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长沙王吴苪何以能躲过刘邦的断头铡刀?

长沙王吴苪何以能躲过刘邦的断头铡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626 更新时间:2024/1/16 17:30:38

在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的关键时刻,刘邦数次败给项羽,大将韩信则刚刚收复了齐地,遣使到刘邦营中以方便管理为由请求刘邦封他为“假齐王”(即暂署齐王),应该是韩信觉得自己功高盖世该当王了,但他毕竟是第一次觊觎这种“万乘之位”,而且是开口找人要官,脸皮上有些挂不住,于是拐弯抹角地提出要求。

刘邦心里本来不悦,但此时他正要仰仗韩信出力,“国师”张良底在桌子底下又轻轻踢了他一脚,恍然大悟的刘邦面上痛痛快快地答道:“韩信这小子当年钻人裤裆,没想到现在做了大将军还是这么没出息。要当齐王就当真齐王,当什么代理齐王?”当即派张良前往韩信军中,郑重其事地封韩信为齐王,韩信自然大喜过望,死心塌地地为刘邦卖命,攻打项羽。

顺便说一下,西汉初年一下出了两个同名同姓的韩信,且都当上了王。楚王韩信出身卑微,曾靠漂母救助活下来;而韩王信是贵族出身——他是战国时期韩国的宗室后代,韩宣王的孙子,后世为了区分这两人,就分别称呼他们为淮阴侯韩信和韩王信。

无赖出身的刘邦从来就不是一个信义之人,当初打天下时他为网罗当世豪杰为他卖命,爽快地大封诸侯王;得天下后他马上变脸,杀白马立“白马之盟”——“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 !跟无赖谈什么道义呢?

而且,刘邦为了守护他的“家天下”,开始兔死狗烹、鸟尽弓藏了!枪打出头鸟,这些人中最厉害、对刘氏皇权威胁最大的当然是“国士无双”、被后世称为“兵仙”、“战神”的楚王韩信了。韩信为汉朝立下汗马功劳,历任大将军、左丞相、相国、齐王、楚王,王侯将相他一人全部当过一轮,所谓“功高无二,略不世出”。刘邦首先以莫须有的罪名将他由楚王降为淮阴侯,不久以“谋反”罪名指使吕后诱杀韩信于长乐宫。

韩王信被逼叛逃匈奴,后死于汉匈交战。赵王张耳死得早,刘邦来不及收拾他;但是等张耳儿子——驸马张敖(鲁元公主丈夫)继任赵王后,刘邦还是找个借口把这个女婿贬为宣平侯。梁王彭越以莫须有的“谋反”罪被杀,并且把他的肢体被剁成肉酱分送各路异姓王食用,以示惩戒和威慑。

当彭越的尸身肉酱被送给淮南王英布吃时,他看来只得起兵造反,兵败后被大舅子吴臣诱杀于农舍。前燕王臧荼因被疑而起兵造反,刘邦亲自率兵讨平枭首,后任燕王卢绾实际是刘邦的发小,最后也被逼反叛,客死匈奴。 其中韩信、英布、彭越人称“汉初三大名将”,刘邦最为疑忌、痛恨,不仅本人受死,还被夷灭三族,然后收回这些封地,一股脑儿分给自己人——九个刘氏子孙。

帮刘邦打下天下的这些异姓王,大多是楚汉相争时带兵投靠过来的项羽旧将,他们有自己的军队、领地和相对独立的权力基础,始终与刘邦存在“信任危机”。以韩信为例,他当初在刘邦最危难、最需要他的时候提出要封“齐王”,这种近乎“乘人之危”时要挟的举动不能不让刘邦疑忌!

所以刚刚消灭项羽,刘邦就把韩信的兵权收走,从齐王改封楚王。项羽家族是楚国贵族,屡出领兵大将,可以说也是楚人引以为傲的精神领袖。后来,“光复大楚”的项羽被韩信带兵打得被迫“乌江自刎”,八千江东子弟也尽数报销!这些曾经支持项羽的楚国人能和韩信一条心吗?

