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渊的两个宠妃曾多次陷害李世民,李世民即位后,她们结局如何?

李渊的两个宠妃曾多次陷害李世民,李世民即位后,她们结局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3759 更新时间:2024/1/19 2:00:36

在这样的态度之中,除了对李世民政绩和能力的认可以外,还有对太子李建成和皇子李元吉的摒弃,就比如在《旧唐书•高祖二十二子传》史臣曰:“建成残忍,岂主鬯之才;元吉凶狂,有覆巢之迹。若非太宗逆取顺守,积德累功,何以致三百年之延洪、二十帝之纂嗣?”大概意思就是太子李建成残忍无德,没有当君主的才能,而李元吉凶恶力狂,也是一个祸患。“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忍辱负重为国着想的做法,虽然可能有些夸张,但是对待李世民杀害两位手足这件事却是表现出肯定的意思。

从“玄武门之变”中我们也能看到李世民作为上位者的杀伐果断,那么在李世民即位后,是如何对待父亲后宫中曾陷害过自己的妃子们呢?这两位妃子都是唐高祖李渊的宠妃,一位是德妃,一位是张婕妤。要想知道她们和李世民之间的矛盾,还要从唐高祖在位时期说起。

在史书中对二人和李世民之间的矛盾有过较为详细的描述。大致介绍二人为唐高祖晚期最为受宠的两位妃子,她们的受宠程度已不仅仅限于后宫,所谓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家中亲戚分事宫府。而尹德妃还为唐高祖李渊生下儿子酆王李元亨

李世民军功甚高,在前朝颇具威望。这使得太子李建成十分担心自己的地位终有一天会被其取代,于是伙同前朝后宫处处针对李世民,这后宫里的帮手,就是尹德妃和张婕妤。而这两位妃嫔也为了自己的利益和地位,与太子李建成、皇子李元吉达成共识,常在唐高祖李渊面前构陷李世民,也曾使用奸计谋害李世民。

尹德妃的父亲尹阿鼠十分嚣张跋扈,当时还是秦王李世民的属官杜如晦骑马路过尹阿鼠门前,尹阿鼠竟因为杜如晦未曾在他门前下马就将杜如晦打了一顿,杜如晦的手指都被打断一根。但是李世民还没来得及为杜如晦讨回公道,尹阿鼠就让女儿尹德妃恶人先告状,去唐高祖面前诬告杜如晦欺辱他的家仆。

听到如此说法的唐高祖十分生气,责骂李世民,说他连自己的嫔妃都敢欺负,更不要提普通百姓。李世民多次辩解但是都没有得到唐高祖李渊的信任。

而张婕妤更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主儿。李世民和张婕妤之间的矛盾,记载中较为详细的是争土地。秦王李世民将良田赏给淮安王李神通,而张婕妤此时也在宫中向唐高祖李渊为其父求良田,等唐高祖赠田的手诏下来时,李神通早已先得到了,不愿意拱手相让。

张婕妤眼看着煮熟的鸭子要飞,自然是不愿意,但她也没有找李神通的麻烦,而是将矛头直指李世民,向唐高祖李渊告状,说李世民夺走了李渊下诏要送给其父的土地,故意扭曲了事实。可想而知李渊听到这样的事情有多么气愤,身为皇帝下诏,却被儿子转头改变,在张婕妤的口中,李世民这样的行为可以算得上大逆不道了。

而在“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就曾向唐高祖李渊告发尹德妃和张婕妤与李建成李元吉联合起来谋划嫁祸他,甚至说“玄武门之变”的导火索,有关太子李建成淫乱后宫嫔妃之事也和这二人有关。但是在“玄武门之变”后,却再也找不到有关这两位妃子的记载了。

但是我们却可以通过当时一些事情的佐证,来猜测一下这两位妃子的下场。首先是这二人的地位肯定不如从前,但偏偏李渊还在世,还当了九年的太上皇,那么这两位妃子跟着李渊,李世民应该不会下死手,毕竟还要给父亲一个面子。

这其次是“玄武门之变”到底都处置了什么样的人,首先是太子李建成和皇子李元吉,再其次就是他们的儿子。对其他人,甚至是李建成的属臣,李世民都没有对他们实施打击报复,李世民也借着这样一份“宽容”,开始了他的“贞观之治”。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树立自己的仁德形象,他也不至于一定要处置后宫的两位妇人。

最后,就是无法确定史料是否为真,李世民并非是凡夫俗子,后宫里的宠妃难道会看不出李世民的能力吗?又或者说,她们真的敢如此陷害一位有军功、有能力、有威望的秦王殿下吗?史料记载的真实性存疑,那就也有可能李世民和两位妃子之间并没有那么大的矛盾,也谈不上处置了。

更多文章

  • 李渊起兵只有三万,为何能七年内一统天下?原来占据天时地利人和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渊起兵时有多少大将,李渊为啥起兵,李渊起兵反隋纪实

    出身关陇,名门望族,有号召力。李源是关陇门阀中的重要一员,起事后得到了关陇势力的支持,这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可以说,出身上得天独厚,有利于聚集人心,号召力强。占据太原,有地利优势。李源从太原起兵,之后控制关中,在地利上占有优势,拥有险关要隘易于防守,然后出关各个击破,一统天下。李源的儿子们都很能干。

  • 李世民艺高人胆大,18岁率五百精骑破强敌,被高人引为知己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16岁李世民的军事能力,李世民真实战斗力,李世民生平年度战绩

