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蜀汉为何最短命?原因竟是川人爱倾轧自取其咎!

三国蜀汉为何最短命?原因竟是川人爱倾轧自取其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1397 更新时间:2024/2/13 23:31:31

三国兴亡追根究底也是有一定缘故的,蜀汉是在不应亡国的时期灭亡的,实在是不亡于邓艾进攻,反倒是亡于益州地方政治势力出卖!

曹魏政权自曹操于公元217年称魏王开府算起,到司马炎在公元265年取代了魏元帝曹奂立国称帝为止,一共历时48年。曹魏政权纯粹是在一场逼宫政变中亡国,且曹魏氏族已失去了统治能力。司马氏父子对于后来几任曹魏幼帝如曹氏对汉献帝一般无二,有过之而无不及。曹魏在三国中最强大,但统治的时间只有48年便亡国。如果再加上曹操执汉相那段时间,也不过70年左右。

孙吴政权自孙权于公元200年接替孙策执掌江东算起,一直到亡国之君孙皓于公元279年投降魏晋,前后经历了79年,是最后一个灭亡的。它的灭亡纯粹是由于内部党争造成的分裂,从孙权时代就开始的政治*的必然结果。

蜀汉政权自刘备于公元219年于汉中南部称汉中王始,到公元263年成都城破,刘禅降于邓艾止,前后经历了44年。蜀汉是三国中最先亡国也是最短命的。而且无论读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都会有很大的困惑:蜀汉政权尚有姜维等将帅手握中央重兵可用,还有罗宪等名将镇守的地方外援支撑,而且还有广阔而稳定的云、贵大后方可以回旋,为什么只邓艾一支已无多大战斗力的部队一旦破关而入兵临城下,蜀汉就亡国了呢?

一是由于邓艾突袭,蜀汉朝野都没有充足的准备,更何况黄皓不断隐瞒军情不报,以至于南中守将霍戈要入援刘禅却拒绝了。

二是由于诸葛亮后时代的刘禅昏庸,宦官黄皓与大将军闫宇联手专政,使文臣武将丧失了信心,部队已失去战斗力,成都外围将士不是没有抵抗,而是都壮烈牺牲了,已没有主力战将。

三是蜀汉的主要军事支柱姜维被逼离开权力中心外出屯田避祸,使中央政权失去了应变和抵抗能力。

四是进攻蜀汉的魏军不止邓艾的部队,还有钟会一军在剑阁对姜维的牵制。两人统帅18万大军,近于蜀汉全国兵力的两倍。更主要的是益州地方的旧官僚地主集团政治势力的出卖。

邓艾兵临城下时,朝臣中有两种意见:一种是投奔吴国,一种是后撤南中,以图恢复,竟然没有一人提坚守的。难怪此前东吴使臣来蜀后回江东汇报时讲道:入蜀境以来,没听到一句正直的话。这时蜀汉的光禄大夫谯周站出来说话了,他认为撤到南中没有准备,投吴还不如投魏,吴早晚都得被魏灭,我们还得二次受辱,还不如一次性降魏的好。

然而这个昏庸透顶的刘禅不但没有怪罪之意,却胆怯地问“如果邓艾不接受怎么办?”只这一句话便看出蜀汉亡国也是必然。

谯周却信誓旦旦地保证受降,而且还保证一定不失为裂土为王,否则他去洛阳抗议。仿佛他是曹魏的主子。无非是要刘禅早投降,早降魏。可是在朝文武多是怕死之人,因那些刚武的将帅早被黄皓等人排斥出朝了。

刘禅还是不想投降,想撤往南中。可是谯周又威胁他道:去南中,那里必会反叛,说不准还没到南中,连命都保不住了。刘禅就这样硬是被自己的部下劝降了,蜀汉也就灭亡了。

只可惜那些在外的蜀汉将士还在苦苦浴血奋战。前线蜀汉将士接到成都发来的受降命令无不失声痛哭,以剑击石。就是刘禅降后,姜维仍为蜀汉政权谋取复辟失败而死于乱军之中。南中都督霍戈素衣向成都号哭志哀三天,仍坚守南中不降。巴东太守罗宪志哀三天后仍然坚守白帝城,抗击东吴趁火打劫派来的进攻部队。连续多次打败东吴将军盛宪、都督步协、名将陆抗,以两千人敌三万众,一直坚守了6个月,东吴也没有得手而退军。有这样的将帅在外怎么能投降呢?亡国之君亡国之君,亡国在君而不在臣,在相而不在将。至少蜀汉是这样。

那么还要说及为什么谯周那么积极地敦促刘禅投降呢?因为谯周是益州的地方政治势力地主集团在朝中的代言人。蜀汉政权的统治集团都是中原人士,是以入侵者入蜀的,因而始终受到地方的反对。尽管刘备、诸葛亮在组建政权时充分考虑到了吸纳地方政治势力的加盟换得了稳定,但同时也埋下了政治隐患,一旦时机成熟,便借助外部势力,把蜀汉集团的中原势力几乎全部从蜀中驱赶了出去。由此亦可见地方政治势力的可怕之处。由此亦可知东吴为什么会最后灭亡,而且吴亡后江东仍然稳定不乱,一直到东晋也仍是小王朝的可靠后方。

益州的地方势力、地主集团自以为得计,借事变之机几乎把蜀汉旧臣尽数排挤出成都。但这些旧臣却拥有自己的部队并都带走了,而蜀人却没有足够的兵力来保卫地方,正如一些史学家所言,武装起来的蜀汉旧臣都走了,剩下的是没有武装起来的地方政治势力,因而两晋年间,他们根本没有抵抗不断变乱中陆续进入的武装侵入势力,仍遭受了二百余年变乱的荼毒,要比蜀汉时代悲惨的多,这也是咎由自取,聪明反被聪明误。这也是地头蛇政治的一种结果。

