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自成来势汹汹,崇祯无人可用,一大臣道:牢房里就有位当世名将

李自成来势汹汹,崇祯无人可用,一大臣道:牢房里就有位当世名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273 更新时间:2024/1/17 12:07:41

公元1642年,此刻距崇祯吊死煤山,还有两年时间。朱元璋建立的大明朝,已经进入到了最后时刻。纵观明朝276年,虽显得很刚硬,所谓: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奈何终究无法跳出历史怪圈。

那么明朝是从何时起,敲响“丧钟”的?有人一竿子追到朱祁镇的土木堡之变和冤杀于谦。

还有人言称,是亡于万历帝!刘伯温不是在《烧饼歌》里说了吗?当时朱元璋问刘伯温:老刘啊,说说我的大明朝,国运有多少年?刘伯温回道:吾主万子万孙!这就是在说万历。

正经的,不正经的,反正每个人都有自己认可的答案。

至于笔者的看法,则显得有点另类:自戚继光的戚家军开始,明朝就宣布进入倒计时。不是说戚继光如何,而是在说一种规律性的东西。

朱棣能打赢靖难之役,除了朱允炆的神助攻外,就是因他手握一彪,只听命于自己的燕军。

向前推,汉末之所以演变为三国,是因大将军何进被杀后,皇上大哥手里就再无听命于自己的,属于朝廷的大军了,这才被当成橡皮图章一般,在董卓李傕郭汜曹操手里传来传去。

唐朝也是如此,皇上大哥手里无兵,任由节度使横行。到了明朝,当戚家军的威名,压制住朝廷大军后,这其实就预示着,明朝皇上手里的资源变得不值钱了,无法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当然,这仅仅是一种表象,所谓的一叶知秋罢了,并不是对戚继光本人不敬。

其实这些也很好理解,一旦朝廷手里的资源严重缩水,做不到赏罚分明,大棒不硬,胡萝卜不甜,权威感就会消退,取而代之的就只能是“私人圈子”的私利争斗。

这同时也是,为啥明朝皇帝们,那么喜欢让太监,代表自己去四处去捞钱,因而引发了东林党跟这些太监,如魏忠贤之间的互咬。

可问题恰恰在于,正是因东林党为了照顾自己的利益,取消工商税后,为了填补窟窿而增加了农业税负。并取消了驿站制度,搞得陕北一位叫李自成的“邮递员”下岗,结果正是这位李自成,带领着农民大军,一举推倒了大明,逼得崇祯自缢煤山。

据冯梦龙《燕都日记》所载:崇祯在自缢前,跟随他一起赴死的太监曹化淳,便曾哭着说:“忠贤若在,时事必不如此!”

如今说啥都没用了,那么崇祯有没有机会翻盘?别说,还真有,结果崇祯自己却掉链子了,这一切都要从公元1642年时说起……

二、李自成来势汹汹

这一年,李自成横扫河南后,便亲自统四十万大军,进逼荆州、襄阳等地。当时襄阳握在明末另一实力派大将,左良玉的手中。

左良玉此前刚在朱仙镇,被李自成暴揍,如今手里依然还有二十万左右兵马,但他对外却号称三十万。奈何如今崇祯没钱,只能拿出两万五千人马的军饷,不够的,就自己“用点子智慧”去搞吧。

因此左良玉,就大肆搜刮襄阳地区,就搞得民怨载道,还未跟李自成开战,就等于输了。

左良玉也明白,如今绝对打不过来势汹汹的李自成,于是连忙在樊城开始打造战船,想顺水溜走。结果当地老百姓急眼了,你都刮干净八层地皮了!于是二话不说,竟然把他的战船都给烧了。

这就是明末之时,不是李自成有多厉害,而是崇祯拿不出资源了。跟后来他调吴三桂入京勤王是一个模样,你总要拿出军饷吧?崇祯却没钱,便让朝中大臣,能不能捐点钱出来?

结果这些大臣,尤其是东林党们,都堪称影帝级别的,喊仁义道德时,都妥妥君子无敌。可掏钱这事一临头,就齐齐哭穷——至于真穷假穷,很快就知道了。

当李自成进入北京后,大棒一举,胡萝卜还没拿呢,那些前明大臣的银子,就稀里哗啦掏出来了。因此也难怪曹化淳说,“忠贤若在,时事必不如此”。起码魏忠贤搞来的银子,就相当于是皇上大哥的。

无论怎样吧,襄阳丢了,左良玉也逃了,却又去祸害其他地方,比如逃跑时,又纵兵抢劫了“承天府”。

而李自成在进入襄阳后,便把此地改叫了襄京,也就是自己的京师一般,并设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府,自任大元帅。可见李自成终于意识到了,不能再四处流浪了,应该有自己的根据地和配套班子。

因此,牛金星被封为丞相,并下设“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等,这一系列举措,立马让李自成改变了“流寇形象”。

可想而知,此事对崇祯的冲击该有多大了。眼见李自成如此气势汹汹,可崇祯却无人可用!

