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世界军事战争史-023》中国西周王朝军事(下)

《世界军事战争史-023》中国西周王朝军事(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305 更新时间:2024/2/6 10:29:42

5.犬戎攻进镐京,西周灭亡

周宣王死后,子宫涅继位,是为幽王。周幽王是个昏庸而又暴虐的君主,加之时乖运蹇,其在位的十一年中,西周王朝处在风雨飘摇之中,二百五十多年的西周王朝终于灭亡在他之手。

幽王继位的第二年,关中发生大地震,灾情很严重。本已动荡不安的社会就更加人心惶惶,当时就有人惊呼"周将亡矣!"。幽王对严重的震灾不加认真有效的抚恤,对尖锐的社会矛盾不加以缓和,却火上加油,任用"善谀好利"的虢石父为卿士(相当于后世的宰相),一味地行搜刮掠夺之能事,早就"诸侯多畔(叛)王命",这时更引起国人的极大怨愤。

幽王又宠爱褒姒,废申后和太子宜臼,改立褒姒为王后,立褒姒所生的伯服为太子。这种"废长立幼"的谬举,违背了宗法制的极重要原则,且并非废愚立贤,只因母贵子荣,这将造成王位继承上的混乱。舆论立即哗然,引起了朝政混乱,人心叛离。

幽王不仅在内外政策上失尽人心,而且行为又极荒唐,留下千古笑柄。

他为了引逗宠爱的褒姒一笑,随意发烽火报警,调诸侯兵赶赴镐京,愚蠢地"导演"了一场"烽火戏诸侯"的闹剧。申后之父申侯联合犬戎兵真的兵临城下时,幽王的烽火警报便失灵了,再无诸侯兵"勤王"保驾了。镐京城内空虚。犬戎兵如狼似虎冲进镐京。幽王仓惶逃走,被犬戎兵追杀于骊山之下。

周王室积蓄数百年的财宝全被犬戎官兵抢掠一空,西周王朝遂即灭亡。

幽王死后,申侯串通郑武公、卫共伯、秦襄公等保护宜臼,立为天子,是为周平王。由于都城镐京已残破不堪,又处在犬戎的控制之下,平王乃于西周灭亡的第二年即公元前770年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西)为都,史称"东周"。

6.西周——中国奴隶制军事制度的完备期

周朝在国家统治方式上实行分封制,周在灭商及东征平叛之后,分封了大批同姓、异姓诸侯。"以藩屡周"。这种分封在以后也一直没有中断。分封的结果就是在地方造就了众多的诸侯国,这些诸侯国与商代的方国不同,后者大多是自然成长起来的部族,而前者则是经过中央的认可的。这就加强了王室对诸侯的控制。所以王国维说:西周时"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政治结构上的这一变化,自然会影响到军事制度。随着王室、诸侯间等级关系的确立,军队的数额、规模也要相应地加以确定。《公羊传.隐公五年》解诂:"天子六师,方伯二师,诸侯一师。"方伯是一方诸侯之长,故可备二师。这种标准的划分,也在于保证王室的绝对军事优势。为此,周王室建立了庞大的直辖武装,从《小臣簋》、《禹鼎》、《小克鼎》等铭文知道当时王室拥有"西六师"、"殷八师"、"成国八师"等武装。此外,周王室有权调动诸侯国军队从征。因此周天子有能力做到"刑不祭,伐不祀,征不享",形成"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政治局面。

西周处于中国奴隶社会的上升期,在军事上体现为军权不断向天子手中集中。在西周时代,只有周天子才有权"作师"(即组建军队)、"帅师"(即统帅军队),一般诸侯无权参与。诸侯想组建军队,必须"承天子",听从天子准许,才能按天子规定的军队数量组建军队。天子成为全国军队的最高统帅。

