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魏40万军队蜀汉只有9万,诸葛亮坚持北伐,现在人却还在夸他

曹魏40万军队蜀汉只有9万,诸葛亮坚持北伐,现在人却还在夸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569 更新时间:2024/1/24 0:25:35

公元228年的春天,诸葛亮发兵陇西三郡,先得后失,设疑兵于斜谷,亲率大军攻打祁山,结果曹魏猛将张郃在街亭把马谡打得找不到北,诸葛亮无奈只有返回汉中。

这是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

在此之后的7年中,诸葛亮又连续四次进行了北伐作战,直至病死于五丈原的军中,诸葛亮终于消停了。

对于诸葛亮的北伐,不少人认为这是诸葛亮为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最淋漓尽致的表现,不知不觉中又对诸葛亮的敬意增加了几分,在很早之前,我也是这么认为的,认为曹魏就是不正义的,诸葛亮打得好。

可是古代政权的相互攻伐,又怎么会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那么诸葛亮的北伐,究竟该怎么评价,是不是只能拍手叫好?

说此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曹魏、东吴、蜀汉三个政权,在诸葛亮北伐时的实力对比。

东汉末年,中原有十三个州,曹魏占据了九个半,东吴占据了两个半,而蜀汉只有可怜的一州,即便是在关羽没有丢了荆州之前,蜀汉也仅仅只有两个州不到。

古代打仗的终极目的,说白了就是抢地盘,只有地多,人才能多,士兵才能多,打起仗来才会有底气。

在当时曹魏占据了大片地盘,自然也是兵强马壮,拥有40多万的军队,蜀汉地盘少,军队数量自然也就很少,只有9万左右,如此兵力悬殊诸葛亮却坚持北伐,谁信他没有私心?

反正我是不信,只是现在的人却还在夸他。

我们先来看看诸葛亮决定北伐的历史背景。

刘禅:丞相给我上了一个表

公元223年,已经当了皇帝的刘备很生气,确切地说是生东吴的气,蜀汉本来和东吴一直都是穿一条裤子的,两大阵营联盟共同对抗曹魏,这是基本方针。

结果东吴不厚道,为了荆州却翻脸了,而且杀死了刘备最依仗的大将关羽,这让刘备不能忍,于是带领大军攻打东吴,结果一败涂地,被东吴打成了渣,最终不得已只有在白帝城进行了托孤。

刘备死后,蜀汉的大权尽归诸葛亮,诸葛亮在刘备死的这一年,就立即恢复了东吴的结盟,什么关羽的仇,什么刘备的恨,在诸葛亮面前,统统都不叫事,因为他的目标是匡扶汉室,个人的情感,自然可以忽略不计。

就这样蜀汉和东吴又穿了一条裤子,然后三大政权进入了短暂的蜜月期,直到公元226年,曹魏朝堂发生了变故,曹丕去世了,曹睿即位之后,曹魏朝堂对如何对蜀汉和曹魏作战发生了分歧。

这被诸葛亮知道了,于是在公元227年,诸葛亮向后主刘禅上了一个表——《出师表》,决定出师北伐,最终在公元228年,诸葛亮正式出师北伐。

诸葛亮:我没有把握取得北伐的胜利

诸葛亮开北伐之后,又被民间称之为六出祁山,但这是不准确的,因为真实的历史上,诸葛亮真正出兵祁山的只有两次,而进行的北伐战争也只有五次,其中有一次是曹魏主动进攻,所以也被一些人认为是六次。

在七年时间的五次北伐战争中,诸葛亮也取得了一些胜利,但大部分情况是损兵折将,并未能占到便宜,尤其是最后一次北伐战争中,诸葛亮把自己都折在了五丈原。

诸葛亮作为三国最有智慧的人,他难道真的看不清局势,认为蜀汉能掀翻曹魏的政权,匡扶汉室,成就不世之功吗?

其实不是,诸葛亮比谁看得都清楚,甚至可以说他从来就没有把握可以取得北伐战争的胜利,但诸葛亮还是这样做了,甚至有些孤注一掷的味道,而最终的

结果是把蜀汉五六年的休养生息取得的成果全部给葬送了,他死后留给刘禅的只是一副烂摊子。

后来,曹魏兵分两路攻打蜀汉,刘禅举城投降,也并不全是刘禅无能和蜀国后继无人,诸葛亮的穷兵黩武,也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诸葛亮:我承认北伐是有私心的

诸葛亮北伐到底有何动机呢,其实这在历史上依然是个迷,不过透过千年的时光,我们却能做个推论,而主流的说法有两个:

