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东汉为何建立之初就根基不稳?隐患早在西汉就埋下,但却无法解决

东汉为何建立之初就根基不稳?隐患早在西汉就埋下,但却无法解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851 更新时间:2024/3/20 14:14:39

众所周知,汉高祖刘邦入关后“约法三章”,依靠乡贤涵养民力,有效地巩固了自身统治基础,最终击败项羽赢得天下,高祖之后的汉朝统治者“无为而治”,成就了辉煌盛世“文景之治”,但从汉武帝时起,这一统治模式开始面临挑战——随着西汉社会的发展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推行,地方豪民势力逐渐上升,最终取得了对社会底层的控制权,原有的朝廷-乡贤治理模式被架空后,土地兼并、奴婢、流民等一系列社会问题随之引发。事实上,王莽篡汉所推行一系列改革新政的背后,就是对解决这些问题的一次尝试。王莽人亡政息后,雄才大略的东汉光武帝刘秀也未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因此,东汉王朝自建立起就有着覆灭隐患存在。

一、豪强阶级的诞生与成长

秦汉时期,伴随着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建立,地方上原有的宗族组织势力被打碎削弱,一个个自给自足的自耕农小家庭构成了封建王朝最基础的统治单元,中央政府通过向下层层任命的官员最终直接控制了天下,可以行之有效地向百姓征收赋税、征发劳役,中央政权的控制能力与动员能力也由此得到了最大保证。但是,王朝统治者也明白将社会永远保持在分散的自耕农小家庭组成的状态上是不可能的,这种状态违反了经济发展规律,小农家庭自给自足的同时也意味着生产效率低下,在生态技术条件不变的前提下要想提高生产效率,就必须集中大量人力。

如此一来,拥有大面积农田、以血缘为纽带,能够进行集约生产的大型家族,就在农业生产竞争中占据了优势。如果国家不主动干预,分散的小农家庭自然而然地会趋向这些有着血缘联系的大家族,从而形成更大的地方势力集团,即所谓的“豪强”。豪族们集聚了众多人口后,逐渐发展壮大后,不可避免地动摇了封建帝国统治基础,在地方上,豪强势力宗族强大,武断乡曲,兼并土地,役使贫民,不断瓦解小农社会从而危及帝国,这也是民间社会势力变相地在向中央政府控制进行直接的挑战。

自“文景之治”时起,西汉统治者已经意识到地方豪强势力的危险性,打击豪强成为了西汉政府长久性的政治国策。为了有效打击地方豪强维护统治,汉武帝大规模任用酷吏,设刺史,直接打击不法豪强,这只起到了一定效果。为了更加有效抑制豪强势力发展,汉武帝颁布《迁茂陵令》,史载“世世徙吏二千石、高訾富人及豪并兼之家于诸陵”,实行“徙陵”制度,将各地豪强迁移故地,使之不能继续发展壮大。皇帝陵园的奉陵邑虽然越来越多,然而豪强兴起的大势却已无法扭转,社会稳定加之经济发展,地方“豪强”势力也越来越多,西汉政府不得不面对豪强屡禁不止的现实。汉元帝继位后,开始对地方豪族势力进行妥协退让,迁徙豪强的徙陵制度也宣告终止,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央朝廷同地方豪族之间矛盾,但同时也助长了豪族势力的发展。

二、王莽的“曲线救国”式改革

豪强发展强大后,不断兼并土地,役使贫民,瓦解小农社会,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大量自耕农破产沦为无地佃农或者奴碑,更有甚者成为叛乱流民,这也是西汉中后期统治者所面临的最棘手问题,王莽篡汉与东汉成立也正是这一矛盾积累的最终结果。王莽上台执政后,要想长久安定地统治下去,第一要务就是解决这一严重社会问题。若是政府出手直接限制豪强兼并土地,只会引来地方豪强的强烈反对,西汉时期这种做法带来的后果历历在目,王莽只能曲线救国,采取“王田”、“私属”等措施。