刘邦觉得大局已定时,剪除这些异姓王也是理所当然的。他分封的七大异姓王中,随后7年后内他铲除了6个,唯独有长沙王吴芮得以保全,这里面有什么奥妙?

吴芮据说是吴王夫差的后人,秦朝末年,年方20岁的吴芮已是百越部落领袖。他响应陈胜、吴广的起义,跟随项羽作战,以军功获封衡山王。后来他在张良的劝说下归降汉王拥戴刘邦为帝,被封长沙王。

相对其他六个异性王,吴芮算是军功最不显赫的一个,他的家世、教育、以往阅历凸显出其长处更在于治民,这个或许天然地减少了皇帝的疑忌。不知道是他天然睿智、厚道,还是他在与“国师”张良的密切交往中“开了窍”,他谦恭谨慎,行事低调,并且“知所进退”。

比如在刘邦率兵剪除其他异姓王的时候,吴苪主动把自己麾下精兵分了一半给刘邦的堂兄——荆王刘贾;此后他还将军队遣散,只留下几千人做护卫和维持地方基本的治安。本来兵权薄弱的他,这么做实际上是自剪羽翼的韬光养晦之举,如此明智而知趣,自然获得刘邦不少的好感!

另外,吴芮做事从不张扬,他经常给朝廷建议,削减自己的领地,把大部分封地划给刘邦的子女。即便这样,生性多疑的刘邦也未必完全放心!有一次,刘邦召见吴芮闲聊:“自古就有吴国,我打算重建吴国并分封你为吴王,如何?”机敏的吴芮赶紧说:“这个吴王还是由您的侄子刘濞(刘邦兄长刘仲之长子)担任为好!”

吴芮还安排自己的第五子吴元带大部份家眷回自己地处僻远的老家浮梁瑶里(今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白居易得《琵琶行》中“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中得“浮梁”也是指此地)生活,进一步向刘邦表明了隐退之心!

自此,刘邦算是打消了对他的怀疑。这些让皇帝大为受用和放心的举动,使刘邦认定其识时务,没有野心,赞赏不已!甚至刘邦有一次在朝堂上公开宣讲:“长沙王忠,其定著令!”(长沙王吴芮是个忠臣,可以写进法条里去!)

另外,刘邦之所以不剪除长沙王还与其特殊的领地和民情有关。当时吴芮所辖区域是百越之地,地处偏远,老百姓民智未开化,长沙及其周边人口比较少,区域经济落后,他的领地还与当时的南越王赵佗的领地接壤。当时的南越武王——赵佗并不臣服汉朝。

当初,赵佗就既不参与反秦,也不参与楚汉之争,而是作为一方独立诸侯事实上独立割据,有着非常强大的实力。刘邦留下吴芮,一方面可以屏蔽赵佗的袭扰,另外也不会使长沙王吴苪治下那部分吴越人倒向了赵佗而与虎添翼,所以保持现状是很好的选择。

历朝历代封建王朝往往对边陲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所谓“羁縻”制度:“羁”,牛、马络头也;“縻”,牛靷(牛鼻绳)也。羁縻就是既牵制又联系之意,藉以形容天子与边疆四夷之关系。通俗地说,“羁”就是用军事手段和政治压力加以控制,所谓“大棒”;另一方面用“縻”,即以经济和物质的利益给予抚慰,也就是“胡萝卜”,后来的“土司”制度、民族自治制度都演化于此。

如果刘邦铲除掉了吴芮,那么,势必就会使长江以南的越人最终全部倒向了赵佗。如果那样的话,就会给大汉朝再树立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强大对手。当时王赵佗割据岭南,是一个事实上的独立王国,在自己“国内”是以皇帝自居的。他曾经对刘邦的使臣陆贾说道:只不过我是在岭南称王,假如有机会在中原逐鹿的话,我未必会输给刘邦。

