰道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第二年(前220年),就下令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著名的驰道有

  • 霍去病射死李广的儿子,汉武帝为什么还替他隐瞒?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霍去病,西汉,历史解密

    西汉名将霍去病是汉武帝时期赫赫有名的大将,靠着卫皇后,卫青发家的他一点不辜负卫家的期盼,小小年纪外出打战,无过多作战经验却能痛打匈奴,一战成名。虽是外戚派受到汉武帝庇护,但汉武帝对他的重用也得到了相应的回报,霍去病帮助汉武帝讨回了从刘邦开始就压着的对匈奴的气,帮助汉武帝成为千古一帝。霍去病的军事能力

  • 南怀仁到底做有哪些成就 竟然能受到康熙的重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清朝,康熙,历史解密

    回顾我国近代历史便能知道,中国近代化的实现基本是在被帝国主义列强掠夺和压迫中成长起来的,然而其中也不乏有一些平等交流的情况,比如说明万历到清道光年间在中国欧洲传教士。这些传教士在中国进行传教活动,一些传教士为更便利组织传教活动,会入朝为官以获取封建君主的信任和宽容,南怀仁便是其中一位。(南怀仁)南怀

  • 赵德昭怎么死的?赵匡胤四个儿子为何都没有好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赵德昭,宋朝,赵匡胤,历史解密

    宋太祖赵匡胤半生戎马,半生治国,一生宽厚仁德,善待部下,是古往今来罕见的仁德之君。可是,他一辈子生了四个儿子,各个不得好死。这是为什么呢?宋太祖赵匡胤的长子叫做赵德秀,母亲乃是赵匡胤的原配夫人贺氏。贺夫人一辈子给赵匡胤生了三个儿子两个女儿。这第一个儿子就是赵德秀。赵德秀死得很早,估计周岁不到就死了,

  • 揭秘:宋太祖嫡长女为什么会嫁给已婚驸马?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昭庆公主,宋朝,历史解密

    一国公主,皇帝之女,身份贵重,金枝玉叶,似乎理所当然的要享受到比寻常女子更好的生活,嫁给最如意的郎君。但实际上中国历史上,也不乏有公主日子过的比贵女还要惨的。其中代表,就是清朝的公主,百分之八十和亲蒙古,百分之六十红颜早逝。除了清朝之外,历史上各国都有因为政治利益,而牺牲了自己婚姻的公主。本文的昭庆

  • 他前半生是傀儡皇帝,后半生奠定一统天下的基础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秦昭襄王,战国,历史解密

    秦昭襄王在位的头二十多年里面,其实秦昭襄王是没有掌握实权。掌握实权最大的人是他的母亲芈月跟他两舅舅手里,就是说什么大事都是芈月跟两兄弟先商量好,有了结论的话再去跟秦王商量,娘都跟舅舅商量好了,秦王还能提什么反对意见呢?只能点头。这样的境遇一直从他十几岁当王,到了四十多岁,才在近臣的策划下夺权成功。当

  • 剃发令如果没有颁布,清军还会屠杀大量江南士绅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剃发令,明朝,历史解密

    清朝的“剃发令”以及因它而起的几次江南大屠杀事件,历来都被很多人所声讨。那么如果没有“剃发令”,清军对江南地区的大屠杀,尤其是针对士绅阶层的大屠杀,难道就不会发生了吗?答案是否定的,依旧还是会,为何?因为这和清廷的组织结构,以及辽东和江南两大核心地区汉人的特质有关。这又怎么说呢?我们慢慢看来。一、当

  • 历史揭秘:是谁平定了庆父之难?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庆父,春秋,历史解密

    庆父不服,就派人刺杀了子斑,并发动政变,季友逃到陈国。庆父就立了启方为君,就是鲁闵公。庆父为掩人耳目,也前往齐国。齐桓公却支持鲁闵公,还从陈国接回季友任鲁国宰相。第二年,哀姜与庆父商量想杀死鲁闵公而立庆父为鲁君。于是庆父派人在武闱杀死鲁闵公,夺了君位。季友只好带领公子申逃到邾国。因为庆父淫乱而且残暴

  • 骁勇善战的将灵魂南宫长万,酒醉后杀国君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南宫长万,春秋,宋国,历史解密

    南宫长万,何许人也?东周时宋闵公手下一员大将,骁勇善战,力大无穷,在宋国几乎没有对手。周庄王十三年,齐、宋联盟攻打鲁国。齐国派遣鲍叔牙为将,宋国使南宫长万为将,孟获为副。各统大兵,集于郎城。鲁庄公和众大臣们商议退兵之计。有大夫公子偃查看以后给出了建议:“鲍叔牙有戒心,军容戒备森严,而南宫长万自以为是

  • 古代洗头洗澡是用淘米水 你知道在当时可是一种奢侈品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秦朝,古代,历史解密

    在古代,无论男女都是留着长发,而且还要扎一个发式,让人联想到古代,在没有洗发水、沐浴露和肥皂的情况下,古人如用什么洗澡和洗头去污的?这是一个看似很小,却实际存在于生活中的问题,古人自然免不了要洗澡、洗头、洗衣服,他们也自然有他们的方法,在没有洗涤用品的古代,照样可以愉快的洗刷刷。其实早在先秦时期,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