但是由于西周时期疆土的扩大以及官制的进一步发展,周王亲征的事例已不像商代那样多见了。王的僚属中,师氏的军权最大。师氏又称"师",与保傅并为"三公",地位极高,他本是王的师佐,负有教诲,扶佐王或太子的职责。由于当时职官具有文武不分的特点,因而,师在战时,即是军队的统帅。师氏以下有司徒(金文作司土)、司马、司空(金文作司工),即铭文中的"三有司"。这三司,平时皆非军职,如司徒,其主要职责是管理土地和农业生产。但由于实行"寓兵于农"的兵役制度,兵源来自六乡的国人,因此,战时国人即由司徒率领,司徒以下的各级乡官也是如此,如《周礼》乡师之职:若有军旅,即"正治其徒役与其輂辇,戮其犯命者。"此外,如司马、司空分别负责养马与土木工程,因与战事有关,故也以武职身份从戎,像司马,后来地位还日渐提高,至春秋时,师氏的名称消失,司马取代了它的位置。

(1)军队构成

在军队构成上,西周有平民兵、族兵,王的护卫兵和夷隶兵组成。

平民兵,即以平民(国人)为兵源的武装。前面提到的西六师,成周八师,殷八师即属此类。其中,成周八师与殷八师可能是同事异称,则当时共有十四师。

族兵是由贵族的族人组成。西周金文中经常可以见到族兵出征的记载,其战斗力很强。族兵在很大程度上要受王室的间接指挥,如《毛公鼎》铭文:王命毛公:"以乃族干吾(捍御)王身。"《明公毁》铭文:"唯王令明公,遣三族,伐东国"。王的护卫兵在文献中称为"虎贲",取其勇武之意。金文中提到的"王行",当应指此。这支军队由贵族子弟即"国子"组成,受过良好的训练,远较平民兵精良,因而往往成为作战的中坚,如牧野之战,周人即以虎贲三千作为先导,但平时,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护卫周王。诸侯国中也有这类武装,但名称稍异,称为"旅贲",负责护卫国君。

夷隶兵是一支较特殊的武装。它由被俘获的周边民族人组成,这些人的身份属于官奴。《周礼.师氏》之职:"使其属帅四夷之隶,各以其服守王之门外;且跸;朝在野外,则守内则。"《师酉簋》铭文提到西门夷、秦夷、京夷等,表明《师氏》所载是有所本的。从《师氏》看,夷隶兵的主要任务是充当王室警察的角色。这种现象初看起来颇为奇特,但有关材料表明,由奴隶(特别是异族奴隶)充当警察,在古代世界是很普遍的现象,如古希腊、罗马就是如此。

(2)军队编制

西周的军队编制是沿袭殷制而来,包括师、旅等级别,以十为进制单位。《周礼》所载的军事编制体系,是以五为基本进制单位,反映的是春秋以来的情况,因而不能据以论述西周的制度。所以,有关西周军事编制的材料很少。最主要的就是《尚书.牧誓》,我们在论述殷商军事编制时已使用过这段材料。因为殷、西周的军制带有继承性,所以,这里不再详细探讨西周的情况,简而言之,西周时的军事编制由大到小为:师、旅、百夫、什、(伍)。师、旅各为万人、千人。另外,《周礼.司马》中提到的卒、两,与什、伍相通,可能是沿袭西周的旧制,如果这样,那么百夫之下即为卒、两。

(3)兵种

西周的兵种仍以车兵、步兵为主。这两个兵种在作战中是相互配合的。这与商代并无不同,但在具体的人员配备上,可能有所变化。如《牧誓》载牧野之战中,周军的阵容是"甲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而《史记.周本纪》载此事则谓:"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即增加了"甲士四万五千人"一句,司马迁当是有所本的,很明显,虎贲是独立作战的,不需配置战车,则这三百乘战车自当由四万五千名甲士配置,《牧誓》以战车为整体的作战单位,故而只言车数,而省略了甲士,从这一点来看,与殷制是完全相同的。而《禹鼎》铭文载:"武公乃遣禹,率公戎车百乘,厮驭二百,徒千",据此,则每辆战车跟从十名徒兵,此外,还有两名厮驭,即后勤人员,加在一起,共十二人,与《牧誓》不合。按《禹鼎》是周厉王时之器,临近西周末年,所以,可能在枝节问题上有所更动。

