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昌盛,唐朝兴起爱花风尚。与前代相比,唐代花卉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频率更高,出现的范围也更广,对人们的饮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唐代花卉频繁出现于唐人饮食生活中,其饮食方法以及被用于饮食的花卉品种更加丰富,
既可煮粥蒸饭、泡茶酿酒,亦可入菜、制作点心,甚至直接食用,一些唐人通过饮食花卉以达到养生保健的作用,或者是寄托与众不同的内心情感。
作为主食的主料或配料
煮而食之
煮是唐代花卉入主食时的重要制作方式,应用广泛,方式多样。杨花粥是不可多得的时令食品,杨花纷飞的寒食时节,唐代洛阳人会将杨花收集起来煮粥食用,以此形成了一种节日饮食风俗。与寒食煮食杨花粥不同,有唐人在煮食花卉时并不考虑时节与传统,比如山林间的樵家,"衣服濯春泉,盘餐烹野花",虽然皮日休将樵家煮食野花的场面描绘的如此诗情画意,但结合诗人处于晚唐的社会背景,令人不得不怀疑这或许是樵家不得已而为之,民不聊生时期,樵家仅以煮食野花充饥罢了。
以花入饭
除了煮成粥食,某些花卉还可作为配料煮饭。"桐木布温吟倦后,桃花饭熟醉醒前,诗人醉意朦胧之时依然不忘桃花饭已经煮熟。李群玉《沅江渔者》亦有"倚棹汀洲沙日晚,江鲜野菜桃花饭"。
傍晚时分的渔夫驻船汀洲,以所捕江鲜并采集江边野菜,配合桃花饭作为自己的晚饭,惬意无比。王赛时先生解释道,所谓"桃花饭"就是以桃花与米共煮,从而使米饭着桃花之色。
除用桃花煮饭之外,唐人还用松花煮制饭团,"朝饮杖悬沽酒钱,暮智囊有松花饭",将松花饭团放入囊中作为晚餐。以花煮饭还成为修道者追求超尘脱俗的一种途径,由此看出,以花卉入饭,已逐渐演变为诗人借以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方式。
作为菜品的主料或配料
相较于入主食的煮食方式,唐代花卉入菜的方式更是多种多样,至少包括凉调、油炸。炖煮、腌制等几种,除此以外还可做成调味品入菜甚至是做成盖浇饭。
凉调入菜
《太平广记》记载了唐人制作鲈鱼的一种方法:作鲈鱼,须八九月霜下之时,收鲈鱼三尺以下者作干,浸渍讫,布襄沥水令尽,散至盘内。取香柔花叶,相间细切,和援令调匀。霜后鲈鱼,肉白如雪,不腥。所谓'金齑玉龄',东南佳味也。紫花碧叶,间以素,力鲜洁可观。
将香花碧叶切丝,与腌渍沥水的鲈鱼干调拌均匀,就做成了东南佳肴"金钟玉鲶",香花在这里不仅仅增添了香气,更让佳肴外观鲜艳多姿,不禁让人食欲大报。菊花苗亦可凉调入菜。
油炸炖煮
不仅菊花苗可以凉拌,菊花亦可油炸而食。"或蒸一升麻,或煤两把菊。用以阅幽奇,岂能资口腹。"煤"同炸,皮日休认为炸菊与蒸麻相同,只能作为一种副食品用来猎奇,品味不同滋味,实在不能以此果腹。炖煮也是花卉入菜的重要制作方式。当一叶报秋之初,乃韭花逞味之始。助其肥片,实谓珍羞。充腹之余,铭肌载切。秋天来临之初是食用韭菜花的最佳时期,用肥羊肉搭配韭菜花地煮就成为此时最美味的佳肴,不仅可以果腹,更令人回味无穷。
腌制加工
唐代在使用花卉为配菜和调味料之前,有时也会进行腌制等加工。以盐腌制山姜花的花蕾,随后放入甜甜的米酒之中,经过一冬的发酵就变得晶莹剔透,腌制好的山姜花再搭配生鱼片食用,实乃无上美味。其实腌制的山姜花已经成为调味品。
盖浇饭