左良玉?已经败了,且一贯不听崇祯的招呼,事实上已处于半独立状态了。只能调吴三桂的关宁铁骑了。但问题更大,万一山海关要丢了咋办?那后金更如虎狼!崇祯抓瞎了。

正在这时,兵部尚书陈新甲,猛然想起一人,连忙对崇祯表示:皇上大哥别急,咱还有一位当世名将,不过却在大牢里被关三年了……

一句话,让崇祯如梦方醒,对啊,我咋把他忘了!那么此人是谁?他便是孙传庭。

三、大明最后的屏障

孙传庭生于公元1593年,是如今的山西代州人。二十七岁中进士,从此迈入仕途。也就是说,孙传庭最初是文人,结果最后却成了“大明当世名将”。为何他会有这种转变?

只因他的家乡山西,处于义军、后金和大明的争夺区域。曾经有人对孙传庭此举很鄙视。

所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他家(天下事殆不可为)。潜台词就是,大明四处冒烟起火,你还是静等天下易主,再货卖帝王家,这是多么美好的人生规划,读书人应如此!

孙传庭一笑:“为之自吾始,济不济,命也!”意思是:那就从我这里改变吧,至于能否成功,交给老天爷去定。

公元1636年,高迎祥和李自成破了陕西,陕西巡抚被崇祯扔大牢去了。可陕西的事,总要有人去办吧?这时,孙传庭的一位政敌,不怀好意地推荐他去。连崇祯都觉得,这纯属开玩笑。

哪料孙传庭却坚决同意。崇祯很激动,国难见忠臣啊,特意把他喊来表示:好样的,可惜我没钱(措兵难,措饷更难),只能给你六万银两,其余的只能希望你“用点子智慧”了。

依然是钱(资源)的问题,至于钱在哪?前面说过多次,几乎都在“东林党”兜里……

就这样孙传庭来了,招募了三千人马,接着便跟卢象升配合,竟然一下子把高迎祥给活捉了——高迎祥输就输在,他被三国时魏延给洗脑了,真就实施了把“子午谷奇袭”,被装入口袋,几乎全军覆没。

一颗名将新星,冉冉升起。孙传庭虽也招募私宾,但他跟左良玉有两大不同。

其一是,孙传庭把自己的队伍,视为朝廷兵马,听从崇祯的调遣。而左良玉则是只捞好处,不打硬仗,如追击张献忠,完全是养寇自重。

其二是,孙传庭抓住了问题根本,尽量避免在搜刮百姓,并开始进行“清吞”,杜绝吃空饷,并要求把权贵侵占的,那些属于军屯的田地,都交出来要物归原主!所谓“地不容失一亩,粮不容遗一粒”,否则我手中有兵,就砍他脑袋!

因此孙传庭的部队,被称为“秦军”,战斗力相当强悍!同时这也等于崇祯手里,有了属于自己的“硬资源”。可惜随着局势好转,崇祯出了昏招,偏听偏信派锦衣卫把孙传庭扔大牢了。

正是在孙传庭坐牢的这三年,李自成接过高迎祥的旗子,成为新的“闯王”,开了对明朝的最命一击。如今在襄京跟大明分庭抗礼,并来势汹汹兵锋直指北京!

孙传庭被释放了,但“秦军”却早被那些无能之人,祸害得没剩多少了。孙传庭仰天悲鸣道:“我思用秦人。”没办法,他只得又重新招募人马,一切似乎又回到了起点。可惜已非三年前,李自成兵围开封。

崇祯命孙传庭立马解救!孙传庭上书表示:兵未练好,如今还不能用,否则必败。崇祯虽对左良玉无可奈何,但对孙传庭却异常严厉:必须去救!就这样孙传庭叹息一声:“奈何乎!吾固知往而不返也!”

孙传庭带兵出征,毫无意外兵败身死!大明最后的屏障崩塌了。就在孙传庭死后半年,崇祯吊死在煤山。于是《明史》曰:传庭死,而明亡矣……

内容素材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包拯去世后,贴身侍卫展昭突然销声匿迹,他到底去了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包拯死后展昭去了哪里,包拯死后展昭为什么不见踪迹,展昭在包拯死后神秘消失了

    哪怕梦想没有曹操刘备那样远大,并不是想要一统天下,而只是和那一些“海内不平之事”作斗争,只是想要安安静静地当一个为民做主,好好打击黑恶势力的官员,那也是需要一个强大团队的,比如说宋朝时候著名的清官,被誉为包青天的“包拯”。提到包拯的时候,耳畔就会很自然地响起“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的歌声,

  • 李自成进入紫禁城后,明朝的那些妃子们结局如何?说出来你别不信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自成入紫禁城,李自成下令宫女不许出宫,李自成怎么进的紫禁城

    只不过不论是南明还是郑成功,在一般历史看来都已经算不得正统明朝统治,真正的大明帝国在1644年李自成攻入紫禁城,明思宗朱由检景山自缢后,就不复存在了。我们都知道李自成的部队只是农民起义军,并且还是不太正规的那种,一进京就大肆破坏,那么明朝后宫的那些女眷们,下场又如何呢?说出来你估计不太信。我们都知道

