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禹治水到底是神话还是真事?1件西周文物上刻9个字给出答案

大禹治水到底是神话还是真事?1件西周文物上刻9个字给出答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535 更新时间:2023/12/11 0:56:53

当时的皇帝大舜,下令由大臣治理洪水,拯救天下黎民。但鲧采取的是最原始的堵塞之法,洪流没有出路,依旧肆虐不已,毫无好转。鲧耗费时日,动用大量人财物力却劳而无功,被愤怒至极的大舜杀掉。

就在先民们深受洪水困扰却无计可施之时,盖世英雄大禹挺身而出,他创造性地制定出“以疏代堵”的方法,根据山川地形,开凿水道,疏浚河道,使得洪流有了出路,最终滚滚波涛注入东海,这场洪水才逐渐消弭于无形。亿万生灵得以躲过浩劫,重见天日,他们对大禹感激不尽,大禹治水的传说由此代代传承。

遗憾的是,大禹治水的故事虽然激动人心,但史学家们本着严谨的考据态度,不能不对此事的真实性打个问号。这场洪水到底发源地在哪里?是怎样形成的?洪水到底是江河之水泛滥而成,还是全球气温变暖引起的海平面升高所造成的“海侵”?

除此之外,还有太多的未解之谜萦绕着“大禹治水”。比如大禹治水的发生在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还远未到来,当时的金属开采与冶炼工艺技术还极为落后,根本无法大批产出用以治理洪水、开凿河道的金属工具,仅靠原始的石器工具,古人们是如何完成这项旷古绝今的洪水治理工程的?一连串的谜团使得人们无法判断这到底是古人的神话传说,还是确有其事的真实历史。

古代的史籍中,也存在很多大禹治水的记载,比如《尚书》、《韩非子》、《史记》、《左传》、《诗经》、《孟子》、《墨子》、《庄子》、《水经注》等等,都曾记载过大禹治水。

但严谨的历史研究态度,向来是本着文字材料与相关历史文物互相印证的基本态度,仅有口头传说或者文字资料,都显得说服力不够。但遗憾的是,由于大禹治水的年代过于久远,还在夏商周之前,使得相关文物的留存十分罕见。

幸运的是,最终考古学界终于找到一件无比珍贵的文物,使得这个谜团迎刃而解。本世纪初,京城某博物馆,意外得到一件西周青铜器:豳公盨,又称燹公盨、遂公盨。盨,是周朝时期的一种青铜制食物器皿,用于祭祀典礼或者日常餐饮。

这件豳公盨,椭方形,直口圈足,腹微鼓,兽首双耳,耳圈内似原衔有圆环,现已不存,圈足正中有尖扩弧形缺,盨盖也缺失。整件文物高11.8厘米,口径24.8厘米,重2.5千克,体积外形小巧玲珑。

但这么个貌不惊人的小玩意儿上,却泄露了大禹治水的重要信息。豳公盨内底铭文共计10行,98字。前9行每行10字,末一行8字。内容如下:“天命禹敷土、随山浚川,乃差地设征,降民监德,乃自作配乡(享)民,成父母。生我王作臣,厥沬(贵)唯德,民好明德,寡顾在天下。用厥邵好,益干懿德,康亡不懋。孝友,訏明经齐,好祀无(废)。心好德,婚媾亦唯协。天厘用考,神复用祓禄,永御于宁。遂公曰:民唯克用兹德,亡诲(侮)”。

古文虽然晦涩难懂,但开头第一句9个字,正是大禹治水真实存在的铁证:“天命禹敷土、随山浚川”。专家考证,这件青铜器制成于西周中晚期,是西周一个小诸侯国遂国的祭祀用品。这件青铜器距今已有3000年左右,与大禹治水的时间已经非常接近,也是目前发现的距大禹治水时期最近的一件文物。这件文物的发现,终于拨开大禹治水笼罩的历史迷雾,给出了答案,让人们确信,大禹治水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事件。

参考资料:《史记》《尚书》《遂公盨》

更多文章

  • 乾隆扮成普通人算命,算完后走了500米,让手下杀了算命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乾隆下扬州算命死了,乾隆六次下江南算命,乾隆皇帝算命的真实故事

    大清王朝在乾隆皇帝统治时期,经济繁荣天下归一。身为天子,乾隆皇帝却一直没有局限于在金銮殿批阅奏章,而是经常微服私访。在他的一生中,曾经六下江南,发生了很多广为流传的风韵故事被后世广为传颂。 一、体恤民情,微服私访 纵观倾朝的历史,乾隆皇帝无论是文治天下还是自身武艺在整个大清朝的历代君主中都是出类拔萃

  • 自诩清朝皇室后裔,出行穿黄袍梳长辫,扬言要娶血统纯正的王妃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清朝历史上的王妃,清末最有名的王妃,清朝唯一敢穿龙袍的两个女人

    近些年来,由于社会越来越开放,忽然有一批人靠着自诩爱新觉罗后裔的人名头成了“网红”。他们留长辫穿黄袍,将家里布置清朝的样式,屋子里的器具用品也都是仿清,最典型的就是乾隆七世孙爱新觉罗·恒绍。15年的时候他穿着龙袍,带领众人大张旗鼓的去祭祖,并让人以皇帝之礼给他下跪的事情,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引起了不

