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这个名将曾让白起不敢与之决战,被称“千年不遇”,差点亡了秦国

这个名将曾让白起不敢与之决战,被称“千年不遇”,差点亡了秦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066 更新时间:2023/12/12 17:48:06

每当时代处于混乱时,就会涌现出一批能征善战的大将,虽然他们被同时代“四大名将”的光芒所掩盖,但是也有属于自己的荣耀,匡章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带领齐国士兵四处征战。

匡章的出现离不开齐威王的扶持,公元前323年,秦国越过魏国向齐国进攻,秦国经过缜密的部署,首先派出一支部队佯攻阳晋,此地地势险恶,秦军出击的目的就是趁着齐国没有防备,直接从这里进攻齐国腹地。

得到消息以后,齐威王派匡章为统军大将前去应战,在桑丘两军相遇,秦军率先做好伏击,同时为了激励士兵,下令凡是能得到敌军将领首级的士兵赏金万两,封万户侯,由于此战秦军长线作战,孤军深入必须顾及后方补给,一旦魏国趁机动手,秦国就会陷入腹背受敌的危险,因此秦国表面上兴师动众,实际上却不敢直接进攻。

匡章仔细分析了战况,猜出了秦军的心思,于是利用秦军犹豫不决的心理,在战斗开打之前,多次派使者走访,趁机在秦军内部安插了许多亲信势力,等待外围的齐军动手以后,从内部挑起争斗,不过此举却被齐国别有用心的人举报,认为匡章有投敌的嫌疑,多次上奏齐威王弹劾匡章,齐威王却坚信匡章不会叛国。

最终证明匡章的决策无比英明,内外夹击下犹豫不决的秦军溃败, 秦军惨败以后派出使者向齐威王发出谈判邀请,希望能修补双方之间的关系,能让实力强劲的秦国低声下气,也就只有当时的齐国了,匡章一战打响了威名。

[var1]

后来燕国爆发内乱,请求齐国帮助,匡章趁机出兵燕国,从渤海出发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攻进了燕国都城,燕国面临亡国危机,匡章在攻下都城以后,在此安营扎寨,匡章丝毫不约束部下行为,士兵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导致百姓纷纷怨声载道,原本表示欢迎的百姓苦不堪言。

一时间匡章受到来自各方压力,其余国家出兵干涉,匡章无奈之下撤兵,这场战争也拉开了强国入侵的时代,匡章与燕国结下血海深仇,为以后双方大战埋下祸根,匡章的军事才能不可否认,能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内就攻下一个国家,自然不是寻常人。

公元前312年,楚怀王撕毁与齐国之间的盟约,楚军在边境集结大量士兵,匡章领兵前去应敌,齐军全军出动导致后方空虚,秦国趁虚而入,齐军没有办法只能放弃到手的燕国,撤回本土,燕国再次复国。

[var1]

公元前301年,齐魏韩三国联合进攻楚国,楚将唐昧带人应战,两路兵马在沘水 两岸驻扎,联军因为不清楚水路情况,不敢贸然渡河进攻,双方对峙长达半年之久,齐宣王等的不耐烦,派人前去督战,不过匡章却认为时机还不成熟,一直等到匡章摸清楚了楚军的兵力分布,从中窥探出河水深浅,派遣精兵强将趁着夜色渡河,楚军没有防备大败而归,唐昧兵败被杀,一战让楚国国力大损,为以后的衰落买下了伏笔,多年以后白起在楚国无人能敌,正是因为这次战争让楚国遭到了严重危机。

孟尝君曾初始秦国没结果被扣押,好在孟尝君门下有许多能人异士,在他们的帮助下孟尝君逃出生天。

此后便与秦国势不两立,在他的努力下,韩国魏国结成联盟,多次出兵伐秦,匡章再次出任联军主帅,一举攻下函谷关,打开了秦国的门户,联军所向披靡,秦军一路败退,为了避免陷入亡国危机,秦国国君再次向齐国求和,并且割让了大片土地。

[var1]

不过联军并非铁板一块,利益面前矛盾逐渐激化,齐国并没有灭亡秦国的想法,战争结束以后,秦国吐出了大片土地,好在没有亡国,秦国国力大损,能控制的地盘只剩黄河以西,商鞅变法的努力化为泡影,这场战斗让秦国蒙上了阴影。

匡章却再次向世人展现了自己的指挥才能,攻破函谷关成了一生最大的荣耀,之后再也没有人能做到这一奇迹,后人多半绕过函谷关,至于匡章是如何做大的已经无从考证,大战发生在公元前296年,战国最牛的将领白起为何没有上阵呢?

相关资料显示,匡章攻入秦国腹地的时候,白起已经在秦国崭露头角,不过为什么在秦国面临亡国危机的时候没有挺身而呢?究竟是地位太过低微还是畏惧与匡章对决呢?我们已经无法知晓答案了。

[var1]

关于匡章死后被葬在哪里,上文已经说到女郎山的一处墓地,在上世纪90年代根据墓地的构造和陪葬品已经确认为匡章的长眠之所,这个把秦国逼到绝境的杰出将领安静地躺在棺椁当中。

参考资料:

【《战国策 燕策一》、《战国策 秦策四》】

更多文章

  • 宠妃在酒宴上被人轻薄,楚庄王装作不知道,最终靠非礼者成就霸业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楚庄王的三女儿,夏姬和楚庄王吻戏,楚庄王围宋

    在君臣关系甚严的古代,莫要说调戏、凌辱帝王的后妃,就连直视她们,都可能为自己招致灾殃。然而在春秋时期,却发生过一起小臣轻薄楚庄王后妃的事件,但令人倍感意外的是,楚庄王却假装不知道此事,从而放过非礼者。若干年后,非礼者感恩图报,最终竟帮助楚庄王成就霸业,可谓传奇至极。这件事,还要从楚庄王平定斗越椒叛乱

