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思母心切,无奈之下,只好向刘备提出了辞行。临行之前,徐庶去而复返,却并非是改变了主意,而是特意回来,向刘备举荐了身在南阳的诸葛亮,这便是著名的“徐元直走马荐诸葛”了。由此,诸葛亮才正式走进了刘备眼中。
不仅如此,就连正史中,也曾提到过徐庶推荐诸葛亮一事。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
在一部分人看来,徐庶之所以会有这般做法,就是因为他知道诸葛亮的才华远胜自己。正因如此,不排除徐庶私心作祟的可能,他担心诸葛亮来到刘备麾下以后,自己会受到诸葛亮的排挤。所以直到他临走,才告诉刘备,荆州还有一位才能远胜于他的大才。
而徐庶之所以在临走之前,才推荐了诸葛亮,完全是后者为自己精心策划的一场包装计划。说到这,就要谈一谈诸葛亮到底是如何对自己进行包装的了。
首先,诸葛亮为其安身荆州,采取了士族之间最为普遍的联姻方式。习凿齿便曾在《襄阳耆旧记》中记载,诸葛亮在跟随叔父诸葛玄来到刘表以后,他便给自己的两位姐姐,都找了个好婆家。诸葛亮的大姐,便嫁给了来自蒯氏的蒯祺,而这蒯氏,在荆州豪族之中,恐怕也能挤进前三。诸葛亮的二姐,也嫁给了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庞德公作为当地名士,他不仅是庞统的叔父,而且还是一位颇有名气的品评家。
不仅如此,在当地颇有名望的黄承彦,也将自己的女儿嫁个了诸葛亮。后者娶一丑女的故事,也成为了当时一桩美谈。而且黄承彦和荆州之主刘表是连襟关系,两人都娶了另一望族蔡氏之女。这样一来,诸葛亮一介布衣,也就顺理成章的走进荆州士族的圈子。
紧接着,诸葛亮便开始在士族中崭露头角,而让他真正出名的,便是上文中提到的庞德公了。据《襄阳耆旧记》记载:“孔明每至其家,独拜床下,德公初不令止。”这么来往几次,诸葛亮便成功得到了庞德公的赏识,并在其推荐之下,诸葛亮开始跟随水镜先生司马徽学习知识。在这段期间,诸葛亮结识到了一批士族子弟,如庞统、石广元、孟公威等人。
在一次家宴之上,庞德公对诸葛亮和侄子庞统做出了很高的评价。在此之后,“伏龙”诸葛亮和“凤雏”庞统的名号也就流传了出去。因此,诸葛亮颇有大才的名声,便传遍了整个荆州士族。
那么最后一步,诸葛亮是怎么走进刘备视野的呢?
参考书籍:《三国志》、《襄阳耆旧记》、《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