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鸿会错慈禧的意,却不想光绪压根儿就没原谅他

李鸿会错慈禧的意,却不想光绪压根儿就没原谅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468 更新时间:2024/1/27 7:11:37

(3)李鸿章外访成果太少,光绪对此甚为不满

按道理说此时的李鸿章刚刚外访回归,没功劳也有苦劳呀。虽然说工作业绩确实不咋样。当然有人会说,《中俄密约》谈成了。但问题是,此事大范围已定。正如我们不能苛求李鸿章签了《马关条约》就说其是卖国贼一样,大方已经定好,纯粹谈细节而已。

李鸿章最艰巨的任务是“关税平权”问题,也就是关税平等:我们给你们这些列强什么税收待遇,你们也应该给我们。

另外,有些有碍于国之尊严的权利,各列强也应该收回。

但问题是,各列强热情招待你李鸿章的目的是,认为你可能重掌大权。由此,从你的身上就可以捞取好处。但在没获得他们想要的好处之前,列强们怎么会把吃在嘴里的肥肉吐出来。

要知道日本在此之前获得了“关税平等权”,那是有原因的。

日本打败中国国际声望大增,英国为了抑制沙俄南下急需日本这个帮手,两国之间已经成为准同盟关系(1902年正式建立同盟关系)。同时,沙俄因为“三国还辽”一事也知道得罪了日本。因此,对日本在“关税平等”问题上也多有退让。因此,日本才能够成功。

当时,光绪、李鸿章等人看日本获得“关税平权”的待遇,也想获得。但他们忽略了一点:西方列强怎么可能像他说的那样明、民主、仁慈。否则,也就不会有屠杀印第安人、黑人,四处侵略蹂躏亚非拉国家了。

你国力弱,谁会在乎你。

所以,这件事儿也不能怪李鸿章。但李鸿章却对国力衰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光绪对他意见很大。甲午战争中,光绪给北洋下命令打、狠狠地打、尽快地打;李鸿章给北洋下的命令却是躲、闪、逃。卫汝贵被砍头前对李鸿章地控诉,光绪怎么可能不清楚?

清朝从鸦片战争开始之所以不敢打外战,其本质确实是怕“外战引起内战”从而把烧眉的问题变成烧心脏的问题。但不敢打外战的前提是打仗的将领、主帅们在初始的战斗并没有给统治者带去信心。

因此,统治阶层内部所有人,从上到下都有责任!越往上责任当然越大,但也不能忽略责任相对小的人。

(4)李鸿章甲午战败后一年就想重新被用,心太急。慈禧也低估了反抗力量

甲午战争之所以失败,本质上是封建社会的体制原因,但重要原因却是,慈禧不得不终止垂帘听政后,表面上清朝由光绪做主,慈禧却在暗中仍然“指点江山”。对于对日战争这件事儿,也是暧昧得很。其实,心理盼的就是光绪打个败仗,由此证明光绪道法不深,治国无能。天下还得靠老佛爷支撑。

在慈禧—李鸿章这对儿组合指挥下,以淮军为基础的北洋军逃跑速度太快、仗打得实在窝囊,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李鸿章更是亏了老本儿——打仗打仗,你打不赢的话,越想保住的东西越保不住。几十年来为自己的权力获得长存的基础——军事实力也损之大半。更惹得天下人的愤怒。

在此情况下,不是李鸿章给慈禧背了锅,而是李鸿章本身也是既慈禧后的第二大个人责任者。毕竟,打仗打败了,你军事指挥者没错误,哪个朝代也说不过去。

正是因为慈禧袒护,李鸿章只是“戴罪反思”躲在家里,本来慈禧希望通过这次外访迅速使其“官复原职”,但不想李鸿章躲在家里的一年,并没有认真思考自身的问题,反而怪罪一些人,特别是曾经反对他的人。

因为慈禧、光绪让其外访,李鸿章很显然会错了意。为此,慈禧、李鸿章及其一党,准备对那些曾经害过他们的人进行打击报复。正是利用这一点,李鸿章一党借助一名小太监被杀这件事儿,开始了报复之旅。

更多文章

  • 康熙年间,说起三藩康熙就头疼,那他是怎样一个个把他们搞定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康熙平三藩用了哪些手段,康熙与三藩的关系,康熙如何平定三藩之乱的

    南明政权灭亡的那年,清顺治帝已经病死,他的儿子玄烨)即位,这就是清圣祖,也叫“康熙帝”。康熙帝亲自执政后,大力整顿朝政,奖励生产,惩办贪污,使新建立的清王朝渐渐强盛起来。当时,南明政权虽然已经灭亡。但是南方有3个藩王却叫康熙帝十分担心。这3个藩王本来是投降清朝的明军将领,一个是引清兵进关的吴三桂,一

  • 康熙决意处死鳌拜,鳌拜脱掉衣服后,康熙却泪流满面免其死罪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康熙擒鳌拜要治他死罪,康熙为什么要处决鳌拜,康熙擒拿鳌拜时鳌拜多少岁了