蜀汉早晚要亡国,但亡国的时候却绝非是应该亡国的时机。因为蜀汉尚有余力对抗吴魏,只是因了一介书生与地方政治势力的出卖,因了一个昏庸君主的昏庸而提前寿终正寝,实在可悲可叹。

标签: 三国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治世和盛世有什么不同?它们的区别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治世,汉朝,历史解密

    在古代漫长的封建史中,有很多残暴的君主,但也不乏很多英明的君主,这些英明的君主在自己执政的时期,将国家建设成了一个富裕,安定的国家,历史学家们根据不同的情况,将这些英明的君王统治下的繁荣的社会冠上了不同的名字,比如说隋文帝的开皇之治,汉文帝和汉景帝父子的文景之治,唐太宗的贞观之治等等。但是在历史上,

  • 善于招揽人才的李世民,怎么独不能将这个人招进来?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朝,历史解密

    隋唐时期,猛将英雄辈出,除了三国时期,隋唐时期所处的英雄猛将是最多的,有帅才李靖,还有就是秦琼,尉迟恭,程咬金,这些千古风流人物,李世民在麾下的二十四功臣,个个都不是凡俗之辈。也难怪李世民在老来想起和兄弟们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日子,就激动不已,可是到了他都快死了的时候,曾经的兄弟死的死,老的老,

  • 北洋水师为什么会全军覆没呢 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清朝,北洋水师,历史解密

    大东沟一战,北洋水师元气大伤,刘公岛一战,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后世海战专家分析甲午海战失利的原因,认为北洋水师最主要的是军舰老旧。原设计航速为15节,不及日本舰队的航速。而事实上,通过两军军舰对比,中方和日方相距并非悬殊。日方军舰航速为18至23节。但在大东沟海战中,北洋水师的军舰平均航速只有7节,远

  • 晋献公和卫宣公,为何堪称另类春秋双壁?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晋国,春秋,历史解密

    春秋时代,晋国发生过曲沃代翼的六十多年战争,最终在曲沃武公的治下,终于彻底取代了晋国正宗,成为这个中原大国的猪猪,曲沃武公也摇身一变,成为晋武公,但经过多年的征战,心满意足的晋武公很快就“薨”了,他的儿子晋献公接替父亲,而这位晋献公,堪称是春秋时代的第一大“杀器”,他的亲族几乎被他杀了一个遍,从叔伯

  • 慈禧下加急懿旨救安德海,丁宝桢为何还要将他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安德海,清朝,历史解密

    古代皇帝都自称寡人,是因为他们没有可以交心的朋友,是孤家寡人一个,虽然慈禧是一女流之辈,但由于她掌握着国家大权,所以身边也没有要好的朋友,不过在慈禧身边有两个与她关系密切的太监,一个是安德海,一个是李莲英。本文我们讲讲慈禧身边的红人安德海。安德海是贫苦农民出生,自幼父母双亡,只能寄养在叔父家。在9岁

  • 揭秘: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外国太监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朴不花,元朝,历史解密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朴不花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太监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专门服侍都城的皇室成员,为了防止他们祸乱皇帝后宫,所有的太监都必须进行“阉割”,然而即使身体有缺陷,也有不少太监登上过历史的舞台。而今天要讲的是一位特殊的太

  • 被封“诰命夫人”有什么用?享受的特权让古代女子“眼红”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诰命夫人,历史解密

    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看过一些古代题材的影视剧,可能一些心细的小伙伴就会发现,在这些历史剧里面,虽然几乎没有哪位女子有过什么爵位官职,但有一些里面,会有这么一个“诰命夫人”的封号。看这些被封者的表现来看,被封“诰命夫人”毫无疑问是件非常荣幸的事,但具体被封“诰命夫人”有什么用呢?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被封为

  • 水滴刑到底是什么刑罚 为何犯人感受痛苦却不自杀呢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酷刑,水滴刑,历史解密

    水滴刑到底是什么刑罚,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古代历朝历代发明出了很多的酷刑,酷刑的目的就在于让受刑的人生不如死,所以会对他们进行惨无人道的折磨,从肉体或者精神上折磨犯人,真真切切是让人生不如死。但是在这些酷刑当中,也有一些看上去不是那么痛苦,但实

  • 在骑兵短缺的时候,为何岳家军还能再短时间内组件成功一直骑兵强旅?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宋朝,历史解密

    北宋王朝覆灭以后,统治者放弃领地往南逃奔,在淮河以南建立南宋政权,南宋领地大致在长江以南,照理来说,江南地区物产丰富,唯独缺少战马,南宋军队只能以步兵为主,其实真实情况并飞如此,南宋初年,岳家军脱颖而出,成了宋朝最具战斗力的部队,岳飞手下足足有10之众,其中有两万多名骑兵,岳飞的军队中为何会有这么多

  • 这个太监连杀两个皇帝,结果被乱刀砍死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宗爱,南北朝,历史解密

    在历史上,太监这个特殊群体,由于靠近权力中枢,他们在历朝历代都能弄出点名堂来,有称九千岁的,有手握兵权的,有捣鬼换皇帝的,有权倾朝野的……,在南北朝时期,北魏就出了一个太监,他竟然异想天开要登基做皇帝!事情是这样的。北魏时期,佛教相当盛行,太子拓跋晃崇敬佛法,但是太武帝拓跋焘却对佛教相当不满,父子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