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太平天国经历天京事变后,元气大伤,为何却还能坚持八年抗清?

太平天国经历天京事变后,元气大伤,为何却还能坚持八年抗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815 更新时间:2024/2/17 11:44:59

1856年4月,石达开接到东王的命令之后,从江西前线率四万精锐将士回到了天京,联合秦日纲,陈玉成等人攻破了江南大营,钦差大臣向荣在逃亡的路途中自缢而亡,天京之围就此解决,太平天国达到了军事上的鼎盛时期。1856的9月,韦昌辉接到洪秀全的诛杨密诏之后,率三千人马从江西的前线进京勤王,直接攻入东王府将杨秀清和他的党羽全部杀害。

太平天国

但是之后洪秀全却不愿意出面承认韦昌辉勤王的合法性,而天京事变就此产生,之后各大势力内斗不已,太平天国的元气大伤,1857年石达开因为不愿意忍受洪秀全的猜忌,去安庆号召旧部归顺,自立单干,带走了太平天国十万精锐将士。经过天京事变和石达开出走,这太平天国的军事实力瞬间从顶峰跌落到谷底,不再有昔日繁荣,自此走上了衰败与灭亡之路。

杨秀清

这时张国梁等人又重新组建了江南大营,胜保等人再次在扬州组建了江北大营,天京又再次落入到了清军的包围之中,这时胡林翼和李续宾加紧攻击武昌,韦俊弃城而逃,这些迹象表明太平天国已经即将灭亡,快要被清军剿灭,但有意思的是太平天国在这时实力大为受损,却还在危机之下坚持了八年,直到1864年清朝联合外国势力联合绞杀了太平天国,那么太平天国在元气大伤的情况下,是如何坚持八年抗争的呢?小编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挑灯夜谈

第一点,清军腐败无能,没能抓住有利的时机。乾隆中后期开始,清朝有两支正规军,一支是八旗军,一支是绿营军,这两支军队早已忘了祖宗是如何平定天下的,战斗力非常弱,甚至连白莲教起义和天理会起义都无法镇压,这时嘉庆皇帝没有办法只好依靠地主团练武装镇压。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之后,清朝的八旗军和绿营军组建江南大营江北大营,想要围困太平天国,但这两大营纷纷被石达开和秦日纲等人摧毁。

太平天国

1858年胜保等人又再次组建了两座大营,但这些八旗和绿营军依旧纪律散漫,丝毫不能抵抗太平军,所以事变之后,这些军队只能对太平军继续采用围堵的方式,很少发起主动的进攻,1858年,陈玉成和李秀成等人再次把江北大营摧毁,1860年江南大营也被摧毁,自此之后,清朝再也没有可用的正规军。

拜上帝教教众

第二点,湘军元气大伤,短时间内难以恢复,没有实力,曾国藩的湘军曾经是太平军的一大克星,就算是杨秀清还在世时,湘军与太平军作战也没有落得明显的劣势,双方势均力敌及。天京事变之后,滥竽充数的太平军和身经百战的湘军,根本就不是一个重量级的,从安庆会战和雨花台决战中能看出来太平军的颓势,但湘军被石达开摧毁后元气大伤,再加上咸丰皇帝对于地主武装心有芥蒂,所以已经丁忧回籍的曾国藩很难在短期时间内训练出一支雄狮。所以事变之后,清朝没有足够的军事实力直接拿下天京,这也是太平天国得意延续的重要原因。

太平天国

第三点,英法联军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朝的统治岌岌可危,自顾不暇,所以面对太平军也力不从心。历史往往很神奇,有很多巧合之处,在天京大肆屠杀之时,英法联军在1856年炮击广州,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1860年,英法联军再次闯入天津白河口,向北京出发,这是清军和英法联军在八里桥展开决战,号称以一敌万的僧格林沁蒙古马队被英法联军打得人仰马翻,咸丰皇帝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立刻放弃北京,逃往了承德山庄。可以说,此时的清王朝内忧外患,既要抵御外国列强的侵入,又要面对内部的起义军,明显力不从心。

教众

总结以上三点,小编认为天京事变之后,太平天国运动还能坚持八年根本原因在于清朝正规军不堪一击,而且清朝面临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分身乏术,力不从心。如果太平天国领导集团没有发生内斗,想必也不会走上败亡的命运,若是太平天国能够利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机恢复元气,之后全力北伐进京,效仿李自成,又会是怎样的景象呢?不知对此你是怎么认为的呢?欢迎在文章下方评论留言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真实的赵云到底什么样子,真的一生都没有得到刘备重用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赵云为何一生不被重用,刘备赵云马超,赵云为什么刘备死后才得到重用

    早年率义兵投奔公孙瓒,刘备投奔袁绍期间追随刘备 赵云出身于常山真定赵氏,乃是战国时赵国王族支庶余脉,秦汉时期南越王赵佗便是出自该脉,为了笼络南越,两汉时期对真定赵氏相对优厚。也正如此,赵云得以在初平二年(191年)时“为本郡所推”,率领本郡义从吏兵投奔公孙瓒,不过赵云大概率不是白马义从出身。彼时,

