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武则天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局面,公元690年,她建立了武周,直到705年被推翻,这15年也成为我国唯一一个女性皇帝的统治时期。
从才人到昭仪再到皇后,她达到了前人所能达到的女性最高地位;从皇后到皇太后再到皇帝,她打破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禁锢,成为天下至尊。
有意思的是,她在执政时,却没有将皇位传承给武姓子孙,而是归还给了李家,这到底是因为什么?武则天去世后,李唐后代也都欣然承认她的地位,这又是为何?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出生、搬家、入宫
在武则天出生前,她的父亲名叫武士彟,起初在家经商为生,家底殷实。后来隋炀帝大兴土木,他从中窥得商机,做起了木材买卖,因此发家致富。
正赶上隋炀帝征兵,武士彟响应号召,应征入伍。这时,他结识了后来的唐高祖李渊,两人也成为了好友。在之后的李渊起兵反隋的战争中,武士彟也给了李渊很大的援助和帮助,因而李渊在长安称帝后,武士彟也成为了开国功臣。
武则天的母亲杨氏是武士彟的第二任妻子,这任妻子就是通过李渊结识的,两人生有三女,武则天排行第二,武则天小时候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对经史文学都有了一定了解。
十二岁时,武士彟因为李渊去世而悲痛成疾,不久也去世了。母亲杨氏为了生活,带着几个孩子来到了长安生活。让杨氏没有想到的是,不出两年,皇宫就派人来征召女儿武则天入宫。
贞观十一年,唐太宗李世民听说武则天容貌美丽,而且还是开国功臣的后人,于是就把武则天召进宫内,封给她“五品才人”,赐号“媚娘”。
离别时,母亲杨氏深感此后母女难以见面,痛哭不止,但武则天却很冷静,她安慰母亲说道:“服侍天子又不是坏事,母亲不要难过了,”随后便进了宫。
可惜的是,李世民似乎对武则天不是很感兴趣,在后世的记载中,除了两人关于养马的一段对话之外,没有过多的记录,武则天就这样被深藏在后宫中度过了12年。
出家、再度入宫、成为皇后
前面说到,武则天一直到李世民驾崩,都还只是才人。幸运的是,李世民病重时,负责照顾他的武则天,与经常来看父亲的太子李治逐渐产生了感情。
李世民去世,没有子嗣的武则天被送到了感业寺做尼姑,在吃斋念佛的这段岁月里,武则天把寂寞、悲伤的灵魂寄托给了佛教。这可能也是武则天称帝之后,大范围推广佛教的原因,当然这是后话。
这样枯寂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多久。一天,继位后的李治为了给父亲上香,便带着王皇后等人来到感业寺。在寺庙中,李治与武则天便相遇了,两人顾不上什么礼法规矩,悲伤思念之情让他们紧紧相拥。
一旁的王皇后把这一切看在眼里,让人意外的是,她没有嫉妒武则天,也没有怪罪李治大庭广众之下和尼姑有亲密接触。恰恰相反,王皇后做出了一个决定,将武则天带回宫中。
李治自然很高兴,就把武则天带回去。第二年,武则天就生下了儿子李弘。这下,王皇后才意识到事态发展不太对劲,因为皇帝已经开始研究废掉她,改立武则天为皇后了。
于是,王皇后与大臣们站在统一战线,坚决捍卫自己的地位。但是,武则天还是取得了胜利,毕竟决定权在皇帝手中,而他,明显更喜欢武则天。
公元655年5月,李治为武则天举行了册封仪式,武则天成为了皇后。只是,这还不是武则天的全部,她还有着一颗更大的野心,一个更高的志向。
大权在握、自立为帝、去世后让位
成为皇后的武则天终于过上了尊贵的日子,但是,她没有停下脚步,她的帝王志向开始显露。当然,这件事李治也有很大的责任,他患有眩晕症。
到了中年之后,李治的头疼病更加频繁的发作,让他没办法处理政事。这时,武则天站了出来,分担了他的职责。厉害的是,武则天处理得井井有条。
这样几年下来,李治甚至有了退位让贤的打算,要不是大臣们拼命阻止,武则天成为女皇的时间就要提前十多年了。公元683年,唐高宗李治去世,李显继位,武则天则成为了皇太后。
但很明显,这时的李显不够时尚,上位后竟然因为给岳父封官的事情得罪了元老大臣,武则天听说后,也觉得李显的做法离谱,就借这个机会把他废黜,改立李旦为帝。
这一做法让地方势力坐不住了,他们起兵反对武则天的恣意妄为:李家的皇帝岂能是你说换就换的。结果,起义军被武则天轻松打败了。
武则天愈发感到做皇帝的日子临近了,为了铲除后患,她先后除掉了李氏诸王和公主,更是利用酷吏统治控制朝廷大臣的舆论。公元690年在一系列的民众“请愿”之下,武则天终于宣布登基为帝,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
武周初期,政治风气和社会发展算是稳定,而且武则天的确推行了一系列的利民政策。但随着年龄增大,武则天对政务失去了兴趣,而她的侄子和男宠趁机掌控朝政,大臣与百姓都受到了迫害。
有一天,武则天找来狄仁杰商量立嗣一事,而狄仁杰看出武则天的侄子有野心称帝。于是,他便劝武则天,“只有立您的儿子李显,才能保证百年之后,仍然有人焚香供奉您,毕竟相比之下,儿子才是最亲的......”
武则天思考了一会儿,她似乎明白了一个道理,当即下令,立废帝李显为皇太子。可以看出,狄仁杰的一句话,无疑扭转了时局,难怪他会被誉为武则天时期的第一人。
因为武则天的正确选择,以至于后来她被大臣们逼迫退位后,即使李显夺回帝位,包括皇帝和大臣在内都仍然对武则天敬重有加。更甚至,武则天去世后,李唐的子孙后代仍把她侍奉在太庙,永享香火。
回看西汉时期的吕雉,因为她过于沉迷于权力,将权力集中于吕家,最后吕家人几乎被灭族。武则天会有现在这样一种良好的局面,都得益于她那一次“深思”。
历朝历代对于武则天的讨论都没有达成过一致,现代同样如此,甚至还有人不怀好意地利用武则天搞起性别对立这一套。其实,武则天的功或是过错,都应放在她所处的时代来看,而不是带到某个特殊的时期加以揣测。
这既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人物本身的尊重,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