  • 古代代价最大的火灾:烧毁了刘邦斩蛇的剑,王莽的头颅,孔子的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邦王莽,古代中国历史上取火方式,中国古代历史大火

    火灾,这是防不胜防的灾情之一,它破坏力惊人。古代建筑以木质为主,更加容易导致火灾的发生。翻阅古代史书,即便是防卫森严的皇宫,火灾也屡见不鲜。一千六百多年前,发生了一场大火,除了烧毁了天文数字的库存,而且还导致一个王朝不久后便灭亡了。由于这场火灾破坏力太大了,以至于后人称这场火灾是史上最为昂贵的火灾,

  • 鬼谷子的师傅是谁?通神的他和孔子比起来,谁更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鬼谷子和孔子的师傅,鬼谷子弟子和孔子弟子对比,鬼谷子的弟子谁厉害

    [var1]这个被封印了两千多年的名字,他的生平轶事已经被传得神乎其神了。鬼谷子原名叫王诩,号玄嶶子。鬼谷子的传奇来自于无师自通,直到现在我们也不知道鬼谷子的那一身本领是谁传授的。不得不说,春秋战国果然出人才,鬼谷子通过学习当时各个学派的精髓,可谓是通天彻地,其占卜算命、布阵行军、修神求道无人能比。

  • 由夫妻间“船闹”引发的荒唐战争,巩固齐桓公霸主地位,压服楚国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齐桓公怎么压服楚国,齐桓公42集完整版,齐桓公与外甥女

    按照常理来分析,战争本该是一件很严肃、很残酷的事情,毕竟要有很多人为之流血牺牲。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总是有战争的发动者,因为某些荒唐的理由,把它搞成“闹剧”,其中,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发动的伐蔡击楚战役,其起因看上去便显得很荒唐。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齐桓公姜小白即位后,任用前政敌管仲为相,励精图治,

  • 长平之战赵国为何让赵括背锅?赵国输得并不冤,换10个战将也没用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长平之战中真正的赵括,长平之战不换赵括赵国可以赢吗,长平之战赵括对赵国的评价

    如今上千年的时间过去了,设想一下如果当时没有赵括的存在,或者赵国没有临时换将,结局会不同吗?历史会改写吗?想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最重要的是了解双方为什么会冒这么大的风险展开大战,这场战争对秦赵两国到底意味着什么?根据资料显示,长平之战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影响战国未来走向的决定性战役,当时已经进入战国后期,赵

  • 为什么说看懂了庞涓和孙膑相爱相杀的故事,就基本看懂了中国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孙膑与庞涓的最后结局,刘兰芳评书孙膑与庞涓,扬琴戏大全孙膑斗庞涓

    不管如何,连血缘关系都那么脆弱,何况只是师兄弟,何况是在战国时期——这个中国历史大动荡,大分解的时期。[var1]在那时候,师兄弟反目就有不少,或是因为利益使然,同时也是因为嫉妒。比如孙膑和庞涓正是如此。传闻他二人同出鬼谷子门下,鬼谷子是当世一代奇人,他们能在鬼谷子门下学习,所学自然不凡。可是才能也

  • 秦始皇真的是吕不韦“私生子”吗?其实人们忽略了一个关键证据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秦始皇是吕不韦私生子吗,秦始皇真的是吕不韦的孩子吗,历史记载秦始皇是吕不韦之子吗

    他将权力紧紧的握在自己的手上,灭了其他六国,实现了大一统,是历史上一个非常伟大的举措,也是中国历史上的奇迹。秦朝的建立开始了中国的封建社会,也让封建社会持续了2000多年。然而秦始皇平定六国之后统一江山,但是他却没有很好的守住江山,后来末代的秦王子接过秦国传下来的玉玺,没想到的是,在他即将上位的时候

  • 秦始皇真的是吕不韦的亲儿吗?如果不是的话,到底是谁在抹黑他?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抹黑秦始皇,秦始皇与吕不韦的真实关系,木乃伊3抹黑秦始皇

    秦始皇嬴政的一生谜团重重,其中最能引人遐想的,莫过于他的身世之谜。因为受司马迁所著《史记》的影响,很多人都认为嬴政其实并非秦庄襄王嬴子楚的亲儿子,而是权相吕不韦的骨肉。那么,这种说法是真的吗?如果不是的话,那么到底是谁在抹黑他?[var1]嬴子楚嬴子楚本名异人,是秦昭襄王嬴稷之孙,孝文王嬴柱的庶子,

  • 七国之中齐国最富、魏国人才最多,为什么最后秦国统一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齐国魏国赵国哪个厉害,齐国为什么灭魏国,魏国比齐国大

    [var1]这也就是战国时代的背景,春秋已经将那些弱小的不思进取的国家淘汰,剩下的基本上都是一群即拥有野心也拥有实力的大国。然而毕竟天下的角逐还是太过激烈,原本列国并立的境遇将没有可能继续保持下去。所以在那个时候,列国的国君心心念念要做的就是强大自己的国家,想尽一切办法延揽人才,然后扩充军队和其他的

  • 荆轲本来有机会杀死秦王,为什么最终失败了?关键是他就没打算杀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荆轲为啥刺杀秦王,秦王对荆轲评价,连环画秦王斩荆轲

    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 ...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陶渊明·《咏荆轲》[var1]在战国初期,随着生产水平的逐渐提高,秦国所采用的“井田制”已经不能满足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于是,这一制度最后就逐渐被瓦解了。在当时那个时期,由于秦国的各种改革都要晚于其他国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