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后期第一猛将文鸯,曾单骑退雄兵,他到底有多厉害

三国后期第一猛将文鸯,曾单骑退雄兵,他到底有多厉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986 更新时间:2024/1/21 16:33:09

文鸯其人,从小就不是好惹的主儿,看看这些评价,都是大写的赞

文鸯,又名文俶,因为小名叫阿鸯,所以人们才称其为文鸯,人送绰号“百人敌”。在很多史册之中,他都是被称为文俶的,比如《魏氏春秋》、《晋书》等。

说起这个文鸯,那还是个官二代、官三代,因为他的父亲、爷爷当年都是魏府的得力将领。出身于尚武之家的文鸯自然从小便对武艺极为精进了,据说他不但精通武艺,还擅兵法,一个人可以单挑一百个人,这也是他绰号“百人敌”的来历。

当然,如果只以此就将文鸯称为三国第一猛将未免草率,但在很多大家的评价中,我们却可以窥见文鸯之勇,“赵云、文鸯,出入万众,单枪匹马,所向无前”,这是《西园闻见录》中记载的。

而在《魏氏春秋》中,则有这样的记载:“钦中子俶,小名鸯。年尚幼,勇力绝人,谓钦曰:‘及其未定,击之可破也’。于是分为二队,夜夹攻军。俶率壮士先至,大呼大将军,军中震扰,钦后期不应。会明,俶退,钦亦引还。”

通过这一记载,我们似乎真的可以看到一个万夫莫当之勇的猛将风范来,其武艺、胆识都非常配得上“第一”的称谓。

不仅如此,再看看《资治通鉴》:“师使左长史司马班率骁将八千翼而追之,鸯以匹马入数千骑中,辄杀伤百馀人,乃出,如此者六七,追骑莫敢逼。”

怎么样?文鸯之勇已经帅出天际了,可以在八千骁将之中单人匹马出入六七次之多,让追的人都不敢再追,这气势何止是一个猛字呀,禁不住让人反手就是一个“赞”!

赵云为何被称为猛将,那就是当年为救少主,单枪匹马于曹军之中七进七出。文鸯于八千骁将之中出入六七次,和赵云真有一比了吧?谓之猛将是一点也不夸张了。

其实,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给予文鸯的总结还是非常高的:昔日当阳喝断桥,张飞从此显英豪。乐嘉城内应无敌,又见文鸯胆气高。

这就是文鸯,他是不是能称三国第一猛将我们暂且不论,只说这些评价于他,是不是称得上一个合格且受认可的猛将呢?

所谓生要逢时,看看文鸯的成名之战,就可以知道他有多厉害

当然,评价是一回事,要知道文鸯有多厉害,那还要看他的真行动。打开《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回,就有专门对文鸯的描写:文鸯单骑退雄兵。

“且说文鸯年方十八岁,身长八尺,全装惯甲,腰悬钢鞭,绰枪上马,遥望魏寨而进……原来文鸯军马先到,一拥而进,在寨中左冲右突,所到之处,人不敢当,有相拒者,抢搠鞭打,无不被杀。”

这一战,算是文鸯小试牛刀,为父亲文钦争尽了光,让司马家吓破了胆,令邓艾威风扫地。一个年仅十八岁的少年,恰如初生之虎,一战成名。

当然,这只是一次出场戏。文鸯真正于三国定位的战争远不止如此,比如最为著名的大战秃发树机能

这时的文鸯已经由魏营转而服务于司马家族,西晋也取代了实质意义上的三国之势。可西晋西北的鲜卑族却突然做强做大起来,首领秃发树机能,几乎就是一个原始状态的异人类,有评论说他“豺狼生性本猖狂,聚众咆哮敢肆殃”。听着就很可怖,对不对?