其一,诸葛亮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意图匡扶汉室,让刘备瞑目。

这点在诸葛亮的《出师表》中有提出,即:

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命……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但是经过分析,我们却能发现根本不是这回事啊,刘备在白帝城托孤时,仅仅只说了蜀汉的自家事情,根本没有提到要北伐曹魏,刘备说,诸葛亮的能力比曹丕强十倍,必能安国,终定大事,如果刘禅能辅佐就辅佐,不能的话就可自代,并且敕令刘禅以父事丞相。

此外,刘备在临死前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呢,当然是灭了东吴,但是诸葛亮在刘备死后,立即就和东吴穿了一条裤子,这能让刘备瞑目?

其二,诸葛亮认为要先下手为强,不灭曹魏,蜀汉就无法自安。

这点可能性大吗,也大,毕竟在当时曹魏一家独大,消灭东吴和蜀汉已经是必然趋势,但在诸葛亮决定北伐的时候,曹魏根本无暇估计蜀汉和东吴,自家后院还没打扫干净呢,又怎么能出兵攻伐其他的两大政权呢?

所以如果这一动机成立的话,那也就是说,北伐战争其实是建立在诸葛亮自我想象的基础上的,这放在当时可以用三个字来形容——莫须有。

这两种动机都站不住脚的情况下,诸葛亮坚持北伐究竟是为了哪般呢?

其实

是为了牢牢抓住蜀汉的政权,诸葛亮再怎么厉害,他也只是一个丞相,刘禅再也怎么不行,他也是蜀汉的后主,刘备托孤虽然给了诸葛亮实权,但随着刘禅的成长,诸葛亮必须要交权,不然他自己在众人心中也会成为“汉贼”。

为了能一直控制住蜀汉,他只有挑起战争,进而用战功让蜀汉大臣俯首帖耳,只有如此他才能军政大权一把抓,只有如此他才能名正言顺的架空刘禅。

说到这,或许有人就说了,这一切都没有证据,可是诸葛亮北伐的真正动机也没有证据,仅仅凭借一个《出师表》自然不足以说明一切。

所以,我们不难看出,诸葛亮以9万的兵力攻伐40万士兵的曹魏,本身就是极其不正常的一件事,身为智谋的化身,他又怎么会看不清的其中的利弊,事出反常必有妖,诸葛亮的私心也暴露无遗。

而诸葛亮数次的北伐战争,毫无疑问给蜀汉民众带来了严重的负担,好不容易恢复的国力,也几乎在这些战争中损失殆尽,而这些也都证明了诸葛亮的穷兵黩武。

不过尽管如此,现在的人依然还在夸他,这或许就是诸葛亮的个人魅力所在吧。

注:本文意在分析诸葛亮数次北伐的动机,并不是对诸葛亮本人的否定,如有不当之处,还请斧正。

对此,您怎么看?

参考文献:《三国志》等。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END】

更多文章

  • 曹植才华出众,却由于一次喝醉酒,他失去了当太子的机会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曹植的才华比谁差,曹植用才华保住了命,曹植才华最出众的时候

    曹植的兄弟有很多,他们有的能文有的能武,跟他一个母亲的亲生哥哥却是能文又能武,他要跟这样一个人争夺太子的位置,如若失败,很有可能就会丢掉性命。曹植生来性格就比较自由,作为一个帝王的儿子,他不在乎那些贵重的物品,他在乎自己的内心,他不追求那些面上的华艳与富丽,他只想让自己活的坦然。这些方面让他在太子之

  • 曹操抢过几位别人的夫人?阿瞒:尽管猜,现在有人叫我“人妻曹”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曹操一共抢了多少个夫人,曹操变成了曹小瞒,曹操与夫人吻戏视频

    提起曹操,不少人的脑海中都会蹦出他那三个字的外号:人妻曹,甚至总会认为曹操是个正儿八经的反面人物。但这并不真实,可以说是很优秀的,放眼东汉末年,能比曹操更为杰出的人,几乎没有。即便是和曹操三分天下的刘备和孙权,与之相比,似乎也仅够提鞋。不说别的,就说说这三人头上顶着的头衔吧。刘备和孙权充其量算是个政

  • 曹丕篡政是大臣的拥护,为何还能被司马氏代替?这三个原因是根本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曹丕老婆图片,曹丕四友,曹丕羞辱甄皇后片段

