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太宗到底做了什么,后世竟称他为“北宋最大的败家子”

宋太宗到底做了什么,后世竟称他为“北宋最大的败家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495 更新时间:2024/1/16 17:52:46

文:军事帅哥

公元976年农历十月二十五,一代雄主宋太祖突然驾崩,留下了千年谜团烛影斧声。第二天,宋太祖的弟弟宋太宗赵光义正式登基,成为大宋帝国的第二位皇帝。自此,宋朝在赵光义的带领下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对于宋太宗,历史票友们对它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正面评价认为,宋太宗完善了宋朝的制度建设,为宋真宗的咸平之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宋太宗是促进宋朝发展的治世明君。而反面的评价认为,宋太宗打仗一败涂地,两次北伐都以失败而告终,损失了宋朝大部分精锐部队。北宋走向灭亡,宋太宗是要承担极大责任的。再加上宋太宗有强奸小周后、毒死南唐皇帝李煜等丑事,很多历史票友就认为,宋太宗是无道昏君,甚至是“北宋最大的败家子”。

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评价宋太宗的功过得失呢?其实,任何一个历史人物都是有好有坏的,我们既要看到他对历史发展的进步意义,也要看到他对历史发展的负面影响。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历史人物都是不科学的。

01

我们先来看看宋太宗对宋朝的负面影响。

毫不客气的讲,北宋王朝的灭亡,宋太宗是要负次要责任的。两次北伐的失败让宋朝彻底丧失了进攻夺取幽云十六州的信心。在军事指挥层面上,宋太宗不能说完全不懂军事,但他的军事指挥才能确实比他的哥哥宋太祖差了太多。

宋太宗打仗有两个致命缺点,第一是缺少战略眼光,第二是刚愎自用。

先来说说这个缺少战略眼光吧。公元979年4月,北宋大军在赵光义的带领下带着统一北汉的豪情壮志向辽国发动进攻。说实话,进攻辽国是一场长途远征,宋军打北汉本身就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再加上辽军和宋军的实力旗鼓相当,宋军以疲惫之师进攻以逸待劳的辽军肯定是胜少败多。而且赵光义对幽州城里的辽军估计不足,宋军进攻幽州,势必会在城下和辽军打成胶着状态,这对于宋军而言是百害而无一利的。由于辽军据守幽州城拼死抵抗,耶律休哥又指挥另一股辽军主力向宋军展开包抄进攻,导致宋军全线溃败。宋太宗本人屁股中了两箭,无法骑马,只能坐驴车往回跑。

如果宋太宗有点战略眼光,他在拿下北汉后迅速撤军,尔后加强战备,在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进攻辽军,他也不会在高粱河遭到如此狼狈的失败。

再来说说这个刚愎自用吧。打了败仗的宋太宗依然蜜汁自信。公元986年,宋太宗决心为高粱河的失败雪耻!他集中20万军队,兵分三路向辽国展开进攻,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雍熙北伐。本来,赵光义的雍熙北伐在排兵布阵上有模有样:三路大军在曹彬、田重进和潘美的带领下横扫辽军,一路凯歌。然而在三路大军北上进攻等重要据点的关键时刻,对武将很不放心的赵光义又犯了刚愎自用的错误——他要求前线将领必须按照他给的阵图指挥战斗。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前线打仗敌我态势瞬息万变,将领按照皇上给的阵图指挥,这不是典型的纸上谈兵吗?然而,宋军队伍里有监军,即使将领们再不愿意按阵图打仗,也得乖乖照办。在阵图的束缚和曹彬的错误指挥下,宋军北伐以失败而告终,20万大军几乎损失殆尽。

这20万大军可不是简单的20万大军,而是经历了五代时期战争磨练,又在太祖指挥下百战百胜的大宋禁军。可就是这样一支能打胜仗的精锐部队,却在雍熙北伐中几乎损失殆尽。宋太宗在军事上给北宋挖的坑着实不轻!后来,宋太宗又重建军队,但新组建军队的战斗力确实无法和宋太祖带出来的精锐禁军相媲美。如果没有雍熙北伐的惨败,这支军队一直保持到北宋后期,相信靖康之变发生的可能性也是比较小的。

