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不用百姓一粒粟,就能养兵百万,为何崇祯却无钱发军饷?

朱元璋不用百姓一粒粟,就能养兵百万,为何崇祯却无钱发军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196 更新时间:2024/1/22 4:32:58

一旦制度出现了问题,就需要进行改革修补,甚至彻底转变。

我们要肯定明代卫所制度,在建立之初还是很先进的。

古代军队的制度的主要问题,无非是这几个。

第一军费。

大家不知道,养兵从古至今都是很费钱的!正常来说,如果是完全脱产的士兵,基本上都要十多个老百姓才能养一个。

如果是装备较好的士兵,比如骑兵,更是几十个甚至上百个才能养活一个。

古代骑兵一套装备,包括马匹、盔甲、武器都是非常昂贵的。

对于任何朝代来说,养兵都是很费钱的。搞不好,就会拖垮一个国家经济,劳民伤财,引起民变。

比如清末镇压太平天国,满清使用了高达1亿7000万两白银的军费,镇压西北回乱是1亿2000万两,镇压西南杜文秀等叛乱花费7800万两,镇压北方捻军花费3000万两,镇压粤闽地区台湾人民起义花费2000多万两。

这些镇压一共花费4亿2000多万两军费,这还是公开的费用,不包括各种连带费用。

如果连带费用都算进去,比如各地编练民团乡勇的费用,仅仅镇压太平天国就用了6亿两白银。

而1850年时,满清国库存银只有737万两。

为了支付这笔巨款,清政府四处搜刮,加税、摊派、借钱、强行掠夺、借洋人债务,无所不用其极。

好在当时工业革命才刚刚起步没多久,中国还有不少商品可以出口赚利润,加上满清之前没有大规模内战,军费还是可以勉强搜刮的。

但随后连连的内外征战,巨额军费就拖垮了清政府。中法战争花费军费几千万两,中日战争又是几千万两。到了甲午战争时期,满清根本就拿不出军费。

小日本轻松拿出1亿6000万两白银做军费,满清求爷爷告奶奶才凑齐了6000万两(其中约4000万两是外债)。

第二军阀拥兵自重。

一旦将军掌握了地方行政权,很容易成为拥兵自重的军阀,汉末三国时期唐末地方节度使都是好例子。

国家很容易陷入军阀割据的混战中,从内部崩溃。

第三临时征召的官兵不堪用。

如果采用遇到战争才临时征兵的方法,这些官兵战斗力都比较低下。

古代和今天不同,比如骑兵、弓箭手之类都是专业军人,靠临时征召士兵是胜任不了的。

以弓箭手为例,新人必须经过1年专注训练才能出师,勉强可以作战。

但一般还要经过1到2年训练,才能成为优秀的射手。

至于骑兵要求就更高,尤其是骑马射箭需要多年的训练,不是一时半会可以搞定的。

仓促征召的农民军只能做冷兵器搏杀,依靠数量优势取胜。一旦遭遇强悍的敌人,或者需要长途远征,这些农民军往往没什么用处,人数越多反而败的越惨,因为后勤补给跟不上。

隋炀帝为什么连续远征高句丽都战败了?除了不会打仗以外,当时隋军多是强行征召的农民,战斗力很差,根本攻不破高句丽的城市。

第四兵员数量不能保证。

古代老百姓一般不愿意参军,毕竟军人不但吃苦还会送命,社会地位也不高。

很长一段时间,为了防止士兵逃亡,直接在军人身上甚至脸上刺字,侮辱性很强。

这种情况下,如果单纯的募兵,并不容易招到人。

就像刘备在新野这么大名气,用诸葛亮的话来说“兵不满千”,仅此而已。

如果突然爆发大规模战争,朝廷想要迅速征到大量士兵很不容易。

所以,朱元璋的卫所制度在当时来看,很先进的。

第一,卫所制度实际上是军屯制度。

给军户大量土地,让他们屯田自给自足,大大减少了国家军费开支。

第二,卫所不会成为军阀。

朱元璋很聪明的吸取历史教训,让卫所的军官只有管理权,没有军队的调动权和指挥权。

也就是说,卫所的军官不能指挥部队作战,更谈不上控制地方行政,也就不能形成军阀割据力量。

第三,卫所士兵战斗力较强。

卫所军户是世代职业军人,每家一般出一二个青壮年从军。

这个军人是脱产的,平时训练较多,还有父辈传授战斗经验,素质肯定比临时征召的农民要高。

尤其是可以训练弓箭手、骑兵、炮兵等职业兵种,大大提高战斗力。

第四,卫所可以保证军人数量。

因为卫所的军人是世袭职业的,原则上全国军队就得以保证。

一旦开战,直接让卫所的职业军人出征即可,不需要临时征兵,不存在招不到人的情况。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新疆建设兵团同卫所的本质相同,平时是军户,打仗了就是军队。

