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诞拥兵15万,还有东吴相助,为何会败给司马昭?

诸葛诞拥兵15万,还有东吴相助,为何会败给司马昭?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994 更新时间:2024/2/6 10:34:11

在曹魏,诸葛诞官至征东大将军。在诸葛诞之前,曹休曾担任这一官职。作为征东大将军,诸葛诞直接掌握了曹魏在东线的兵力,也即主要负责和东吴的交战事宜。公元257年,诸葛诞正式起兵反对司马昭。那么,问题来了,诸葛诞坐拥15万大军,又有东吴的支援,为何会输给司马昭?

首先,对于曹魏来说,为了防备蜀汉和东吴,在西线和东线都聚集了精锐的兵力。在曹魏西线,设立了雍凉都督,并由征西将军来负责和蜀汉的交战事宜,比如邓艾等人就曾任征西将军一职。与此相对应的是,在东线,则有扬州都督,征东将军等官职。就诸葛诞来说,之所以是征东大将军,意味着其在曹魏将领中拥有较深的资历。在担任征东大将军之前,诸葛诞还曾担任扬州刺史一职,所以,诸葛诞在淮南一带可谓颇有威望。

甘露二年(257年),司马昭通过曹魏朝廷下诏升诸葛诞为司空,并入朝任职。诸葛诞接得诏命后十分害怕,于是发动兵变,征集淮南将士和一年粮食据守寿春,又杀扬州刺史乐綝,派吴纲领儿子诸葛靓和牙门子弟到东吴请求援兵。在寿春之战中,诸葛诞坐拥15万大军,并且还有东吴相助,可是,仅仅一年之后,诸葛诞就败亡了。

对于诸葛诞来说,之所以在寿春之战中走向败亡,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虽然诸葛诞握有15万大军,但是,司马昭为了平定叛乱,征调了26万大军,从而形成了兵力上的优势。值得注意的是,15万+26万,总和已经超过40万这一大关,这意味着当时曹魏在其他地区已经没有多少防守兵力了,因为曹魏的全部兵力,就在40万—50万之间。

所以,寿春之战如果久拖不决的话,很可能会引起不可预测的后果。当然,因为兵力上的领先,司马昭得以迅速包围诸葛诞所在的寿春,从而先声夺人,没有给后者反击的机会。进一步来说,寿春之战开始之后,诸葛诞就陷入了劣势,除非有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否则诸葛诞的败亡,本来只是时间上的问题。因为寿春即便城池坚固,粮草充足,不过,15万大军的消耗,也是非常惊人的。

另一方面,寿春之战的变数,自然就是东吴的相助。可是,实际上,东吴的援军,并没有起到多大作用。公元257年七月,东吴权臣孙綝出动众多兵力驻扎在镬里,又派朱异率将军丁奉、黎斐等五人前去解寿春之围。但是,朱异的兵马遭到了司马昭的重创,乃至于朱异以士卒缺乏粮食为由,不服从的孙綝命令。对此,孙綝大怒,杀了朱异,领兵回到建业。

在此基础上,孙綝既不能救出诸葛诞,而且又伤亡了大量士卒,还杀戮自己的名将,这让自己在东吴将士中人心尽失。因此,在寿春之战中,孙綝率领的吴军没能实际上支援到诸葛诞,也没有牵制住司马昭的主力。在遇到重创后,孙綝就撤回到东吴了。于是,在失去东吴的干预之后,司马昭可以全心对付困守在寿春城中的诸葛诞了。

最后,对于寿春之战的失败,诸葛诞自己也是难辞其咎,这体现在其不听劝谏,滥杀无辜等方面。在寿春之战中,蒋班和焦彝劝谏诸葛诞不要再等东吴援兵,率全军攻向一方突围,但诸葛诞不听,更意图要斩杀二人,二人于是出城投降。在东吴援军撤退之后,及时组织力量突围,无疑是非常正确的选择,可是,诸葛诞不仅不听劝谏,反而要杀害蒋班和焦彝,这让两位手下十分寒心,于是归降了司马昭。在这之后,诸葛诞更因为与文钦以往的嫌隙而杀死文钦,令其子文鸯和文虎向曹魏投降。

因为诸葛诞滥杀无辜,自乱阵脚,这让寿春城中的将士不断叛变,从而进一步拉大了双方的实力差距,也即随着时间的流逝,诸葛诞一方的人马是越战越少了。等到公元258年二月,诸葛诞一方已经是士气低迷了,所以被司马昭成功攻克寿春,诸葛诞率领数骑逃出寿春,被曹魏大将胡奋手下士兵杀死。至此,淮南三叛的最后一叛,也即寿春之战彻底结束。在诸葛诞被杀之后,忠于曹魏皇帝的势力也被基本上清除干净了,这为司马炎建立西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更多文章

  • 诸葛亮只是个书生,后来却成了军事家,他的兵法跟谁学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诸葛亮的兵法二十四篇厉害吗,诸葛亮最好的兵法,中国历史上诸葛亮的兵法如何

    诸葛亮刚出场的时候的确是一个文臣谋士,当时刘备手上能领兵的将领很多,关羽、张飞、赵云这这些都是沙场老将,诸葛亮只需要作为军事制定策略,让这些武将去执行就可以。后来刘备得到了荆州,地盘开始变大,于是刘备委派诸葛亮到荆南四郡负责钱粮赋税并准备军需物资。从刘备的这项任命可以看得出来此时诸葛亮是作为一个后勤