秃发树机能不只是猖狂残暴,而且还欲壑难填,一直在对西晋边境入侵,以至让司马家睡卧难宁。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文鸯被司马炎派了出去平定秃发树机能。事实上,文鸯在司马家并不受厚待,可能为了改变自己的现状,文鸯对此战就更为注重。

前面说过文鸯不只武艺好,还擅兵法。所以他专门打造了扁厢车打入秃发树机能的队伍之中,再加之自己的百人敌之勇,打得秃发树机能的人马节节败退。文鸯紧咬不放,两军相战一天一夜,秃发树机能直接被打怂,文鸯斩获二十多万俘虏。

这一战几乎可称得上文鸯在西晋的名片推荐之战,让举国无人不晓,无人不知,一提文鸯其人,那都会禁不住点头称赞。

其实也就是因为这一战,后来人才真正认识到文鸯的能力,从而文鸯成了众人眼里的“三国第一猛将”。可问题是西晋与当时三国鼎立的时期已经相对错开,某种程度来说,它算不得三国众将之中的一位了。

又或许说,当三国众英雄大浪退尽的时候,文鸯才姗姗来迟。在没有对手的情况下,他显然就成了那个时代的第一猛将。但若真要将他与赵云、关羽吕布等人对比,这还真不容易看出谁第一,谁第二来,你说呢?

了解了文鸯,不仅要让人感慨:生当逢时真是一件技术活。当年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等人生于那种乱世,几乎每时每刻都在产生战斗英雄。所谓时势造英雄,不就是如此吗?文鸯赶在了时代之末而来,失去对手也就没比拼争取第一的烦恼,只好寂寞地自称“第一”了。

参考资料:《三国演义》、《魏氏春秋》

更多文章

  • 他一生只献了1计,打了1场战,却改变了司马懿和诸葛亮的命运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司马懿和诸葛亮的最后一战,诸葛亮死后对司马懿用的最后一计,司马懿与诸葛亮十大经典故事

    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主人公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一身出了一个计谋,打了一次败仗,却深刻地改变了诸葛亮和司马懿的命运,同时也改变了历史,也正因为如此,他被世人所记住,他就是马谡。说到马谡,可能大家第一印象想到的就是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但是实际上马谡的人生并不完全是这样一个失败的画面,还有另外一个高光时刻,

  • 刘邦麾下有个小兵,抢到一块碎肉而封侯,后裔显赫千年并统一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刘邦刚起兵时的将领,刘邦封侯一览表,刘邦手底下的名将

    各位朋友下午好!子渊之前曾介绍过许多古代名人后裔的故事,引发了读者的强烈兴趣。相对而言,这些显赫家族之所以能够崛起和兴盛,其先祖大多是一时人杰,然而历史上却有一个显赫家族不在此列,其先祖纯粹靠好运气获得地位,进而改变了自己和子孙后代的命运。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持续四年的楚汉之争终于迎来终局,

  • 东吴乱象谱之孙鲁班:不应被历史忽略的东吴初代公主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上的东吴和演义里的东吴,孙权与孙鲁班,三国历史孙鲁班

    纵观历史,尽管古代女子的地位远不及男子,但依然不乏一些奇女子登上了许多男子都无法企及的高度。比如一手推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冯太后、一代女皇武则天,都是其中的佼佼者。不过也有一些女性,例如西晋的贾南风、晚清的慈禧太后,上位执政纯粹是为了一己私欲。前一类女性的功绩为世人肯定,当称“女中豪杰”,后一类则引发

  • 如果早逝的是诸葛亮,主导蜀汉的是庞统,会改变蜀国的命运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庞统和诸葛亮谁对蜀国帮助大,庞统和诸葛亮在蜀国哪个职位高,庞统之死跟诸葛亮有关系吗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曾经评价诸葛亮:“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意思就是说诸葛亮在治军,治民上都有一定的本事,只不过不善于奇谋,在北伐中原的时候,遇到善于防守的司马懿,将诸葛亮克制得死死地,致使蜀汉多次北伐都以失败告终。如果是由庞统率领北伐的话,不一定取得成功,也不一定比诸葛亮取得的

