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灭亡后,清朝为何能够击败大顺和南明,进而一统中原

明朝灭亡后,清朝为何能够击败大顺和南明,进而一统中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730 更新时间:2024/2/5 1:47:26

公元1644年,延续了276年的明王朝,轰然倒塌,天下格局随之发生巨变。农民军首领李自成占据京师及麾下的军队更是锐不可当,大有效仿明太祖朱元璋开创新朝的架势。与此同时,明成祖迁都北京时,被保留下来的南京小朝廷得以扶正,在江南延续了明朝的统治。按照常理来说,接下来要发生的就应该是大顺军发起南征,以摧枯拉朽之势消灭南方的前朝残余,建立一个崭新的大顺朝。

但这一历史上司空见惯的戏码并没有上演。李自成攻占北京后仅仅一个多月,就被来自关外的满清赶回了陕西老家,原本南北对立的天下格局迅速转变成了明清顺之间的三方角逐。到1662年,伴随着南明永历帝被杀,这场长达数十年的逐鹿战争,以清朝的完胜画上了句号。今天我们就来捋一捋为什么清朝能够取得最终胜利。

清军入关后,能够连续击败农民军和南明,看似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争奇迹,却有着许许多多的必然性。1644年明朝灭亡后的天下形势,我们先来看看李自成这边,大顺军的基本盘在陕西,其余的地方拿下来不过数月,连一个基本的架构都还没建立起来,比如山西、直隶这些地方投降的前明官员与军队,甚至连人员编制都还是原来那套,李自成对这些地方还完全谈不上掌控力。如果再给李自成几年时间,那这些人是可以被慢慢消化掉的。

但1644年的局势根本不会给李自成太长时间,明朝灭亡之前,崛起于东北的满清已经数次南下,崇祯皇帝为此事焦头烂额。李自成攻入北京后,崇祯自杀,但满清并不会随崇祯而去,原本作为明朝内部义军首领的李自成,自然不需要关心满清入关这种问题,但从他攻入北京城的那一刻开始,他就必须要接替崇祯来承受关外的压力。但刚才已经讲了,李自成对新占领地区的掌控力并不强,虽然他手下的军队有二三十万之众,但其中大多都是招募的流民。和投降的明军,自己的铁杆部队非常少。在这种情况下,李自成要想坐稳江山,就只能通过安抚的手段笼络部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如此,即便李自成这个刚刚开始建设的大顺朝,很难立刻击败已经极其完备,且同为新兴王朝的清朝,也应该可以和清军周旋上一段时间。可就在这种情况下,李自成竟然作死般的清洗前明官员,导致新投降的明军惶惶不安,与李自成越走越远。这个时候的李自成真正能够依靠的就只剩下了自己的几万铁杆部队。吴三桂降清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但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当清军入关的消息传来,大同、宣府等地的明朝降将纷纷背叛李自成,转投清朝大顺朝几乎是一夜之间就失去了刚刚打下来的半壁江山,而这些人降清以后立刻就换了模样,打起仗来一个比一个强,为什么?

因为新兴的清王朝正处于组织能力的巅峰时期,只要政策得当,就可以迅速吸收利用这些降兵。如果再给李自成几年时间搞搞团队建设,说不定他也可以拿出同样的成绩,但清朝根本就不会给他这个机会。清军入关后对李自成是穷追猛打,仅仅一年后,这位纵横南北的一代枭雄就命丧九宫山了。既然李自成靠不住,那南明就更别提了,因为明朝本来就已经行将就木,如果不是满清入关,并在攻入江南后错误的发布剃发令,激起了中原人的奋起反抗,那南明的历史可能也就几年光景,不被满清消灭,也得被李自成消灭。崇祯死后在南京建立的弘光朝廷实际上就是个大号军阀。

