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民国:成都人刘师亮,大白天打灯笼闯省政府,因一句话,青史留名

民国:成都人刘师亮,大白天打灯笼闯省政府,因一句话,青史留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801 更新时间:2024/2/8 15:09:45

《三国演义》、《隋唐演义》、《楚汉争霸》等电视剧中,各路英雄豪杰在乱世之中,为了自己的信仰、为了能够位列侯将相,前赴后继的提刀杀戮。而那些在沙场上,杀戮他人的本事特别大的人,后世往往赞其“英雄”,备受后人前仆后继的追捧。能够温酒斩华雄关羽,这不就直接被各行各业封神。

图注:关羽的武财神像 追看历史书籍、品味影视剧之时,我们看到血腥杀戮的场面之时,往往内心会有难以掩盖的热血沸腾,恨不得自己当时可以穿越时空,闯进屏幕,撸起袖子大干一场。 然而回归现实,哪怕是手指划破一个小口子都会惊讶半天。

图注:影视剧中的三国战场 打仗的伤口远远要大于手指划破,那是要死人的,脑壳可能搬家的!您所在的城市会尸横遍野的! 正因如此,历史上每当动乱之时,作为普通百姓,不是当权者的我们,往往更多的是想去拦住战乱发生。保住小命,守住财产。 但是面对持有武器的交战双方,绝大多数人会选择在家拜神仙,能挺身而出的少之又少。而我们今天要说的就是其中少数派刘师亮。

图注:网传的“刘师亮”照片,难以考证 刘师亮其人 刘师亮是今天的四川省内江市人,师亮并不是他的“本名”,他这个人比较爱改名字,本名叫芹丰,后来曾将其改成过慎之,慎三。最后折腾再三,最终选择了师亮,觉得这才是最巴适的。

图注:现代内江

而“师亮”2字,读懂它,也就看懂了他一生的所做所为。这2个字并不是乱写,也不是引经论典而来的自我加分项。是他尊师为父的例证。 刘师亮20岁之前,曾经有过一段非常漫长的流落街头的经历,在社会中苦苦挣扎,只为能有口米饭吃。不过他有幸被一位王姓知识分子看中,不但给刘师亮改善伙食,还帮刘师亮识字。 妥妥的将刘师亮从乞丐边缘,往精英知识之路打造,且这几乎是无偿的。 1896年,刘师亮的王姓恩人去世,为了感谢他的再造之恩。刘师亮决定时刻提醒自己勿忘此情。但是没有手机可以录音,刘师亮就选择了把恩人写进自己的名字里。

恩人的名字里有个亮,他就直接取名字“师亮”,意为“以亮为师”。 此后刘师亮做起了生意,因为为人仗义豪爽,很多人买他的帐。不说赚了个大富大贵,过上小资的生活完全没有问题的。而他赚钱的同时,并没有忘记自己作为儒家知识分子的心。 20世纪20年代,刘师亮的《师亮随刊》横空处世,他试图以此为基础,完成儒家人的最大梦想“治国平天下”。 在这里他以嬉笑怒骂的方式,讽刺当时四川各界人士、各种他难以理解的事态。因而刘师亮被其粉丝尊称为敢说真话的名流。 用现在的话说,刘师亮就是自媒体大v。 勇闯省政府 刘师亮是一位很忠于自己内心的大v,他从不违背内心的真实想法,甚至为了发泄自己的看法, 去做别人不敢做的事,路子非常的野。而这也是他粉丝喜欢他的核心原因。 1932年四川省军阀刘辉和田颂矛盾激化,二者都想当“四川王”,可以说这个矛盾是个死结。此时刘文辉是四川省主席,田颂尧为四川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长。各自手上都有数万人马。

图注:田颂尧 为了保持优势,双方的人马上了成都街道,在所有的制高点架设机枪,甚至有人把大炮给搬了出来。丝毫不顾及城中老百姓的安危, 2位军阀,虽然都有“父母官”的头衔,但此刻他们更愿意“争权夺利”,成就“乱世霸业”。 面对军阀为了一己私利,成都百姓死活不顾,刘师亮的内心沸腾了,他认为该自己出手了。于是我们就可以见到,老者刘师亮,提着个灯笼走向了刘文辉的省政府。

