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鳌拜执掌四十万雄师,面对康熙的诛杀咋不发难?专家:看他效忠谁

鳌拜执掌四十万雄师,面对康熙的诛杀咋不发难?专家:看他效忠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85 更新时间:2024/1/28 5:24:12

“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为君王分忧最后功成身退大概是古今人臣最高的理想。然而历史上很多君王却是可共谋天下,不可共享天下的主,权势过大的下属大多都是遭遇了鸟尽弓藏的命运,实在令人惋惜。

01

在金庸老先生所著的小说《鹿鼎记》中,鳌拜早期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反派人物,覆灭了庄家,专门与正义对着干,让人恨不得生吞活剥了他。然而“邪终究不能胜正”,在小说里,鳌拜最后的结局是被康熙和韦小宝共谋拿下,最终为自己的恶行付出了代价。正是因为《鹿鼎记》的原因,鳌拜这样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

▲鳌拜画像

电视剧《康熙王朝》中,鳌拜同样扮演着一个反派的角色,其权势甚至已经盖过了年轻的康熙一头。可是有一幕情节令人费解,那就是康熙经过数年的隐忍谋划后,竟然只是由一群毛头小子就拿下,并击杀了战场上英勇无敌的鳌拜。

要知道鳌拜可不是尸位素餐之辈,他是真正跟随努尔哈赤创业的一代,刀光剑影的沙场、千军万马的大场面都经历过来了,康熙的这点把戏在他面前只是小孩子过家家。很多人把鳌拜比作曹操司马懿,他就是这个时代的枭雄,他手中的权柄足以架空皇帝。

▲康熙青年剧

令人不解的是,鳌拜掌握且坐拥四十万雄师,但在面对康熙的诛杀时,竟然不选择发难,而是引颈就戮。要知道,凭他当时的实力,要是一狠心一跺脚刚刚建立的清王朝覆灭就在眨眼之间。那么,选项一是任人宰割,选项二是放手一搏,而且这时候成功的可能性还很大,尤其是此时百姓本来就没有归附满清,鳌拜如果拉起反清复明的大旗绝对能得到很多支持,一旦成功就是九五之尊,为什么鳌拜就这么放弃了呢?对此专家则表示,你看他效忠谁。

02

我们不妨从头理一理鳌拜的经历,从中就能找出端倪。鳌拜出生于将门世家,跟随着努尔哈赤一同戎马一生的人物,而且到了康熙时期其资历已经是四朝元老。鳌拜对满清窃取江山立下过赫赫战功。如果说明朝有孙承宗那满清永远没有取得天下的机会,那么满清如果失去鳌拜同样会失去这个机会。

▲努尔哈赤剧照

当时满清趁着明朝国内连年灾害频发,起义不断而分身乏术时开始扣关,和李自成“里应外合”迅速打得明朝支离破碎,而且士气正盛的清军,面对已经快发不起军饷的明军自然所向披靡,但这时候清军也并不舒服,因为后方一座悬于海上的小岛——皮岛上一直有一支明军在驻扎着,如毒蛇一般不知何时就会咬上一口,而这支军队的统帅正是赫赫有名的毛文龙。

▲清军剧照

明军的水师可不是清军能比的,满清的骑兵总不能在船上跑马作战,所以这座小岛让清军如鲠在喉却无可奈何。后来虽然毛文龙被崇祯处死,但皇太极纠结兵力几次试图强攻依然无果。这时候鳌拜挺身而出,并以人头担保攻下皮岛。

▲皮岛风景近照

不知道鳌拜是真有什么妙计还是纯粹是吹牛不要成本,总之他就这么夸下海口了。而且连老天都在帮他。皮岛那片海域,通常冬天是不结冰的,但那年偏偏就结冰了。冰层厚的可以在上面跑马,这样清军骑兵就有了用武之地。而失去了大海的保护,区区一支守军又如何阻挡清军呢?

