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44年,延续了276年的明王朝,轰然倒塌,天下格局随之发生巨变。农民军首领李自成占据京师及麾下的军队更是锐不可当,大有效仿明太祖朱元璋开创新朝的架势。与此同时,明成祖迁都北京时,被保留下来的南京小朝廷得以扶正,在江南延续了明朝的统治。按照常理来说,接下来要发生的就应该是大顺军发起南征,以摧枯拉朽之势消灭南方的前朝残余,建立一个崭新的大顺朝。
但这一历史上司空见惯的戏码并没有上演。李自成攻占北京后仅仅一个多月,就被来自关外的满清赶回了陕西老家,原本南北对立的天下格局迅速转变成了明清顺之间的三方角逐。到1662年,伴随着南明永历帝被杀,这场长达数十年的逐鹿战争,以清朝的完胜画上了句号。今天我们就来捋一捋为什么清朝能够取得最终胜利。
清军入关后,能够连续击败农民军和南明,看似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争奇迹,却有着许许多多的必然性。1644年明朝灭亡后的天下形势,我们先来看看李自成这边,大顺军的基本盘在陕西,其余的地方拿下来不过数月,连一个基本的架构都还没建立起来,比如山西、直隶这些地方投降的前明官员与军队,甚至连人员编制都还是原来那套,李自成对这些地方还完全谈不上掌控力。如果再给李自成几年时间,那这些人是可以被慢慢消化掉的。
但1644年的局势根本不会给李自成太长时间,明朝灭亡之前,崛起于东北的满清已经数次南下,崇祯皇帝为此事焦头烂额。李自成攻入北京后,崇祯自杀,但满清并不会随崇祯而去,原本作为明朝内部义军首领的李自成,自然不需要关心满清入关这种问题,但从他攻入北京城的那一刻开始,他就必须要接替崇祯来承受关外的压力。但刚才已经讲了,李自成对新占领地区的掌控力并不强,虽然他手下的军队有二三十万之众,但其中大多都是招募的流民。和投降的明军,自己的铁杆部队非常少。在这种情况下,李自成要想坐稳江山,就只能通过安抚的手段笼络部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如此,即便李自成这个刚刚开始建设的大顺朝,很难立刻击败已经极其完备,且同为新兴王朝的清朝,也应该可以和清军周旋上一段时间。可就在这种情况下,李自成竟然作死般的清洗前明官员,导致新投降的明军惶惶不安,与李自成越走越远。这个时候的李自成真正能够依靠的就只剩下了自己的几万铁杆部队。吴三桂降清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但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当清军入关的消息传来,大同、宣府等地的明朝降将纷纷背叛李自成,转投清朝大顺朝几乎是一夜之间就失去了刚刚打下来的半壁江山,而这些人降清以后立刻就换了模样,打起仗来一个比一个强,为什么?
因为新兴的清王朝正处于组织能力的巅峰时期,只要政策得当,就可以迅速吸收利用这些降兵。如果再给李自成几年时间搞搞团队建设,说不定他也可以拿出同样的成绩,但清朝根本就不会给他这个机会。清军入关后对李自成是穷追猛打,仅仅一年后,这位纵横南北的一代枭雄就命丧九宫山了。既然李自成靠不住,那南明就更别提了,因为明朝本来就已经行将就木,如果不是满清入关,并在攻入江南后错误的发布剃发令,激起了中原人的奋起反抗,那南明的历史可能也就几年光景,不被满清消灭,也得被李自成消灭。崇祯死后在南京建立的弘光朝廷实际上就是个大号军阀。
勉强可以指挥的动的军队,不过就是江北四镇,而无论是拥兵数十万的左良玉,还是各省的督抚大员,则完全是一群喜则连横抗上,怒则竞力相拼的主,他们不主动反抗朝廷就算是烧高香了,指望他们保卫大明,进而光复山河,那更是想都别想。比如1645年3月,左良玉就以清君侧为名向南京进军,大有推翻朝廷的架势,结果他突然病死,儿子左梦庚带着部下投降了清朝。到五月份,南明的弘光朝也集体投降了清朝。此后,南明出现了一堆烂大街的皇帝,如福建的隆武帝。浙江的鲁王政权、广州的绍武帝、广西的永历帝等等,他们之间不仅互不同属,还为了正统地位打得不可开交。
后来清朝错误的发布剃发令,使得南明有了可用的民心,张煌言、郑成功、李定国等人也打出了不少漂亮的战绩。但由于南明各部互不同属,缺乏一个组织中枢,最终功败垂成。反观清朝,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以来,皇太极、多尔衮等人大力建设朝廷班底。在沈阳建立的朝廷虽小,却是搞的有模有样,从皇帝到士兵,上下一心,指哪打哪,是一个典型的新兴王朝。其入关之前可动员兵力约为15万,其中满八旗6万,蒙古察哈尔八旗2万,汉八旗3万,外藩蒙古如科尔沁部等3万,另有孔友德等人麾下的万余人马。这样的兵力比起中原地区的总兵力来说,的确不多,如果明朝还在,即便已经烂透了,清军想靠这点家当就入主中原也是非常困难的。
但随着明朝灭亡,中原的组织中枢已经不存在了,新建立的大顺朝也还没有拥有整合中原的能力。站在清朝的角度来看,这就是入主中原的最佳时期。总的来说,满清入主中原,看似是一场少数对多数的战争,实际上清军面对的却是一盘散沙,没有组织能力的中原。而战争打的就是组织能力,当失去了组织中枢的中原人,遇到满清八旗时。就一定会陷入各自为战,进而被各个击破的境地。这其中唯一有机会御敌于关外的只有崇祯和李自成二人。但明朝大厦将倾,崇祯帝又能力不足,身死国灭已成必然,而农民军首领李自成却因盲目发起针对前朝官员的清洗政策而丧失了中原人与清军于关外的最佳时机。历史皆为过往,现在的已经成为过去,未来的才是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