新朝“私属”制度并不是通过限奴以及直接没入的途径来解决豪强奴婢问题,而是从西汉时期已有的“私属”式放免途径进行改良,从而得出切实可行的奴牌问题解决办法。王莽沿用和推行社会上已有和西汉律法中主人放免“为善”奴婢为私属和庶人的一贯模式,同时剥夺奴婢拥有者的自主放免权,并以国家诏令形式强制放免所有奴脾为“私属”。相应地,王莽保留奴隶主人在一定时期内对“私属”的其他所有权利,如监督权、再收权和“事之如奴婢”等权利。王莽的改良是使奴婢在国家诏令的庇护下无条件地获得“私属”身份,然后再经过“私属”阶段的过渡,从而逐渐实现由奴婢向庶人的彻底转变。

为了保障这一方式的成功,王莽规定奴婢“不得买卖”,这也是对原有私属模式的一种创新,意在彻底避免庶人再次沦为奴婢。王莽的奴婢改革之所以与“王田”改革同步进行,是因为他深刻认识到了土地兼并与奴婢问题的内在关系,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奴婢问题,必须同时解决土地兼并问题。王莽颁布的王田私属模式是当时群儒群策群力的结果,王田制脱胎于《周礼》,由国家颁布法令禁止土地买卖,人人都可依此获得土地,无地者也可以从国家“王田”领取,这意味着国家拥有土地所有权。

王莽新政举措直接影响到地方豪强的切身利益,国家诏令强制放免所有私奴婢为“私属”,使得豪强失去本来作为自己私有财产组成部分的奴婢,王田制又使部分地主的土地所有权被剥夺。即使地权不受剥夺,由于国家土地禁止买卖,奴婢被放免为“私属”后又禁止自由买卖,也就出现了豪强有地而无人耕种的现象。此外,由于“王田制”规定土地不许买卖,而有土地买卖需求的又不止豪强地主,还有众多处于上升阶段的小农家庭,他们有能力自由购进土地,那些破产的自耕农家庭也需要自由出卖土地,换取钱财维持生计。“及坐卖买田宅奴婢,铸钱,自诸侯卿大夫至于庶民,抵罪者不可胜数”现象的出现,宣告王莽“托古改制”并依靠儒学解决社会矛盾的想法告破,两汉之际的社会大动荡由此开始。自觉自身利益受到损失的各社会阶层如豪强、州郡长吏、百姓乃至奴婢群体四处并起,共同声讨王莽,各地豪强纷纷举着反抗大旗,招兵买马反抗新朝统治。

三、后王莽时代的豪族权威

这一时期,本就掌握优势的豪强势力更加壮大。王莽倒台后,各地反军内斗夺权,地方豪族首纷纷聚众自保,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战乱破坏性,但又更加助长了豪族实力与凝聚力。豪强势力打着保护乡里的名号,继续发展壮大。由于乡里是豪强作为社会势力的根基所在,豪族自然会对其世居乡里社会秩序进行维护,战乱时豪族往往利用其强大宗族武装保护乡邻免受战祸之苦,而这正是豪强大族在地方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表现。两汉交际之时,豪强在乡里聚落上,将宗族、宾客、乡众聚拢,利用“营(壁)”的组织形式与之结成生存共同体。乡邻民众之所以会投靠这些地方豪强,除其的确具有强大实力外,还与其家族在此地累世积累的权威有关。

豪族在乡里形成权威后,自然也就取得了对乡里社会秩序的支配权,这种支配权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豪族对其宗族成员的活动和财产具有绝对控制权;第二,战乱时豪族可凭权威号召乡里作为自身武力;第三,豪族依靠乡里支配地位纵横乡里,打着以“义”复仇的名号,可以拒绝官府干涉。豪族正是在两汉交际战乱之时,凭借在乡里的权威,对所在地方郡县官员产生巨大政治影响力。光武帝刘秀统一天下进行“中兴”时,不得不面对这一现实,即社会上遍布大大小小对各自乡里具有支配力的地方豪强,地方官员对其也无能为力。