03

鳌拜虽然是捡了个大便宜,但他在战役中却是居功至伟。因为他总是身先士卒,士兵们在哪里都能看见他的身影和旗帜,这样的举动鼓舞了士气,于是清军才能顶着明军的火器悍不畏死地向前冲锋。

▲鳌拜剧照

同样的战绩还有不少,在随后大大小小的战役中,鳌拜屡立奇功,其英勇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所以回过头来看看,会发现鳌拜根本就不是曹操、司马懿这样指挥若定的枭雄,而是吕布马超这样英勇无敌的猛将。

▲故宫皇极殿(清皇宫)

大概正是因为这样的人设,注定了鳌拜不是一个会叛主自立的人,他对皇太极有绝对的忠心。当时皇太极无疾而终,还没来得及指定继承人,这时候多尔衮和肃亲王豪格都有争位的想法。多尔衮功勋卓著、人望颇高,在八旗子弟中有不少支持者,而且说实话满清毕竟是蛮夷,也不会太在乎汉人的伦理纲常,兄终弟及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即使在大义上多尔衮也不是站不住脚。

▲皇太极剧照

但鳌拜这时候当了出头鸟,他第一个站出来坚决反对多尔衮继位,他认为皇太极立下赫赫功勋,而且又是清国的缔造者,理应让他的儿子继位。最后多尔衮终于在各方压力下达成妥协,转而支持顺治继位。但因此鳌拜也被多尔衮恨上了,好在多尔衮也不长命,没几年也过世了。

结语

由此可以看出鳌拜背后的靠山,以及他效忠的人正是皇太极,也爱屋及乌的忠于皇太极的后人,所以他扶持康熙上位,而且当康熙开始忌惮他的权柄时也没有奋起反抗,最终为了皇太极后人江山的稳定牺牲了自己。这也是康熙后来后悔杀掉鳌拜的原因。

参考资料: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更多文章

  • 他为追求富贵荣华净身,一刀下去昏睡3天,醒来后清朝已经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乾隆年间,宦官的人数最高达到了3000人,但3000人当中有权有势的宦官极少,像是慈禧的太后身边的李莲英和小德张就是清朝宦官的“榜样”,俗话说有始有终,清朝最后一个宦官又是谁呢?这个人就是孙耀庭,他出生在天津市静海区一个贫困的家庭,一家6口人,孙耀庭排行第二,1902年,他出生时,父母都给在一个

  • 嘉庆被立为太子,乾隆为何命他去祭拜一个小孩?其中深意令人胆寒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乾隆选择嘉庆的原因,乾隆皇帝怎么祭拜嘉庆,乾隆死前对嘉庆的评价

    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85岁的乾隆皇帝驾临勤政殿,召集众位王公大臣,宣示建储密旨,立皇十五子永琰为皇太子,并约定次年归政。对于皇位禅让,乾隆皇帝的心思甚是微妙,其权力交接也让人议论纷纷。据《清史稿》记载,永琰成为皇太子不久后,就在乾隆皇帝的指示下,隆重祭拜一位9岁夭折的哥哥。这其中,究竟隐藏

  • 民国四大特务的后代如今怎样?多数在国外,毛人凤的儿子最有出息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军统特务毛人凤的后代,特务毛人凤子女,民国四大特务后人今何在

    毛人凤曾是戴笠的助手,戴笠死后,他晋升为一把手,至于这最后一位徐恩曾,可能是很多人都没有听过的,那也是因为老蒋对徐恩曾下达了“永不录用”的命令,这也让徐曾恩在国民党的地位一落千丈。戴笠在18岁时,跟家乡地主女儿毛秀丛结婚,不过戴笠对于这个原配并不喜欢,花边新闻不断,毛秀丛也难以忍受,最终选择了分居,

  • 乾隆的金丝楠木棺材,真的是取自朱棣陵墓吗,他为什么要这么干?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朱棣墓60根金丝楠木,乾隆棺材是朱棣的吗,乾隆的金丝楠木棺材

    按照民间说法,乾隆皇帝的金丝楠木棺材是从朱棣陵墓上偷来的,很多人觉得是谣传、故事,后来考古证明了民间说法的正确性,乾隆皇帝确实命人当了“盗墓贼”。其实到了乾隆皇帝在位的时期,清朝是很繁荣的,所谓“康乾盛世”,就是对乾隆政绩最大的一个肯定,那么既然如此富有,乾隆又如何命人去偷朱棣陵墓的金丝楠木呢?主要