建国之初的大汉需要稳定、休养生息,对付北方的匈奴已是捉襟见肘,已无余力对付南越王赵佗,更没有可能去夺取岭南。而赵佗呢,也对汉朝充满敌意和防备。

最后双方妥协,赵佗和刘邦之间,建立起了名义上的君臣关系。赵佗向刘邦称臣,刘邦封赵佗为南越王。事实上,赵佗完全是独立的。在这种情况之下,长沙国就起到了南越国和汉朝中央之间的一个重要缓冲,这才是刘邦没有取消长沙国的一个重要原因。

吴芮在他的领地以德政稳定人心,真心为百姓谋利,占领百越后,开始宣传重民的思想。受到当地当地的百姓的爱戴和拥护。如此一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吴氏与南越人的亲密关系有利于维持边防,抵挡南面的赵佗无疑是最佳人选。何况吴芮因病早早去世,最终去了刘邦的一块心病,这个叫自然消亡!

吴芮去世于公元前201年,他生前的举动,已经让汉朝中央认为长沙国是值得信任的,因此长沙国也就完好地存在着。吴芮对子孙的教育也不放松,秉持家教,不骄不躁,恭敬待奉朝廷,比如在英布谋反的过程中,第二代长沙王坚决地站到了刘邦一边。长沙王吴臣(吴芮长子)派人引诱兵败的姐夫英布来到长沙国之后,就派人将英布杀掉,将英布的首级送给刘邦。吴臣对刘邦,可谓忠心耿耿。

吴芮共有五个儿子,长子吴臣后留居长沙,世袭长沙王位,传国五世,延国祚60余年。汉景帝后元七年,最后的长沙王吴著亡,因无子嗣而除国,吴芮及其子孙可谓善始善终!

欢迎交流、分享 敬请关注“山色归读”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很多人都劝韩信单干,韩信说他不能对不起刘邦,果真是这样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刘邦是怎么处理韩信的,做人学韩信做事学刘邦,刘邦张良萧何韩信故事

    (韩信剧照)那么,韩信在拥有绝对实力的情况下,为什么并不自立为王呢?对于其中的原因,一般认为,这是韩信忠诚于刘邦的表现。而韩信自己也是这样说的。当年项羽看看打不过韩信,于是派人去劝说韩信投奔自己。韩信说,项羽这个人很自私,对人不好。而刘邦对自己有知遇之恩,因而他不会背叛刘邦。那么,果真是韩信不愿意背

  • 韩信如果反叛刘邦,能击败刘邦一统天下吗?其实他曾经明智过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韩信和刘邦谁死得早,韩信后期推翻刘邦吗,韩信为什么能辅佐刘邦得天下

    度量韩信的军事能力,如果他造反的话,刘邦肯定是打不过他的。在韩信的时代之中,军事方面没有人是他的对手,本来唯有项羽可以一拼,因为项羽的部队战力最强,但是项羽又没有韩信的军事智慧,所以肯定还是会败的,垓下之战中,处于弱势的项羽也是一败涂地。韩信是历史上一千年才出现一个的军事家,同时代中没有人能在军事方

  • 刘备一生平平淡淡,临死前突然提拔一员虎将,为关羽报了仇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刘备一生的重大事件,刘备为什么推辞两年为关羽报仇,刘备一生经历过哪些大事

    228年王平已然是无当飞军的总统领,足以说明刘备当年的眼光真是独到,王平所率领的军队第一次大显身手,便是在马谡作战失利之后,成功帮助蜀军撤退,这一次是得到了诸葛亮肯定的,丞相亲自给他拜将封侯。王平采取灵活的对敌方式,不但将曹爽成功击退,而且还得到了费祎的称赞,如果当时曹爽的十万大军可以进入汉中城,那

  • 姜维作为诸葛亮继承人,为何却会被孤立,只有刘禅支持他?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刘禅和姜维,刘禅为什么要重用姜维,刘禅对姜维的态度