    可令人怪就怪在,曹丕篡夺江山之后,司马氏继承了他的手艺,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拍死沙滩上。曹丕篡位的时候是曹氏心腹力挺而成的,可没有几年的时间,司马氏就篡位建立晋朝,这无疑不令人忍俊和疑惑,司马氏是怎么顺利的篡位成功的呢?笔者认为有三点重要的因素:其一,自东汉末年开始,皇权就在人们的心中失去了原

  • 曹丕活到40岁,曹叡活到35岁,为何父子两人都如此短命?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曹丕死时曹睿多大,曹丕死的时候曹睿多少岁,曹叡 曹丕

    短命皇帝说到司马家族后来的兴盛,绝对离不开司马懿的老谋深算,不过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关键点,那就是司马懿特别的能活,这个原因是不是让大家很意外,其实司马懿也没有活多大的年纪,80多岁也就走了, 但是奈何曹操家族都是一些“短命鬼”,曹丕活到40岁,曹叡活到35岁,当上了皇帝也没能加长他们生命的长度,曹叡甚

  • 曹丕登基为帝后,为什么不杀了汉献帝?不是不敢,而是不能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曹丕与汉献帝谁先死的,曹丕真的杀汉献帝吗,曹丕是怎样废掉汉献帝的

    在中国东汉末年,当时诸侯并起,群雄争霸,而实力最强的就是魏国,建立魏国的是曹操,他是诸侯当中实力最大的,先后吞并了袁术,袁绍,刘表等人,更是挟天子,令诸侯,架空了汉朝皇帝汉献帝刘协的所有权利,自己名义上虽然是汉朝的丞相,但和皇帝没有区别,到了曹丕继位的时候,更是登基称帝,彻底的建立了魏国,那么曹丕作

  • 曹丕命曹植写《死牛诗》,要求极端,看曹植如何机智应对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曹丕曹植夺嫡之争过程,赵玉平老师讲曹丕曹植,曹丕看二牛打斗让曹植作诗一首

    我们先来说一说曹丕为什么让曹植写《死牛诗》,我们都知道曹植的《七步诗》,当初曹植写《七步诗》就是曹丕逼着他写的,如果七步之内,曹植无法完成这首诗,那么曹丕就会把曹植处死,最终曹植“七步成诗”,免于一死。当然,逃过一命,不代表以后就安全了,曹丕内心还是很想除掉曹植的。毕竟曹植是最有能力威胁自己皇位的人

  • 为何曹丕娶庶母臭名昭著,而王昭君嫁给儿子却能留名青史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曹丕与王后,曹丕娶了献帝的女儿,曹丕第二个皇后

    第一,双方动机不同。曹操活着的时候,像集邮一样收养了很多的人妻。然而他也知道,自己的儿子在好色方面并不亚于自己,为此在临终之际,就特意交待,希望儿子能够放过曾服侍过自己的那些小妾,让她们另行改嫁为好。然而曹丕却故意曲解了父亲的意思,他把父亲那些小妾全部笑纳了。这件事在昭君身上则完全不同了。在她的丈夫

  • 原创以三千兵力入洛阳的董卓,为何迅速控制都城?难道禁军兵力不足?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董卓火烧洛阳,洛阳汉魏后世都城规划,三国志11 董卓火烧洛阳条件

    刘辩和刘协都城宿卫兵力通常守卫都城洛阳的禁军大臣,有"掌宿卫宫殿门户"的光禄勋;"掌宫门卫士,宫中徼循事。"的卫尉;"掌宫外戒司非常水火之事。月三绕行宫外,及主兵器。"的执金吾;"掌洛阳城门十二所"的城门校尉(实际为十一所);"掌监五营"的北军中侯,其所属兵力如下表。宿卫都城主要兵力由此可知,所属兵

  • “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真的预言了董卓之死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董卓之死在哪一年,董卓之死大结局,董卓死前预言

    有意思的是,“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并不是罗贯中的原创。根据《三国志》裴松之注所引《英雄记》的记载:内容为“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犹不生”的童谣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而且“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犹不生”的童谣在董卓活着的时候就在社会上流传了,董卓本人甚至都可能听过。那么“千里草,何青青

  • 三国的武将,谁敢单挑吕布,这8员猛将都不惧怕他!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三国最强武将吕布,三国中能硬刚吕布的十大猛将,三国中能抗衡吕布的人物

    吕布的武功能配得上三国第一名将的称号,正因为如此,三国很多武将都不敢和他交手,因为和别的武将交手,是为了斩将杀敌,建功立业,和吕布交手,很可能是上前送人头,所以爱惜自己项上人头的武将,都不会轻易和吕布交手,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武将都怕吕布,这8员悍将就不惧吕布!一、张飞不惧吕布的大将,张飞应该放在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