    康熙六年,首辅大臣索尼病逝,14岁的康熙亲政。但只是两个月后,鳌拜便擅权杀死了次辅大臣苏克萨哈,四大辅臣中只剩下鳌拜以及鳌拜的同党遏必隆。康熙虽然亲政,但鳌拜大权在手,独揽朝纲,他的皇帝之位仍是名不虚传。康熙帝虽然年少,却十分有主见有智慧,他立志除去鳌拜,以求还政于朝。康熙精心选拔身手活络的少年侍卫

  • 康熙保他一生无恙,雍正却抄他满门,孙子的贡献至今备受赞誉!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康熙与雍正的关系,康熙死前评价雍正,康熙和雍正谁活的时间长

    他就是曹寅,要说曹寅与爱新觉罗家族的关系,还要从他的父亲辈说起,他父亲曾经是清朝摄政王多尔衮的家奴,多尔衮死后他父亲曹玺又成为了顺治帝手下的二等侍卫,深受顺治帝信任,一般内部大事曹玺都可以接触他,而到了曹寅这一辈,他的母亲又是康熙帝的奶娘,所以说他们一家与爱新觉罗的关系十分密切。康熙皇帝多次下江南都

  • 李卫知道雍正那么多秘密,雍正有没有对他起过杀心?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雍正对李卫的三次杀心,雍正最后怎么处理李卫,雍正怎样发现李卫

    我们总是能遇到这样的问题:“邬先生给雍正出了很多鬼点子,雍正登基以后为什么不杀他呢?”“图里琛知道很多秘密,八爷逼宫的时候不作为,图为什么不被雍正整死呢?”“张廷玉是几朝老臣,雍正登基以后年羹尧隆科多都死了,雍正为什么不杀张呢?”拜托,雍正是个皇帝,又不是个疯子……要做皇帝当然是需要人才的,没事就杀

  • 康熙一生政绩卓越,却两次用“莫须有”冤杀别人,至今鲜有人知!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康熙政绩分析,康熙有什么污点,康熙政治智慧有多强

    说起清朝时候的康熙,大家都会对这位少年就登基的皇帝竖起大拇指,但是一直备受称赞的康熙,却也做过很不光明磊落的事。例如他两次以莫须有的罪名冤杀他人,这两位被冤杀的人是谁呢?被康熙杀的第1个人,其实只是一个流民。这个留名叫做陈四,他是四处卖艺的卖艺人。其实卖艺人员说的好听,但是却是非常辛苦的。而陈四他们

  • 和珅发明的这一项制度,让乾隆大为赞赏,却导致了国家的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和珅是怎么被皇帝赏识的,历史上的和珅怎样得到乾隆的爱护,历史上的和珅是怎么被乾隆提拔的

    在乾隆后期,她在整顿国家的财政政策,外交方面都做出了不小的贡献。而他最重要的是创立了“议罪银”的这一项制度。而乾隆又是一个花钱如水的人,内务府财源又实在有限,所以这一制度创立之后更是得到乾隆的赏识。议罪银的意思就是花钱买太平,假如被判刑,只要交一笔钱,就可减刑。是清朝乾隆年间由和珅提议设立的一项以钱

  • 和珅评价乾隆,励精图治、开疆扩宇,揆文奋武、万邦来朝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时代背景清朝于顺治元年定都北京, 历经18年,削平群雄,为清朝实现全面统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清朝经顺治、康熙、雍正三朝近百年的经营和巩固,政治、经济都有较大发展,封建统治进入稳定时期。这为乾隆治国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生平纪事1711年 8月31日,爱新觉罗·弘历出生在北京雍和宫东书院如意室。他是雍正的

  • 和珅不是因贪污而死?嘉庆帝说了13个字,道出了和珅的真正死因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和珅最后是被谁扳倒的,和珅为何权倾朝野也斗不过嘉庆,和珅那么贪为什么皇帝还重用他

    如此一个巨富,不被砍头才有鬼呢?到底多少钱,史书也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因为这些都是朝廷的秘密,不可能公之于众。那么今天我们不谈钱,先来谈谈关于这位和大人的死亡原因,有人说,他不就是被嘉庆赐死的吗?当然是的,但是为什么要赐他于死呢?单单是因为他富裕程度超过国家,才惹来杀身之祸吗?大家都知道,古代惩治贪

  • 和珅设计陷害福康安,乾隆轻轻揭过,老婆一番分析,和珅恍然大悟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和珅与福康安,和珅和福康安都是乾隆的宠臣,写和珅和福康安的小说

    说起福康安,乾隆对他的宠爱,可一点都不比和珅少,13岁授三等侍卫,17岁担任户部右侍郎,平定大小金川后,福康安更是被乾隆宠上天,先后担任盛京大将军、云贵总督、四川总督这样的封僵大吏,公元1782年,28岁的福康安被调回京师,担任工部尚书,两年后改任兵部尚书,福康安圣眷如此浓重,甚至坊间还流传着福康安

  • 和珅自尽前,作出一首绝命诗,是幡然悔悟还是痴心不改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嘉庆皇帝铲除了这一巨贪大臣,世人拍手称快,据说也因此获得了价值11亿两白银的财物。当时的清政府每年的国库收入7000万两,11亿两相当于清朝政府15年的国库收入,和珅当政不到25年,就贪污了清朝政府15年的国库收入。可见和珅是多么的丧心病狂。和珅出身低微,时来运转,和珅在乾隆四十(1775),乾隆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