    公元616年,河北山西遇百年大旱,百姓流离失所。隋炀帝又大兴土木,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惨剧。河北农民魏刀儿揭竿而起,起义军很快发展到十余万人,声势浩大,攻州夺县,一时朝野震动,隋炀帝诏令李渊消灭这股武装力量。李渊与副将率五千兵马,与魏刀儿的部将甄翟儿战于西河。义军人数达五万之众

  • 武则天长女夭折之谜:是王皇后害死的,还是武则天捂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武则天的儿子死了武则天伤心,武则天皇后被处死,武则天长女安公主

    武则天共有两个女儿和四个儿子,四个儿子中两个太子、两位帝王;小女儿更是家喻户晓的太平公主。唯独长女安定思公主(麟德元年追封为安定公主,“思”为谥号),似乎没能在武则天这位母亲的影响下有什么过人之处,毕竟刚出生不久就夭折了。但也就是这个在襁褓中就夭折的女儿,给武则天带来一个契机。要想了解这段历史,还要

  • 告别隋唐小说,真实中的宇文化及,竟然如此平庸?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隋唐的小说哪部比较好,隋唐宇文化及被杀是哪一集,隋唐开局亿万大礼包小说最新章节

    首先我们先来首先介绍下宇文化及这个人的背景,宇文化及的父亲宇文述是一个十分受皇帝宠幸的大将军,后来去世之后。宇文化及理所应当地承袭父亲在军中的爵位,然后正式开启了自己的军旅生涯。宇文化及虽然在出身上高于别人一筹,不过在实际的能力方面,顶多只是个不学无术的贵族子弟,担当不了什么大任。当时受到了李渊等人

  • 颜真卿:他不仅是书法家,还是一位被奸臣所陷害的忠烈千秋名臣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古代书法家颜真卿简历,颜真卿一生主要事迹,中国名人评价颜真卿

    颜真卿: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近期,台北故宫博物院将颜真卿的《祭侄文稿》送去日本,举办“颜真卿及其时代书法特展”,此举引起很多国人的愤慨,其中除了担心这上千年的纸质文物受损外,更多的是这珍宝里面所蕴含着的民族情结。因为这是颜真卿为抗击强敌英勇捐躯的侄儿所书写的祭祀文稿。《祭侄文稿》是唐代大书法家颜

  • 联姻竟成社会流行风尚:唐代受追捧的五姓七家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唐代望族五姓七望,唐代五姓七家是什么,唐朝的七姓十家

    经过南北朝时期的战乱,门阀士族逐渐走向了衰落,但在唐朝他们仍然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力。唐代士族以五姓七家为贵,即太原王氏、陇西李氏、赵郡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他们人才繁茂,门第颇高,当朝的高官勋贵都以与五姓联姻为荣,是当时社会流行的风尚。贞观时,唐太宗李世民命吏部尚书高士廉等人刊

  • 隋文帝为什么要放弃已经使用数百年的长安城而另筑大兴城?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隋文帝为什么弃汉长安城,隋文帝为什么要迁都大兴城,隋文帝对汉长安城的评价

    开皇二年(582年),隋文帝在汉朝长安城东南的龙首原上修筑了规模空前的巨大城市并定都于此,即大兴城。唐朝建立后继续定都于大兴城,只是将大兴城改名为长安城,即隋唐长安城。奇怪的是,汉朝长安城在隋文帝修筑大兴城之前已经使用了数百年,包括隋朝之前的北周都是定都于此。既然如此,刚登基的隋文帝为什么要放弃已经

  • 唐朝女道士爱上和尚,写下一首告白诗,将思慕之情写进骨子里,惊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一个和尚的凄美爱情故事,古代隐含最深的爱情诗,唐代僧人最美一首诗

    唐朝,一个极富浪漫的时代,经济繁荣,文化奔放,人才辈出,诗歌,则是这个时代的代名词。关于唐朝的诗人,我们都能举出几个人名来,但大多数都是男性,若要问到唐朝著名的女诗人,你知道几个呢?今天我们就要介绍一位才情极佳,遭遇特殊,一生充满悲情基调的唐朝女诗人,也是名扬全国的才女——李季兰。大约在公元713年

  • 造反于大唐盛世,游走于权力之间,安禄山为何如此自信?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安禄山为什么能撼动大唐,安禄山为何反叛大唐,大唐安禄山个人简介

    首先我么要先来大概为大家介绍一下安禄山这个人物,安禄山的家世相对复杂,母亲是个巫婆,大概充当着算命先生这样的身份,从小父亲就不知踪影,长大成人后,成为了一个长期在商场中浮沉的商人。后来机缘巧合,踏上了影响自己一生的军旅之路,在军队中表现突出,受到了张守珪的赏识,被张守珪认作是干儿子,另外这里还要提到

  • 蜀汉灭亡时,还有姜维复国,为何司马炎篡魏,曹操后代却无人反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姜维为什么在蜀汉灭亡后复国,姜维复国之计为何失败,如果曹操还在司马炎还敢篡位吗

    须知曹操生了25个儿子,却在曹魏国亡时,曹操的后代,竟没有一人站出来反抗司马氏。就更不要说,那些群臣们了。那么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一、历史潮流造就皆知三国时期,是门阀士族们的天下。对此,即便如曹操也是无可奈何。比如,为啥陈宫反了曹操,迎吕布入兖州?就是因为陈宫身为兖州士族的代表人物,当初就是他,强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