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时期魏国都流失过哪些人才?最后的结局如何?

战国时期魏国都流失过哪些人才?最后的结局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786 更新时间:2023/12/30 15:18:07

魏国是周朝周王族诸侯国之一,战国七雄之一,在战国历史中是最先强盛而称雄的国家。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小编一起看下去。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英才辈出的时代,也是人才的战略作用最为突出的时代。各国之间相互敌对、合作,连年交战不再是什么稀奇事。在这样的时代,想要使本国利益最大化,就少不了有才能的人出谋划策,统治者对人才的重视达到空前的程度。由此思想文化的解放也达到了空前的程度,百家争鸣,统治者愿意以高官厚禄来求一个贤才,各种文化思想在大地上冲击融合,造就了一段无比辉煌灿烂的历史。

有一个国家,在最开始也是十分重视人才,但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人才从他们本国流失,反倒是在远在千里外的异国发光发热。甚至于最后秦能统一天下,其基础有不少都是这些外来人才所奠定的。这个堪称“秦国最大外来人才基地”的国家就是魏国。

魏国真正建立是在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周威烈王封魏斯、赵籍、韩虔三大夫为诸侯,他们带着自己的人手脱离晋国,分别建立了魏国、赵国、韩国,史称“三家分晋”。周显王五年(前364),魏惠王从安邑迁都至大梁,此后魏国也称梁国。魏国在战国七雄中是实力极为强大的,尤其是在战国初年,这和统治者任用人才有着密切的联系。

魏文侯是在战国七雄中最先实行变法的。他积极改革政治,奖励军功和耕种,大力修建水利设施等,既发展政治也强大经济。尤其是积极任用吴起,实行军制改革,采取了武卒制,成功建立了当时十分先进的具有高度职业化的军事力量,所以南征北战,几乎就是无往不利。

除了吴起,还有李悝,他主持了魏国的变法工作和法制建设,影响了中国政治两千年。后来的秦献公,孝公、商鞅变法都是以魏国李悝变法为蓝本。

魏文侯还拜孔子的弟子子夏为师,将儒学的地位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成功收取了大批士人的心,是后世帝王尊儒尊孔笼络知识阶级的开始。除此外还有乐羊西门豹等能人辅佐,可谓是做到了真正的富国强兵。北上灭中山国,且对旁边虎视眈眈的赵国进行了打击,连败秦、齐、楚等国,开拓大片疆土,使魏国一跃为中原的霸主,是当之无愧的战国初期最强大的国家。而魏文候本人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上的策略,很为后世的帝王所推崇,是中国帝王的一个经典样本。

这段时期,魏国可以说是人才济济,但是盛极必衰,此后大量人才就开始流失。

首先就是为魏国建立巨大功勋的吴起,魏武侯即位后对其逐渐冷淡,导致田文、公叔痤等权贵开始明目张胆的排挤吴起,吴起眼看情势不对,生怕有性命之忧,于是另谋高就,去投奔楚悼王。这一员大将的出走,对魏国来说是巨大的损失。吴起到了楚国后同样积极进行变法,使得长久以来作为“蛮夷之地”的楚国势力剧增,于周安王二十一年(前381)大败魏军。

除了吴起这个大将,还有孙膑这位著名的军事家。孙膑与庞涓为同门师兄弟,但是庞涓却十分嫉妒孙膑的才能。彼时庞涓已然是魏国的大将,孙膑前去投奔自己的师兄,但是庞涓却害怕孙膑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于是以酷刑挖去孙膑的膝盖骨,并将其囚禁。后来孙膑经历千辛万苦终于逃出,投奔齐国,并大展身手。周显王二十七年(前342),孙膑的计策大败魏军,庞涓也在战败后自刎,魏国又失一位将才。

如果说孙膑是魏国在无意识中失去的人才,那么商鞅可就真的是白送给秦国的了。魏国的重臣公叔痤临死前向魏惠王推荐了公孙鞅也就是商鞅,甚至说:“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十分恳切的求魏惠王接纳他的意见,但是骄傲自满魏惠王偏偏不听他的话,认为商鞅只不过是个没什么才能的毛头小子,于是就让商鞅轻而易举地离开了。

商鞅在本国无法施展才华,正巧又了解到了秦国向各地发出的《求贤令》,十分心动,于是,决定前往秦国。秦孝公很热情地接纳了他,在听完他的见地后任命他为大良造,主持整个秦国变法事宜。最终的结果我们都很熟悉,秦国势力大增一跃成为一方霸主。

此后秦惠文王的得力干将,纵横家张仪同样也是魏国人,同样也在秦国大放异彩。秦昭襄王拜相范睢,他同样也是从魏国出走,落魄来到秦国但却一飞冲天。这几个人在秦国统一天下的霸业中至关重要,如果没有他们,也许秦国的统一大业就会晚来不少。这些人各个都是惊才绝艳,但是魏国却任由他们离开,实在是不明智。

魏国本来在战国时期有着最好的开局,但最终被自己想来瞧不上的秦国灭亡。人才能在秦国施展抱负,对这些人才是幸事,对秦国也是。当然,假设就算这些人才有几个没能够来到秦国,但以秦国的长远战略思想,称霸只是时间问题。借用《大秦帝国》中的一句话吧:“敬那大争之世!敬这小酌之时!”

