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同为开创盛世的大唐帝王,李隆基和李世民的走向为何截然不同

同为开创盛世的大唐帝王,李隆基和李世民的走向为何截然不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248 更新时间:2024/2/6 5:26:50

01

提到唐朝,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都是非常自豪的!大唐海纳百川的胸襟和它缔造的伟大盛世,永远留在了中国的历史里。当然,唐朝盛世离不开两个关键性的帝王,一个是唐太宗李世民,一个是唐玄宗李隆基。他们开创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都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厚的痕迹。然而,当我们仔细的研究盛唐的历史,我们就会发现:两个盛世的最后走向是截然不同的。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在唐高宗手里继续延续下去,让唐朝走上了新的高峰。而李隆基开创的开元盛世却在安史之乱爆发后就戛然而止了,大唐盛世一去不复返!

那么,同为开创伟大盛世的大唐帝王,李世民为何能将盛世延续下去,而李隆基却亲手断送了自己的江山呢?从唐朝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李世民和李隆基治国的能力来说,乃至两人的品行性格都直接影响了唐朝历史的走向。

站在今天的历史角度看,李世民更像是一个文武双全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而李隆基更像是一个权力欲望极强的野心家、阴谋家。这一点和两人的早年经历有着很大的关系。

02

李世民出生于公元598年,尽管他小时候家里的生活非常优越,但李世民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承担起了从军卫国的重担。公元615年,李世民参加营救隋炀帝的军事行动。616年,李渊出任太原留守后,李世民在今天山西省境内抗击突厥的入侵。617年李渊晋阳起兵后,李世民和李建成一起带领军队杀向长安。618年唐朝建立,李世民又在平定薛举、宋金刚和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等地方割据势力的战斗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尤其是消灭窦建德主力部队的虎牢关战役,充分显示出了李世民的军事才能。

这是李世民早年时的经历。常年的战争生涯既让李世民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又让李世民对当时社会的环境有了全方面的了解:由于隋炀帝的横征暴敛和残酷剥削,隋朝老百姓的生活已经处在了生死线上。山东灾荒严重,百姓无家可归,山东邹平人王薄率先发动起义。紧接着,瓦岗起义与窦建德领导的河北起义军席卷全国,沉重打击了隋炀帝的腐朽统治。看到隋末天下大乱的局面,以及老百姓生活的极度贫穷悲惨,李世民个人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因此,在李世民正式登基后,这位年轻的大唐帝王处处以隋炀帝的错误为教训,勤俭治国励精图治。他还一改隋炀帝堵塞言路之风,以非凡的勇气和胆识从善如流,认真听取魏征等大臣提出的意见。即便魏征说的话很过火,李世民也基本上能听进去。正是李世民和魏征等大臣的团结一心,让唐朝国力蒸蒸日上。

而李隆基的青年经历和李世民可就大不相同了。李隆基从小出生在洛阳,生活条件优越自不必说。到了李隆基8岁那年,他的母亲窦妃被秘密处死,父亲李旦也被诬告“谋反”,差点丢了性命。到了后来,已经弱冠之年的李隆基又亲眼目睹了推翻武则天的神龙政变。正是这一系列的宫斗经历,让李隆基从一个天真的孩子成长为“不惜一切代价夺取权力,不惜一切代价捍卫权力”的野心家。他的内心深处也充满了对皇帝宝座的渴望!公元710年,李隆基悍然发动唐隆政变,其发动政变的手腕比李世民更加狠毒!李世民能容得下李建成的旧部,性格耿直的魏征。而李隆基却容不下颇有才华的上官婉儿。

03

李隆基巨大的权力欲望在唐隆政变中被充分展现出来。唐隆政变结束后,李旦被扶上了皇位。但李旦内心里也对李隆基巨大的权力欲望非常忌惮。于是没过多久,这位二度登基的帝王就将李隆基立为皇太子。而李隆基的大哥李成器干脆拒绝当皇太子。过了两年,李旦主动退位,将皇位让给了觊觎最高权力已久的李隆基。

