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娶了弟媳杨氏,为何没有娶兄嫂郑观音呢?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娶了弟媳杨氏,为何没有娶兄嫂郑观音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860 更新时间:2024/1/19 1:42:20

唐朝之前的历史,虽然年代久远,很多内容受作者观点影响深远,比如司马迁的《史记》中,很多观点全凭司马迁的好恶,然而谁也不敢忽视《史记》在先秦到秦汉时的权威性。

唐朝之后的历史,得益于造纸术、印刷术、官员选拔制度的进步,再加上官方的参与,史书上记录的内容增加很多,然而唐朝之后的历史却争议颇多,究其原因,官方参与后的历史,相比较个人修史,更不客观。

唐太宗李世民为了将自己夺权篡位合法化,开创了官方改史的先河,史书成了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工具。

当然,不管你如何修改,也改不了你做过的那些事,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杀兄逼父这个历史污点是洗不掉的。

玄武门事变后,李世民为何要娶弟弟李元吉的媳妇杨氏?

除了杀兄逼父外,李世民在这个过程中,还干了很多不光彩的事情,最被人诟病的就是娶了弟弟李元吉的老婆杨氏。

关于李世民为何要这样做,前提条件肯定是杨氏比较漂亮,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另一方面,经历魏晋南北朝乱世以来的唐朝初年,属于“礼崩乐坏”的时代,而唐朝皇室本身就有鲜卑血统,所以李世民娶弟媳应该不是很违逆当时的社会风气,别说李世民娶个弟媳,李世民的儿子连他妈都敢娶,所以,这都是小问题。

要说李世民执意要娶杨氏,其实还有更深层次的含义,李元吉的这个老婆不一般,是弘农杨氏,其祖上就是东汉时期的“四世三公”,堪称中国第一个传奇家族,是魏晋南北朝以来最显赫的门阀士族,历史上有名的杨修也是其中一分子。曹操当时执掌大权,在杀了杨修之后,还要亲自写信给杨修的父亲解释为何要杀杨修。

可以说,李渊给李元吉安排这门亲事,也可以看出对李元吉的宠爱,从东汉到唐朝,门阀士族对婚姻关系有着巨大的影响,在当时的社会体制下,你的出身决定了你的人生,寒门士子想要出头,实在是太难了。

隋唐时期的门阀士族主要有:崔、卢、李、郑、王五大姓氏,这五大姓氏相互通婚,荣辱与共,外人想要插进去是十分困难的,比如唐朝出名的魏征房玄龄即使位列朝中大员,人生的愿望也是能够和这五大姓通婚。

这种现象一直到唐朝中期才有所改变,所以,李世民娶弟媳杨氏,在政治上可能是为了拉拢杨氏,希望得到这些名门望族的人的支持。

李建成的妻子郑观音也是五大姓,李世民为何没有娶?

相比于李元吉的老婆杨氏来说,李建成的老婆郑观音条件也不差,郑观音是荣阳郑氏,也是五大姓之一,荣阳郑氏最早可以追溯到周宣王分封的郑国,郑国被灭后,其王氏仍以郑为姓氏。

到汉朝时期逐渐发展为豪门望族,到唐朝时期荣阳郑氏担任过宰相的就有11人,其他高官无法计算。按照这样的家族背景来看,李世民既然娶了弘农杨氏的弟媳,应该也不能放过荣阳郑氏的嫂子。

俗话说,好吃不过饺子,好玩不过嫂子,李世民应该不会放过郑观音。李世民最终没有下手,我认为还是有一定原因的。

首先,从年龄上来说,郑观音的年龄可能已经很大,不是李世民理想型。

玄武门事变的时候,郑观音已经28岁,很多人认为28岁年龄不算大,其实古代结婚都比较早,而平均寿命比较短,郑观音与李建成成婚的时候,才16岁,到28岁的时候,其实已经不年轻了,而且当时郑观音已经为李建成生了好几个孩子,却又被李世民所杀,有了这种仇恨,李世民肯定要忌惮的,野史中说成吉思汗打败西夏后,抢了一名公主,结果被这名公主所杀。

娶老婆娶的是一个开心,这娶一个定时炸弹,必然是李世民所无法接受的。

其次,郑观音是李世民真正意义上的嫂子,而杨氏可能不是李世民真正意义上的弟媳。

在古代老婆和老婆是不一样的,郑观音和杨氏虽然分别是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老婆,但是地位明显不一样,郑观音是李建成的太子妃,是明媒正娶的正牌妻子,也是李世民真正意义上的大嫂。

杨氏并非李元吉的正妻,也就是一个妾室,在古代的时候,正妻才是妻,小妾只能算作是丈夫的女人,是没有多大地位,在古代很长一段时间里面,小妾的子嗣是无法与嫡子抗衡的。

也正是这个原因,杨氏即使到了李世民那里地位也很低,连个名分都没有,李世民称其为“巢剌王妃”,到最后死的时候,也是李元吉的小妾。

更多文章

  • 唐朝的风气有多开放?这个朝代太前卫,难怪被称为“脏唐”!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唐朝的风气究竟有多强,唐朝为何被称作脏唐,唐朝为什么能成为最强大的皇朝

    有句话叫“上行下效”,通过唐宫生活就能反映出唐朝老百姓的生活。李渊是唐朝的开国皇帝,他的生活很开放,他在做太原留守的时候,就把隋炀帝杨广的两个妃子睡了。当初杨广东巡路过太原时,在太原修了晋阳宫,修好后留下了两位妃子。谁知道有一次李渊喝高了,精虫上脑跑到宫里睡了两个妃子。李渊和杨广是表兄弟,李渊实际睡

