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项羽打算出兵攻打刘邦 为何最后会临时变卦取消计划呢

项羽打算出兵攻打刘邦 为何最后会临时变卦取消计划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2600 更新时间:2024/2/12 21:27:05

项羽打算出兵消灭刘邦为何有取消行动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公元前202年,刘邦在张良等谋士的帮助下,顺利地进入了关中,成了关中王,并且他还和百姓约法三章,废除了秦代苛刻、不近人情的法律,赢得了民心。

这是刘邦事业发展道路上取得的第一个大成功,所以他难免有点沾沾自喜,想当年他只不过是一个小混混,整天游手好闲,现在却靠着起义发家致富起来,竟灭掉了强大的秦国,这是他做梦都没有想到的。

可就在他正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时,危险也已经悄然来临。刘邦入关后,就立马下令派重兵把守函谷关,不让任何人靠近。原因很简单,他不想与别人分享这颗胜利的果实,但其实他的这个举动是非常愚蠢的。

依照“怀王之约“,刘邦就是关中王,这是大家都公认的,但是有一个人例外,此人就是项羽。在刘邦顺利抵达咸阳时,项羽此刻还在战场上与敌人厮杀,他并不知道刘邦已经先他一步进入了关中。

当初楚怀王任命宋义为主帅,项羽为副帅,让他们二人北上救赵,项羽对这个安排是极为不满的,而他与楚怀王很早就结下了梁子。

项梁战死后,楚怀王就趁机夺了项羽的兵权,因此,项羽对楚怀王是怀恨在心。这次北上救赵,他干脆斩杀了主帅宋义。

项羽杀的不光是宋义,还有楚怀王的权威,他的目的是要告诉世人,他项羽根本就不把楚怀王放在眼里。

后来项羽在巨鹿之战中大获全胜,彻底歼灭了秦国的两大主力兵团,长城兵团和章邯兵团。章邯被迫投降以后,项羽还封他做了雍王,管辖咸阳以西的区域,可以看出,项羽对于如何划分天下是有自己的规划的。

巨鹿之战结束以后,项羽就马上带着他的四十万大军去取关中,就在他感觉自己胜券在握,“关中王”非他莫属的时候,他得到了一个消息,就是刘邦早在两个月前就已经占领了关中,并且还派有重兵把守,不让他进去。

这个消息对他来说犹如晴天霹雳一般,他没想到刘邦的动作会这么快,更没想到刘邦胆子竟然这么大,敢把他拦在关外。要知道,其他将领见到项羽都是卑躬屈膝,根本不敢仰视。

而项羽这个人本就自命不凡、心高气傲,刘邦的这个行为无疑是伤害了项羽的自尊心,所以项羽为此是大发脾气,后来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又跑到项羽这儿来告密,说刘邦不仅要当这个关中王,将关中的宝物据为己有,还要封秦王子婴为相国。

曹无伤的这番话无异于是火上浇油,项羽听完当然是气得不行,恨不得把刘邦碎尸万段。这时他的谋士范增又提醒他,刘邦以前贪财好色,现在入关后完全像是变了一个人一样,看来他心中是有了目标,想要干一番大事业,这样的人绝对不可留。

项羽本就想把这个刘邦给解决了,范增这么一说,更是让他下定决心灭了刘邦,于是他马上传令下去,让士兵们都做好准备,把饭吃饱,第二天就出发去攻打刘邦。

此时项羽有40万大军,且都是战斗力很强的精锐部队,而刘邦只有10万,双方实力悬殊很大,如果真要打起来,结果可想而知。

其实项羽此时做出的这个决定是非常正确的,只要他第二天出兵攻打刘邦,刘邦必败无疑,以后他就是天下之主,但是偏偏就在出发前一天晚上,项羽又临时变卦,改变了主意,取消了攻打刘邦的计划,这又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都是因为有人提前给刘邦通风报信了,此人可以说是汉朝的大功臣,有意思的是,这个人不是别人而是项羽的叔叔—项伯

