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始皇统一六国用了多长时间?其实不止十年,实际用了十六年时间

秦始皇统一六国用了多长时间?其实不止十年,实际用了十六年时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751 更新时间:2024/1/17 16:42:56

嬴政取消逐客令后,就已经开始周密部署统一六国的战争,最终在李斯、尉缭等人的协助下,制定了“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的战略策略,时间大约在公元前237年的冬季,随后秦国便打响了统一天下的战争。

虽然韩国是山东六国中第一个被秦国灭亡的国家,但嬴政亲政之后,第一个出兵攻打的国家并不是韩国,而是赵国。秦国先是利用间谍在赵国和燕国进行活动,以达到挑起两国战争的目的,之后再打着援助燕国的借口乘机进攻赵国的战略要地阏与。

其实早在秦昭襄王时期,秦国就曾经进攻过阏与,为此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阏与之战”,但秦军却被赵括的父亲赵奢用奇计打败,此战不仅让威行诸侯的强秦遭遇大败,还导致向东兼并的兵锋受到了重大挫折,在长平之战发生之前,多年不敢轻举妄动。

好在嬴政继位后,山东六国已经相当衰落,秦国东进途中最为强劲的对手赵国在长平之战后元气大伤,短时间内难以恢复;诸如齐、楚两大强国也已是徒具强国虚名;魏国之前虽是霸主,但在马陵之战后,魏国一失去霸主地位,到了战国后期,随着信陵君的去世,魏国失去了最后东山再起的机会。

韩国和燕国虽然也位列战国七雄,但在六国中属于弱小之国,韩国早在韩桓惠王时就已臣服于秦国,同为“弱国”的燕国只略强于韩国。战国后期的秦国却已经发展成为战国七雄最强大的国家,为此,战略要地阏与被秦国顺利拔除,从而使赵国西面门户大开,为秦国之后围攻在赵国邯郸城打下了胜利基础。

如果不是赵国还有边疆名将李牧坐镇,在“肥之战”中成功截击、击退了秦军(秦军几乎被全歼,只有秦将桓齮及少数护卫逃走),估计赵国将会成为被秦国第一个灭亡的国家,李牧也凭此战白获封武安君(肥之战也称为“宜安之战”),之后李牧又在“番吾之战”中再次击退了秦军,拖延了赵国的灭亡。

以此可见,在秦始皇在攻灭韩国之前,就已经攻打赵国多年,如果赵国没有名将李牧,赵国很可能就会成为秦国第一个灭亡的国家,而不是韩国。从公元前236年,嬴政派王翦攻打赵国要地阏与算起,到公元前221年,齐国不战而降为止,秦始皇统一六国用了十六年的时间。

虽然无论是十年还是十六年,时间都比较短暂,迅速,不过秦统一六国战争并没有这么简单。秦国虽是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但如果六国齐心联合,秦国是否能完成统一大业也犹未可知。

秦始皇之所以能在短时间迅速统一六国,除了秦国强大的原因,也是因为秦始皇制定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战略策略,两者相辅相成,秦始皇才顺利完成统一大业,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秦王朝。

秦王嬴政亲政掌权,确定统一六国战略

在公元前238年,嬴政先后铲除了长信侯嫪毐和相邦吕不韦两大政治集团,彻底掌握了朝政大权,开始亲政。随后嬴政本该和文武百官商议制定具体的统一战略,对山东六国进行最后一击,但此时却发生了一件事,韩王派遣水工郑国为秦国修水渠的疲秦之策被嬴政发现。

于是嬴政在秦国王族和本土大臣们的劝说下,下达了驱逐外来客卿的“逐客令”,不论官员大小,只要不是秦国人,都得离开秦国,本是楚国人的李斯也在驱逐之列。但李斯并不甘心,他入秦本是为了干出一番事业,从而飞黄腾达,当时李斯都已经做到秦国的高级官员,客卿一职。