  • 三国最狡诈的谋士,先后设计击败吕布、曹操、马超,活了七十六岁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马超和吕布,三国最顶级的十大谋士,金枪吕布银枪马超

    当时吕布杀死了董卓,控制了朝廷,董卓的手下都害怕吕布的威名,于是都准备逃跑。结果贾诩劝住了他们,并且要求他们立刻回攻吕布,结果吕布被打的大败,王允被杀死了,吕布也逃跑了。这只是贾诩小试牛刀的一次,后来贾诩投奔了张绣。张绣和曹操交战,曹操的军队撤退了,张绣想要追击,贾诩不让张绣追击,结果张绣被曹操击败

  • 此人本是蜀汉重臣,史书却不为其单独立传,原因说来有些唏嘘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上真实的蜀汉重臣,蜀汉重臣李福,三国时期的蜀汉重臣

    提及三国时期的蜀汉政权,有着太多太多谜团无法破解,这个唯一一个不设史官的政权也引发了后世学者的强烈兴趣。刘备为什么要攻打东吴?诸葛亮北伐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刘禅并非昏君,那为何还要重新宦官黄皓?这一系列的问题,最终都随着蜀汉的消亡而隐匿在历史长河之中。至于蜀汉官员而言,他们在历史上的痕迹也远不如曹魏官

  • 天下女人那么多,吕后为何偏选外孙女当儿媳?来看看易中天怎么说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百家讲坛易中天说吕后,易中天吕后,吕后为何令外孙女嫁给舅舅

    虽然刘盈之后确实按照吕后的话去做了,但是显然他对年纪比他小很多的张嫣并不感兴趣。那么,天下女人那么多,吕后为何偏选外孙女当儿媳?这其中的原因易中天已一语道破——是因为刘邦去世后,大汉江山不可控因素太多,吕后心里恐慌,害怕权力外落,必须要做的就是借助一切力量来保住江山,哪怕牺牲子女幸福。朝堂不稳,刘盈

  • 三国武功最高的牛人,培养了3个徒弟,一个杀了典韦,一个是赵云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三国中谁武功最厉害前十名,三国正史里谁的武功最厉害,三国历史上真正最厉害的武将是谁

    张任:屠杀庞统、吓坏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张任在刘璋手下效力,这个人有勇有谋!镇守雒城时,张任就告诉自己的将领,城外有个很关键的小路,并且还带人去驻守,果不其然刘备带领的兵马真的在这里经过!不仅如此,他还先让魏延安全通过,之后就对刘备的军统庞统进行射杀。后来将魏延等军队打败之后,才肯撤退!之后诸葛

  • 东汉为何建立之初就根基不稳?隐患早在西汉就埋下,但却无法解决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东汉从哪一年开始衰落,为何西汉灭亡后还能建立东汉,东汉衰亡的4个原因

    众所周知,汉高祖刘邦入关后“约法三章”,依靠乡贤涵养民力,有效地巩固了自身统治基础,最终击败项羽赢得天下,高祖之后的汉朝统治者“无为而治”,成就了辉煌盛世“文景之治”,但从汉武帝时起,这一统治模式开始面临挑战——随着西汉社会的发展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推行,地方豪民势力逐渐上升,最终取得了对社会

  • 东吴乱象谱之陆逊:毫无过错却没能善终的末任大都督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东吴大将陆逊简历,东吴陆逊以后谁是都督,陆逊在东吴国内地位

    放眼三国时代,有无数风流武将先后登上过历史舞台。不过在后世,却只有七员名将得到了统治者的真正认可。唐建中三年(782年),颜真卿向唐德宗提议,列古之名将六十四员入武成王庙从祀,其中三国时期名将分别为张辽、邓艾、张飞、关羽、周瑜、吕蒙和陆逊。在这七位古之名将中,陆逊无疑是最亮眼的。他本是一介书生,凭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