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袁绍放弃迎奉天子真的是一大昏招?真实情况可能并非后世鼓吹那样

袁绍放弃迎奉天子真的是一大昏招?真实情况可能并非后世鼓吹那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543 更新时间:2024/2/11 7:19:09

三国时期,我们都会把曹操的成功取决于,在关键时刻走了迎奉天子这么一步妙棋,自然而然的,放弃迎奉天子也成为了袁绍终身的一大政治污点,因为袁绍阵营的沮授田丰都曾向袁绍提出了奉天子以讨不臣的政治谋略,但是都被袁绍拒绝掉了。

奉天子以讨不臣的政治招数真的就那么高明?真实情况可能并非后世鼓吹的那样,在这个世界上,其实并没有任何一个方法可以成为包打天下的万能神丹,具体情况我们还应该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论证。

首先,不可否认的是,迎奉天子确实为曹操带来了独到的政治优势,但是这种政治优势是不是同样适用于袁绍,这个问题还有待于商榷。

现在暂时先让我们把时间回溯到秦朝末年,陈胜吴广兵败之后,项梁采用范增之计拥立义帝楚怀王为天下反秦共主,但是事态的走向是什么呢?楚怀王在内部拥有了一股可以跟项羽抗衡的政治势力,双方互为掣肘,包括著名的鸿门宴,与其说是项羽和刘邦两大阵营间的较量,不如说是项羽跟楚怀王之间的夺权之战。

鸿门宴之后,楚怀王彻底失去了跟项羽争锋的筹码,同时项羽也因为楚怀王的阻碍,而不得不除掉楚怀王,从而也让他担负了弑杀义帝的臭名。

好了,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袁绍当时的具体情况。

当时田丰和沮授坚决拥护迎奉天子,给的理由是可以获得政治上的绝对优势。审配和郭图则是坚决的反对迎奉天子,理由是不易控制。

站在我们后来者的视角,当然会认为审配和郭图智谋不如沮、田二人突出,其实所谓的智谋无所谓是否突出,也没有绝对正确,只有是否合适。

无论是沮授、田丰,还是审配、郭图,他们的理由都很正当,最起码明面上是为袁绍考虑,但是义正言辞之下,谁能确定他们的用心是公大于私还是私大于公,最起码从统治者的角度考虑出发,袁绍更愿意相信他们属于私大于功。

我们先来分析田丰和沮授的心里筹算:

田丰和沮授在袁绍阵营的职位,是仅次于袁绍的存在,也就是说,他们已经属于利益最大化的拥有者,集团的一切决策,成功了他们不会再有更大的进步,失败了他们的职位和利益会受到进一步的缩小和影响。

从这一点来说,他们更愿意维持现状,而不愿意对外用兵,因为只要打仗,他们两家从人力、物力、财力上,都属于出大头的那一边,这也就是他们为什么坚决反对跟曹操进行决战的原因。

要维持这一现状最好的办法,就是引进外援,寻找一个利益同盟,以此来牵制袁绍的地位及决策,无论从正统上还是道义上,汉帝刘协都是最好的人选,这也就是他们提出迎奉天子的真正用心,并不是具备什么政治上的优势,而是进一步巩固和保护他们的私有利益。

接下来我们再分析,审配和郭图为什么反对迎奉天子:

有了上面对沮、田二人的分析,审、郭二人的行为就很好解释了,因为无论从家族背景势力还是从他们个人在袁绍阵营的地位和利益,他们都不如沮授和田丰,想要超越他们的最好办法,就是削弱和打击他们。

既然是削弱和打击,那就得把这种利益上的期望值,寄托在袁绍的身上,想要实现这一策略,就是必需得让袁绍拥有绝对的话语和控制权,可是如果同意迎奉天子,那他们的算盘就会落空,个人前途也就到此为止了,这对于学富五车、胸怀韬略的审、郭二人是不能接受的。

分析完他们四人的各自想法,也就知道袁绍拒绝迎奉天子的原因了,如果是一个毫无主见,也没有什么个人能力的主子的话,很可能就会想不清楚其中的利弊关系,而任由底下人牵着鼻子走了,但是袁绍并非庸主,也更不是后世所说的无能统帅。

他很清楚他们每个人之间的想法,为大局长远计,袁绍只能做出拒绝的决定。另外,就迎奉天子来说,虽然具备一定的优势,但是在乱世,这其实就是一个鸡肋,说到底,还是得靠实力来说话,事实上,袁绍也没有因为拒绝这一提议有什么太大的损失,他的地盘扩张,他的实力增长,依然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更多文章

  • 三国演义:吕布在兖州被曹操打败 往徐州投奔刘备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三国演义吕布争夺兖州概括,三国吕布偷袭兖州哪一集,吕布打兖州

    刘备知此为离间之计,未行。荀彧又献“驱虎吞狼”之计,一面先向袁术通风报信,一面假天子诏书,令刘备去讨袁术。刘备接诏后,和关羽出征,留张飞守徐州。张飞在戒酒宴上,劝吕布岳父曹豹饮酒,曹豹不饮,被张飞鞭打。曹豹连夜差人送信与吕布,约布袭取徐州。张飞因醉后不能力战,只得抛下刘备家眷,出东门而去。徐州为吕布

  • 三国名人的六个冷知识:尚书令荀彧不是高级官员,关羽不会耍大刀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三国名将荀彧,荀彧的三国重要事件,三国里荀彧是最厉害的吗

