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为什么人品才干出众的朱瞻墡没成为监国?

揭秘:为什么人品才干出众的朱瞻墡没成为监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16 更新时间:2023/12/7 10:40:51

据《明英宗实录》正统十四年七月癸巳(十五日)条载,明英宗出征前一日,“命郕王祁钰居守,驸马都尉焦敬辅之”,“礼部奏居守事宜,合如宣德五年钦定事例”。可见,明英宗离京后,郕王朱祁钰是“居守”,而非“监国”。

居守和监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居守,也称留守,是指皇帝出征或巡幸时,留置重臣守护京城或行部,太子、藩王、宗室、大臣均可。监国,则指皇帝外出时,由另一重要人物留守宫廷代替皇帝处理国事,通常由太子担任,偶尔也可由藩王担任。二者比较,监国的政治色彩远远浓于居守,权力也大得多。

明英宗离京至被俘的日子,朱祁钰作为京城留守,只是一个形式上的摆设,没有任何实权,“在京在外,凡有紧关重事,差人赍本赴行在奏请,其余常事奏本该科编收,候车驾回日通类奏请发落”。也就是说,大事要事要向皇帝奏报,由皇帝拿主意;平常事情暂时放下,等皇帝回来后统一处理。明英宗如此安排,使朱祁钰在居守期间的身份很尴尬,也使得京城一度出现权力真空。

“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俘,大明帝国蒙羞。八月甲子(八月十七日),消息传来,举国震惊,大明朝急需一位大人物主持国家事务。当时,明英宗没有立太子,明宣宗遗孀孙氏成为地位最高贵、最有话语权的人。作为一个女人,孙太后无意抛头露面,再者,她也没有这个能力。国不可一日无主,孙太后想到了一个人,此人不是庶子郕王朱祁钰,而是她的小叔子襄王朱瞻墡

朱瞻墡是明仁宗朱高炽第五子,明宣宗朱瞻基的弟弟。据《明史》记载,朱瞻墡“庄警有令誉”,其人品才干在几个兄弟中均出类拔萃。“英宗北狩,诸王中,瞻墡最长且贤,众望颇属”,国家出现重大变故,让朱瞻墡担任监国代理国政,不仅是众臣的意愿,也是孙太后的意愿。再者,朱瞻墡早在父皇驾崩后就有“监国”和“居守”京城的经历,政治经验非常丰富。正是出于这几点,孙太后“命取襄国金符入宫”,意在舍弃朱祁钰,让朱瞻墡入京监国,但没能成功。

很显然,这是朱祁钰做的好事。国事紧急,在没办法的情况下,孙太后不得不授权居守朱祁钰,“乙丑(八月十八日),皇太后命郕王监国”。在敕书中,孙太后对朱祁钰说,“皇帝率六军亲征,已尝敕尔朝百官,今尚未班师,国家庶务不可久旷,特命尔暂总百官,理其事。”这道敕书,使朱祁钰获得了“朝百官”“总百官”的崇高地位,也得到了问政理政的监国大权。九月初六,朱祁钰由监国而称帝,是为明代宗,遥尊远在瓦剌的明英宗为太上皇帝。

朱瞻墡虽然与监国之职擦肩而过,但他心系社稷,关心国家安危。得到明英宗被俘的消息后,“瞻墡上书,请立皇长子,令郕王监国,募勇智士迎车驾”,请求朝廷立明英宗长子朱见深为太子,让郕王朱祁钰监国,同时招募智勇之士赴瓦剌迎回明英宗,以求通过积极手段,粉碎瓦剌阴谋。朱瞻墡的藩国远在江岸,奏疏传到北京时,朱祁钰已经当了皇帝。大局已定,朱瞻墡也无可奈何。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八月,明英宗归国,朱瞻墡担心朱祁钰对明英宗苛刻,于是“又上书景帝宜旦夕省膳问安,率群臣朔望见,无忘恭顺”,但朱祁钰并未听从。

明英宗复辟后,“从宫中得瞻墡所上二书”,字里行间看到了叔叔朱瞻墡的一番真切感人之心,“乃赐书召瞻墡,比二书于《金滕》”,将朱瞻墡比作周公。明英宗对朱瞻墡非常优厚,一是“诏设襄阳护卫”,提高他的政治待遇,保卫他的人身安全;二是“命有司为王营寿藏”,参照帝王提前立茔的做法,提前为他营建坟墓。可以说,朱瞻墡在明英宗时享尽荣华富贵,“礼遇之隆,诸藩所未有”。 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朱瞻墡薨逝,享年七十三岁,史称襄宪王。

标签: 朱瞻墡明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史书记载只有八个字的国家,末代君主死得十分屈辱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代国,周朝,历史解密

    现在我们提到诸侯国,大多会想到春秋五霸或是战国七雄这样的大国,然而,当年周武王分封了八百诸侯国都去哪了?其实,我们要说,当初那些诸侯国都是一些小国,小到可能只是一个城市而已,而这些小国正是那种在史书中存在感极差,没有任何影响力就被强国彻底歼灭的国家。当初都是因为有推翻商纣的共同理想才聚集起来的,很多