就明朝初期和中期来说,卫所制度是很先进的。

但明朝主要问题是,卫所制度没有与时俱进的改革,导致军户随着人口增加,土地又不够,出现了严重的生存问题,无心打仗。

正统六年(1441),兵部尚书王骥奏称,贵州二十卫所屯田、池塘共九十五万七千六百余亩“良田为官豪所占,贫穷军士无寸地可耕。

同时,卫所监督机制太差,导致军官虽然没有叛乱,却不让士兵操练,而是为他打工、种地,形同农奴、仆人。这对于军事上毫无作用,反而大大影响战斗力。

久而久之,没钱且奴仆一样的军人,社会地位低下。

传教士利玛窦的《16世纪的中国》中所见:“在这个国家中,也许没有哪个阶层比这些士兵更为卑贱和懒散了……平时,他们抬轿、喂马,像奴仆一样受人役使。”

这种情况下,卫所的军人哪里还愿意打仗?

要如何改变?

当时却没有好的办法。因为明朝人口很多,日益庞大的军户不可能得到更多的土地,国家财政困难也无法大量拨款。

到了明朝后期,卫所已经名存实亡。一些卫所的逃亡军士已达其总数的80%,边地驻军只剩下一半。

相比当时不靠谱的卫所,反而是募兵制度更可靠了。

明朝没有办法,被迫恢复了募兵制度。

比如戚继光的戚家军,完全是募兵。辽东李如松袁崇焕,以及后来吴三桂的军队,也多是募兵和地方乡勇为主。

更多文章

  • 朱元璋最恨的一个姓,男的世世为奴,女的代代为娼,为何会如此?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朱元璋一生的污点,朱元璋晚年最恨的人,朱元璋最不喜欢的一个姓

    而朱元璋不顾影响这样做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接下来我为大家一一解释清楚。朱元璋最恨卖国贼南宋将要灭亡的时候,天下发生战乱,导致很多人吃不上饭,但有一位叫做蒲寿庚的人世代经商,算得上是富有。当时他看准了时机,招兵买马,原先只是准备自保的,但队伍越来越大,所以受到了南宋,北元的看重,不过由于自己本身就是宋

  • 恶霸强占民妇,朱元璋听说后,为何一连处死了数十名官员?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朱元璋杀恶霸,朱元璋为什么被恶霸强占,朱元璋破案杀贪官

    而题主说的这事,这帮人死就死在了一个贪字上了。咱就说朱元璋洪武大帝,绝对配的上那个大字,真龙天子好皇帝啊,咱大华夏地头上四百多个皇帝里头,唯一一个平民出生的皇帝,就一个字——牛!打小大字不识一个,就凭着好学上进,才有了出人头地。小时的环境也不好,爹饿死,妈饿死,大哥饿死,大哥的儿子饿死,仅仅是为了活

  • 刘伯温有多牛?去世前留下4个字,准确预言了明朝灭亡和满清入关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伯温是被朱元璋毒死的吗,刘伯温在明朝哪一年死的,刘伯温为什么在明朝那么厉害

    俗话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辞官后的刘伯温心情格外舒畅,每天到田园中散散步,与乡亲们聊聊天,日子过的非常惬意。一晃几年过去了,刘伯温虽然能掐会算,但他毕竟也是肉体凡胎,躲不过生老病死的宿命。公元1375年,刘伯温感染了风寒,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就给明太祖朱元璋写了封信。信中的内容也很简单,主要是关于治国

