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清政府面对这个问题持有两种态度,李鸿章等人目光短浅,认为新疆是一块不毛之地,人烟罕见不说,土地还十分贫瘠。李鸿章提议将此地拱手让出,以此离间西方列强,令他们大打出手,李鸿章认为现在最主要的事便是建设海防。
左宗棠极力反驳,认为新疆资源其为丰富,瓜果累累、牛羊满地、牧马成堆,煤矿、金铁、玉石等物丰盛。表面像是千里沙漠,实际上是聚宝盆。而且新疆一地极其重要,对于清政府而言乃必不可少,左宗棠认为:“我师退一步,则俄人进一步,放弃新疆就等于自撒藩篱。”
最终在左宗棠的力争下,对于出兵收复新疆一事,朝廷表示认可,但却不提供军资。左宗棠为了尽快收复新疆,采取了“饮鸩止渴”一法,那就是借高利贷。左宗棠向汇丰银行先后借款共1595万两,他靠着这笔钱,给他旗下的军队配备了最先进的毛瑟步枪。
左宗棠为了收复新疆足足倒腾了4年,在这个过程中,他做出了一件令人十分不解的事情。打仗难道不是士兵越多越好吗?可为何左宗棠要选择裁军?左宗棠出兵前,将军队大力整顿了一番,就是为了严禁吃空饷与士兵体弱多病的情况出现。左宗棠放话:“择其壮者为兵,散其弱者为农,兵责以战,农责以耕。”意思就是身强体壮为兵,体弱者解散回家耕田,此举令大军少了一半人。
与此同时,左宗棠还在进行武装化工作,除了仿制西洋枪炮外,还在全国各个国家购买先进军火。收复新疆主力军配有:后膛大炮两尊、后膛小炮四尊、后膛七响枪300枝、快响枪80枝。除了配备武器,左宗棠也在加强练兵,左宗棠认为练兵首先要练心,其次是练胆,最后是训练格斗技巧与体力。经过左宗棠一番重大锤炼,连公认废材的八旗兵也摇身一变成了战士。
左宗棠为了防止“不能制贼,反而增贼”这一现象发生,多次重申军队纪律重要性,他认为只要军人能做到行军五禁,严禁烧杀抢夺一事,百姓一定会欢迎军队的到来,包括帮助军队。军队被左宗棠培养后,人人变得英勇,展现无所畏惧的精神,军队在人不睡觉马不卸鞍情况下,在五个夜里急行了八百里。
1876年收复新疆战役打响,左宗棠采取“先北后南”策略,耗时整整一年半才清楚其他势力,最终收复了新疆。曾国藩曾评价左宗棠:“论兵战,吾不如左宗棠;为国尽忠,亦以季高为冠。国幸有左宗棠也。”如果不是左宗棠,新疆或许早已沦为他国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