  • 古代道人都是怎样炼丹的?宋朝古书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炼丹,宋朝,历史解密

    中国的炼丹术,又称为外丹黄白术,是以研制长生不老药为出发点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方术,历史非常悠久。从正史所载的文字记录来看,早在秦始皇时我国已有了火法炼丹术;到汉代炼丹活动一度泛滥,后经黄老学、易学等的加工改造,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理论;唐代是炼丹术的全盛时期,由于统治者的扶持,唐朝从皇帝、大臣到平民百姓,

  • 曹爽打司马懿有把握,为什么还拱手投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曹爽,三国,历史解密

    司马懿趁曹爽兄弟陪皇帝曹芳出外祭拜曹叡陵墓的机会,发动高平陵政变。控制了京城。然后派人前去要求曹爽投降,把皇帝曹芳送回来。当时大司农桓范从京城逃脱出去,前往曹爽处,为曹爽出谋划策。桓范认为,不应该投降,而是应该奋起反抗,而且奋起反抗也是能够成功的。桓范当时讲了四点成功的理由:一是手中有天子,挟天子以

  • 生育能力最强的帝王,有八百多个子女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穆莱国王,历史解密

    在中国历史上,大部分帝王的后宫都是妻妾成群,但大部分帝王的子女数量都不会很多,这很大程度上跟帝王的生育能力有关。在生育能力上,最强的几个中国帝王有:陈宣帝陈顼生了58个子女,唐玄宗李隆基生了59个子女,宋徽宗赵佶生了65个子女,清圣祖玄烨生了55个子女,还有最著名的中山靖王刘胜生了120个子女。不过

  • 吴越民族:中国古代吴国、越国两国的共称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吴越民族,百越,历史解密

    吴越民族,我国古族名,是百越的一支。吴越民族是中国古代吴国、越国两国的共称,春秋晚期至战国前期,越族曾在今江浙一带建立强大的越国,共传8代,历160多年,与当时中原国家会盟,雄视江淮地区,号称“霸主”。公元前333年,楚威王兴兵伐越,大败越国,尽取吴越之地。自此,越人流散到南方一带,分化成众多的支系

  • 为什么后汉第二任皇帝也成了短命皇帝?他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后汉,五代十国,历史解密

    刘和,字玄泰,后汉开国皇帝刘渊的嫡长子,生母为刘渊的第一任皇后呼延氏。同刘渊一样,刘和也是个地地道道的匈奴人,其刘姓源于汉匈和亲。当年,匈奴强盛时,汉高祖刘邦“以宗女为公主,以妻冒顿,约为兄弟,故其子孙遂冒姓刘氏”(见《晋书》)。刘渊的叔祖刘宣、父亲刘豹及刘渊本人等留居汉地的匈奴贵族,为了政治需要而

  • 大盐平八郎领导太平天国的传说是不是真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大盐平八郎,历史解密

    日本德川幕府统治期间,人民起义不断。据不完全统计,1603年至1853年,全国共发生1100次暴动和起义。特别是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由于商品货币关系侵入农村,阶级矛盾激化,加上天灾人祸,农民和城市贫民的反抗斗争此伏彼起。从文化到天保年间(1804-1843)约40年内,共发生320余起农民和城市

  • 古代兵部侍郎的由来是什么样的 是什么时候设立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兵部侍郎,古代,历史解密

    兵部的由来兵部,在古代,属于六部之一,而六部制度始于西周,终于晚清,横跨两千多年历史。6部,指的是朝廷里六个政府部门,而六部里面,礼部负责制定礼仪;工部又称水部,负责帝国的大大小小工程;户部负责人口统计以及财政、税收;而刑部负责办案;吏部负责官吏升迁;最后是兵部:兵部负责军队管理。六部相对来说,对帝

  • 安茹的玛格丽特嫁疯子国王,最后却无夫无子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安茹的玛格丽特,英国,历史解密

    亨利六世是英国的国王,而他的母亲是法国的公主,所以在亨利六世在外祖父那里就遗传上了精神病,但是因为他是独生子的原因,所以即使有精神病,照样可以成为国王,当时他有一个王后是安茹的玛格丽特,她是那不勒斯王和安茹公爵雷内一世和洛林女公爵伊莎贝拉的女儿,玛格丽特在小的时候长相就非常的漂亮,可以说是一位高傲的

  • 后母戊鼎怎么读?司母戊鼎为什么变成了后母戊鼎?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秦朝,后母戊鼎,历史解密

    说到后母戊鼎其实大家也知道的,那就是这个鼎非常的著名,如果大家仔细的看后母戊鼎的话,会发现这个鼎其实应该是比较的有意思的,因为和我们说的司母戊鼎好像并不是一个名字啊,那么这到底是为何呢?其实大家还是没有搞清楚里面具体的原因了,这个后母戊鼎其实就是司母戊鼎了,那么这个后母戊鼎中的后字怎么读呢?下面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