李斯眼看着距离飞黄腾达的目标已经不远,不甘心就此离开秦国,于是给嬴政上了“最后”一道奏章,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谏逐客书》。嬴政看后大为感动,同时认为李斯说的在理,这才取消了逐客令,并重新重用李斯、尉缭等外来士子,正是有这些外来臣子的协助,嬴政才最终确定了具体的统一战略,尤其尉缭的建议很重要。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李斯因说秦王,请先取韩以恐他国。大梁人尉缭来,说秦王曰:“以秦之彊,诸侯譬如郡县之君,臣但恐诸侯合从,翕而出不意,此乃智伯、夫差、愍王之所以亡也。愿大王毋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不过亡三十万金,则诸侯可尽。”

正是有这些外来臣子的协助,嬴政才最终确定了具体的统一战略,尤其尉缭的建议很重要。李斯的建议是先攻取较弱的韩国,以达到震慑各国的目的,但尉缭的建议却可以破坏六国的计划,从根本上瓦解合纵,最后彻底消灭各国,即用重金贿赂各国权臣,以达到扰乱各国谋略的目的。

虽然当时秦国是最强的国家,以秦国的实力,消灭六国中的任何一国可以说是轻而易举,尤其是韩国、燕国这样的“弱国”。但如果六国要是联合起来共同对付秦国,那么秦国统一六国的计划就可能无法顺利进行,还可能会迎来灭顶之灾,而六国合纵也是嬴政最为担心的问题。

诸如春秋时期晋国的智伯瑶、战国时期齐国的齐湣王就是前车之鉴。智氏是当时晋国乃至整个周王朝境内最具权势的卿大夫家族,但在韩、赵、魏三家联合下也被攻灭;齐国之前的国力可以与商鞅变法后的秦国抗衡,但后来在秦、燕、魏、赵、韩五国联合攻伐下,齐湣王也只能逃亡,最后落得一个悲惨下场。

因此,秦始皇要想完成统一大业,就必须要解决六国各种的棘手问题,而尉缭的计策正好解决了秦始皇最担心的问题,不仅损失国力和兵力,只用一些钱财便能打乱各国谋划,瓦解六国合纵,如此以来,秦国便可以尽数将各国消灭。而尉缭也因此被秦始皇坚决挽留,并任命为国尉一职,可见秦始皇对尉缭的重视程度。

随后秦始皇在尉缭、李斯等人的协助下,制定出详细的统一战略。主要有两个内容:第一就是采用尉缭的计策,用钱财从内部分化瓦解各国,第二继承先代“远交近攻”的政策,具体的战略步骤是“先弱后强、先近后远”,即笼络燕齐、稳住楚魏、消灭韩赵、逐个击破、统一天下,在这种战略策略下,秦国开始了统一战争。

秦王嬴政展开统一六国战争

在公元前236年,嬴政继位秦王的第十一个年头,秦国用间谍挑起燕赵战事,乘机对赵国发起了进攻,被秦国垂涎已久的战略要地阏与被秦军拔除,从而使赵国西面门户大开,秦军便可以通过阏与不断西进,进而围攻赵国都城邯郸。不过却被赵国名将李牧,在“肥之战”和“番吾之战”中先后击退。

秦国攻赵多年,虽然攻取赵国不少城邑,但在李牧的阻击下,秦国始终没有攻下赵国都城邯郸。于是秦国将目标放到六国中最为弱小的韩国身上,在公元前230年,嬴政派遣内史腾攻打韩国,韩国灭亡,韩地被秦国设为颍川郡。

《史记》记载:“悼襄王六年,大饥,民讹言曰:“赵为号,秦为笑。以为不信,视地之生毛。””

同年赵国发生大饥荒,加上赵国民间谣言四起,于是秦国乘机大举出兵攻打赵国,加上秦国的统一战略中的第一个计划起到作用,赵国权臣郭开被秦国用重金收买,从而导致李牧被赵王派人杀害,一年后(公元前228年),秦军攻破赵国都城邯郸,赵国灭亡,只有公子嘉逃到代地自立称王,邯郸一带被秦国设立为邯郸郡。

接下来秦国的目标本应该是魏、楚两国,奈何燕国太子丹派遣刺客荆轲入秦,发生了“荆轲刺秦王”的事件,导致秦王嬴政大怒,于是在公元前227年,嬴政派王翦、辛胜攻打燕国,公元前226年,国都蓟城被秦军攻破。燕王喜逃往辽东,加上杀掉儿子太子丹向秦国求和,秦军将主力调往南线作战。