灯笼里面点着蜡烛,冒着青烟。刘师亮走到省政府门口,被门卫用奇怪的眼神拦住了,门卫想不通,这老者大白天提着点燃的灯笼要干什么?难道要烧省政府? 刘师亮会意了门卫的疑问,挺起腰杆说道 “世上到处漆黑一团,地皮刮得稀巴烂,我怕碰了鼻子摔了跟头,省政府里太黑,不照个灯笼咋办?”。 门卫看出了这是来找麻烦的,连忙说“您这混蛋,快滚蛋”。 不料刘师亮直接把话接了过去 “这就遭了,皇城里打巷战,省政府又出混蛋、滚蛋,这政府岂不比叙府的更糟糕!”。 说完,刘师亮提着灯笼照了一圈,仰天长笑而去,留下不知所以然的门卫。可能他们心中在想,哪里来的怪老头,神经病啊! 刘师亮不畏惧强权,用行动去挑战,还能大笑,而这一笑,足以让他青史留名。我今天还写他,能找到他的资料,证明他留史成功了。 刘师亮怂人日常 刘师亮除了去勇闯省政府,以一介文人的身份, 去恶心拿枪杆子的刘文辉外。他对眼看自己不满之事物,从未嘴下留情,下面我就分享几个例子收尾今天的文章。 成都军阀敛钱,刘师亮在四川大慈寺铜佛像前讽刺道 “两眼瞪着天,准备今天淋暴雨; 双手捏把汗,谨防他日化铜元”。 四川军阀杨森拆成都民房修路,刘师亮说道“马路已捶成,问督理何时才滚; 民房将拆尽,愿将军早日开车”。

图注:青年杨森 四川商会总长樊孔周,被督军刘存厚派人刺杀后,刘师亮说“樊孔周周身是孔; 刘存厚厚脸犹存”。 刘师亮的用词酌句可谓针针见血,作为现代人,作个类比,跟现在正火的罗永浩像极了! 可爱、可敬的刘师亮老师。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民国第一奇人:杨度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奇人杨度有多厉害,民国奇人杨度真实身份,近代奇人杨度的传奇人生

    杨度,人称湖南倔驴。祖上往上翻,不是什么书香门第,抖到底都只有土渣子。可杨度很聪明,17岁考上了秀才。18岁当上了举人。我们可以对比下,李鸿章也是17岁考上秀才,而老前辈曾国藩21岁才考上秀才。 戊戌变法期间,杨度接受康有为、梁启超等改良派的维新思想,反对帝国主义。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主编《

  • 民国第一剩女的传奇一生,张爱玲和林徽因都自叹不如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张爱玲与林徽因的友谊,民国时期林徽因张爱玲,张爱玲和林徽因哪一个更漂亮

    “剩女”在当今社会似乎已经完全变成了一个贬义词。没人要、颜值低、学识浅薄都成了“剩女”的形容词。可是有这么一个被称为“民国第一剩女”的姑娘,她高颜值、高学历,才华横溢又精明强干。 她与秋瑾齐名,号称“民国南北二女侠”,是“近代教育史上女子执掌校政第一人”,与古人李清照媲美,被称为“三百年来第一女词人

  • 民国的上海,当时放眼世界,属于什么水平?纸醉金迷背后有何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民国上海有多发达,民国上海顶峰时期,民国上海小脚女子照片

    图注:八佰剧照 但即使是废墟,我们还是能在电影中看到30世纪繁华上海的一角,苏州河边的租界依旧霓虹闪烁,莺歌燕舞,一副繁华大都市的形象。而这一切,很难让人想到这是30年代的中国。 民国时期的上海,在被日军占领之前,有“东方巴黎”之称。那么当时的上海究竟是什么样的水平?与世界上的其他城市相比又如何呢

  • 民国的一篇奇文,全文94个字就一个读音,能够读下来的都是神人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民国最简短的文章,民国文章全文大全,民国时期的特别好文章