    其实不仅仅是关羽不会耍大刀,他也不可能骑着董卓吕布骑过的赤兔马上阵杀敌,就是我们所尊敬的荀彧荀令君,他确实是尚书令,但也确实不是高级官员,地位是要低于诸曹夏侯,甚至要低于左将军于禁,看来曹操对荀彧是使用而不重用,也防着一手呢。咱们今天的话题,就是关于三国名人的六个冷知识:尚书令荀彧不是高级官员,关羽

  • 刘备用半生的经历说明:拥有这三种东西,越失败就越强大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备的一生经历总结,刘备如何一步步失败的,刘备能成功的秘诀

    导语:三国里面名人无数且各有千秋,但要说最能震撼人的人物,不是雄才伟略的曹操,也不是被人称为小霸王的孙策,更不是最终赢家司马懿,我觉得是刘备。因为他用毕生证明了一件事,在那个士族门阀为核心的时代,哪怕是个无权无钱无背景的小人物,只要不死,依旧可以闯出一片天地。而且我们从半生失败的经历也可以看出,只要

  • 区区小吏起步,西汉名臣原来是高祖老乡,曹操十八代祖宗竟也是他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西汉时期刘邦和曹操,曹操是魏武帝还是高祖,刘邦和曹操发家史

    他和汉高祖刘邦是老乡,都是沛县人,不过在刘邦担任亭长时,曹参却已经成为监狱的小吏,所以没起兵时的刘邦在社会地位上并不如曹参。不过随着天下反秦刘邦起兵,曹参却以跟随者的身份加入了起义军。他作战勇敢,几次打败秦朝派驻在地方的军队,刘备对这位老乡也非常高看,他也是第一批被授予爵位的人。在军队抵达咸阳前,曹

  • 为什么刘备选择将兵权交给李严,而不是交给诸葛亮呢?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刘备把兵权给李严不给赵云,刘备死后为什么把兵权给李严,刘备临终前为何将兵权交给李严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一直源远流长,时至今日,我们对于各个时期的历史都有着不同的感受。比如说在战乱纷纷的三国鼎立时期,刘备曹操和孙权三个人为了夺取天下而挣得你死我活。各方麾下都有着自己的谋士和武将。几方的交锋也是非常的精彩。在那个时期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也是非常的多,比如说诸葛亮,张飞,关羽等等。那我们今天

  • 三国时期同时具备力量和技术的武将,数来数去,数出来两个半人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三国时期的顶级武将,一点三国最强武将,三国时期综合能力最强的将领

    而我们这一篇文主要就是要分析一下超一流武将的技术特点,并把超一流武将分为两种,一种是力量型的武将,另一种是技术型的武将。力量型的武将代表,就是典韦和许褚,就算是同样被列入超一流武将当中的人与他们交手,前数十合之内也没有什么便宜可占,因为有句话叫有力使力,无力使智,力量永远是排在第一位的,而两个武将单

  • 曹操为什么能统一北方?他是个基建狂魔,把黄淮海河全贯通起来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曹操为什么能统一北方,历史上曹操为什么没有一统天下,曹操为何错失统一天下的机会

    今天中国的运河状况(笔者实拍)我曾经沿着京杭大运河一路游走,在探访京杭大运河古迹的过程中总会看到各种各样保留下来的唐代遗迹。我不禁浮想联翩,在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之前,沿线又是怎样的场景呢?进入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进入了长达400余年的大分裂时代。由于各种政权频繁交替,统治者为了运输军队和军需物资的需

  • 被剖腹挖胆的蜀汉大将,胸怀凌云志,却惨死于曹魏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从小信奉儒学的姜维,有幸受到诸葛亮的任用赏识,在诸葛亮死后,开始在政治舞台上大放异彩。刘备托孤于诸葛亮后,诸葛亮在对刘禅的劝诫中,为他推荐了一系列具有真才实学的人,致力于帮助刘禅进一步更好稳固政权。在著名将领费祎死后,姜维开始掌握军事大权,成为蜀汉时期军事上的重要领导者。姜维最初其实并不归属于蜀汉,

  • 蒯通劝说韩信造反,韩信被杀,蒯通却被刘邦赦免了,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刘邦为什么没杀蒯通,蒯通和韩信的对话真实性,蒯通韩信临死前唯一提到的人

    汉高祖十年(公元前197年),韩信撺掇陈豨[xī]造反,自己坐山观虎斗。陈豨果然发兵,自立为代王,刘邦亲率大军征讨。韩信称病,留在了长安,暗中派人和陈豨取得联系。韩信打算假传圣旨,计划率领家奴,偷袭吕后及太子刘盈,趁机夺取天下。韩信计划妥妥的了,就等着陈豨胜利的好消息。这时候,韩信遗忘了一个人,就是

  • 自称秦始皇假父,之后又想叛乱夺权,最终结果可想而知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秦始皇灭假父三族,嬴政假父,秦始皇的假父都是谁

    虽然打败了其他六个国家,但是总不能屠戮所有的人吧,于是建立了这个多民族国家。使用的称号是三皇之皇,五帝之帝的称号,这也是想着彰显自己的权力嘛。于是乎,我就成了可谓是全世界第一个封建王朝的君主,又称始皇帝!在早年,我刚刚登上王位的时候,由于年龄小,所以朝政由当时的宰相吕不韦暂为代理,还让我尊他为仲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