所以,从军事层面角度看,北宋灭亡,赵光义不必负全责,但他确实要负次要责任。北宋灭亡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宋徽宗的骚操作。

那么,宋太宗对于北宋就真的没有一点贡献了吗?当然有!不仅有,其贡献还很大,还很多。由于宋太宗功劳大,过也大,他成为了北宋历史上一个颇具争议的皇帝。

02

宋太宗的贡献到底在哪里呢?我们从军事和文治两个方面来看。

在军事方面,宋太宗敢于亡羊补牢——修水长城。这就叫自己挖的坑自己来填。说实话,修水长城这件事就能表现出赵光义的战略眼光,只不过这个战略眼光来得太迟了。公元987年,也就是雍熙北伐失败后的第二年,一个叫何承炬的大臣上书赵光义,请求在北方修建水长城。这一提议被赵光义批准了。在赵光义的支持下,宋朝在辽宋边境修建了一道长达300多里的水长城,各个渡口都有宋军精锐把守。此后,辽军向宋朝发动11次进攻,但在水长城的阻击下,辽军的进攻大都以失败而告终。至于失败原因,那就很简单了——辽军的优势是骑兵。骑兵陷入水里了,他怎么机动呢?赵光义此举,实乃以自己的长处来对付敌人的短处,这是赵光义军事上少见的亮点。

在文治上,赵光义的贡献可就多得很了。

第一,改革言路,从善如流。昏君的作风是不民主,压制反对意见,谁敢提意见,轻则罢官重则杀头。明君的作风是相对民主,从善如流,大臣们能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宋太宗就属于后者。由于宋朝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让宋太宗成为了一名从善如流程度很高的君主。他特别重视言官的建设,988年2月,太宗对言官制度做出重大改革,他将左右补阙改名为左右司谏,左右拾遗改为左右正言,此举无疑于提高了言官的地位。

对于那些敢于能言直谏的大臣,宋太宗是非常看重的。比如寇准,他就是一位年轻,但性子很直的大臣。但宋太宗就很器重他。如果宋太宗是个无道昏君,寇准早都被砍N次头了。

第二,知晓民情,改革登闻鼓制度。赵光义的统治在北宋初期还算开明,为了更清楚的了解民情,他改革登闻鼓制度,并在禁门外设立一个大鼓。群众有冤情可直接找官府申诉,而赵光义也会亲自审理群众申诉的案件,为民做主。比如,一个叫孙崇望的老百姓状告官府:一个叫曹翰的贵族在地方上欺负老百姓,赵光义亲自接见孙崇望,随后和大臣开会研究决定,取消曹翰的爵位,没收其财产。

第三,改革科举,重用人才。赵光义对科举制度的改革是值得大书特书的。赵光义的改革科举主要有两点,首先是扩大录取人数,并招收平民出身的子弟,像寇准、吕蒙正等大臣都来自于民间,他们都是太宗发现的人才。其次,太宗采取糊名阅卷的办法,增加考试阅卷的公平性。这种糊名阅卷的办法一直沿用到了今天。太宗对科举制度的改革带来了宋朝文教事业的繁荣,大家都以读书为荣。这对于国家发展肯定是有利的。这种影响一直持续到今天。

而且,宋太宗还改革了殿试制度。太祖时期的殿试为两年一次,太宗时期的殿试为一年一次,这有助于更多的寒门子弟被朝廷发现,打破了贵族对朝堂官员的垄断。

第四,改革政治制度。宋朝的二府三司制度就是自赵光义时期完善起来的。宰相的权力被削弱了,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加强。其设立考课院、审官院,加强对官吏的审核。他还进一步收缩节度使的权力,让宋朝终于跳出了藩镇割据的怪圈。可以讲,安史之乱后祸害中国两个世纪的藩镇割据在赵光义时期彻底终结了。这是赵光义对中国历史的又一个贡献。

第五,重视图书事业。赵光义时期,朝廷在他的支持下编纂了两部大书,《太平御览》和《太平广记》。《太平御览》是一部分类很全的书籍,其摘录了1600多种古籍的内容,归为55类,总数超过了1000卷,堪称为宋朝的百科全书。当《太平御览》送到赵光义的手里后,他非常高兴。他每天都坚持阅读《太平御览》,并留下了开卷有益的佳话。