  • 世界5大凤冠:欧洲3顶太寒酸,我国2顶极尽奢华,慈禧的贵气十足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世界上最惊艳的凤冠,世界5大凤冠,中国四大凤冠

    时间朝前倒推个几百年的时间,各国基本都是“家天下”,或是由王室或是由皇室控制着一个国家的生杀大权。作为各国权利的最顶端,当然都要有象征自己最是独一无二的证明了。西方喜欢用图腾,东方喜欢用专用色。但唯有一个是东西方通用的,那就是头顶上带着的那个物件——头冠。当然,用在王室的话他还要加上一个尊贵的前缀—

  • 福建毒王刘招华制毒14吨,远销欧美,落网后笑称:报鸦片战争之仇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福建宁德毒王刘招华,广西最新抓毒新闻,广西南宁最大的6人制毒案件

    清朝依旧还是以农业和家庭手工业为主,它拥有着庞大、未经开发的商业市场,英国就将大量的商品远销清朝,清朝的茶叶、瓷器、丝绸在欧洲市场同样十分受欢迎,然而英国并不满足这其中赚取的利润。英国就开始走私鸦片,这种特殊的大烟能让人上瘾,英国资本家从中谋取了暴利。道光帝对这种东西深痛恶绝,就派林则徐进行了虎门销

  • 乾隆、嘉庆要求外国使臣一定要下跪,为啥到了同治时期主动取消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乾隆退位后见嘉庆还要下跪吗,外国使臣见到皇帝要下跪吗,同治和嘉庆什么关系

    英国的到访,如果处理得当,两国开通贸易,我想那必然是一个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乾隆作为皇帝,除了性格本身就自高自大、好大喜功之外,长期的说一不二也让他觉得清朝才是最强国,根本不用在意是否通商,在意的是外国使臣对不对自己下跪,毕竟清朝做周边小国的宗主国做久了,那些附属国家的大臣见乾隆哪一个不下跪?乾隆就

  • 清朝皇帝最不想让人知道的一段“黑历史”,清朝灭亡后才被公开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清朝最冷酷无情的皇帝,清朝11位皇帝最大的污点,清朝最可怕的三位皇帝

    孟森的《明元清系通纪》,集中研究了清朝起源与始祖的脉络源头,及其以明朝的复杂关系,其中很多史实都是首次披露,被誉为“揭发清世隐晦之秘密的空前伟著”。孟森发现了清朝皇帝极力隐瞒的一段“黑历史”,让人们对清朝的起源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清朝的太庙中,供奉着一位神秘的“大清肇祖原皇帝”,名叫爱新觉罗孟特穆

  • 北洋史话:1917年康有为出任弼德院副院长,梁启超写檄文讨伐张勋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晚清朝廷重臣康有为,北洋水师康有为,康有为生平先进事迹

    黎元洪得知消息之后,就开始怀疑张勋用心不良,请人劝说张勋减少到京人员,不要引起北京人心恐惧,张勋哪里是一个听劝的人,反而是向黎元洪派过去的人提出一个非常无理的要求:请总统下令三日内解散国会,不然不负责调停。此时的黎元洪终于明白自己犯了引狼入室的错误。黎元洪请张勋调停的初衷就是尽量满足各省的要求,而不

  • 乾隆皇帝到底出生何地?他掩盖了一生的秘密,被嘉庆一句话点破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乾隆皇帝生平,乾隆皇帝是什么样的一个人,乾隆皇帝是真实存在过的吗

    乾隆皇帝是雍正皇帝的第四个儿子,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十三日,彼时雍正皇帝还仅仅是康熙时期的雍亲王,一个表面上对皇位不感兴趣的皇子(其实心里想当皇帝得很)。关于乾隆的出生地,《清史稿·高宗本纪》的记载是雍亲王府: “高宗……讳弘历,世宗第四子……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生于雍亲王府邸。”同时在

  • 慈禧26岁丧夫,却在46岁时不慎小产,孩子是谁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慈禧晚年怀孕事件,慈禧怀孕怀的谁的孩子,慈禧26岁丧夫却在46岁小产

    公元1835年11月29日,慈禧出生于叶赫那拉氏家族中。年少时期,慈禧的父亲早早离世,虽然长在大家族内,但是生活十分艰辛,每日都需提心吊胆,步步为营。正因如此,慈禧养成了争强好胜的性子,永不服输的气势。由于大家庭的影响,慈禧自小便学习了书法、文学等等技艺,蒙古族的骑射也略懂一二。虽然不是十分精通,但

  • 后金改国号大清,真相很简单,需求而已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后金改为大清是哪一年,为啥把大清叫后金,后金就是大清吗

    清朝这么鼎盛的一个国家,疆土最大,人口最多,国祚反而比明朝还短,或许确实有点不得人心。说到这里不得不简单说一句,国祚是从国家统一建立——灭亡,是严格按照这段时间算的。并非像网上有些人说的,清朝有276年、296年、近300年等等说法。详细点的说法则是,朱元璋在1368年正月初四于南京称帝,同年,攻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