前面提到虎贲,它属于独立的步兵,不必配置战车,但由于它的主要任务是护卫周王。因而,单独派虎贲出战的情况是没有的,一般是在车徒兵配合作战的情况下,由虎贲作为先导,在阵前开路,车徒兵紧随其后。

(4)军赋制度

周人在征服战争中,将被征服的异族人迁至郊野,使其世代务农,称为"野人";而本族人则居于"国"(即城)中,称为"国人"。这就是国野制的主要内容。周人为了独擅武装力量,不允许野人当兵。因而,兵源全部出自"国人"。金文中的"西六师"、"殷八师"和"成周八师",均属于平民兵,因而其兵源皆来自周族平民。"六师"之名也见于《诗经》,它与金文中的"西六师"是一回事,属于王室直辖的军队,其兵源则来自王畿内六乡的国人。

关于殷八师,有人认为是周人征服殷人后,将归降的部分殷人改编为八师。这种看法有誖于常理,难以想象,征服者会把自己的死敌武装起来。因此,殷八师即是成周八师,二者名异而实同。殷八师或成周八师,驻扎在成周,处于原殷人统治的中心地区,因此,建立此军的用意就很明白了,即主要是为了镇抚殷遗民和东方部族。那么,成周八师的兵源从何而来呢?原来,周人命殷后,武王即命周公负责在洛邑建置成周,据《逸周书.作雒》知,成周有国野(乡.遂)之制,因为成周是以东都的规模出现的,周公又曾一度居洛,分陕而治,故此处的乡遂制度与王畿的六乡六遂不会相差太远。所以,由成周的诸乡提供八师的兵源还是可以办得到的,只是每乡所出当不限于一师,否则就凑不足八师之数。

王畿六乡征兵之法,《周礼》中有记载。《周礼》成书虽晚,但尚保存许多古制,像征兵之法就是其一,《小司徒》:"凡起徒役,毋过家一人,以其余为羡,唯田(畋)与追胥竭作。"即每家只出一人,其他人称为"羡"(意为"余"),只有举行畋猎或追捕盗贼时才全部征发。所以这是一种正卒、羡卒并行的兵役制。

关于服兵役的年限也有记载,《乡大夫》:"以岁时登其夫家之众寡,辨其可任者,国中自七尺及六十……皆征之。其舍者,国中贵者,贤者,能者,服公事者,老者,疾者,皆舍。"贾疏:"七尺谓年二十",贾公彦是据《韩诗外传》立说,基本可信。据此,则六乡国人服兵役的年限为二十岁至六十岁之间。但有些人可以豁免兵役,如贵者、贤者、能者、服公事者等等。

成周和各诸侯国的征兵之法,从原则上来讲,与王畿六乡当是相同的。

国人除服兵役外,还要承担一定的军赋负担,即《孟子.滕文公》所说的"国中什一使自赋";野人因不服兵役,所以其赋额要高,一般为九一税。并且要进献兵甲车马等武备。武器平时藏于官府,如《周礼》中有司甲、司兵、司戈盾、司弓矢等职,金文中还有司箙(箭袋)等。战时则授兵甲于七卒,如《左传.隐公十一年》:"郑伯将伐许,五月甲辰,授兵于大宫",大宫即祖庙,则授兵的仪式是很庄重的。

(5)军事训练

就平民兵而言,由于兵农合一,因而不可能进行专门化的军事训练,只能以类似春秋时的"三时务农而一时讲武"的方式来进行,同时,军训的方式也承袭军事民主制时代的特点,带有较原始的色彩,即通过败猎的方式进行,如《左传》所说的春蒐、夏苗、秋狝、冬狩;《周礼.司马》之职:"中春教振旅,……中夏教茇舍,……,中秋教治兵,……中冬教大阅"。这些名目虽不相同,但总的方式却是一样的,只是训练的侧重点各有差异。