值得关注的是,东汉创始者刘秀本身就是南阳地方豪族出身,帮助他夺得天下的武将文臣(如云台二十八将),也多是地方豪族势力代表。毫不客气地说,如果没有南阳豪族集团与河北豪族集团的支持,刘秀能否平定各方并登基称帝都是个未知数。就以刘秀一统天下为例,也是他在征服各地豪族的基础上而实现的——刘秀为解决豪族坐大并危及统治的局面,率军征讨不服豪强的同时,也用官爵俸禄对进行招降纳叛。刘秀能够对昔日对手给予最大的宽容,这些做法虽然令东汉成立初期的中央政府军事力量强大,但实际上却组织松散,缺乏稳固深厚的社会基础,东汉历代皇帝权威与号召力因此先天不足。

自西汉中后期起,地方豪强壮大所带来的土地兼并问题、奴婢问题日益严重,西汉因无力解决被王莽篡夺,王莽建立的新朝试图用儒家理想主义“托古改制”,但也因损害到社会各阶层切身利益,导致自身信用破产。两汉交际动荡时期,本就强大的地方豪族乘机凝聚乡里,成为东汉政权统治基层的基础,而这一份先天不足的隐忧,致使东汉王朝根基不稳,最终不亡于黄巾,而亡于豪强。

参考资料:

《秦汉帝国史研究》《汉代豪强经济的历史地位》

更多文章

  • 东吴乱象谱之陆逊:毫无过错却没能善终的末任大都督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东吴大将陆逊简历,东吴陆逊以后谁是都督,陆逊在东吴国内地位

    放眼三国时代,有无数风流武将先后登上过历史舞台。不过在后世,却只有七员名将得到了统治者的真正认可。唐建中三年(782年),颜真卿向唐德宗提议,列古之名将六十四员入武成王庙从祀,其中三国时期名将分别为张辽、邓艾、张飞、关羽、周瑜、吕蒙和陆逊。在这七位古之名将中,陆逊无疑是最亮眼的。他本是一介书生,凭借

  • 诸葛亮与司马懿死前最后一斗,千年后结果揭晓,仍是前者略胜一筹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诸葛亮死前和司马懿最后的争斗,诸葛亮和司马懿正史胜负,诸葛亮和司马懿交锋记录

    为了防止自己的墓穴被挖掘,司马懿想出了一条计策前几年有一本名为《鬼吹灯》的网文大火,有很多人就是通过此书对“盗墓”这件事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本书的一个吸引人之处就是真假混杂,有很多内容是真实的历史,有很多则是出自于作者的杜撰。其中提到,曹操为了筹措军饷,专门组织了一支队伍,称为“摸金校尉”,到处盗掘坟

  • 弘农杨氏靠什么在中国显赫上千年?都说只因祖上得到项羽一样东西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弘农杨氏现在的后人,弘农杨氏与神农氏的关系,史上最牛的杨氏

    除此之外,诸如声名显赫“王与马,共天下”的琅琊王氏,以李渊、李世民为代表的陇西李氏之外,还有一个曾荣耀了千年之久的弘农杨氏。弘农是一个地理名词,西汉时期设置的一级行政管理机构,主要管辖黄河以南、宜阳以西、陕西渭河下游关中平原南岸等地区,而弘农能够被世人所熟知,还要归功于弘农杨氏的功劳。弘农杨氏的始祖

  • 长城2000年稳如泰山,秦始皇到底用了什么黑科技?说出来你都不信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秦始皇的三个黑科技,秦始皇长城用什么建的,秦始皇长城建成了吗