标签: 魏国战国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这只臭名昭著的部队被日军追击 最终他们还是出手了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抗日战争,孙殿英,历史解密

    1937年10月7日早饭时分,16名日军骑兵,骑马自河北省灵寿县灵寿镇北岗村东穿村而过,他们来到村西山丘上,用望远镜进行侦察,发现正西二三里外的牛山和西南的黄山两个山头上,有国军的伏兵,日军骑兵一见,迅速掉头,顺河向北返回。在这里埋伏的,是冀北民军司令孙殿英部队的一个连。当时,孙殿英的部队虽然有一万

  • 北宋开国有明君名将为何不能一统天下?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北宋,宋朝,历史解密

    北宋的历代皇帝,除了最后的宋徽宗有些本末倒置,都算得上一代英主。当然,你不能奢望每一代都是唐太宗、宋太祖那样两千年罕见的明君,不过,从宋太祖算起,宋太宗、宋真宗、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宋哲宗,没有一个是昏君。至于南宋,昏君是多了一些,不过,像宋高宗、宋孝宗都还算不错。至于名将,宋朝历代都不乏名将。

  • 母亲问鲁迅:朱安有什么不好?鲁迅说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鲁迅,民国,历史解密

    鲁迅先生作为民国时期一代大文豪,为后人尊重与崇拜。他的家庭也因此受到了外界的关注,我们都知道,鲁迅先生一生有这么两个女人,那就是朱安和许广平。许广平是鲁迅先生自己的选择,这也是他喜欢的人,当初鲁迅还是许广平发老师,在许广平毕业的时候,志同道合的两个人选择在一起,他们没有正式结婚,而只是共同生活,因为

  • 明朝倭寇杀到南京城下,为什么大军不敢出战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明朝,历史解密

    明朝几十个日寇为什么会从浙江杀到南京城下?12万大军又为何惧怕不敢出战呢?这个问题有点复杂,牵扯很多方面。首先,我们要从明朝卫所制度来看。建立伊始,便在全国推行卫所制度。其实,卫所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兵营,不是战时组织,卫所军士世居一地,且耕且守,战时由朝廷临时调兵遣将,兵将分离,兵不识将,将不识兵。

  • 诸葛亮每次北伐,为什么要从祁山出来呢?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三国,诸葛亮,历史解密

    为什么诸葛亮北伐曹魏的时候一定要六出祁山?换句话来说,如果诸葛亮不六出祁山的话,是不是就没有机会了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一、诸葛亮六出祁山的必然性。首先我们要明白:诸葛亮其实是有自己的政治诉求的。这个政治诉求并不是直接把曹魏大本营给一锅端了,而是通过北伐来不间断地表明自己正统的地位

  • 江国:殷商至春秋时期中原民系在河南一带建立的一个诸侯国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江国,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江国为殷商至春秋时期中原民系在河南一带建立的一个诸侯国。国名又作“鸿国”、“邛国”,古读“gāng”音。这个国家以“鸿鸟”做为图腾。据《元和姓纂》、《通志·氏族略》等所载,江元仲,名恩成,字元仲,为伯益之三子,侍夏帝启为大理(主掌刑名之官),公元前1101年受封于江邑,并建立了江国。周代江国国都则位

  • 淮南三判是怎么回事?与司马氏有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淮南三叛,曹魏,历史解密

    淮南三叛发生在曹魏后期,因为司马氏的夺权专政,掌握军事重镇寿春的统帅先后发生三次反抗司马氏的兵变。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淮南三叛,分别为王凌之叛(251年四月)、毌丘俭文钦之叛(255年正月)及诸葛诞之叛(257年五月—258年二月)。三次叛乱皆为司马氏平定。之所以叫“淮南三

  • 汉和帝刘肇:中国历史上首位靠宦官成功上位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汉和帝刘肇,汉朝,历史解密

    一个能够从逆境中成功上位,而且又能够成功掌权、立于不败之地的皇帝,靠的除了是群臣的拥护、心腹的支持外,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跟自己的聪明睿智有着绝对的关系,正所谓千锤打锣,一锤定声,在关键时刻能够发表决定性的意见,对成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倘若是隔山买老牛,自然而然上位的机会就会大大缩水,甚至是一败涂地,

  • 芝佛院与明代著名思想家李贽之间有什么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芝佛院,明朝,历史解密

    芝佛院是湖北麻城阎家河镇龙湖北岸的一座寺院,明代著名思想家李贽辞官后,曾在此著书讲学。前来聆听的人群中,甚至有不少妇女,使得芝佛院的声名因为讲学活动和李贽得以威名远播。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李贽在朝廷为官,但是因为清廉,所以并没有多少积蓄,再加上他的原生家庭

  • 许褚被张飞重伤后,为何很少出征了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三国,张飞,历史解密

    所谓一物降一物,张飞就是许褚的命中克星。演义中,许褚和张飞大战过三次,一次更比一次惨,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第一次,诸葛亮出山第一战—火烧新野,诸葛亮放了一把火,曹军大败,死得死,逃得逃。张飞趁势掩杀曹军,忽见有一敌将,十分肖勇,连连砍杀了几个蜀军,张飞大怒,大喝一声:“俺燕人张飞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