勉强可以指挥的动的军队,不过就是江北四镇,而无论是拥兵数十万的左良玉,还是各省的督抚大员,则完全是一群喜则连横抗上,怒则竞力相拼的主,他们不主动反抗朝廷就算是烧高香了,指望他们保卫大明,进而光复山河,那更是想都别想。比如1645年3月,左良玉就以清君侧为名向南京进军,大有推翻朝廷的架势,结果他突然病死,儿子左梦庚带着部下投降了清朝。到五月份,南明的弘光朝也集体投降了清朝。此后,南明出现了一堆烂大街的皇帝,如福建的隆武帝。浙江的鲁王政权、广州的绍武帝、广西的永历帝等等,他们之间不仅互不同属,还为了正统地位打得不可开交。

后来清朝错误的发布剃发令,使得南明有了可用的民心,张煌言、郑成功李定国等人也打出了不少漂亮的战绩。但由于南明各部互不同属,缺乏一个组织中枢,最终功败垂成。反观清朝,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以来,皇太极多尔衮等人大力建设朝廷班底。在沈阳建立的朝廷虽小,却是搞的有模有样,从皇帝到士兵,上下一心,指哪打哪,是一个典型的新兴王朝。其入关之前可动员兵力约为15万,其中满八旗6万,蒙古察哈尔八旗2万,汉八旗3万,外藩蒙古如科尔沁部等3万,另有孔友德等人麾下的万余人马。这样的兵力比起中原地区的总兵力来说,的确不多,如果明朝还在,即便已经烂透了,清军想靠这点家当就入主中原也是非常困难的。

但随着明朝灭亡,中原的组织中枢已经不存在了,新建立的大顺朝也还没有拥有整合中原的能力。站在清朝的角度来看,这就是入主中原的最佳时期。总的来说,满清入主中原,看似是一场少数对多数的战争,实际上清军面对的却是一盘散沙,没有组织能力的中原。而战争打的就是组织能力,当失去了组织中枢的中原人,遇到满清八旗时。就一定会陷入各自为战,进而被各个击破的境地。这其中唯一有机会御敌于关外的只有崇祯和李自成二人。但明朝大厦将倾,崇祯帝又能力不足,身死国灭已成必然,而农民军首领李自成却因盲目发起针对前朝官员的清洗政策而丧失了中原人与清军于关外的最佳时机。历史皆为过往,现在的已经成为过去,未来的才是现在。

更多文章

  • 《大宋宫词》:潘良谋反被潘伯正阻止,为何不孤注一掷?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电视剧《大宋宫词》里的反派人物,潘良算得上一个城府阴险的人物,即使是妹妹潘玉姝也可以是他利用的对象。潘良搅弄风云,为的是以此来巩固他潘家的势力。可是,多行不义必自毙,潘良的恶行暴露被皇帝赵元侃处死。当潘良得知潘玉姝与钟樵之事败露,皇帝下旨围困潘府之时,潘良鼓动府兵想要反抗。还意图去找城南之兵煽动其一

  • 靖康后大宋本该被灭,却因宋徽宗一个举动,让王朝再度延续153年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靖康之耻宋徽宗死得有多惨,北宋靖康之变真实原因,宋徽宗靖康之耻的偶然与必然

    其实在中国的封建王朝中,有很多朝代都非常的亮眼,即使是二世而亡的秦朝,也创造了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的壮举,而后来的盛唐、大明、满清都曾有过盛世之况,但是唯独宋朝,却是一直受到了后人的诟病。其实宋朝一度成为了世界上商业最发达的国家,但是重文轻武的政策,却造就宋朝了软弱不堪的国力。???相信大家都知道靖

  • 靖康之耻到底有多耻?被金人掳走的北宋皇后,最终下场究竟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北宋靖康之耻谁最厉害,被金人掳走的北宋皇后,北宋靖康之耻发生在哪一年

    除了康王赵构得以侥幸成为漏网之鱼外,康王生母韦氏、22岁的康王正妻嘉国夫人、19岁的康王妾田春罗、17岁的康王妾姜醉媚,以及康王的五个女儿都成为了俘虏。押解途中宋室后宫宾妃受尽了折磨和屈辱有记载金军分为7次押解宋俘北上,以便于好管理如此庞大的宋室皇族。在押解的途中就有很多人因长途跋涉的艰苦折磨而死。