    这个问题背后的答案是比较复杂的,在说到这个问题之前,先来说一下长城的发展过程。长城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军事防御工事,并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跟大量的城、障、亭、标结合而成的防御体系。它也并非一直都叫长城,在不同时期、地域都有不同的称呼,始于春秋战国的叫法“长城”是最通用的一个。它还是

  • 三国最完美的男人,一生毫无污点,如今留有三十万后代在邻国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三国中最痴情的三个人,三国的十大美男子,三国中最厉害的男人

    那么,三国完美先生是谁呢?公布答案,他就是刘备的师傅---卢植。卢植老家涿郡涿县,刘备跟他同乡,曾师出于卢植。但卢植出身于几代博士的书香门第,刘备先祖中山靖王,几代人后差距更明显了。老话常说富不过三代,权势同样适用。而以文化传人,则数千年都能源远流长,千史留名。卢植出自名师调教,如太尉陈球、大儒马融

  • 王莽在为官的时候深受爱戴,为什么登上王位没多久就被推翻诛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王莽是怎么失去王位的,王莽接受了谁的传位,王莽当皇帝为啥不被正史承认

    后来汉元帝驾崩了,汉成帝继承了王位,因为王莽之前的名声很大,汉成帝对王莽给予了重用。但是汉成帝死了以后,汉成帝的侄子汉哀帝继承他的王位,它的祖母傅太后与丁皇后这些亲戚就得势了。王莽看到形势对他非常不利,他就辞官隐居了,在家长期闭门不出,变得十分安分守己。汉哀帝后来也驾崩了,汉元帝的皇后王政君,于是以

  • 这座遗址历时千年,曾被秦始皇修建离宫,还是著名长安八景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秦始皇皇宫遗址,秦始皇帝陵考古遗址,秦始皇陵地下宫殿全景

    在西安就有这么一座当时秦始皇的离宫,还是著名长安八景之一“曲江流饮”的发源地,曲江流饮是在唐朝,当年唐明皇每年两次都会在此宴会群臣。进士们考试及第后,经常会成群结伙到曲江大摆宴席,饮酒作乐。现在经过重新修整,已经变成了一座著名公园,它就是曲江池遗址公园。位于西安南郊曲江风景带的曲江池遗址公园,北接大

  • 上古传奇:寒浞篡位,夏朝的统治被中断了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揭秘寒浞的篡位史,夏朝如何打败寒浞,寒浞统治夏朝哪些地方四十年

    后羿取代了相,正式自立为王后,自恃射箭技艺无人能敌,足以震慑四方,便以为可以安享太平了。于是,他也跟太康一样,过起了骄奢淫逸,纵情于酒色的日子,甚至,比太康还有过之而无不及。他还亲小人,远贤臣,对武罗、伯因、熊髡、龙圉等能臣的劝谏不予理睬,却对狡猾奸诈的寒浞委以重任。寒浞为东夷族伯明氏的后人,其祖先

  • 殷商崛起之葛伯仇饷分析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殷商葛伯仇事件分析,葛伯仇饷翻译,殷商到底是怎么崛起的

    一日,孟子的高足弟子万章心急火燎地去拜会老师,因为他所属的宋国周围,日益强大的齐楚两国已经虎视眈眈。孟子用葛伯仇饷的故事宽慰他,一句“齐楚虽大,何畏焉?”再次向世人展示了君王仁政的重要性,同时,将千年前一次历史之战铺平在眼前。一、伯益之子相传伯益协助大禹治水多年,左准绳,右规矩,定山川,图博物,察民

  • 战国七雄的GDP排名怎么样?放在今天相当于那些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战国时期七雄实力排名,战国七雄谁最富裕,战国七雄综合国力对比

    这个问题有点意思。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期间,世界主流发达国家开始把GDP当做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量的主要工具。而GDP说的是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一年内商品劳务的货币表现。如果把GDP和人均GDP标准放在战国时期,大约会是怎样的情况呢?其实,总量和人均两个水平上,应该是基本一致的。[var1]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