    姜维在蜀国的地位其实是很尴尬的,虽然有诸葛亮的帮助,但是在诸葛亮去世后,他的艰难处境就彻底暴露了出来。当时在国内除了被诸葛亮嘱咐过的刘禅,其他人对于姜维的印象都不是很好,都比较排斥姜维。很多人都明白这是怎么回事,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他被蜀国大臣排斥。主要来说还是因为姜维的能力并不是非

  • 张良的后代,出山拯救三国,宁愿当曹操的奴隶,也不投靠刘备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张良后代现在在哪,刘备和张良,三国时期张良简历

    张良是“汉初三杰”之一,帮助刘邦打下了汉朝江山。刘邦称帝之后,张良就归隐山林,不问世事,这才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和子孙后代的性命。到了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诸侯割据,这时候张良的后代张鲁便出山拯救乱世。张鲁的祖父非常出名,他就是张道陵,道教的创始人,被誉为“张天师”。盛世佛,乱世道!受到祖父的影响,张鲁身

  • 骑马可以跑很快, 诸葛亮为啥总坐轮椅 司马懿 孔明这一招太毒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司马懿判断诸葛亮之死,司马懿女装吸引诸葛亮,诸葛亮怎样看待司马懿

    古代兵种主要分为骑兵和步兵,而骑兵在战争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骑兵对战步兵的胜率是非常高的,骑兵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铛不响之势冲了过来,以步兵的血肉之躯肯定扛不住伤害的。不用骑兵出招,马的冲击能力就能把一个人撞死。士兵骑马不仅可以增强战斗力,还有一个作用就是跑得快,不会被敌人杀死。士兵冲锋的时候,马就

  • 如果项羽过江,应该如何改写历史,江东肯定是不能去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项羽为啥不过江逃跑,项羽不过江为何要突围,项羽当时能过江吗

    答案是会的,只要他过江,本质上历史就已经改写,他没有在乌江自刎的历史。至于他能不能在战胜刘邦,这个难说,巨鹿之战之前,项羽怎么看都是不可能赢,彭城之战之前,项羽怎么看也翻不了盘。 换做别人也许不可能,项羽是谁,西楚霸王,不可能对项羽来说就是平常事。刘邦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刘邦、韩信、彭越、英布一起对项

  • 范增写给项羽的一封信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范增写给项羽的信古文,范增对项羽说的话,范增给项羽提了什么意见

    来源中华书局1912(ID:zhonghuashuju1912)作者:池玉玺项王:临别之际,很是感慨,所以给你写封信。二世无道,天下大乱。我范增想要有所作为,为生民的安定幸福贡献自己的一点智慧。我是加入秦朝,去当公务员,然后对朝廷有所匡正吗?朝廷已经不可为。我也没有机缘和资源拉一支队伍,冲锋陷阵,杀

  • 三国演义黑惨了曹操,那么在正史上,曹操的黑历史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三国演义的曹操和历史上的曹操,三国中曹操的所有事件,曹操在三国演义里有哪些事件

    三国演义中,曹操杀了很多无辜的人,例如在十七回,曹操军队因为缺粮而导致士兵怨声载道,曹操为转移矛盾,诬陷运粮官王垕贪污了粮草,所以杀了他来化解士兵的怨气。赤壁之战时,曹操宴长江横槊赋诗,扬州刺史刘馥因指出他的诗中有不吉之言,曹操就借着酒醉刺死了他。曹操害怕有人趁他睡着时刺杀他,所以制造了梦中杀人之事

  • 郭英德老师讲《三国演义》(二十):士人政治家的典型——说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郭英德代表作品,郭英德,郭英德老师怎么样

    士人政治家的典型——说诸葛亮(三)士人的军事谋略“独含天灵”作者 | 郭英德(一)神机妙算在《三国志演义》小说中,诸葛亮不仅是忠贞的典范,而且是智慧的化身,是一位智慧超群的士人政治家。诸葛亮的智慧首先表现为政治智慧,尤其是“三分天下”的政治智慧,但在小说中更突出的是他的军事谋略。这一点与历史并不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