  • 朱元璋最痛恨的一个姓,男的世世为奴,女的世代为娼,是哪个姓?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能够在上位之后迅速整顿朝纲,让天下百姓感受长治久安的生活,必然有他厉害的地方。虽然皇帝生涯晚期的朱元璋确实做错了些事情,但我个人认为,更多还是针对朝堂内部,对于百姓的影响算不上恶劣。大家都知道朱元璋在成为皇帝之前,是当过和尚的,并且以后还被自己所在的寺庙给赶了出来,被迫四处

  • 云南沐王府的铁桶江山:记朱元璋祖孙三代对云南失败的掺沙子行动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朱元璋对沐王府的评价,朱元璋走私十八省,朱元璋大战沐王府

    朱元璋开了个坏头,后世子孙们也有样学样,也对臣子举起了屠刀,朱棣杀徐辉祖,朱祁镇杀于谦,朱由检杀袁崇焕……朱家子孙对功臣的杀戮从未停止。但有这么一个家族,从朱元璋开始,朱家祖孙三代都通过各种方式向它渗透,但无一例外都以失败告终,因此后世也将他们家称为是铁桶江山,这个家族就是赫赫有名的云南沐王府。 云

  • 北宋恶霸残杀、吃掉百余人,还是国舅爷,最终是何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北宋六贼最终下场,宋军杀宋将,宋奸相带兵抗辽

    一、北宋国舅这个恶霸名叫王继勋,出生在一个武将世家,他的父亲名叫王饶,先后在后晋、后汉、后周任职,官至侍中、彰德军节度使。958年,赵匡胤的结发妻子贺氏病死,于是他迎娶了王饶的女儿为第二任妻子。王氏是赵匡胤的贤内助,她“恭勤不懈,仁慈御下”,先后为赵匡胤生下三个儿女,不过都夭折了。960年,赵匡胤称

  • 朱棣有多聪明?他给明朝留了一条退路,但崇祯没听,最后只能上吊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不管怎么样,最后大明朝还是在崇祯的手上亡了,其实早在朱棣的那时候,朱棣就想过万一哪一天明朝会灭亡,所以他为自己的子孙后代留下了一条出路,只是崇祯皇帝并没有理会朱棣的一片苦心,所以明朝灭亡了。那么很多人就会觉得很奇怪,朱棣留下的这条后路是什么呢?其实就是明朝原来的首都南京,朱元璋在建立明朝的时候,

  • 朱元璋起初发了很多免死铁券,为何那些被他杀的功臣不用免死铁券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朱元璋的免死铁券四个大字,朱元璋的免死铁券谁使用过,朱元璋收了给功臣的免死铁券

    这个免死铁券最终的解释权,也在朱元璋这里,朱元璋说他是有效的,他就能用,朱元璋说没效,他就是废铜烂铁,一文不值。朱元璋之所以要发这玩意,最主要是为了表彰那些开国功臣,毕竟他的江山,来的不容易。都是将士们豁出去性命,一刀一刀的在战场上,给他争夺过来的。所以,为了表彰这些臣子们,朱元璋给他们发了免死铁券

  • 朱元璋的爱情故事,想不到大明开国皇帝也是一个妻管严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朱元璋悲惨的晚年,朱元璋一生的三大遗憾,历史上朱元璋的爱情故事

    都说帝王家没有真情可言,兄弟相残,父子斗法,古往今来,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权力与金钱的追逐,使得多少亲人反目成仇,但不可否认的是,帝王家也有温情的瞬间,今天要讲的就是朱元璋的爱情故事。元末,起义军四起,当时的朱元璋还在郭子兴的手下办事。两人的结缘是因为朱元璋的一个老乡,他在郭子兴军中任职,曾给朱元璋

  • 朱元璋去拜佛,问:朕要不要下跪?方丈一番话救了全寺人的性命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朱元璋拜少林寺要下跪吗,朱元璋跪拜和尚,朱元璋被逼下跪大义灭亲

    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位平民皇帝:汉高祖刘邦和明太祖朱元璋。他们两人都是贫农出生,后来通过不懈努力和拼搏,最后逆袭成为一国之君。朱元璋原名叫朱重八,家里原本就一贫如洗,又加上兄弟姐妹多,温饱成了最大的问题。为了生计,他还是儿提时就只得给地主家放牛。我也可以生活下去,他来到了黄觉寺像当和尚。方丈非常仔细的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