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火烧圆明园时,八旗子弟全部撤走,反抗的竟然是一群太监

火烧圆明园时,八旗子弟全部撤走,反抗的竟然是一群太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2202 更新时间:2024/1/21 19:56:11

10月7日,当时已经踏上了工业革命的西方国家,联合起来再次出兵中国,一路攻打到北京城直扑内城,最让痛心的就是当时清朝政府选择一味的退让,不抵抗,几千年积累下来的文物遭到严重的损失,圆明园正是毁于这一天。

清朝政府腐败,软弱让国人早已失去信心,但是身体的炎黄血统不允许我们选择妥协,在西方列强攻占圆明园的时候,清朝的士兵早已退出,但是留在宫内的二十几名太监,拿起了冷武器和八国联军斗争到了最后一刻,但终因寡不敌众捐躯在圆明园内。

一、圆明园的背景

圆明园修建于康熙年间1709年,可能很多人都认为圆明园是一个大园子,但是真正的圆明园是由三个园子组成,分别是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三园组成。

圆明园的占地面积足足是有5个紫禁城之大,占地达到350公顷,里面的的建筑是代表了当时世界建筑史上最高水平,汇集了中式建筑和西方建筑,其中江南式建筑诸多。

圆明园是由一个小规模的园子慢慢发展起来的,康熙帝修建圆明园的目的,是为了日常有一个散心的地方,才修建这个起这个城内“原始世外桃源”。后来,由于某种原因康熙帝就把这个圆明园,赐给了自己的第四个儿子胤禛(即雍正帝),并正式赐名为圆明园。

雍正继位后,这个园子就一直荒废在一边,雍正朝务在身也没有多少时间,去这个圆明园观赏。

在民间流传这样的故事,“雍正帝由西域战乱,龙体日渐衰弱,某日心想起先帝诫训,遇事不顺之时,可到圆明园一看,雍正帝游完圆明园后,龙体逐渐恢复,战事已有好转”。这个故事的真实性还有待考证,但正是雍正帝游玩圆明园后,他才决定要投入人力、物力来重新装饰圆明园。

自此之后圆明园在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位皇帝150多年的经营之下,用了无数的资源和能工巧匠,打造了一座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宏伟,景色最壮观的园子。后来,清朝的皇帝每逢夏天的到来,都会选择来到圆明园进避暑,处理国内大事,圆明园也被称为“夏宫”。

明园最大的价值就是,里面珍藏了我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文物,字画,陶瓷、宝玉等等一些稀世珍品,可以说圆明园就是祖宗留给后人的巨额财富和精神文明。

第一次鸦片战争过后,西方众多资本主义列强国家强迫清朝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个事件的开端也于预示圆明园即将迎来巨大的灾难。

西方列强是从近代工业革命发展起来的国家,他们的文化底蕴非常薄弱,当时的清朝政府内部又是腐败不堪,众多官员贪污,这让西方列强把苗头对准了中国,圆明园里面的珍宝便成为了西方列强的第一个目标。俗话说物极必反,当一个国家面临了巨大危难之时,会在战火中浴火重生,今天的华夏大地正是证实了这句话。

二、圆明园被西方列强占领

第一次鸦片战争过后,清朝政府就和西方各国列强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包括领地主权、赔款和关税等五个大条约。当时清朝政府的经济国力远比这些西方列强高出好几倍,据不完全统计,清朝末期的经济是比英美足足高出6倍以上,那为什么经济如此之高,还会被西方列强打败,从而签订这些不平等的卖国条约?

第一点,清朝末期政府虽然经济处于当时世界的前端,但是清朝政府并没有发展军事实力,而是用于其他的建设,这造成了军事方面和世界各国实力有很大的差距。

西方列强早在上个世纪中开始,就已经开始走上了工业革命,进入到热武器时代,而清朝政府从明朝继承皇位之后,就一直以骑兵、冷武器为主故步自封,导致后面和西方列强的战争失败不得不割地求和。

第二点,清末时期的政府官员是极其腐败,上到一品大臣下到九品官员,都在贪污官银。在清朝的史记里面就有着相关的记载,一些地方的官员,把朝廷拔下来给下修建水利的钱款,全部都纳为己有,甚至官位都以通过官银来进行购买。

如果一个政府的官位可以通过钱来进行购买,那代表着这个国家已经是腐败不堪,当时清朝皇帝年纪幼小没有处理国家大事的能力,一直都是由一些大臣和慈禧来主导国家大事。

慈禧这个人本来就是贪生怕死,任人唯亲,每年都会用国家的收入来满足她的需求。在近代清朝政府几次被他国强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幕后都是由慈禧在操纵,如果没有慈禧在暗中做手脚,导致军事方面一直处于世界的最低端,不然以清朝的国力,也未必不是西方列强的对手,结果不同整个历史发展就不一样了。

