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12年民国成立至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出现,这段时间内被称作北洋军阀时期,1912年袁世凯取得政权,随后建立起北洋军阀统治,与革命党人达成一致,中国出现了短暂的稳定。
然而在袁世凯去世以后,中央发生“府皖之争”,张勋复辟等事件,引发全国上下愤慨,随后段祺瑞武装统一的策略更是激起了南方革命党与西南军阀不满,大战一触即发,各地区领导人割据自立,以军队划分势力范围,虽然名义上还是以北京为主导,实际上都有自己的打算。
随着时间推移,几次大战之后有实力入主北京的军阀组织只有直系、皖系和盘踞在东北的奉系,彼此之间对立,要说打仗烧钱可不是小数目,那么各地军阀有足够的财力维持自身统治吗?
研究表明1926年前后,全国接近10多亿元的财富掌握在各地军阀手中,这个数字即便放到今天也足够让人瞠目结舌了,在军阀当中张作霖是公认的“大地主”,以至于后来总有人会惊叹张作霖的身家。
那么张作霖又是如何积攒起了巨额财富呢?说起“东北王”张作霖,也是一个传奇了,起初张作霖只是一个不入流的小人物,卖过包子、养过马,甚至还当过兽医,后来投身绿林,迎来转机。
想来那个时候的张作霖怎么也不会想到将来能成为一方霸主,然而命运就是这样奇特,清朝末年东北地区匪患严重,朝廷根本无力整治,只能采取安抚的方式,张作霖的命运就此改变,清政府收编张作霖,任命其为“奉天国民保安会”军事部部长,随后一步步走上人生巅峰。
张作霖再也不用为了生计发愁,但是他也想到了,虽然抢劫得来财物十分简单,但是也容易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经过常年经营,张作霖再当地算是小有成就了,清政府迫于局势忌惮自己,如果有朝一日朝廷反悔了,势必会追究自己的过错,到时候免不了吃苦。
思来想去张作霖还是决定脱离“土匪”的身份,不止如此还以“剿匪”为名,扩充自己的地盘,果不其然正如他所料,剿匪工作干得不错,朝廷十分满意,特地嘉奖了白银上千两,张作霖一面收了朝廷的赏赐,一面在东北扩张势力,很快就成了一方霸主。
要说那个年头的东北实在不太平,1904年前后日俄爆发大战,作为东北土著的张作霖自然无法幸免,双方都想得到张作霖的支持,见状张作霖并没有即刻表明自己的态度,而是选择观望,对于双方示好来者不拒,凭此张作霖就收了不少钱财。
张作霖政治嗅觉敏锐,知道自己此后免不了与日俄打交道,为了搞好关系,曾多次赠予财物,出手十分阔绰,后来因为在东北剿匪成绩突出,被朝廷指派到蒙古平定匪患。
张作霖走马上任,剿匪之余不忘敛财,把剿匪得来的财物统统收入囊中,甚至还光明正大的走私军火,从各种地方搜集军火随后高价卖出,贩卖军火让张作霖的财富如同滚雪球一般越来越多,张作霖的身家大部分都是卖军火所得。
张作霖死后很多年,张作霖儿子接受采访时曾说过:“东北人民很是怀念张家统治的那段时期,我们从不会欺压百姓,也不会搜刮民脂民膏”,人人诧异,急忙追问那么财富是从哪里来的呢?其子紧接着说道:“都是从官方的银号中得来的。”
在张作霖刚开始发迹的时候,看准了土地价值,曾重金购置了大片土地,加上很多人都迫于张作霖的威慑力,争先恐后的想要加入张作霖阵营,就这样慢慢的东三省全部地盘都落入了张作霖手中,此时再也无人能威胁他在东北的地位。
少年时的艰苦经历让张作霖看清了自己,即便是如今位高权重也没有骄傲,有着超乎常人的洞察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张作霖又把目光转向经商上面,首先开了一家油坊,结果生意还不错,此后不断发展,当铺、粮仓、银行等等遍布东北地区。
张作霖逐渐建立起了东北的商业帝国,例如粮仓规模极大,一方面可以经商牟利,另一方面还能为自己的军队提供必要支持,对东三省经济、军事的全面控制,让张作霖成了众多军阀中的佼佼者,据传张作霖在东北开设钱庄,发行支票,数额巨大,间接加强了对东三省的管辖。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列强忙着参与战争,放松了对国内产业的控制,民族工业得到了短暂的发展机会,作为控制一方的霸主,张作霖自然不会放过这等好事,在东北开设工厂,牢牢的控制着东北的经济命脉,除此以外还将势力扩展到山东地区,煤炭、纺织、冶炼行业统统都有张作霖的身影,商业帝国开始建立起来,不少商人看中了张作霖的实力,纷纷前来投资。
据说张作霖自己也数不清楚自己究竟有多少钱,有的说是八千万,也有的说是一亿多,其实张作霖的私人财产早就与奉军体系交织在一起,很难说哪些是个人财富,毕竟整个东北都是自己说了算,其中的财富可想而知。
在积累财富的同时,张作霖想得很长远,把很多产业都放到了子女名下,这些财富有多少也没人能说清,据说准备南下的时候,动用了30多辆运输车来运送资产。
张作霖死后,东北经历了一段黑暗时期,日本人趁机来犯,曾经一次性抢夺上亿元,而这些财富都是张作霖时代积攒下来的。
参考资料:
【《从马贼到“东北王”:有雄才而无大略的张作霖》、《张作霖的发家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