不过项伯倒也不是真的想背叛项羽,他只是不希望自己的好哥们张良跟着刘邦白白送了命,于是在开战的前一天晚上,他跑去见了张良,希望张良能跟自己一起走。

但是项伯把这个事情想得太简单了,这么机密的消息被张良知道了,他肯定是要告诉刘邦的,不过这也征得了项伯同意。因为项伯是为了一个“义”字才连夜赶来告诉张良,而张良是在刘邦手底下做事,他同样是为了“义”字,不会在危急关头扔下刘邦独自逃命。

刘邦一听到项羽第二天就要率四十万大军攻打自己,吓得面如土色,他没想到自己当“关中王”还会招来杀身之祸,这可怎么办哪!但好在他有一个好军师,张良心中早就想好了应对之策。

他对刘邦说:“你现在去告诉项伯,就说你不敢背叛项王。”张良的对策概括起来无非就是两个字“忽悠”,先平息了项羽的怒气,把他稳住再说。

刘邦也很聪明,一点就通,忽悠人这种事儿他是最拿手了。然后他就派人把项伯请进来,对他十分地恭敬,端起酒杯就说要跟他结为儿女亲家。

还诚恳地说了这样一番话:“我来到函谷关以后,是一点儿东西都不敢拿,全都登了记好好放着,只等着将军到来。”

刘邦这个话说得非常有水平,他把派重兵把守函谷关的原因给解释了,原本他是防止项羽进关,现在说成是为了维持社会和谐稳定,帮项羽守着函谷关呢,全都是为了项羽着想。

刘邦之个人也是能屈能伸,他知道自己不是项羽的对手,紧要关头还是保命最重要,该怂的时候就得怂。项伯最后是相信了刘邦说的话,被他忽悠住了,回去之后就把事情的经过都告知了项羽。

项羽听完之后不但没有怪罪项伯泄露军情,反而还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项伯说刘邦是功臣,如果不是刘邦先占领了函谷关,他们又怎么能顺利入关呢?

就这样,项羽听了项伯的话,决定不攻打刘邦了。项羽做了一个非常糊涂的决定,他此时还未意识到他与刘邦已经从盟友变成了对手。

秦国被灭以前,他们是战友,并肩作战,共同抗秦,但是现在,他们的关系已经发生了转变,可以说是一山不容二虎。但是项羽并没有想到这层,他想要的不过是让各路诸侯都臣服于他,现在刘邦服了软,他的气也就消了,于是下令取消了第二天攻打刘邦的行动。

标签: 项羽刘邦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揭秘:古人过中秋节一般有哪些习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古代,唐朝,历史解密

    我们一般在中秋节这天吃几块月饼,有时遇上电商活动,会在这天买一些东西,中秋节好像是变成了吃月饼的节日。但中秋节作为中国人秋季的传统大节,一向注重节日仪式感的古代先民肯定不会只是吃月饼,买东西,一定会有与之相应的一系列活动来庆祝这个节日。那在古代,先民们有哪些活动呢?01中秋的起源从祭祀传统来说,学者

  • 靖康之耻和五胡乱华相比,哪个更让人害怕?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靖康之耻,明朝,历史解密

    华夏文明是这个世界上最为古老的文明之一,这个世界上比华夏文明要早的文明有不少,却没有哪个文明能和中华文明一般,一直传承至今,尽管这期间有诸多磨难,许多文化也都遗失于历史之中,但中华民族一路磕磕绊绊,步履维艰,终究还是将老祖宗的智慧传承下来了,这才有了拥有五千年的文化底蕴的中华民族。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

  • 什么是亭长?是一个什么样的官职?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亭长,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春秋战国时期,正是中国从封建社会向郡县社会转变的时期。在封建社会,是没有地方官的,地方全部都是分封的家天下,而商鞅变法之后,我们才有了法律意义上的地方官,但是地方行政在那个时代相对简单,并不像现在这样复杂。真正意义上的地方官只有一级,就是县。县相当于周王朝分封的初级诸侯国,人都说百里之国,就是这么来

