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于助人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像多年前经常有老年人摔倒,周边年轻人都会伸手去扶一下,可是近年来也不知道什么原因,老年人摔倒却无人敢碰,甚至躲得远远的,当然不可否认有些老年人摔倒是职业碰瓷,碰瓷这个词也是这十年内因为这种事件产生的,然而明朝皇帝朱元璋就曾摔倒,后被一人扶起,扶起朱元璋这个人同时也不忘斥责左右:“看见皇上摔倒了你们都不扶一下”,这最意外的是扶起朱元璋的人被赐死,其余无动于衷的人反倒没事。
庆功宴摔倒的朱元璋没人敢扶
事情是这样的,洪武二十一年的一天,这时朱元璋已经60岁的高龄,这天为了庆祝赵雍得胜归来,设下庆功宴。这时的朱元璋已经走路缓慢而且不稳,有些弱不禁风的感觉,但是想到将士们浴血沙场,还是走了过来与有功将领们举杯庆贺。也不知道是朱元璋太虚弱,还是喝醉了,一失足就摔倒了。
由于朱元璋平时的作风,和对以往的经验大家都知道不能去扶,不过大臣们也是非常纠结,但是考虑到怕让朱元璋生气,就都静观其变,本着宁可不立功,也不能犯错的想法,大家谁也没敢动。这时终于有人快步向前去扶朱元璋了,就是宴会主角赵雍,这赵雍边扶起朱元璋,便呵斥宴会众人,怎么看到皇上摔倒都不扶一下,但是此时此刻他没注意到的是,朱元璋虽然被扶起来,脸色却布满阴沉和杀机。
盲目扶起皇上惹来杀身之祸
其实最重要的不是别的,而是皇上摔倒还没说话,你赵雍有什么资格先开口,分明就是没把皇上放在眼里,更何况皇上摔倒本来就没有面子,你可倒好一句话都说出去了,让大家假装不知道都不行。可是作为武将的赵雍由于心直口快哪里能领会的到,非但不觉得自己有错,反倒觉得这次的行为,能够得到朱元璋赏识,受到封赏也不在话下。
就这样这件事朱元璋虽然表面没有斥责赵雍,但是已经怀恨在心,把这笔账记下了,终于到了胡惟庸案爆发,朱元璋正愁没理由处置赵雍,这下可有机会了,结果赵雍被斩首,全家全部流放偏远之地。真应了那句话伴君如伴虎,不经意间就招来杀身之祸。
对此赵雍,刘伯温却能死里逃生
但是同样是关于朱元璋,刘伯温就显得更为机智了,凭借自己的才略,挽救了自己一命,让朱元璋没能杀得了他。这还要从明朝初期,朱元璋刚称帝说起,为了庆祝明朝建立和大家这些年来同甘共苦,浴血奋战创建大明而设宴庆祝,本来大家都是这些年沙场上打过来的,哪个不是屡立战功,大家觉得这次必然有赏,也都是非常开心。可是到了之后就处处透露着诡异,虽然歌舞升平,但敏锐而又机智的刘伯温依然发现了异常,因为他发现普通大臣喝酒是金杯,但是他们这些屡立战功陪朱元璋创业的人,全都是陶瓷杯,于是刘伯温就仔细的看着手中的杯子,结果令他大吃一惊的是,他猛然间发现杯底写着建隆官制四个大字。
建隆就是赵匡胤的年号,他明白了是朱元璋想模仿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在场诸人只有刘伯温看懂了,其实朱元璋也是想让他们主动交兵权,于是宴会结束,刘伯温便以身体不好为由,告老还乡,这朱元璋也假意的推辞一番后,便同意了刘伯温告老还乡,就这样刘伯温也是结局最好的,没受到胡惟庸案,蓝玉案的牵连,最后安度晚年。
从赵雍和刘伯温这件事可以看出,伴君如伴虎,不仅要洞察细微,还要知进退,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当年刘邦时代也一样,张良隐退安度晚年,韩信偏偏不信刘邦会负他,可是最后韩信以死为代价,明白了刘邦会不会负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