小时候历经多次宫廷政治斗争,长大后又连续发动两次政变牢牢把握最高权力,这让李隆基将权力看得是极其重要。或许李隆基知道,他的权力来之不易,他必须要励精图治巩固权力。因此,李隆基在登基后的20多年里,学习李世民励精图治,开创了开元盛世。然而,李隆基又是一个将权力欲望看得比国家利益都重的人。由于李隆基没有像李世民那样常年打仗的经历,他对于民间真实的情况并不了解,这就导致了李隆基执政时间过长的一个必然结局:随着开元盛世的持续,李隆基就忘乎所以了。到了天宝年间,李隆基更加听不进逆耳忠言。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李隆基不顾国家大局任用奸相李林甫执政19年,堵塞言路。不听宰相张九龄的正确建议,任用安禄山为三个藩镇的节度使,为安史之乱埋下隐患。宠幸杨贵妃,生活花天酒地,还任用杨贵妃无能的哥哥杨国忠为宰相,这算是彻底埋葬了大唐的盛世。

静心而论,政治家夺取权力,掌握权力没有问题。但是,身为国家的最高领导人——皇帝,必须在掌握权力和维护国家利益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并把握住这个平衡点。这一点,李世民就做到了。他在晚年及时停止出兵高句丽,还写下了《帝范》教育太子李治,不要重蹈自己的覆辙。但李隆基却没有做到,他在掌握权力和国家利益之间没有找到平衡,他太过于看重自己的权力,以至于将个人权力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李隆基可以滥用权力做错事,但不允许别人提出意见指正他的缺点,最后导致了大唐的悲剧。当然,李隆基成为“权力斗争家”“野心家”和他小时候频繁经历宫廷斗争是有直接关系的。

04

李世民和李隆基年轻时候截然不同的人生经历,也让两人对待大臣的态度有着天壤之别!李世民比李隆基更加信任大臣。为了治好国家,李世民搜集各路人才,他的秦王府里就有“十八学士”。等到他登基后,他对大臣尊重有加,信任有加。除了召原来秦王府的大臣进入朝廷,原先隶属于李建成的旧部,诸如魏征、王珪、薛万彻、柴令武等人也被录入朝廷任职。像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能臣,李世民都是长期任用。说得简单点,李世民作为皇帝真正做到了“用人不疑”。连敌对势力的魏征等人都能重用,李世民的胸襟魄力是值得后人佩服的,皇帝必须要有用人不疑,敢用天下人的胸襟胆略。正因为如此,李世民成为了和秦皇汉武并列的“中国大帝”。

而李隆基就完全不同了。李世民以治国为重,用人不疑,相信大臣的能力。而李隆基则以权力为重,频繁更换手下的大臣,拿开元盛世时期的宰相而言,就有过姚崇、宋璟、张说、杜暹张嘉贞、张九龄等人,这些宰相在开元盛世时期的任职时间平均在2到3年左右。频繁更换宰相这一点就说明:以多次政变上台又过于看重权力的李隆基,对大臣并不像李世民那么信任有加。他对大臣的猜忌比李世民对自己手下大臣的猜忌要深得多。换句话说,在李世民时期,大臣们干活相对会舒坦很多,因为李世民是内心相对坦荡大气,没有什么“阴谋心眼”的皇帝。而在李隆基时期,大臣们干活就得小心谨慎了,因为善于玩弄权力的李隆基,其心里的“小九九”可比李世民多多了。

玩弄权力这一点,李隆基真的很像嘉靖。嘉靖也是一个玩弄权力的高手。由于过于看重权力玩弄权力,李隆基和嘉靖最后都步入了深渊中,在他们身边,敢于提意见的大臣越来越少,能臣越来越少。相反,玩弄厚黑学,一心只顾打击报复别人的大臣越来越多。李隆基身边有将权力玩得天花乱坠,堵塞言路的李林甫,而嘉靖身边有将权力玩得天花乱坠,一心只懂得贪污,不懂得治国的严嵩。当大臣和皇帝都将心思放到“玩厚黑学”上头的时候,朝廷敢于直言,敢讲真话的风气没有了,朝廷上下全是阿谀奉承之歪风,国家离走向衰落也就不远了