此时的燕国虽然没有彻底灭亡,但燕王喜比代王嘉也好不到哪里去,无非燕王喜还有一些残余势力,比代王嘉稍微强一些罢了。秦军调往南线后,在公元前225年,王翦之子王贲灭亡魏国,被秦国设为砀郡。同年,秦国出兵攻打楚国,三年后,楚国灭亡,江南地区成为秦国的九江郡、长沙郡、会稽郡。

同年(公元前222年)燕王喜和代王嘉被俘虏,燕国的辽东地区和赵国的代地分别成为秦国的辽东郡和代郡,燕国和赵国彻底灭亡。此时六国中只剩下最后的齐国,因齐国宰相后胜也被秦国买通,齐王在后胜的建议下,不仅没有在秦国攻打其他诸侯国时出兵援助,在公元前221年,还直接投降了秦国,齐地被建立为齐郡。

至此,秦王嬴政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史称“秦始皇”。之后秦始皇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作为秦王朝的政治制度,被后世王朝所效仿,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结语:

从公元前236年,秦始皇派遣王翦攻打赵国算起,到公元前221年,齐国灭亡为止,秦始皇统一六国用时十六年。从公元前230年,灭韩国开始算起,时间为十年。如果赵国不是李牧多次成功击退秦军,不然赵国很可能就会成为第一个被秦灭亡的诸侯国。

不过无论是十年还是十六年,都说明秦始皇统一六国是迅速完成的,不过迅速完成的背后不只是秦始皇一人的功劳,是源于秦国数代先君的积累,以及数代秦人不辞辛苦的付出。是数以万计的秦人,用他们的身躯和鲜血铸造了大一统秦王朝,为后世中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文/历史紫陌阁

回味更多历史,下期更精彩。

欢迎大家的关注和点赞,谢谢大家的支持。

本文声明原创,文中配图来源网络,侵删。

更多文章

  • 诸葛亮为什么要让四人抬棺,绳断便安葬?没料到隐藏这么大的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诸葛亮抬棺断绳便葬的故事,诸葛亮死后四人抬棺是真的吗,诸葛亮为什么让四人抬棺

    但具体安葬在什么地方,说是由四个军士抬着,什么时候抬棺的绳子断了,就在哪里埋葬。这样的安排有什么说法吗?据一些史料记载,诸葛亮在生前曾五次出川北伐,但是都没有成功。安葬在这里,意思就是时刻不能忘记北伐中原,如果日后将士们能统一中原,他也能看到凯旋而归的士兵身影。其次也是表明了诸葛亮生前的心愿,就是死

  • 诸葛亮让关羽镇守华容道有3层用意,第三层才是诸葛亮的真实目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诸葛亮为何派关羽去守华容道,诸葛亮和刘备商议让关羽走华容道,为什么诸葛亮要让关羽守着华容道

    在《三国演义》中有一个非常具有争议性的事件,便是在曹操赤壁之败后,诸葛亮安排相关人员对其进行围追堵截。曹操的败退路线是,先走乌林,被吴军及刘备集团军追杀,乃寻求南郡江陵之近道,而走北夷陵、葫芦口等。但在这些要道上,皆有诸葛亮所安排的伏兵,或者说刘备集团军的重要将领,基本都被诸葛亮调度到了曹操的逃亡必

  • 汉末三国时期有哪些乐姓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汉末三国时期十大家族,有姓乐的吗,姓乐的历史名人

    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开篇依然提醒大家假期出行时要注意防护呀。汉末战乱频仍,虽然在众多战事过后成就了一些人物,却让更多的人流离失所。本篇就来聊聊汉末三国时期的乐姓人物们。梳理了《三国志》、《华阳国志》中提及的乐姓人物们,列个名单:乐进、乐綝chēn、乐就、乐方、乐肇zhào、乐何当、乐敦、乐详

  • 曹操流传至今的2首诗:一句被酒鬼挂嘴边,一句被创业者当作激励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曹操最著名的10首诗,曹操十句诗,曹操励志四句诗