第六,扩大海外贸易,增加财政收入。赵光义是一个很有经济发展头脑的皇帝。他积极拓展海上丝绸之路,扩大海外贸易,增加财政收入。安史之乱后,唐朝的丝绸之路发展很不稳定,但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却是风生水起的。为了繁荣大宋经济,宋太宗通过建立7个市舶司扩大海外贸易,根据史料记载,当时和宋朝有经济往来的国家就有60多个,进出口总额和财政收入的比例能达到1:5。大量的瓷器出口到日本、东南亚和西亚的很多国家。更为重要的是,赵光义还允许老百姓出国做生意赚钱,这在中国古代的帝王中是比较少见的。

第七,赵光义鼓励农民垦荒,并在政策上予以一定的支持。赵光义还沿袭宋太祖的严格治吏路线,严厉打击腐败,像宋太祖王皇后的哥哥就因为为非作歹被赵光义法办。

通过以上的列举我们就能看出,赵光义是一个功大过大的皇帝。他的两次北伐失败给北宋的灭亡埋下了一定的祸根,但他修建水长城又延续了北宋100多年的国运,他文治的成功更是为宋真宗和宋仁宗时期的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整体来看,赵光义是一位拥有雄心,主观上还是想把国家治好的守成之主,只不过在军事上志大才疏而被后人所指责,因此我们并不能将赵光义和秦二世、宋徽宗那样的无道昏君划等号,但他确实要为北宋灭亡负一定的责任。至于他是不是北宋最大的败家子?肯定不是,败家子没有变——宋徽宗是也。

策划:鱼羊史记监制:鱼公子

撰文:军事帅哥制作:吃硬盘吧、发达蚊

本作品版权归「鱼羊史记」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欢迎转发朋友圈。

更多文章

  • 嬴异人是被谁送去赵国当人质的?并不是他的父亲,而是他的祖父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嬴异人为啥去赵国当人质,嬴异人几岁死的,异人逃离赵国

    战国有七雄,韩、赵、魏、楚、燕、齐、秦。但当时并不是只有这七个诸侯国,而是它们几个诸侯实力最强,被选为了代表,中山、卫、宋等诸侯国实力也不容小觑,把它们归为二流战国也只是它们战车数量没有那么多而已。西汉刘向叙曰: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盖为战国。[var1]这里的“乘”,在古代是战车的单位

  • 芈月传里的大公主孟赢,为何会是秦王最宠爱的孩子?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芈月传大公主孟赢,孟嬴与芈月,秦国公主孟赢远嫁燕国

    后来,嬴驷为国家大计,要与魏国联姻,这才与庸夫人和离,然后又娶魏国的嫡公主为妻。因此,嬴驷一直对庸夫人心怀愧疚。[var1]并且,嬴驷一直很敬爱自己的原配妻子庸夫人,所以,对于被庸夫人亲手抚养起来的孩子,总有些特别的宠爱与关注,大概是爱屋及乌吧。在原著中,也曾经提到过秦王格外宠爱孟嬴的理由。那是孟嬴

  • 齐闵王田地:将齐国推入深渊的人,霸业一朝瓦解!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齐闵王死后的齐国,齐国王为什么杀齐闵王,齐闵王时期的齐国有多少兵马

    经过齐宣王的发展,齐国传到了第五任君王齐闵王手中的时候,已经成为了当时的战国霸主,齐闵王更是开始与崛起于西陲的秦国争雄,将齐国推上了另一个巅峰,但是,也正是齐闵王,齐国才滑入深渊,从此一蹶不振,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请大家跟随小编的步伐一起走近齐闵王田地。[var1]公元前三百零一年,齐宣王去世,太

  • 春秋传奇:群公子大闹朝堂,齐桓公无人安葬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春秋齐桓公的死因,春秋争霸齐桓公成就,春秋奇葩家族齐桓公