05

除了对大臣的态度,李世民和李隆基对皇子的态度也是截然不同的。李世民善于培养自己的接班人,尽管他经历了更换太子的风波,但他仍然坚定地立下了性格宽厚的李治为自己的接班人。为了培养太子,李世民任用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为太子师,尽心辅佐太子。他还给太子写下《帝范》,亲自教李治如何治理国家。他希望李治不要重蹈自己的覆辙,励精图治延续贞观之治。事实证明,李治没有辜负李世民的期望,他和武则天一起将大唐盛世推向了高峰。

而李隆基对皇子的态度则不一样,李世民以国家利益为先,培养优秀的大唐帝国接班人。而李隆基处处以个人权力为优先,提防皇子侵犯个人权力。甚至将皇子皇孙全部关在十六王宅,害怕他们学自己搞政变将自己赶下龙椅。李隆基没有,也不可能像李世民那样,将皇太子培养成合格的接班人。为了独揽权力,李隆基逼死了第一任太子李瑛,逼得第二任太子李亨成天胆战心惊。

通过以上全面的分析,我们就能看出一个真实的李世民和李隆基——李世民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伟大政治家,军事家,而李隆基的水平也就(改:不过)是一个夺取权力玩弄权力,甚至将权力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的政客。政客和政治家的区别就在于:能否在个人权力和国家利益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不让个人权力去侵害国家利益。这一点,李世民做到了,李隆基没有做到。也正因为这一点,李世民成功延续了大唐盛世,而李隆基却让大唐走向衰落。

策划:鱼羊史记监制:鱼公子

撰文:军事帅哥制作:吃硬盘吧、发达蚊

本作品版权归「鱼羊史记」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欢迎转发朋友圈。

更多文章

  • 杨贵妃被赐死后,李隆基的晚年生活如何?他为何被软禁在甘露殿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隆基跟杨贵妃的关系,李隆基杨贵妃背景,关于李隆基和杨贵妃的传说

    先说一下李隆基为什么要赐死杨贵妃潼关之战中,李隆基乱指挥,致使大军惨败,使已经苟延残喘的安史叛军有了翻盘的机会。李隆基为了逃命,不但把长安城丢了,而且还带着杨贵妃和满朝文武踏上逃亡之路,这才惹怒了卫士们,闹出轰动一时的马嵬驿之变。此时,李隆基才不得不赐死杨贵妃,来换天下太平。所以李隆基晚年的不幸也是

  • 瓦岗好汉中他的名气很小,李世民却把三百万平方公里国土交他守护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世民收服瓦岗五虎,瓦岗36将,瓦岗三十六兄弟排名

    隋炀帝杨广在位期间,好大喜功,急功近利,频繁发动对外战争,兴修京杭大运河。这些举措虽然大方向不错,但因为操之过急,给军民百姓造成了难以忍受的沉重负担,最终引燃了隋末农民大起义的熊熊烈火。在众多隋末农民起义军中,瓦岗寨义军一度占据龙头老大位置。瓦岗寨义军在两代首领翟让、李密带领下,立足中原战略要地,先

  • 李世民听信魏征的一句话,给唐朝带来一场灭顶之灾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李世民在魏征死后写给大臣的话,李世民被魏征气得怎么样了,李世民对魏征的真实态度

    唐朝大臣魏征,就是李世民这个特点的最佳见证人。魏征,生于公元580年,卒于公元643年。隋朝末年,魏征还在武阳郡当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吏。瓦岗寨起义爆发后,在一代枭雄李密带领下迅速发展壮大,魏征于是前往投奔瓦岗寨,成为瓦岗寨义军中的一名文职官员。武德二年,瓦岗寨起义失败,魏征又投奔到唐朝麾下。在唐朝开国

