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认为就是因为项伯坑的项羽,这才导致项羽最后自刎乌江,所以有关项伯为何坑害亲侄子的问题,直到今天仍然被人们所津津乐道。在鸿门宴中,范增不断的暗示想要项羽杀掉刘邦,因为范增看出了刘邦的野心,而在此前,项羽已经被项伯所说服,因此他并不想杀刘邦。
而范增命令项庄舞剑时,项伯一下就看出范增的意图,立刻拔剑保护了刘邦,自此之后项羽想要杀掉刘邦的机会就不多了。其实项伯在项羽之败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因为项羽作为秦末起义的首领,率领项家军打败的秦朝,自立西楚霸王,分封诸侯,在这时他成为了群雄之首。
而项伯作为项羽的叔叔,不仅没有帮助项羽,还吃里扒外,向敌方传递消息。项伯早年因为杀了人被秦军通缉,在逃亡途中结识了因刺杀秦始皇而逃难的张良,他在张良的帮助下躲过了秦军的抓捕,因此两人成为知交好友,之后项伯跟随项羽,而张良却投靠了刘邦。
张良得知项伯在项羽军中,于是就借着关系搭上了他,利用项伯的身份偷取项羽军中情报,而项伯竟然甘愿充当内鬼,为张良提供了很多的情报。
在入主关中时,项伯泄露了项羽意欲出兵剿灭刘邦的消息,当时项羽和刘邦实力悬殊,若是真的开战刘邦必败,而项伯得知后立刻赶去向张良报信,刘邦才能捡回一命,更别说鸿门宴上项伯保护刘邦的意图更加明显。
当然除了这些项伯做过最坑的事情,可能就是离间项羽和范增之间的关系,正是因为项伯的挑拨离间,使得楚军内部分裂,人人自危,而范增也因为被猜忌,气之下辞官归乡,不幸在路途中病死。
项伯之所以吃里扒外,完全是由于项伯的个性导致的,项伯本人豪放不羁,江湖气味太重,义气大于亲情,他被张良所救,一心想要报答张良,却不识大义。并且他不甘心地位比项羽低,他认为自己本该接替哥哥项梁的地位,然而却被侄子项羽抢去,心有不甘,所以说项伯做出这些举动也是情有可原的。
当然项羽兵败自刎乌江这个悲剧,也是因为项羽过于自大、刚愎自用、不信范增造成的,即使没有项伯项羽可能也不会成功,项伯只是催化剂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