  • 明朝皇帝为何大多短寿?谜团解开后,专家纷纷表示:隐藏太深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朝皇帝死亡最大谜团,明朝皇帝短命的真正原因,明朝皇帝寿命短是怎么回事

    纵观明朝历届皇帝,我们会发现一件事情,那就是他们的寿命都没有很长。除开南明外,自明太祖朱元璋起,到明思宗朱由检为止,一共16位皇帝中,活过60岁的仅有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明世宗这三位,其中朱元璋71岁,朱棣65岁,朱厚熜60岁。至于其他的明朝皇帝,二三十岁就去世的比比皆是,比如说23岁就去世的

  • 铺设公路时发现明朝墓志铭,但天意弄人,专家们兴奋而来失望而归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明朝墓志铭,明朝墓志铭是怎么写的,明朝墓碑怎么发现的

    其实道理很简单,墓志铭也是比较高大上的东西,没点拿得出手的事迹,也不好意思流传下来让后人知道,古人其实更“好面子”。所以,古代人在去世之后,能够立碑文的人,多少与朝廷有些关联,因为想要名流千古,不是文人就是武将,且一般都以读书人居多。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特殊的人,他们也是有资格立墓志铭的,在古代名

  • 北宋宰相为给儿子“走后门”,给领导写了一张字条,今价值462万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北宋铁面无私的官员,北宋宰相最后的下场,北宋宰相的晚年生活

    范仲淹在读过富弼的文章以后,就认为这是一个具有经时济世之能的人,又将文章去给大学问家晏殊读,晏殊读完以后就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可见富弼的才能有多么卓越。他在为官以后也确实做了很多的大好事,比如说与范仲淹一起推行庆历新政,救助数十万灾民,稳定宋、辽、西夏三足鼎立的格局等等。富弼在大多数时候都显得非常的

  • 靖康之耻,公主们一个个面临着欺侮,为何没有一个愿自尽保贞洁?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每一次的朝代更迭,都会让很多的王朝贵族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自己的皇族被俘虏,在明朝,崇祯为了两个女儿不被李世民俘虏,便亲手杀了自己6岁和15岁的两个女儿,最后15岁的女儿不想死,被斩断右臂,得以逃过一劫。但古人一向把女人的贞洁看的是最重的,在未婚的时候,如果看到陌生的男人都

  • 明朝两个大胆小偷,计划爬下水沟盗国库,被发现时已变成“干尸”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明朝奇案王府财宝离奇被盗,明朝国库之谜,明朝有哪些盗墓案

    《酒色财气歌》中有言:“酒是穿肠毒药,色是刮骨钢刀,财是下山猛虎,气是惹祸根苗。”古往今来,财富都是人人所追求的梦想,为其忙忙碌碌奔波一生。但《史记·伯夷列传》也有说:“贪夫徇财,烈士徇名。”如果对自己的贪财之心不加以控制,那么可能最终会命丧于此。古代小偷是个“热门职业”,有的是迫于生计,有的则是尝

  • 和小说不一样的耶律洪基,不但无比亲宋,甚至希望死后投胎到宋朝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耶律洪基和宋朝公主,耶律洪基个人资料,耶律洪基的儿子

    但历史上的耶律洪基真的是个野心勃勃、穷兵黩武的皇帝么? 还真不是。论亲宋,耶律洪基要是认第二,没有人敢认第一。他的一生从来没有任何入侵大宋的想法,小说里写成这样只不过是金庸老先生让耶律洪基背一个大黑锅而已。 说这个结论有依据么?您且听我道来。 自从1004年宋辽《檀渊之盟》缔结后,这一百多年的时

  • 太祖朱元璋“得国最正”,却又大肆屠杀功勋,历史地位该如何评判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朱元璋的历史事件,历史上真实的朱元璋功绩,朱元璋的历史事迹和评价

    太祖朱元璋“得国最正”,却又大肆屠杀功勋,他的历史地位该如何评判?古代统一王朝总共只有秦,汉,晋,隋,唐,元,明,清。晋隋统治时间太短,且都是篡位,暂且不提。王朝的开国难度上,秦始皇虽然奋六世之余烈,但是首次统一全国,无可争议的第一。汉高祖从亭长干到皇帝,中间干掉了韩信项羽,也是超出想象的难度了。0

  • 中国为何无人拍元朝历史剧?不是不想拍,而是无人敢拍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元朝高分历史剧,元朝的哪些历史剧好看,有关元朝历史的电视剧都有什么

    按照道理来说,元朝应该有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浪漫的异族爱情,但为何中国不拍元朝历史剧?如今电影行业发展迅速,以唐朝、宋朝、明朝故事为题材的电视剧让人应接不暇,却偏偏没有元朝历史。纵观当时元朝历史,才知道不是现代人不想拍元朝历史,而是不敢拍,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元朝重武轻文在古代,一般都是靠着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