    因为他们的爱情,我才注意到赵元任,深入了解后,发现这位民国大师实在是了不起。 众所周知,赵元任是“现代语言学之父”,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出国留学时选择的方向是理科。 他在康奈大学时,物理、数学成绩都十分出色,尤其是数学,几乎每次都是满分。 后来他又进入哈佛大学,拿到了哲学博士学位。 回国后,他任

  • 民国最奇葩的军阀,一个怪癖空前绝后,全世界没有第二个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民国十大军阀简介,民国最荒诞的军阀排名,最奇葩的民国军阀

    你像张作霖、张宗昌、韩复榘这些军阀,无非是多杀几个人,多骂几句娘,多娶几房姨太太,但王怀庆有一个怪癖,绝对是空前绝后,全世界也没有第二个。 什么怪癖呢?就是喜欢马桶。 那时候的有钱人,家里都有马桶,大家方便完之后就会站起来,但王怀庆却坐马桶上了瘾,方便完了也不起来。 别人家的马桶都是放在厕所里,王

  • 民国旧案:男子与两姐妹偷欢致死,她们为什么会无罪释放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七十年代情杀案,民国农村旧案,80年代合肥女性杀情夫案

    这日夕阳西下时分,有一个年轻学徒从某商店回家,路过周家附近,被姐妹二人拉入庄稼深处,三人竟席地而欢,其乐融融起来。 该学徒叫李甲,还是个童男子,没经历过风月情事,碰到这番艳遇,欢喜不已。不料两姐妹贪厌不足,索求无度,李甲竟忽然面色惨白,下身出血不止,没错,就是精尽人亡。 一个大男人死在两个女人怀里

  • 民国挂佛头卖女色的尼姑庵 不是有钱就能任性进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十大尼姑庵排行表,民国时期尼姑庵,中国最纯正的尼姑庵

    所谓的师姑无非就是变相卖色,容貌出众的尼姑,而这个尼姑庵也不过是换了个门庭的妓馆,说得不好听一点,就是民国时期的角色扮演,只不过这个本钱下得有些大而已。 要进到尼姑庵里拉上师姑的手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家这里都是采取的会员制,必须要由熟人介绍,并经过对财力,背景的审查后经营者才会准许进入尼姑庵内去

  • 民国才貌双全姐妹花,爱上同一才子后双双自缢而死,才子活到了86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民国才子才女的爱情关系,民国才子才女之间的故事,民国的18个才子才女

    民国时期出现了许多才子佳人、大师文豪,他们的成就备受关注,情感生活也为世人所津津乐道。那时候有从一而终的爱情,如杨绛和钱钟书;有师生恋,如鲁迅许广平;有不幸的包办婚姻,如徐志摩和张幼仪;甚至有让丈夫将情人接到家的“大度妻子”,如傅雷之妻朱梅馥;此外还有擅长说情话的沈从文、朱生豪等。 那时代受过教育的

  • 民国才女林徽因的8张美照,张张诠释知性与优雅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林徽因最美十张照片,林徽因老照片欣赏,民国才女林徽因真实照片

    了解林徽因的人都知道,她出生在大家庭里,父亲林长民曾是民国政府高官,自小家庭条件优越,家里还有私塾。稍大些,林长民就让她去北京上学,16岁就开始游历欧洲,做父亲的翻译与秘书,接待来家里的宾客。据说她8岁以前的很多时光,都在家里的藏书房度过。腹有诗书气自华,林徽因便是如此。图上是林徽因16岁游历欧洲

  • 民国才女互撕史:当喜欢怼人的冰心,碰上巾帼林徽因和刻薄张爱玲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冰心和林徽因罕见照片,冰心怎么讽刺林徽因,冰心林徽因谁厉害

    如今我们会沉醉于徐志摩如诗如画的诗集里,会流连于沈从文优雅浪漫的边城里,会为鲁迅笔下的冷漠看客而愤慨,会与闻一多一起对着那个黑暗的时代,喊出振聋发聩的悲鸣…… 但民国并非是男人的时代,在文学界里有一批丝毫不亚于男人的女作家们悄然崛起,她们所带来的文学成就丝毫不亚于同时代的男作家,她们留给后世的回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