  • 晋定公时期国内动荡,他和吴王夫差发生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晋定公,春秋,历史解密

    晋定公时期国内动荡,卿大夫家族处于混战之际,韩赵魏和荀氏家族之间打来打去,数年之间都没个消停。居间的晋国国君晋定公,存在感非常之弱,仰仗着晋国余威,尚且还为卿大夫们所尊重,在诸侯会盟中,卿大夫们站在晋国角度上,拥立晋定公为霸主。只是,晋定公的这个霸主位,得的可不轻松。其时,中原诸侯大多处于过渡期,小

  • 朱棣如何能在发生政变之初?就能快速有效的掌握天下全局!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明朝,历史解密

    洪武末年,明朝的开国功臣经过“胡惟庸案”和“蓝玉案”,基本所剩无几。当时,朱元璋为御虏防患,同时为取代清洗功臣后留下的权利空白,将诸皇子分封在全国各地重镇,特别是秦、晋、燕、宁等九个塞王,都各拥重兵,坐镇一方。宁王朱权“带甲八万,革车六千”。燕王朱棣更握有“节制沿边士马”的重权。由于朱允炆即位后,一

  • 一代名相寇准,为官清廉,却屡遭奸人陷害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寇准,北宋,历史解密

    记得原来看过一个葛优主演的电视剧《寇老西》,讲述的是宋朝太宗年间名相寇准为官清廉,急民所急、不畏强权、大智若愚,不按常理出牌,“审过葫芦、问过黄瓜、打过城隍、拷问地瓜”,深得百姓爱戴的故事。“老西儿”是对山西人的称呼,如阎锡山被叫做“阎老西儿”,武侠小说里白眉大侠称为“白眉老西儿”等等。山西人爱吃醋

  • 吴破楚入郢之战什么时候爆发的?其历史背景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吴破楚入郢之战,春秋,历史解密

    春秋后期,吴、楚争夺对江淮流域控制权的战争。公元前506年,吴楚决战中,孙武率领吴军大败楚军,攻入楚国都城郢,楚昭王逃到随国。楚国向秦国求救,申包胥哭秦庭,感动秦哀公。秦国发兵救援楚国,帮助楚国收回都城复国。秦军撤后,楚军又被吴军连连击败,楚国不得不迁都以避吴军锋芒。历史背景春秋历经晋楚争霸(主要三

  • 咸丰宠爱的“四春娘娘”,在他驾崩后遭到慈禧的迫害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四春娘娘,清朝,历史解密

    在咸丰登基之初,怀着一腔宏图大志,要重新振兴大清王朝,可是他接手的是一个陈旧腐朽的王朝,朝廷内部贪污腐败,糜烂不堪,外部,西方列强乘着工业革命的快车,已经开始领跑于世界的前列。而大清王朝依然还沉浸在康乾盛世,唯我独尊的美梦之中。咸丰先是被天平天国折腾够呛,然后又被西方的坚船利炮从云端打落,终于认识到

  • 揭秘:为什么人品才干出众的朱瞻墡没成为监国?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瞻墡,明朝,历史解密

    据《明英宗实录》正统十四年七月癸巳(十五日)条载,明英宗出征前一日,“命郕王祁钰居守,驸马都尉焦敬辅之”,“礼部奏居守事宜,合如宣德五年钦定事例”。可见,明英宗离京后,郕王朱祁钰是“居守”,而非“监国”。居守和监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居守,也称留守,是指皇帝出征或巡幸时,留置重臣守护京城或行部,太子

  • 史书记载只有八个字的国家,末代君主死得十分屈辱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代国,周朝,历史解密

    现在我们提到诸侯国,大多会想到春秋五霸或是战国七雄这样的大国,然而,当年周武王分封了八百诸侯国都去哪了?其实,我们要说,当初那些诸侯国都是一些小国,小到可能只是一个城市而已,而这些小国正是那种在史书中存在感极差,没有任何影响力就被强国彻底歼灭的国家。当初都是因为有推翻商纣的共同理想才聚集起来的,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