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这个带有夸诞色彩的故事流入民间,被传奇演绎地煞有介事,成为影视节目 的重磅素材,却一直被史学家质疑夸大其事,存在很明显的漏洞。
首先,司马懿作为二十出头的毛头小伙,刚毕业就得到著名国企的招聘信,让他出任董事长的贴身幕僚。面对这样一个锦绣前程的仕途起点,他居然拒绝了,这很不符合常理。
其次,司马懿拒绝的理由也很奇怪。明面上给出的是风瘫麻痹,这种只有老年人才会得的毛病,居然发生在一个二十出头身强力壮的小伙子身上。让人一听就知道不诚恳。要知道,他所要欺骗的对象是一个老奸巨猾、狠毒霸道的乱世枭雄。这样明显不合常理的说辞呈上去难道不怕立即遭来杀身之祸?更奇的是司马懿心中真正的理由居然是汉室倾颓,汉运方微。既然如此,岂不是更要站出来找一个能代替汉室的英雄,而放眼天下舍曹操外还有谁?他为什么还要拒绝呢?
第三,曹操这样的大枭雄面对司马懿的不识抬举,居然下做到要派一个暗探晚上偷偷摸摸地去司马懿的床头试探。这太小家子气了。要知道,当时的司马懿刚刚出道,齿少名微,还未展示才华,日理万机的曹操有什么理由要对这样一个小伙子倍加关照呢?)
所以说这个看起来完美的故事实际上一点也不完美,完全是出于晋朝史臣的夸大缘饰。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司马懿掩盖受人恩惠却恩将仇报刻薄寡恩的真实面目。如果曹操从一开始就对司马懿充满怀疑,抱着敌视的目光,那么司马懿事后对曹家施以毒辣的报复,似乎也在常情之内了。
然而事实上司马懿深受三曹的赏识恩惠,曹操也根本不像晋臣所撰写的史料上所说的那样处处针对司马懿,曹家即使对司马懿有所怀疑也是正常的君主对权臣的合理防范,并没有上升到肉体毁灭程度。曹操提拔他去做太子曹丕的幕僚,曹丕遗命奉司马懿为托孤重臣,曹睿更是让司马懿和曹爽共同辅政。曹爽虽然侵蚀了司马懿的权力,但给司马懿的待遇却一点不少。可以说,曹家对司马懿是知恩深重,但司马懿却如传说中鹰视狼顾的凶兽一般,吞噬了曹家的基业,对曹家子弟的迫害更是不余遗力。这导致司马家在最终的治国精神上选择了孝而遗弃了忠,即使有再厚的脸皮再出色的文采也无法抹掉司马懿身上的斑斑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