  • 明珠为什么会被康熙抛弃,是因为参与了九王夺嫡,还是另有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我叶赫部哪怕就剩一个女人,也要让你被灭。这句话未必为真,不过史书中明确有记载的是,金台吉曾有两个儿子,分别叫德尔格勒和尼雅哈。德尔格勒后来生了仨小子,其中次子索尔和生了一个女儿叫乌拉那拉氏,后来这个乌拉那拉氏成了康熙的女人,并为后者生下了难得没夭折的皇长子胤褆。尼雅哈的身体也不错,他也有不止一个儿子

  • 深扒《甄嬛传》:甄嬛的黑化,才是她爱雍正的证明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甄嬛黑化合集,甄嬛黑化的一瞬间,甄嬛的四个秘密

    四次怀孕,两次小产,两次成功,甄嬛一共生下三个孩子。数量方面,笑傲群雄。从第一次到第四次,甄嬛从受害者变成了施害者。她的黑化,才是她爱雍正的证明。先说第一次。第30集,甄嬛小产。我们都知道,小产原因是舒痕胶、欢宜香、罚跪的共同结果。背后的凶手分别是皇后与安陵容、皇帝、华妃。雍正处理华妃,甄嬛依旧不满

  • 康熙第1次见到弘历,为何会面露惊讶,并且还放下了手中的酒杯?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康熙第一次见弘历片段,弘历在康熙面前有什么表现,康熙和弘历怎么相处的

    当康熙收到了消息后只是微微地点了点头,内心并没有起多大波澜,因为他此时已有了三十多个孙子。或许历史就是这样带有戏剧性,这看似平平无奇的婴童降世,将改变大清帝国两代帝王的命运。同时,这个孩子还会在将来创造一个盛世,而这一切的起因,都要从一场象征着皇权争夺的围猎活动开始........木兰围场的一场秋狩

  • 间接毁掉商朝的妲己有多美?复原图曝光,像极一位现代女明星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商朝妲己真实的历史,真实的妲己容貌复原图,商朝美人妲己

    根据史书记载,商纣王在年少的时候非常聪明而且强壮,能够过目成诵并且力能扛鼎,这是很多人终其一生都难以达到的成就。大概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所以商纣王天然就非常骄傲,这其实是一件很可以理解的事情,但因为商纣王最后失败了,所以这也就成为了他穷兵黩武的一个大缺点。在成为大王不久,商纣王便到处征伐,并且少有失

  • 历史上的曹操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曹操是攻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曹操的历史地位有多大,曹操历史上真的厉害吗

    1,结束了东汉末年长期以来北方的军阀混战。统一北方,让老百姓过上了太平的日子。东汉末年,由于小冰河时代的到来,气温开始下降,粮食大面积减产,再加上贵族的土地兼并横行,使得东汉社会民不聊生,才有了黄巾起义,并导致了军阀混战。“每逢乱世出英雄”,是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可是还有一句“一将功成万骨枯”,又有哪

  • 秦始皇49岁突然死亡,究竟死因为何?据说是工作压力太大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秦始皇为啥49岁就死,秦始皇死前3大未解之谜,秦始皇死亡之谜真相

    公元前1046年,武王姬发带着一帮正义大军在牧野大败商军,终灭了商纣,从而建立了周王朝。此后在800多年的时间里,周一直屹立不倒,直到公元前221年嬴政灭了六国,又建了秦帝国。不过秦始皇再雄才大略却只是一个凡人,凡人就摆脱不了生老病死的命运,秦始皇也一样。这个霸气十足的大佬在49岁时突然死亡,而正因

  • 雉是野鸡的意思,吕后为什么叫吕雉?起这个名字不嫌难听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吕雉的雉字意思,吕雉为何叫吕野鸡,吕雉为什么起名雉

    吕太后者,高祖微时妃也,生孝惠帝、女鲁元太后。 《资治通鉴》也没有介绍吕后的娘家名字。所以“吕雉”这个说法,可靠性是有疑问的。其次,如果吕后真的名叫吕雉,也并不算难听。《诗经》里有“雄雉于飞,泄泄其羽”、“雉于朝雊,尚求其雌”等语。戏台上的武将,常用“雉尾”作为装饰。《水浒传》里宋江、张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