  • 清朝的包衣奴才是什么意思,他们到底是怎样一群人,地位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包衣和奴才,清朝包衣出身很低吗,清朝包衣比普通百姓地位高吗

    顾名思义,包衣奴才是清朝统治者奴仆中的一种,不过虽为奴才,却也是清朝统治的重要一部分,有许多包衣奴才出身的人在清朝当官、为妃,名垂史册。《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先生的家族就是包衣;嘉庆皇帝的生母孝仪纯皇后也是包衣出身,得宠之后其家族被抬旗,编入内佐领,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许多,纵横就不再列举了。本文主要

  • 清朝灭亡107年,此国却依旧还在使用大清国旗,原因令人意想不到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清朝国旗变化图片,清朝的国旗是怎么样的,清朝用过的所有国旗

    清朝虽然结束,但以前附庸清朝的藩属国却难以接受,虽然大多数的藩属国因为各种各样的情况被分离的出去,但依旧有一国还在使用大清国旗,但令人遗憾的是,他们至今不跟我国建交。不丹,是位于中国和印度之间喜马拉雅东段南坡的一个内陆国,总面积38394平方公里,不丹的国名在当地的语系当中为:竺域,翻译过来的意思就

  • 鳌拜战功累累,康熙不愿杀他,只好说:让这个人替他死好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康熙怎么杀掉鳌拜的,康熙宣布鳌拜罪行,鳌拜要是真反康熙能成功吗

    当年为了除去鳌拜,康熙也是一忍再忍,最后不得不耍了一个小手段,暗中蓄养武士为他所用。《南亭笔记》记载:“康熙帝在南书房召鳌拜进讲,鳌拜入,内侍以椅之折足者令其坐,而以一 内侍持其后。命赐茗,先以碗煮于水,令极热,持之炙手,砰然坠地,持椅之内侍乘其势而推之,乃仆于地。康熙帝呼曰:鳌拜大不敬。健童悉起擒

  • 吴三桂造反时,陈圆圆含泪提出一个要求,使得后代幸存200多年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吴三桂与陈圆圆,吴三桂是因为陈圆圆引清入关的吗,吴三桂投降陈圆圆视频

    陈圆圆出生于1623年,父母早亡,从小就跟着姨夫,小时候陈圆圆相貌就非常出众,于是姨夫就将陈圆圆卖给了苏州梨园,陈圆圆在梨园当中开始学习唱戏,在她十四五岁时,陈圆圆就已经名震江苏。她的美貌也被人惦记上了,崇祯十五年(1642年)陈圆圆被田弘遇抢夺进宫,但是田弘遇是一个软骨头,他是靠着自己的贵妃上位,

  • 康熙病逝前,曾再三叮嘱让雍正替此人平反,如果没他,大清早亡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直到索尼去世之后,鳌拜才权倾朝野,至于康熙对他更是忌惮,在康熙16岁时,康熙和孝庄文太后终于除掉了鳌拜,还给他列了整整三十条罪状,不过康熙在临终前,却让雍正替鳌拜平反,这又是为何呢?鳌拜,清朝三代元勋,他跟随皇太极四处征战,屡建奇功,对皇太极更是忠心耿耿,皇太极也是非常重用他,崇德八年,(1643年

  • 光绪和溥仪之间,其实还有一位皇帝,1942年离世,名字却鲜有人知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光绪皇帝是溥仪的谁,光绪和溥仪的照片,光绪和溥仪之间还有一位皇帝吗

    他就是爱新觉罗·溥儁,溥儁是虽然是皇家分支,但曾祖父是道光帝,父亲是端郡王,当时光绪听信康有为的谗言举行革新变法,革新变法虽好,但康有为的是打算将整个大清都交给日本人管理,若是变法成功后果不堪设想,而慈禧则做了一件大“好事”,阻止了变法。光绪帝的变法也是让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十分忌惮,他们不仅囚禁了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