    “多面人”曹操如果说,整个三国时期最难评价的人物是谁,那么很多人都会选择曹操,因为曹操实在是令人无法捉摸。作为一个英雄,他有些方面又实在不像一个英雄的所作所为,比如梦中杀人、错杀吕伯奢这两件事。再加上“,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自私发言,实在是拖沓曹操的英雄气质。如果说他是奸佞,那也不合适

  • 诸葛亮在荆州时,结识的“诸葛四友”,后来都去哪了?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诸葛亮在荆州的社会关系,诸葛亮四友下落,诸葛四友什么意思

    后来到了公元197年,诸葛玄在荆州病逝。诸葛亮于是和弟弟在南阳隆中生活。在此期间,他拜师水镜先生司马徽进行学习。在那里,还结识了四位好友,崔均,徐庶,石韬,孟建。此四人在后世被称为“诸葛四友”。据说在学习的时候徐、石、孟三人求学的态度是“务要精熟”,只有诸葛亮是“观其大略”。在学习的过程中,诸葛亮曾

  • 司马懿骑马闯营帐救唐瑛,拥吻中唐瑛晕倒,司马懿:我还没亲够呢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这次小两口重逢两人真是高兴坏了,毕竟两人相互牵挂彼此这么久,看到司马懿骑着马帅气的相来营救,这气氛简直要爆表的节奏呀,英雄救美终于抱得美人归的司马懿可是威风凛凛呀,看唐瑛小眼神里完全就是崇拜还是崇拜,完全就忘记了此时中毒的自己。其实唐瑛很多时候都可以逃走的,毕竟武功那么高强,即使被这一条小链子锁住了

  • 司马懿拐带皇后回家,把家人吓跪了,一听邻居要来看吓得立马关门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大军师司马懿全集免费,司马懿被贬回家,司马懿皇后

    在《三国机密》第三十三集剧情司马懿一到家门口就向众弟弟们说蒙面女子以后就是他们二嫂嫂了,这些小屁孩竟像闹洞房一样拦住二嫂嫂要一睹司马懿老婆的庐山真面目,事后司马公一听新儿媳的真实身份便暴跳如雷再加司马懿图二中的非她不娶的混账话让司马公立刻棍棒加于儿子身上。图三中的司马公大骂儿子说唐瑛是他们见了都要叩

  • 司马懿几句话换来一剑,他好不容易被救醒,唐瑛却对他破口大骂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唐瑛个人简历,司马懿和唐瑛谁厉害,唐瑛的丈夫李祖法

    不过司马懿不是真残但挨得这一剑却是实实在在的痛甚至差点就死在杨大坏蛋的剑下不得不说司马懿对自己真得够狠难怪让曹公郭嘉忌惮,在刘平成功说服曹公不但救了司马一家还让司马懿为曹家效力这让一直视司马懿为死敌的杨修气坏了直叹司马懿总是走狗屎运。而既得救又得了官职的司马懿还走到杨修面前耀武扬威说事实证明他司马懿

  • 刘平因这个原因放弃了一个杀曹操的绝佳机会,司马懿心碎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刘平与司马懿,历史上刘平跟司马懿,司马懿为什么杀刘平

    在第41集剧情中,司马懿和刘平他们终于迎来了一个千载难逢杀曹操的机会,只可惜刘平却就这么轻易的放弃了,因为这次刘平他们打败单于军队,也迎来了司马懿他们的援军,其实说到底都是自家人,同时司马懿看在曹操放了一个军事上的错误,因此想抓住此机会杀了曹操。因此叫来伏寿三人一起商量对方曹操的计谋,司马懿说:再等

  • 司马懿为何害死伏寿的父亲,伏寿要杀他却进了冷宫,刘平大骂仲达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伏寿和刘平,伏寿假死刘平隐居,仲达和刘平见面是哪一集

    但回宫后的伏寿仍惴惴不安,跟刘平说自己有不好的预感,还说司马懿会害自己的父亲,而刘平却安慰伏寿说司马懿不是那样的人,说司马懿恨的是自己,不会去害伏寿之父。结果刘平被打脸了,子建连夜进宫向圣上告密,说杨修发现伏大人与宿卫合谋的事,现已向曹操告密了,子建说自己已通知伏大人,但却拦不住父亲,让刘平赶快想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