  • 三国中跟错主公的四大名将,一个比一个厉害,死得都比较冤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三国死得最冤六大名将,三国里死得最冤的三位大将,三国被误会最深的名将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能干的臣子,应该为自己挑选一个贤明的主公。但有些人,“忠臣不事二主”,明知主公昏庸无能,却选择死忠,这在乱世,往往会给自己带来厄运和不幸。今天我们来说说跟错主公的四大名将都有谁?高顺高顺跟随吕布征战四方,直属部下七百余人,号称千人,铠甲兵器都精练齐整,严守军纪军备严整且作

  • 曹操声泪俱下意难平!只因蒙恬遗言?孙刘两家质疑他虚情假意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蒙恬曹操,蒙恬死之前曹操为何要痛哭,曹操赤壁败后孙刘为何不反攻

    三国鼎立局面基本形成后,曹操势力独大,其他两家为赢得民心,制造了曹操其实是乱臣贼子的舆论。面临天下人的口诛笔伐,曹操很是生气,于是他当即写了一篇《述志令》,表明自己的志向。在这篇文章中他以蒙恬自比,说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保护汉人的江山,不落入他人之手,自己绝没有篡位之心。还说要没有自己,天下肯定群

  • 他牺牲2000女子救了刘邦一命,晚年感叹:我子孙恐怕不能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刘邦临死前三大预言,历史人物故事 刘邦,刘邦为活命不惜当众下跪

    刘邦少年陈平 陈平是阳武户牖乡人,早年家贫,却偏偏喜欢读书。他的哥哥为了能让他专心读书,便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让他有时间出外游学。有一年,正好赶上社祭,村里缺一个主持祭社神的社宰,于是大家便推荐博学多才的陈平担任了这一职务。陈平在给大家分肉时分得很均匀,乡亲们都夸赞他公平。陈平感慨地说:“ 假如我要

  • 三国风流人物——曹操二十岁举孝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评说曹操,三国人物曹操赏析,三国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三国的起止时间:对于三国的起止时间说法不一。第一种说法:184年(汉灵帝 中平元年)2月(黄巾起义)为三国开始时间。 263年魏灭蜀, 三国格局开始解体。 265年晋代魏。280年西晋灭吴, 三国正式结束, 期间共历96年。第二种说法:按三国分别成立的时间计算:魏 220年-265年。蜀 221年-

  • 长沙王吴苪何以能躲过刘邦的断头铡刀?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在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的关键时刻,刘邦数次败给项羽,大将韩信则刚刚收复了齐地,遣使到刘邦营中以方便管理为由请求刘邦封他为“假齐王”(即暂署齐王),应该是韩信觉得自己功高盖世该当王了,但他毕竟是第一次觊觎这种“万乘之位”,而且是开口找人要官,脸皮上有些挂不住,于是拐弯抹角地提出要求。刘邦心里本来不悦,但

  • 很多人都劝韩信单干,韩信说他不能对不起刘邦,果真是这样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刘邦是怎么处理韩信的,做人学韩信做事学刘邦,刘邦张良萧何韩信故事

    (韩信剧照)那么,韩信在拥有绝对实力的情况下,为什么并不自立为王呢?对于其中的原因,一般认为,这是韩信忠诚于刘邦的表现。而韩信自己也是这样说的。当年项羽看看打不过韩信,于是派人去劝说韩信投奔自己。韩信说,项羽这个人很自私,对人不好。而刘邦对自己有知遇之恩,因而他不会背叛刘邦。那么,果真是韩信不愿意背

  • 韩信如果反叛刘邦,能击败刘邦一统天下吗?其实他曾经明智过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韩信和刘邦谁死得早,韩信后期推翻刘邦吗,韩信为什么能辅佐刘邦得天下

    度量韩信的军事能力,如果他造反的话,刘邦肯定是打不过他的。在韩信的时代之中,军事方面没有人是他的对手,本来唯有项羽可以一拼,因为项羽的部队战力最强,但是项羽又没有韩信的军事智慧,所以肯定还是会败的,垓下之战中,处于弱势的项羽也是一败涂地。韩信是历史上一千年才出现一个的军事家,同时代中没有人能在军事方

  • 刘备一生平平淡淡,临死前突然提拔一员虎将,为关羽报了仇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刘备一生的重大事件,刘备为什么推辞两年为关羽报仇,刘备一生经历过哪些大事

    228年王平已然是无当飞军的总统领,足以说明刘备当年的眼光真是独到,王平所率领的军队第一次大显身手,便是在马谡作战失利之后,成功帮助蜀军撤退,这一次是得到了诸葛亮肯定的,丞相亲自给他拜将封侯。王平采取灵活的对敌方式,不但将曹爽成功击退,而且还得到了费祎的称赞,如果当时曹爽的十万大军可以进入汉中城,那

  • 姜维作为诸葛亮继承人,为何却会被孤立,只有刘禅支持他?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刘禅和姜维,刘禅为什么要重用姜维,刘禅对姜维的态度

    姜维在蜀国的地位其实是很尴尬的,虽然有诸葛亮的帮助,但是在诸葛亮去世后,他的艰难处境就彻底暴露了出来。当时在国内除了被诸葛亮嘱咐过的刘禅,其他人对于姜维的印象都不是很好,都比较排斥姜维。很多人都明白这是怎么回事,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他被蜀国大臣排斥。主要来说还是因为姜维的能力并不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