  • 隋炀帝是千古名君?只因做了这件小事,至今无数百姓对他感激不尽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罪在当代,功在千秋”这句话出自《隋炀帝大传》。隋朝这个朝代和秦朝一样,十分短命。只传承了两代,便被起义者推翻了。然而,即使时间短暂,这两个朝代也曾创下了不世之功。隋朝两位皇帝:一位隋文帝,一位隋炀帝。虽然朝代短暂,但这两位帝王均非等闲之辈。隋文帝,结束魏晋南北朝以来大混乱的局面,让华夏大地再次实现

  • 都说隋炀帝是昏君,那他为何要修好大运河呢?这背后有哪些隐情?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如何评价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大运河真是三个月就修好了吗,隋炀帝从哪一年开始修大运河

    如果杨广能根据国力合理地安排这些事情,按照计划将这些事情一件件做好,那他足以成为比肩秦皇汉武的存在。 杨广新皇上任,迁都洛阳 隋炀帝这辈子太顺了,在他看来,天下之事不过尔尔。杨广特别看不上杨坚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的做派,因此当杨坚去世之后,杨广便可以做最真实的自己。公元604年,杨坚去世之后,杨广便下达

  • 狄仁杰是宠冠朝廷的红人,两次拜相也只是三品,那谁是一品二品呢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狄仁杰是正三品官吗,狄仁杰为什么只是正三品官,狄仁杰是宰相怎么只有三品

    他为治理国家立下过汗马功劳,但却命运多舛,屡屡遭受同僚的陷害与打击,几经起落,甚至数次危及生命安全,但他为了大局利益,敢于在朝廷犯上直谏,置自己的生死于度外,他对国家的付出和对武则天的忠心获得了武则天及其继任者的肯定。作为唐朝,尤其五周时期宠冠朝廷的红人,两次拜相却只是三品,那谁是一品二品呢?唐朝官

  • 让张飞守阆中,提拔魏延当汉中太守,刘备这是“冷落”了张飞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备为何让魏延守阆中,张飞魏延黄忠盾兵战法,张飞和魏延的关系好吗

    汉中之战后,张飞守在阆中,阆中的权力位置高于汉中,因为阆中的东面是上庸房陵,这里是刘备义子刘封的守地。刘封要是有变,魏延是不敢处置刘封的。只有关羽和张飞两个嫡系宗亲才能处置刘备的儿子,上庸的东面是荆州。麦城之败,关羽无逃,即便刘封救应也无果。吕蒙已经派了大将李异谢旌火速攻克房陵,太守申仪逃回上庸去了

  • 曹魏的一位谋士,深受曹操器重,曾担任曹真、司马懿的军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三国曹魏顶级谋士,曹魏谋士个人资料,曹魏五大谋士谁最厉害

    杜袭的曾祖父杜安,祖父杜根,在前代很有名气。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杜袭避乱到荆州,刘表按宾客的礼节接待他。同郡人繁钦多次向刘表显示自己的奇才。不过,非常可惜的是,杜袭没能得到荆州牧刘表的重用。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接汉献帝刘协建都许昌。杜袭逃回故乡,曹操任命他为西鄂县的县令。自此之后,杜袭为曹操

  • 三国传奇:再现指南车,可以和诸葛亮媲美的能人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三国传奇人物一览表,三国与诸葛亮比肩的人,指南车是三国何人所造

    三国时期虽战乱频频,却也英雄辈出,能人无数。与诸葛亮同时代有一位叫马钧的人,是我国科技史上不可或缺的人物,他的一些发明创造和技术革新,不仅突破了诸葛亮,而且,对提高生产力起到了巨大作用。马钧有四件异于常人的发明创造,和两件最牛的改良设想。其一,再现指南车据说,远古的时候,我们的祖先就发明了指南车,《

  • 刘备两个女儿被曹操生擒后,下场如何?刘备一生羞于提起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备的两个女儿下场,生擒刘备完整视频,刘备曹操谁厉害

    每每读自此诗,笔者都对铜雀台产生疑惑,这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地方呢?在三国志中,诸葛亮舌战群儒后,孙权让孔明和鲁肃前去见周瑜,诸葛亮说的一句话,让周瑜直接迎战曹军。他说的就是曹操在长安建铜雀台,拘天下美色妇人,曹操准备取江吴,掳走乔公二女锁里面。由此,铜雀台就是曹操用来彰显自己的功绩的地方,据说刘备的

  • 司马昭篡位前夜突然驾崩,儿子司马炎杀他又是因何而起?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司马昭之死简介,司马昭的死和司马炎有关吗,司马昭篡魏过程

    说起司马昭,很多人都能想到一句话:“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当时司马昭篡汉的心思已然昭然若揭,但是就在篡位前夜,司马昭却是突然驾崩,据史料记载是死于中风。而显然这是有蹊跷的,第一司马昭身体并无隐疾,第二司马昭死亡的时间太巧合了一点,偏偏在篡位前一夜中风而死,死亡原因引人遐想。所以关于司马昭的死因一直

  • 精明强干的王莽当上皇帝以后,为何没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王莽死后谁又当皇帝了,王莽当皇帝过程,王莽当皇帝为啥不被正史承认

    王莽虽然算不上什么穷人家的孩子,但也是吃过一些苦的,尤其是与叔伯兄弟们的奢侈生活相比,吃穿用度都较差。但是,王莽并未怨天尤人,而是不断严格要求自己,走上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路子,最后在大家的推举下当了皇帝。可是,据史书记载,王莽执政的这十六年,老百姓过的日子并不怎么样,吃没得吃,穿没得穿,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