盖浇饭现在是受大众普遍欢迎的食品,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盖浇饭就已经出现。 "煎醯"即煎肉,将煎肉置于米饭之上,此为熬,又因怕其滋味太淡,再覆之以猪油使滋味混合,是为淳,如此就做成了古代"八珍"之一的猪油煎肉盖浇饭。到了唐代,人们在淳熬的基础上又加入了花卉,将芍药加入淳熬之中,伴随着米饭的香滑与猪油的肥润,实在是人间至味。
其他的花卉食用方式
直接食用
春天来临之际,踏春野宴是许多人的选择,唐人亦不例外。唐人对初春的喜爱之深令人惊讶,为了不在初春留下遗憾,他们选择将"春天"吞下,即"吞花",正所谓"虞松方春,以谓握月担风,且留后日吞花卧酒,不可过时",春天初至,正是"吞花卧酒"的大好时节。
制作点心
唐代有诸多以花卉为原料制作的点心。唐代也已经出现莲花饼,即以莲花为馅制作的多层馅饼。"除了做成馅饼,唐人还将花卉做成酥饼。
花卉成为饮品原料或配料
唐代以花卉制成的饮品不如花卉食品种类丰富,大致有酒与茶两种,但是从入酒与入茶的花卉品种来说,其数量远远超过食品中的花卉。唐代可入茶酒的花卉达数十种,其制作方式多种多样,某些花茶花酒成为特殊节日中必不可少的饮品。同时在与其他国家的交往过程中,其以花入酒的风俗或方法也逐渐被唐人熟知,一些方法还被唐人接受并运用到自己的酿酒过程中。
花酒
国人以花入酒的历史比较悠久,陶渊明尤爱菊花,故常摘花泛酒, 这种以情感寄于花酒的做法,在唐代开始呈现出爆发的状态,几乎无花不可入酒。
百花酒
唐代花酒种类十分丰富,除部分以花名命名外,大多花酒以"百花"为名,或不以"百花"为名,却有百花之实,即杂花、林花、野花等。唐代不仅普通人喜饮百花酒,修行精深的道士亦喜爱饮用,还用以招待友人。
域外花酒
唐代除了本土原有花酒之外,许多域外花酒酿制方法也传至国内,榴花酒的酿造方法就是自域外传入。与榴花酒相似的还有椰花酒。除了今东南亚地区的花酒种类,西域国家的花酒也被介绍给唐人。所谓菖蔓就是紫藤萝,西域人以富蔓花入酒,再以菖蔓果实醒酒。虽然以紫藤萝花入酒的方法被介绍给唐人,但尚未有唐人饮用紫藤萝花酒的记载。
花酒中的情感
唐人饮花酒并不仅仅只是为了猎奇,更是在借花酒表达自身情感。总体而言,在唐代被饮用最多的花酒当属菊花酒,不同情境下饮用菊花酒可以表达不同的感情。作为一-种节日饮品,重阳节的菊花酒或表达难得休闲,与友同醉的惬意,如孟浩然道:" 共乘休沐暇,同醉菊花杯" ;或表达思念故人,
除了重阳节,平日的菊花酒也被唐人赋予了不同涵义。钱起在友人卸任归乡时,遥想友人归乡后的状态:"寒花催酒熟,山大喜人归"",饮用菊花酒,家犬绕膝旁,这是一幅轻松美妙的乡村生活情景。
唐代的菊花酒还经常在将士出征及将士凯旋时出现,"强梳白发提胡卢,手把菊花路旁摘"",杜甫虽然年老体弱,仍梳洗干净,去以菊花酒送别征战沙场的将士。
唐代花茶制作的雏形
唐代虽已经出现花茶喜制方法的雏形,即"以汤沃焉,谓之庵茶,或用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之属,煮之百沸"。但从现有资料来看,未有唐代以花客茶的记载,宋代方以香料客茶,直到明代才大规模的出现花茶。虽然唐人并未以花客茶,花茶也未受到广泛的重视,但唐代已经有人以花入茶,只是相对花酒来说,花茶的种类十分匮乏,井且饮用花茶的人都有特殊的身份,比如道人僧侣及文人雅士。
道人僧侣与花茶
花茶甚至成为道观与佛寺的常备饮品。萧祜描绘石堂观道士的生活:"甘瓜剂绿出寒泉,碧瓯浮花酌春茗",用清凉碧绿的泉水煮水,以花入茶,为道士生活增添了一-些闲适。唐代中期,饮茶逐渐受到僧人的欢迎,并在唐后期出现了佛教茶礼制度,一些时候僧人也选择享受以花入茶,"花落煎茶水"°正是对僧人惬意生活的描绘。
文人雅士与花茶
除了出家人,文人雅士也会趁时饮花茶。权德與游览慈恩寺杏园时,以杏花入茶,"。刘禹锡送别友人时选择共饮松花茶,松花在唐代可以说真的是物尽其用了。