    [var1]发现齐桓公已死后,竖刁便商议发丧之事。易牙道:“且慢,且慢,必须先定了长公子的君位,然后发丧,方免争竞。”竖刁以为然。当下二人同到长卫姬宫中,密奏道:“先公已薨逝了!以长幼为序,合当夫人之子。但先公在时,曾经将公子昭嘱托宋公,立为太子,群臣很多都知道;倘闻先公之变,必然辅助公子昭。依臣等

  • 嬴驷比秦始皇狠毒吗?车裂商鞅并灭族,秦始皇却对他十分膜拜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嬴驷杀了商鞅后后悔吗,历史上嬴驷和商鞅,嬴驷为什么不救商鞅

    秦孝公时期,力排众议在国内推行变法改革,任用商鞅为左庶长,严苛法度,奖励军功,焚书坑儒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扩大国家赋税和兵役来源,为秦国的军事建设打下了基础,此外商鞅不惧贵族威胁,废黜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统一度量,经过商鞅的一些列改革之后,秦国废除了旧制度,逐渐成了列国当中的佼佼者,奠定了后来秦国

  • 古巴蜀国人怎么交流,没有文字却改写华夏文明,三星堆文明太震撼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古巴对华人的态度,三星堆属于古蜀文明吗,三星堆文明是不是华夏文明

    三星堆遗址的发掘让一个人上了热搜,这个人就是南派三叔。因为在他的作品中曾经写到过一个神秘的东西,它就是青铜神树。原本大家都以为这是作者杜撰出来的,当不得真。可是就是这么的凑巧,三星堆中真的出土了一个高大三米的青铜树。很多人调侃说三叔是穿越而来的。不过玩笑归玩笑,青铜树没有问世之前,专家也认为青铜树是

  • 秦始皇到底有没有老婆?他广纳的六国美女,最终去哪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秦始皇一共几个妃子,秦始皇的妃子有多少人,秦始皇的最爱女人有哪些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尽收六国之女子充实后宫,秦始皇能没后宫吗?有,而且十分庞大,六国美色尽收其中。皇帝首先也是男人,秦始皇在这一点上并无不同,区别在于他的后宫没有留下记载,皇后的资料也被销毁。有人说是因为项羽一把火烧了阿房宫,所以将秦始皇后宫档案烧掉了。也有人说是秦始皇个人出于对女性的厌恶,而

  • 庞涓下山鬼谷子送他了八个字:遇羊而荣,遇马而瘁,后来怎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鬼谷子庞涓,鬼谷子和庞涓什么关系,庞涓因何而入鬼谷子门下的

    这位大人物就是鬼谷子,光听他的名字都觉得是个奇人,鬼谷子被誉为千古奇人,他创建了鬼谷门派,光是受他智慧教育的人便有五百多位精英,这足够撑起整个战国时期的政治舞台了,他们为不同的主公效力,都是天下棋局的执棋人。尤其他的学生苏秦、张仪、孙膑、庞涓,更是战国的四大风云人物。[var1]鬼谷子不仅是纵横家的

  • 楚国士兵破坏魏国瓜田,魏国县令:晚上也给他们的瓜浇浇水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楚国和魏国之间的关系,楚国和魏国交战过吗,历史上的魏国和楚国

    战国初期,楚国和魏国北部边境相连。因楚国实力强大,楚王又野心勃勃,因此总想找个机会发兵进攻魏国,以进取中原。当时,楚、魏交界有块相通的沙壤地,那里守卫边境的双方兵民都以种植西瓜为业。01这一年春天,因久旱无雨,人们种下的瓜苗严重缺水,长势很慢。魏境那里的兵民一合计,干脆大伙辛苦点,晚上少睡会,各营出

  • 秦始皇想要的“不死神术”,除《山海经》记载外,现在四川被找到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秦始皇死前的三大预言,秦始皇的长生不死之术,和秦始皇有关的山海经

    [var1]为了求得“长生不老”,在前219年~前215年间,秦始皇连续到东方沿海、江淮流域等地巡游,所到之处一定会刻石歌颂他生平的功德,于是就流传了神仙居住的地方是海上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岛。秦始皇因此派出徐福带着三千童男童女乘船如海去求仙山,还在宫中摆炉子炼丹,为了求得“不死”,秦始皇是无所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