应该指出,《左传》、《周礼》等书记载的春、夏、秋、冬四季军训的名目,在西周时是不齐备的,因为,直到西周末,四季的划分法和相应的名称均未出现。由此可知,《左传》、《周礼》所反映的是春秋时的情况。还有前面提到的"三时务农而一时讲武",无疑亦是后起的制度。但即便如此,这只是名目、频率上的差别,就算西周每年以春、秋两次举行军训,与春秋时代的四季军训在方式上也没有什么差别,况且实际上春秋时代很少有一年四季均举行军训的范例,《左传》、《周礼》所记的只是一种整齐化的制度。

这种军事训练,尚带有炫耀武力的用意,《逸周书.世俘》记载武王伐纣,在战争过程中却举行了一次大蒐(即畋猎),获猎物甚多。此外,整顿军纪、发布文告等,也都在军训中进行。

贵族的族兵的训练方式多也采用畋猎的方式,不过,他们训练的机会要多一些,因为他们一般不受农时的约束。

周王的护卫军虎贲属于常备兵。因而也另有一套文武结合的训练方式。

如《周礼.保氏》之职:"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国子"即贵族子弟,是虎贲的来源;所谓礼、乐、射、驭、书、数,是国子学习的内容。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世界民族与文明历史”】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周武王灭掉商朝后,为何没有斩草除根,还加封纣王的亲族?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一、武庚之乱周武王在商朝的都城举行了盛大的祭祀仪式,他向上天表示自己“膺更大命,革殷,受天明命”。之后,周武王又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释箕子之囚,封比干之墓,表商容之闾”。另外,周武王没有诛杀纣王的亲族,他册封了纣王的儿子武庚,让他继续管理殷商的百姓,“以续殷祀,令修行盘庚之政”。同时,周武王还让自

  • 闻太师上线,竟和杨戬一样有第三只眼,手中这一法器令纣王生畏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闻太师和杨戬谁最厉害,杨戬和闻太师的眼睛,纣王杨戬

    《封神演义》该剧主要讲述姜子牙、妲己、姜皇后、申公豹之间斗争以及二郎神杨戬的成长史的故事。在最近更新的剧情中,妲己设计陷害王后,离间黄妃与王后的关系,姜王后一生为纣王着想,看着他被蛊言迷惑大失所望,于是说出了大商江山不保的话激怒纣王,最终被挖去双眼废除后位。妲己的目的并不是要取大王的性命,而是要让他

  • 纣王麾下猛将,封神人仙第一,以后却落个千古骂名,原因非常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纣王封神原因,纣王死后为什么能封神,商纣王在封神榜排名

    他是谁?封神中,一个很了不起的英雄。封神中的纣王,偏信狐妖妲己,残害忠良,亲近奸佞,将一个好端端的江山,折腾的乌烟瘴气。但不管纣王如何糟糕,他麾下大将,却是个顶个的忠诚、勇猛。殷商朝堂上,有勇有谋的闻太师,为了纣王的江山,平北海之乱,治朝堂奸臣,可谓是殚精竭虑;闻太师兵伐西岐兵败身亡后,还冒着魂飞魄

  • 最美“杨贵妃”为拍戏增肥30斤,却因减肥落下病根,如今过成这样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杨贵妃身材有多胖,杨贵妃减肥图片,以胖为美杨贵妃是胖死的吗

    现在拍的影视戏剧,杨贵妃虽然都很美,但看不到一点丁“微胖”的照影子。前不久,陈凯歌拍的电影《妖猫传》中的杨贵妃,演员看起虽然很美,却苗条到与“胖”无关。陈凯歌为了拍这戏花了很多心血,不惜花重金建一座唐城,而他却忽略了人物的特色,他的这个版本的“杨贵妃”也惹出了不少的争议!当年拍这部戏时,扮演杨贵妃的