贯体在休闲时刻赋诗饮茶,他选择饮用桃花茶。积花茶被用来赠送友人,李郢就收到友人在春葬时节寄来的积花茶,于是在酒醒后直接饮用一茶。
作为一种特殊的花卉,菊花理所当然的也被用到茶水之中。重阳时节的菊花不仅可以入酒,亦是泡茶的原料,即所谓"菊待重阳拟泛茶"。李昌符对花茶可谓是十分喜爱,春花秋菊,皆是其泡茶的原料。姚合对菊花的利用更是知之甚透,收到别人赠送的菊苗时,就已经开始憧憬秋后菊花开时饮菊花茶食用菊花菜的场景。
花卉成为保健品原料或配料
花卉是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已有多篇关于花卉入药的文章。如张建遠等依据《本草拾遗》、《太平圣惠方》、《本草纲目》、《普济方》等古籍,考证了鸡冠花不同部位的入药时间及主要功效。因此此处对花卉入药不再整述,仅对诸学者涉猎较少的花卉保健品进行简单探究。
保健品不同于药品,保健品不以治病为目的,但可以调节人体机能、补充人体营养,它包括保健饮食品、保健化妆品等
。在唐代之前,花卉的保健作用就已经开始被大众所认识,如《西京杂记》记载,汉代宫中每至重阳皆会"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到了唐代,利用花卉保健更被人重视,唐人利用不同的花卉,通过不同的方法,包括内服和外用,以实现调理身体、美容养颜或是延年益寿的目的。
制作保健化妆品
唐人将花卉作为外用保健品使用时,通常先会将其进行加工。《酉阳杂俎》载:"取其(柰衹)花芽以为油,涂身,除湿气。"柰衹花即水仙花,即用水仙花油作为作为保健品除湿气。除了调理身体内部肌理,花卉外用保健品还被用来美容养颜。
制作保健饮食品
通过内服花卉或花卉制品来保健的记载也有许多。"(山姜花)以盐藏,曝干煎汤,极能治冷气",以盐腌渍山姜花,晒干后煮汤,以达到去除冷气的作用
。宿醉之后,身体总会感到不适,王绩选择服用葛花来消除酒毒,即所谓的"葛花清酒毒",与王绩不同,杨贵妃宿醉之后选择吸食花露去除肺热。贵妃每宿酒初消,多苦肺熟。凌展傍花枝,口吸花露润肺。
唐人还认识到不同花露有不同作用,有些花露不仅无利于养生保健,还会对人造成伤害,"凌霄花中露水,损人目",凌霄花花露就会损伤人的眼睛,因此唐人会有选择的利用花露保健。汉代宫人通过饮用菊花酒来达到长寿的目的,唐人也非常重视菊花延年益寿的作用。《太平广记》记载了两则故事,一则是荆州菊潭的泉水源头处长满菊花,居住在菊潭周围的民众皆取用此水来饮。
以至于其地居民人人皆长寿,当地人认为"菊能轻身益气,令人久寿", 他们自己就是明例。
"蜀葵"的养生保健作用更是明显,"花定心气,叶除客热,利肠胃,可久食,钝人志性.""食用蜀葵的花朵可以安神宁气,食用蜀葵的叶子可以除去虚热,食用时间久了,更是对人修身养性大有好处。
后记
在花卉的饮食方面,虽然唐代之前已有人开始尝试,但并未得以普及,仅仅是作为文人雅士寄托情感的一种方法,直到唐代,花卉才大规模的出现在人们的饮食生活中,花卉的饮食"更加世俗化、生活化"。无论是在饮食方法上,还是用于饮食的花卉品种方面,在唐代都得到了丰富,从对后世的影响来看,这些饮食花卉的方法许多都得以延续。
为唐代之后人们饮食花卉奠定了基础,直至今日仍有许多方法的得到应用,比如制作花卉点心。从对唐代当时的影响来看,唐人逐渐认识到花卉的功效与价值,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花卉交易的发展,从而进一步影响了部分农民的耕种习惯与生活习惯,花卉与普通民众生活的融合也更加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