签订不平等条约之后,西方列强为了进一步地打开中国的大门,以英法美三个国家为主,他们用修改条约为名,企图用修改借口为由想进一步压迫清朝政府。

在1854年,英国看中了天津上海这两个地方的贸易,想完全取得主权于是用以前签订的条约为由借机发动新一轮侵华战争。法美两国自然而然也想从中获取利益,但是这些无理要求遭到了清朝政府的拒绝,这也是在清末政府少有的霸气时刻。

之前都是选择一味的退让,这次改变了没开打之前就先投降的作风。英法美被拒后,在1856年再次提出要修改条约,但是还是被清朝政府再一次拒绝,面对清朝政府的强硬英法美三国联合作战,在10月份通过海军炮轰广州,正式发起新一轮的战争。

一开始广东这边的水军以及陆军还能把敌人阻挡在外围,英法这边看见久攻不下产生了撤退想法,但是没想到清朝政府这边却要求撤退放弃广州。英法不久之后就攻占了广州,之后一路北上,在1858年英法联军就打到了天津城之下,距离北平也就一步之遥。清朝政府此时此刻也罕见出现团结一幕,声称一定要和英法联军斗争到底。

但是朝中有官员秘密向慈禧打小报告,称英法联军要打到北平还要活捉太后。慈禧见状心慌失措,于是赶紧出来“主持大局”派人前往求和,没想到这次谈判却发生了剧烈的争议,双方僵持不下清朝政府就把英法谈判一行人,扣押下来然后送往了北平进行当做人质,没想到这刚好中了英法的诡计。

英法两国的谈判人员被扣押之后,便以这个解救人质为借口, 其中以英国为主,法国为后的战略快速发兵北上。没过多久的时间,英法联军就打进了北平,清朝政府这边虽然有抵抗,但是也只是徒劳无功,加上朝廷内有慈禧插手和官员受到英法金钱诱惑,只能拱手让出整座北平城。

进到北平城之后,英法联军开始大肆地屠杀平民百姓,烧杀抢虐无恶不作,目的就是为了让清朝政府尽快接受他们的不平等条约和各种霸权条件。

此次进军北平城的英国军队首领尔金,不知道从什么渠道得知皇宫内还有一座圆明园,里面藏着大量的绝世珍宝,于是他以清朝政府扣押人员在圆明园为由,命令手下带兵在1860年10月6日率领三千多人质直扑圆明园。

三、英法联军在圆明园掠夺、焚毁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直接秘密出发,趁着清朝军队还没有发现布防之时,他们绕过北平城东面从东北郊交处直奔圆明园。当时镇守圆明园的清朝将领是瑞麟、僧格林沁,两人的战斗力非常弱,且手下的士兵各怀鬼胎,整体的战斗素质远远低于英法联军。

当英法联军出现在圆明园之时,两人只是率领部队在城门北外面抵抗了一会,便被英法联军打败。

两人随后带着军队一路向城中逃亡。英法联军攻破圆明园后,并没有立刻进行掠夺里面的绝世珍宝,而是上报给了当时在位的英法首领,他们得到的回复就是“先在圆明园内拿走最有艺术和对考古最有研究的价值的物品,其他的能拿走就拿走,拿不走的通通烧精光”。

在10月7日当天,英法联军的人终于忍不住了这巨大的诱惑,英法联军的军官和士兵都像疯子那样,拼了命的在圆明园内抢劫各种金银财宝和艺术珍宝。

有的士兵直接砸碎了花瓶,镜子、瓷器,见到名画和卷轴就直接撕破,其中还有人拿炸药炸开了圆明园内的仓库,用珍贵的丝绸和织品来包扎他们的马匹。当时参与这场掠夺的英法士兵,每个人的身上都是装满了各种宝石,珍珠和水晶。

在鲁西记载史上面就有说道,两天内,英法士兵每个人都拿到了价值几千万的法郎,还有各种珍宝,瓷器以及大量的艺术品。他们称之为这是一场巨大的盛典,就好像是吸取了毒品那样疯狂,并且希望还能够掠夺中国其他地方的珍宝。

根据当时随队进圆明园的英法军官和记者描述,当时双方士兵为了抢夺圆明园内的珍宝,还发生了殴打事件:

有一位英国的军官看到圆明园有将近数十座的金佛像,便想运送回到自己国家,碰巧的是刚好有一位法国的军官走了进来,两人都想掠夺这些金佛像。双方互不让步,最后英国的军官直接派士兵砸碎了这些金佛像,可想而知英法两国士兵当时是多么的残暴。

除此之外,在圆明园内有好几间房子都是装满了上等的绸缎服装,英法联军最后实在是拿不动了,便用各种方式进行摧毁,有的士兵还手持木棒,把圆明园内能砸碎的东西,通通全部摧毁,这场浩劫整整经历了两天两夜。

在10月9日英法联军从圆明园内撤退之时,曾经金碧辉煌的园子早已被破坏得面目全非,最让人可恨的就是清朝政府居然一兵一卒都没有派往圆明园进行抵抗,而是默许他们的暴徒行为。

没想到的是,在10月18日之时,英国侵华指挥官八世额尔金伯爵詹姆斯·卜鲁斯,命令手下把圆明园全部烧个精光。在19日和20日两天时间内,英国士兵到圆明园各个地方进行集中放火,这场大火足足烧了两天两夜,当时整个北平城日夜通红。

这场大火中被烧毁记载档案有一万多卷,其中就有关于中国几千年来的历史、文化、哲学和科技的记载,这些精美著作全都在这场大火中灰飞烟灭。事后清朝官员调查之后,圆明园仅剩20几座宫殿,园中物品几乎全被掠夺或者烧毁,还有300多人被活活烧死在安佑宫。

这场大火主导者额尔金在外面得意忘形地声称“清朝也就这样,都是低下的人种,注定为我大不列颠国服务”,这不是他为人所傲的功绩,而是极其令人可恨的野蛮行为。

四、技勇太监拼死抵抗

很多人就想知道,当时英法联军攻占圆明园之时,当时国人都是不抵抗直接放弃吗?答案很显然不是的,在英法联军攻占圆明园之后,在园内还有20几个技勇太监,他们拿起武器拼死抵抗,但最后因寡不敌众,圆明园内的技勇“八品首领”任亮等人以身殉职。

圆明园内除了这20几名技勇太监,还有将近一万多人的正八旗部队在园内防守,圆明园身为皇家御林重要性是相比紫禁城的。

因为每年夏天清朝皇帝都会来这里进行避暑办公,军队的保护自然而然做的是相当到位,当时这一万多人的正八旗部队都是配备了热武器,他们的战斗实力和英法联军差不多,所以英法联军想攻占圆明园并不是简单的事情。

可是没想到的是,这一万多人还没等到英法联军攻占圆明园,就已经从园中撤出。从一些书籍当中,可以查到一些蛛丝马迹,这一万多人的部队都是受到了秘密通知直接从园中撤退,表面上就是为了保存实力,但实际上就是清朝朝廷内各个官员的暗中私斗,都想为自己保存点实力,以避免意外的事情发生。

10月6日傍晚时分,率先攻入圆明园的是法国军队,他们一路畅通无阻,一直到了贤良门的时候,却发现有20几个身披黑色斗篷,头戴正红帽子的年轻人在拿着武器迎接他们。

二十几个年轻人就是技勇太监,技勇太监是从康熙帝年间一直保留下来的特殊部门,朝廷每年都会在宫中挑选一些比较年轻的太监,来集中一起进行训练。目的就是为了保护皇帝以及皇室之人。

这些技勇太监一般都是居住在宫中各个角落里面,有特殊任务时会统一听候安排。实际上技勇太监到了雍正年间,才开始发挥大作用,多次为雍正暗中铲除乱党分子,把一切危险扼杀在摇篮之中,之后技勇太监就快速发展,成为朝廷的秘密武器。

当时在圆明园率领技勇太监的将领,叫任亮。任亮是在当时清朝政府中,为数不多刚正不阿的将领,他在英法联军要进攻北平之时,就已经上书朝廷禀告英法联军此次进攻目的,就是为了掠夺圆明园内的珍宝。

这封上书显然是得不到重视的,且不说朝廷会不会重视,可能连送到朝廷的机会都没有,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清朝内部的腐败。

当法国军队看到这些技勇太监之后,就露出不屑的眼神,在密集的枪火当中,这20几个技勇太监利用地理优势,以及多年来的默契,在贤良门和宫殿展开了抵抗。法国军队这边没想到,这20几个技勇太监身手极为不凡,没过多久这一小部分的法国军队已经伤亡七八人,其中还打死了两个法国军官。