  • 他面对帝王时不卑不亢,直言觐谏,他就是魏征!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自古以来,君王的权威都是不容人质疑的,也是不容人挑战的。因为君王就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君王一句话,可以让很多人死去。所以古代的大臣们都十分惶恐。因为一个小心就会得罪皇帝。不过在历史上却有一位臣子与众不同,他明明是一个臣子,却不仅不畏君王,还让皇帝看见自己就头疼不已。演绎了一段新的君臣关系,这个人便

  • 刘备请到了诸葛亮,却忽略了一个人,如得他相助,成功唾手可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刘备后期为何疏远诸葛亮,刘备去请诸葛亮却错失了一位高人,刘备为什么能马上重用诸葛亮

    在刘备前往寻找诸葛亮的时候,曾经遇到了一个人,他在向这个人打听诸葛亮家的时候,顺便和这个人聊了一会,竟然发现这个人也很厉害,于是就想邀请他来到自己的队伍,可是这个人十分果断的就拒绝了,这个就是崔州平。那么这个崔州平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呢?他又为什么能够准确的指出诸葛亮家的位置呢?因为他是诸葛亮的挚友,

  • 出场一次的典韦,为什么排名比关羽、张飞靠前?因为一件事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典韦和张飞谁厉害,典韦与张飞是什么关系,史上公认的最强典韦

    战绩分析典韦曾经战平过许褚,许褚曾经战平过徐晃,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许褚=徐晃=典韦。徐晃曾经败给过颜良,关羽骑着赤兔马秒杀了颜良,因此我们可以认定关羽的武功高于颜良,更要高于同时期的徐晃。(关羽存在一个巅峰期)许褚曾经在饮酒的状态下败给过张飞,还曾经在赤膊的状态下战平过马超,马超和张飞打了上千回合不分

  •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为何不杀夏侯惇?是打不过还是另有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关羽能斩夏侯惇吗,正史关羽打得过夏侯惇吗,关羽大战夏侯惇完整版

    关羽这一路过五关,斩六将,威风凌凌,却在此时,突然杀出一名大将夏侯惇,两人大战几十回合,让不分上下,最后还是曹操让张辽前来传达旨意,关羽才能免于和夏侯惇交手,顺利的回到刘备身边。为何关于不杀夏侯惇是打不过夏侯惇吗?还是另有其他原因?夏侯惇是曹操手下的大将军,又和曹操是同乡,可见夏侯惇是曹操的肱骨之臣

  • 诸葛亮:卧龙虽得其主,而不得其时也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卧龙诸葛亮,为什么诸葛亮号称伏龙或卧龙,诸葛亮为什么没有卧龙之称

    幸虽得其主,然不得其时写诸葛亮是最难写的,他在国人的心目中是智慧的化身,忠贞不二,鞠躬尽瘁,其人格魅力当独步天下,一部《三国演义》将他在人们的心目中,拨到了无限高的地步,加之历代文人墨客的歌咏,以及那绝世鸿文“出师表”,使诸葛亮伟岸的形象深入人心。学历史看重的是正史,其它的只能作为参考,那么作为正史

  • 张飞逃命忘记救刘备夫人,刘备却对二弟说出那样的话,还成为经典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张飞死了刘备说了哪四个字,刘备张飞徐晃能组一队吗,张飞被害后刘备只说了四个字

    刘备虽然对他的妻子不太好,但是却很知道如何让那些士兵将军们为自己效力。就像发生过这样的一件事情。刘备在赵云的面前责骂自己,骂自己不仅没有帮助他,还成为他的累赘,还差一点让赵云离开人世,这就让赵云对刘备内心充满了感动,认为刘备这个人是对他真的好,就十分的信任刘备了。刘备曾经收留过吕布,因为刘备认为吕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