  • 《滕王阁序》中的滕王是谁?李渊最小的儿子是怎样为人处世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滕王阁的滕王指的是谁,李渊之子滕王是什么人,滕王阁滕王何许人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上面是滕王阁诗。作者是王勃。当然比滕王阁诗更出名的就是王勃的滕王阁序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可谓是妇孺皆知的名句。江西南昌滕王阁,也因王勃的一篇文章而名满天下。

  • 诸葛亮死后,留下14卦,精准预测武则天夺权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诸葛亮遗留14个预言,诸葛亮和武则天是啥关系,武则天与诸葛亮有什么关系

    相传诸葛亮在闲暇之余卜卦未来之事,并且写了一本名为《马前课》的预言书。课可以理解为卦,所以这本书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在马前面卜的卦,其实这也暗示了这是诸葛亮在出兵前为自己卜卦。《马前课》有14卦,正好对应古代十四个王朝,今天小编就从中挑选几卦来为大家讲解。首先“无力回天,鞠躬尽瘁;阴居阳拂,八千女鬼。

  • 陈赓:救过蒋介石的命,办医院开会,指挥越军围点打援重创法军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林虎军依靠构筑的工事,固守不出,蒋介石错判敌情,认为这是敌军后卫,蒋介石鼓励手下说:“敌人所修工事,只是为了掩护退却之用。”蒋介石挥军冒进,双方一触即发,一场恶战立即展开。林虎军人数众多,据守不出,待革命军锐气受挫后,全线出击,这支东征军不支,纷纷后退。蒋介石组织人马企图反击,结果敌人一个侧击,再次

  • 《孝庄秘史》多尔衮:男人痴情起来,比女人更“恋爱脑”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多尔衮喜欢孝庄吗,孝庄秘史多尔衮被谁陷害,多尔衮和孝庄对白图片

    最近看了《孝庄秘史》,清宫剧,主要表现了孝庄文皇后和她生命中三个男人的生活,丈夫皇太极,初恋多尔衮,儿子福临不管过了多少年才看到这部剧的开头,我还是觉得多尔衮和大玉儿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他们有相同的背景,共同的话题和爱好。要是他们能在一起,一起骑马,一起在草原上奔跑,自由快乐地生活,不被王权,的财富

  • 曾国藩成婚当天,新娘子当面悔婚,媒人过意不去:娶我女儿吧!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曾国藩结婚当天新娘子死活不上轿,曾国藩结婚当天被悔婚,曾国藩大婚当天新娘意外悔婚

    现实生活之中,这样的例子不能说常见,可是不代表没有,随着社会的发达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每时每刻都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新娘子在婚礼当天悔婚,搞的新郎最后在婚礼上很下不来台。当然,放在中国古代,如果发生了这种事情,这个女子可能会被施加最严厉的惩罚,毕竟在中国古代这个男尊女卑的时代,女子“悔婚”可是一件伤

  • 《甄嬛传》:胧月智商高,能挽回雍正颜面,还能让宜修万劫不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甄嬛传胧月到底有多强,甄嬛传胧月人物解读,胧月得到雍正的喜爱

    刚开始留意到这个小姑娘,还是在准格尔可汗来朝的宫宴之上,当时这位可汗特地为皇上献上了玉制的九连环,既是献礼,又是试探。这种解谜性质的小游戏本质上属于智商竞技,拿来献宝其实也是一种显摆——你们大清朝人再多又怎么地?咱们准格尔的智商谜题你们还真不一定有人能够解得出来哦!结果真如他所料,当时宴席上的文武百

  • 《甄嬛传》:祺贵人蠢笨刁蛮,却能成功讨得雍正的欢心,原因在此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别看祺贵人进宫以后升得快,其实进宫前她就是个没资格参加选秀的大姑娘罢了。为何没资格呢?因为当年她够格参选,却不巧得了一场大病,这一病就把选秀的时机给贻误了,眼见着盼星星盼月亮才等来的好机会丢了,文鸳姑娘自然也很伤心失落。但皇天不负有心人,她阿玛被雍正选中作为扳倒朝臣年羹尧的有力工具,随着他一举出击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