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阿斗虽然扶不上墙,但诸葛亮根本没有想过取而代之?还是不能为之

阿斗虽然扶不上墙,但诸葛亮根本没有想过取而代之?还是不能为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609 更新时间:2024/1/22 22:09:01

在三国演义里,刘备死后,诸葛亮就掌管了蜀国的军政大权。很多读者会疑问,为什么诸葛亮不取刘而代之呢?毕竟那个时候很流行臣子取君主而代之的。

诸葛亮在出山之前,饱学儒家诗书,精通奇门遁甲、周易八卦,常自比管仲乐毅。诸葛亮确实具备文能安邦,武能定国的本领。既然诸葛亮能力这么强大,为何不取代阿斗自立呢?在刘备临死前曾叮嘱诸葛亮,表示如果刘禅值得辅佐,那就尽量帮助他管好国家;如果不值得辅助,诸葛亮可以取而代之。

刘备死后,诸葛亮成为了蜀汉说一不二的关键人物,国君刘禅也尊其为相父,朝中的大小事情几乎全都是诸葛亮说了算。但是诸葛亮一直兢兢业业地勤于政务,一辈子对刘禅都忠心耿耿,为了光复汉室,六出祁山去攻打曹操,直到最后病死五丈原。

关于诸葛亮不取代刘禅的原因,有人认为刘备死后,其实还有一些人能够和诸葛亮抗衡。首先是李严,他和诸葛亮一样都是辅政大臣,地位可能比诸葛亮稍低一点,但李严是蜀地的名士,在本地百姓的名望很高。诸葛亮一旦敢反叛,以李严的号召力,绝对能拉起一批人来反抗诸葛亮。另外就是赵云,赵云一生对刘备忠心耿耿,刘备也很器重他,封为五虎上将之一。如果诸葛亮表现为忠于蜀国,赵云会全力拥护他;相反,如果诸葛亮要自立为王,赵云就可能第一个站出来要了他的性命了。作者觉得这些假设是错误的,是完全不了解诸葛亮的真正意图。

一个人的一生行为,都会遵从他自己的内心信仰。比如,曹操的座右铭是“宁教我负天下人,绝不教天下人负我”,所以曹操一生都在奉行这个行为准则,思想比较自私,在获得权利之后,就老想着怎样将权力牢牢抓在手上。再看诸葛亮,一直自比管仲、乐毅,这两个人都是名臣,辅佐他们的皇帝成就霸业。所以,诸葛亮内心一直都是想着怎样辅佐刘备,光复汉室江山的!

从诸葛亮的日常所做的事情,也可以看出他没有私心。刘备死后,诸葛亮写了篇千古名作,叫出师表。他是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来要求自己。诸葛亮对于蜀国的军政事务,无论大小,大到军功的奖赏,小到一缕布帛的分配全都由他来决定。还要亲自跟进情况。这么勤奋地工作,哪有私心去考虑自己的利益呢?作者认为,凡事亲力亲为也是诸葛亮的最大弱点。他忙得没有时间考虑更重要的东西,比如培养优秀的团队问题,诸葛亮基本上都在用刘备建造的团队,当大将们用完之后,只能“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了。

另外,诸葛亮没有为自己的后人放在权力的顶端位置,没有为夺权战安排。大家看看曹操,权力顶峰的时候,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明显就是为了称帝打基础。还有司马懿,在权力顶峰的时候,也是安排两个儿子执掌军政大权,对其它有威胁的大臣尽力打击。这些明显的夺权准备,可以说诸葛亮都没有做。因此,诸葛亮是没有想过要取代刘禅的。

更多文章

  • 诸葛亮隆中对后出山,为何水镜先生说:孔明虽得其主,未得其时?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水镜先生为什么说诸葛亮不得其时,孔明和水镜先生谁厉害,水镜为啥说孔明逢主不逢时

    当年诸葛亮还没有出山的时候,他的知名度其实在当地已经非常高了。再加上他长的很帅,在南阳地区,名气绝对不会比打篮球很蔡的蔡徐坤差。当时在社会上就流传了这么一句话,卧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从这句评语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对于诸葛亮的能力的肯定,可是为什么诸葛亮加入到刘备的团队之后,却没有最终达成

  • 诸葛亮死前,后悔错杀一人,如果没杀他,北伐必胜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到了第五次北伐的时候,诸葛亮被司马懿拖垮,病逝在五丈原。而在去世之前,诸葛亮曾经高呼,如果当初我没有杀他的话,北伐必胜。那么这位至关重要的人物是谁呢?原来他就是刘备的干儿子刘封,在当初刘备还没有儿子的时候,在荆州的刘备由于寄人篱下无所事事,就将刘封收为干儿子。后来刘备和刘璋决裂之后,诸葛亮和刘备准备