法国军队见状不妙,于是赶紧向外撤退,采用了炸药方式来直接炸毁这座宫殿,在法国军队强大的炮火攻击下。这20几名技勇太监拼死抵抗,最终命丧于圆明园。

没想到清朝政府最后要靠技勇太监来维护最后的脸面,然而技勇太监在圆明园内抵抗英法联军的事,却没有被写入史册,这明显是清朝政府从中做手脚,如果把这件事情写进了史册,那么代表着皇族的脸面是要靠一群技勇太监来维护,在当时的清朝这件事情是不允许出现的。

后来在1983年,有一块墓碑在北京出土,上面就记载着圆明园技勇太监英勇作战之事,碑文里写道:“咸丰十年八月二十二日,明亭公在出入贤良门内,遇敌人接仗,殉难身故。技勇三学,公中之人念其平生飞直,当差谨慎,一遇此大节,实堪景慕。因建立碑文,记其名氏,以期永垂不朽云。勇哉明亭,遇难不恐。念食厚禄,必要作忠。奋力直前,寡弗敌众。殉难身故,忠勇可风,望后人继承其精神”

圆明园内损失的珍宝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这是我们的损失也是世界历史文明的损失,就连法国本土著名作家雨果也表示,这个世界上有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外一个英吉利。

圆明园被掠夺和烧毁有两个直接的原因,一个是清朝内政出现了巨大的问题,闭关锁国的思想,导致了中国发展慢了近百年。另一个就是派系争斗,朝廷官员贪生怕死一味的割地求和,让西方列强利用了这一点,从而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导致国家四分五裂。

在这场灾难当中,我们看到了未来的希望,这次些英勇作战的技勇太监,他们面对强大的敌人并没有选择后退,而是奋不顾身的拼死抵抗。明知是一场不可取胜的战斗,但是骨子的骨气和血脉不允许他们这样投降,就算死也要倒在保护国家的路上。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话用在圆明园内的技勇太监上,是最合适不过,鲁迅先生就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说道“我们从古以来,上下五千多年历史文化,我们都是埋头苦干之人,每个时代有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出身不同,但是他们都是中国的脊梁”。

不少世界文学专家说道“一代圆明园的毁灭,是西方列强霸权主义摧毁人类文明文化的见证者,也是人类文明古国落后就会被挨打的证明者”。我们国家经历了无数的磨难,才有今天繁荣昌盛的社会,我们没有在战火中灭亡,我们是在战火中重生的民族,传承了五千多年的文明古国,不会轻易的到下去。

我们应该铭记这些历史教训,落后就要挨打,这是铁的规律,只有自身强大才是正道,就像伟人说的那句话,我们只是在走我们自己的路,我们不会去压迫和掠夺其他民族,但是你想掠夺我们,就先从我们的尸体上踏过去。

更多文章

  • 她为58岁康熙生下一位皇子,与乾隆年龄相同,获两代皇帝尊封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康熙一生最受宠的妃子,康熙一生有几个嫔妃,康熙最多生了几个皇子

    康熙的一生也算是丰功伟绩,风花雪月了。当然我们这里就不多做介绍了,我们要说的是康熙的一个妃子,这个妃子可不一般,在康熙58岁的时候,还给康熙生下了一个皇子,后来还得到了雍正、乾隆两代帝王的尊敬和册封。她就是康熙晚年宠爱的妃子---熙嫔。一、熙嫔出身的民间传说在清朝的官方记录中熙嫔的记载非常的简单,记

  • 史上庙号“圣祖”的皇帝,除了康熙,越南居然也有一位,他还预言了清朝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清圣祖康熙皇帝画像在介绍明命皇帝阮福晈之前,先来看看阮朝的开国史,公元1802年,出身望族的阮福映称帝,建立越南历史上最后一个朝代阮朝,是为阮世祖,定都顺化,改元“嘉隆”,同年灭掉西山朝,统一越南(注:越南君主对内称帝,对外称王。)阮福晈生于公元1791年,是阮世祖第五个儿子,生母侧室陈氏,他出生时

  • 在曾国藩手下,李鸿章凭啥快速拉起自己队伍?会吹善揽,能挖敢赖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曾国藩李鸿章谁的功劳最大,曾国藩如何培养李鸿章,李鸿章和曾国藩谁的实力强

    关于痞子做派,用李鸿章名字命名的一道菜,李鸿章杂碎即是他这种做派的鲜明写照。啥是李鸿章杂碎?顾名思义就是烂七八糟一锅烩,别看东西不咋地,味道却是鲜美无比。初建时的淮军就很有这乱七八糟一锅烩的神韵,在当时,三教九流,各色人等,只要愿意来,李鸿章是来者不拒。那你问了,乱七八糟的东西能烩出一锅美味,三教九