  • 阿斗虽然扶不上墙,但诸葛亮根本没有想过取而代之?还是不能为之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阿斗尽力害死诸葛亮,阿斗对诸葛亮怎么样,阿斗为什么那么信任诸葛亮

    在三国演义里,刘备死后,诸葛亮就掌管了蜀国的军政大权。很多读者会疑问,为什么诸葛亮不取刘而代之呢?毕竟那个时候很流行臣子取君主而代之的。诸葛亮在出山之前,饱学儒家诗书,精通奇门遁甲、周易八卦,常自比管仲、乐毅。诸葛亮确实具备文能安邦,武能定国的本领。既然诸葛亮能力这么强大,为何不取代阿斗自立呢?在刘

  • 诸葛亮隆中对后出山,为何水镜先生说:孔明虽得其主,未得其时?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水镜先生为什么说诸葛亮不得其时,孔明和水镜先生谁厉害,水镜为啥说孔明逢主不逢时

    当年诸葛亮还没有出山的时候,他的知名度其实在当地已经非常高了。再加上他长的很帅,在南阳地区,名气绝对不会比打篮球很蔡的蔡徐坤差。当时在社会上就流传了这么一句话,卧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从这句评语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对于诸葛亮的能力的肯定,可是为什么诸葛亮加入到刘备的团队之后,却没有最终达成

  • 诸葛亮死前,后悔错杀一人,如果没杀他,北伐必胜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到了第五次北伐的时候,诸葛亮被司马懿拖垮,病逝在五丈原。而在去世之前,诸葛亮曾经高呼,如果当初我没有杀他的话,北伐必胜。那么这位至关重要的人物是谁呢?原来他就是刘备的干儿子刘封,在当初刘备还没有儿子的时候,在荆州的刘备由于寄人篱下无所事事,就将刘封收为干儿子。后来刘备和刘璋决裂之后,诸葛亮和刘备准备

  • 诸葛亮和司马懿都害怕此人,为防后患,联手将此人除掉!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张郃张郃,字儁乂,河间郡鄚县(今河北省河间市)人,曹操麾下五子良将之一,从官渡之战后一直追随曹操,攻伐过邺城,征讨过柳城,平反过陈兰、梅成,击溃过马超、韩遂,有着不世出的将才,在曹魏阵营中的地位可以说是举足轻重,仅次于前期的曹操,中后期的曹丕、司马懿等人,算是魏国第二梯队里的最强。曹操麾下的谋士陈群

  • 诸葛亮死前,阿斗问了1个问题,诸葛亮突然醒悟:这小子藏得太深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诸葛亮死前阿斗问了一句话,诸葛亮死前对刘阿斗说了什么,诸葛亮死前阿斗问他一个问题

    刘永据说是穆皇后的儿子,所以是庶出自然没有刘禅有优势,况且他的才能和实力并没有多出众,古人择皇位继承人本来就非常在乎嫡庶之分,立嫡以长不以贤。刘理也是一样的出生,在这种情况之下只能是刘禅最合适。诸葛亮在刘备面前是这样评价他这个儿子的“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诸葛亮去世后

  • 诸葛亮、姜维都是顶级天才,为何不休养生息?却耗尽国力一直北伐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诸葛亮和姜维北伐,诸葛亮和姜维的北伐能成功吗,姜维9次北伐

    诸葛亮和姜维,都是一时人杰,怎么会不知道好战必亡呢?可是他们面对的局面是不战可能亡的更快。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曹魏帝国很少主动发起战争,攻打弱小的蜀汉。原因很简单,魏国此时占据中原富庶之地,拥有400万人口,而蜀汉只有90万人口,只占据益州,两个国家完全不是一个重量级的。魏国完全不需要发动战争,只要

  • 诸葛亮5次北伐未成,临终前说:此人若不死,北伐必定能成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诸葛亮为什么六次北伐都没成功,诸葛亮6次北伐每次失败的原因,诸葛亮最成功一次北伐

    其二,不攻曹魏,蜀汉必亡,蜀汉地形险要,进可攻退可守,但想要统一天下,太难,要是不主动出击,蜀汉只能待在崇山峻岭当中,第三,北伐可以将内部矛盾转移,荆州、东州、蜀地,三方势力虽然没有大的冲突,但要是不北伐,必然内乱。不过第一次北伐,却因为斩马谡告终,其后几次北伐也都相继失败,第五次北伐更是举全国之力

  • 唐朝是如何征服整个北方草原?汉朝之后一千多年智慧结晶的积累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详细分析唐朝历史,关于唐朝简介,唐朝的最大特点

    汉初刚从秦末战乱中结束分裂,国力百废待兴,难以与新崛起的匈奴帝国直接抗衡,自不必说。汉武帝承文景之治数十年治世,人口从汉初的1500万增长到3400多万,各郡县府库积累钱帛不计其数。汉武帝:刘彻以汉朝如此鼎盛国力,去攻击百余万人口的匈奴,却是【寇虽颇折而汉之疲耗略相当矣】,特别是在卫青漠北大战、霍去

  • 刘备临终前给了赵云特权,可惜赵云没读懂,诸葛亮读懂了但不能说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刘备临终前给了赵云特权,可惜赵云没读懂,诸葛亮读懂了但不能说相信没有人不知道蜀汉的年少将军,危机时刻总能力挽狂澜的赵子龙,他的地位仅次于主公的三个兄弟,因此也被后人戏称为“赵四”。相传刘备临死前还对他照顾有加,这是怎么回事呢?书籍影视里都把他刻画成了武艺高超的能人,在刘备临死前一直是他的贴身侍卫,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