  • 诸葛亮和司马懿都害怕此人,为防后患,联手将此人除掉!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张郃张郃,字儁乂,河间郡鄚县(今河北省河间市)人,曹操麾下五子良将之一,从官渡之战后一直追随曹操,攻伐过邺城,征讨过柳城,平反过陈兰、梅成,击溃过马超、韩遂,有着不世出的将才,在曹魏阵营中的地位可以说是举足轻重,仅次于前期的曹操,中后期的曹丕、司马懿等人,算是魏国第二梯队里的最强。曹操麾下的谋士陈群

  • 诸葛亮死前,阿斗问了1个问题,诸葛亮突然醒悟:这小子藏得太深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诸葛亮死前阿斗问了一句话,诸葛亮死前对刘阿斗说了什么,诸葛亮死前阿斗问他一个问题

    刘永据说是穆皇后的儿子,所以是庶出自然没有刘禅有优势,况且他的才能和实力并没有多出众,古人择皇位继承人本来就非常在乎嫡庶之分,立嫡以长不以贤。刘理也是一样的出生,在这种情况之下只能是刘禅最合适。诸葛亮在刘备面前是这样评价他这个儿子的“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诸葛亮去世后

  • 诸葛亮、姜维都是顶级天才,为何不休养生息?却耗尽国力一直北伐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诸葛亮和姜维北伐,诸葛亮和姜维的北伐能成功吗,姜维9次北伐

    诸葛亮和姜维,都是一时人杰,怎么会不知道好战必亡呢?可是他们面对的局面是不战可能亡的更快。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曹魏帝国很少主动发起战争,攻打弱小的蜀汉。原因很简单,魏国此时占据中原富庶之地,拥有400万人口,而蜀汉只有90万人口,只占据益州,两个国家完全不是一个重量级的。魏国完全不需要发动战争,只要

  • 诸葛亮5次北伐未成,临终前说:此人若不死,北伐必定能成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诸葛亮为什么六次北伐都没成功,诸葛亮6次北伐每次失败的原因,诸葛亮最成功一次北伐

    其二,不攻曹魏,蜀汉必亡,蜀汉地形险要,进可攻退可守,但想要统一天下,太难,要是不主动出击,蜀汉只能待在崇山峻岭当中,第三,北伐可以将内部矛盾转移,荆州、东州、蜀地,三方势力虽然没有大的冲突,但要是不北伐,必然内乱。不过第一次北伐,却因为斩马谡告终,其后几次北伐也都相继失败,第五次北伐更是举全国之力

  • 唐朝是如何征服整个北方草原?汉朝之后一千多年智慧结晶的积累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详细分析唐朝历史,关于唐朝简介,唐朝的最大特点

    汉初刚从秦末战乱中结束分裂,国力百废待兴,难以与新崛起的匈奴帝国直接抗衡,自不必说。汉武帝承文景之治数十年治世,人口从汉初的1500万增长到3400多万,各郡县府库积累钱帛不计其数。汉武帝:刘彻以汉朝如此鼎盛国力,去攻击百余万人口的匈奴,却是【寇虽颇折而汉之疲耗略相当矣】,特别是在卫青漠北大战、霍去

  • 刘备临终前给了赵云特权,可惜赵云没读懂,诸葛亮读懂了但不能说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刘备临终前给了赵云特权,可惜赵云没读懂,诸葛亮读懂了但不能说相信没有人不知道蜀汉的年少将军,危机时刻总能力挽狂澜的赵子龙,他的地位仅次于主公的三个兄弟,因此也被后人戏称为“赵四”。相传刘备临死前还对他照顾有加,这是怎么回事呢?书籍影视里都把他刻画成了武艺高超的能人,在刘备临死前一直是他的贴身侍卫,被

  • 作为项羽的亲叔叔,为何帮助外人刘邦?没有他项羽能打败刘邦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项羽是怎么败给刘邦的,项羽为什么当初会帮助刘邦,项羽为什么输给刘邦呢

    很多人都认为就是因为项伯坑的项羽,这才导致项羽最后自刎乌江,所以有关项伯为何坑害亲侄子的问题,直到今天仍然被人们所津津乐道。在鸿门宴中,范增不断的暗示想要项羽杀掉刘邦,因为范增看出了刘邦的野心,而在此前,项羽已经被项伯所说服,因此他并不想杀刘邦。而范增命令项庄舞剑时,项伯一下就看出范增的意图,立刻拔

  • 最适合镇守荆州的五位大将,没有关羽,榜首是东吴的克星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东吴关羽,关羽不打樊城东吴能打下荆州吗,关羽为何最适合守荆州

    张辽位于榜首的是东吴的克星张辽是也。张辽从小便武力过人,更重要的是,他还擅长于谋略,可谓文武双全。据《三国演义》原著记载,曹操征讨袁尚时,张辽不但献上了好计策,更是在征途中大破乌桓,并斩杀了其头领单于蹋顿。而张辽镇守合肥时,东吴十万大军都拿张辽没办法,看来张辽镇守荆州再适合不过。曹仁第二位是曹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