  • 慈禧太后工于心计,迷恋权力,咸丰在盛年驾崩是否和她有关系呢?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1908年慈禧驾崩,慈禧太后与咸丰帝关系,1861年咸丰驾崩

    慈禧狠是狠了点,不过对于自己的丈夫咸丰那还是真心实意和一往情深的,因此咸丰不可能是慈禧暗害的,咸丰是因为身体先天不足加上后天体弱多病,导致三十岁就驾崩,和慈禧没有一点关系。首先:咸丰和慈禧夫妻关系很好慈禧选秀的时候,虽然出身不高,但是因为自己的美貌成功俘获了少年皇帝的心。慈禧入宫时候17岁,咸丰才刚

  • 中国最后的闽浙总督,清朝灭亡前还率兵火拼革命党,最终兵败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闽浙总督松寿(历史照片)松寿生于公元1856年(咸丰六年),出身举人,后入朝为官,先后做过知县、布政使、侍郎、都统、巡抚等职务,为官期间清正廉明,关心百姓,得到当时清廷和百姓称赞,但他非常封建保守,保皇思想根深蒂固,镇压农民起义毫不手软。公元1911年(宣统三年),闽浙总督丁振铎以年老多病为由辞官,

  • 永璘希望能获得全部和珅住宅,但直到薨逝也只拥有一半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郑永璘简历,和珅的住宅有多少金子,十七阿哥永璘

    永璘在二月间就开始患病,不过最初也就是风寒之类的病症,并没有什么大事,嘉庆帝在二月二十九还曾经亲自去永璘位于前海西街的王府(原和珅府邸,即今天的恭王府)中探视弟弟,当时永璘也没显露出病重的症状,所以嘉庆帝才放心地前往东陵,举行春祭仪式。但短短几天之间,永璘的病情突然恶化,至三月十一当天,居然“行将不

  • 曾国藩长沙练兵时,显能耐遭众人修理,明明可以反击,曾却视认怂为高明,这是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曾国藩练兵有多重要,曾国藩打仗风格,曾国藩打仗时的趣事

    为了把这个事实摆清楚,把这个道理说明白,咱们来聊一段曾国藩的历史。咸丰二年,一八五二年,时署吏部左侍郎的曾国藩到江西去当乡试主考官,这在当时算是个肥差,换是别人,有这样的搞钱机会应该感到很爽,但曾国藩却很郁闷,不为别的,只为他自觉在京城已很难再混下去了。在此之前,虽然有十年七跃,连升十级的牛逼经历,

  • 永历帝太子朱慈煊颠沛流离逃亡缅甸,十五岁遇害前痛斥吴三桂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朱慈煊个人资料简介,雪倾城和朱慈煊吻戏,吴三桂杀永历皇帝清军看不下去

    基督太子,生逢乱世朱慈煊,是永历帝朱由榔和孝刚匡皇后王氏的第三子,顺治五年(1648年)生于南明的陪都肇庆。朱由榔一共有7个儿子,其中长子怀愍太子朱慈爝、次子悼愍太子朱慈䇅都是王皇后所生,但在永历帝逃难期间失散或遇害,而其他妃嫔所生的第四子沅哀王朱慈䇥、第五子涪悼王朱慈炜、第六子沔殇王朱慈熠、第七子

  • 此人是湘军悍将,击毙太平天国七千岁,最后因叛徒出卖被迫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湘军剿灭太平天国过程,太平天国湘军名将,谁组建的湘军剿灭了太平天国

    江忠源画像江忠源生于公元1812年(嘉庆十七年),湖南人,性格豪爽,勤奋好学,公元1837年(道光十七年)考中举人,后回家乡任职地方官员,公元1847年(道光二十七年),湖南发生反清的雷再浩起义,江忠源自行组织团练镇压,至同年12月擒杀叛军首领雷再浩,升迁知县。影视剧《太平天国》中的江忠源(左)公元

  • 民族性质和时代背景的不同导致清朝并未像蒙古一般进行大规模西征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清朝最后的西征,蒙古三次西征完整版,清朝对蒙古有什么影响

    蒙古是游牧民族,平时以放牧而生,生活地点不固定,哪里草场丰富,就到哪放牧。流动性很大。因此远征对于蒙古骑兵而言,是很稀松平常的事。女真是渔猎民族,平时以打猎为生,生活地点相对较固定,不会到处流动。并且入关之前,建州女真实际上已经是“耕猎民族”了。平时不仅打猎,还兼顾种地。比如天聪七年(1633),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