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宋朝的大太监又是怎么和二郎神扯上关系的呢?
宋朝最有名太监杨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宋徽宗时期,有一个非常受宠的太监名叫杨戬。在《水浒传》后期时也曾出现过他的身影,也是他害死了宋江和卢俊义,是除了蔡京、童贯等“北宋六贼”之外的北宋另一大害,可见不是什么正面人物。
此人年轻的时候也不过是一个主管御花园的小太监,但是他十分擅长揣度圣意,而且会讨皇帝的欢心,连《宋史》中都记载他“善测伺人主意。”他也就凭借着这点本事,一点一点地爬上了更高的位置。
先是担任提举官,后来又被封为彰化军节度使,管理过镇安、青海、镇东三镇,最后甚至成为了太傅,这是多少官员做梦都想得到的位置,却被一个太监抢先了,杨戬被称为“权宦”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杨戬此人不仅媚上傲下,而且手段残忍还十分的好色。据说,他在府中养了许多的莺莺燕燕,在四大奇书之一的《金瓶梅》中还有过记载。
但他毕竟是个太监,身体不健全,这些被养在府中的女人时间长了,难免寂寞。就和杨戬府中的一名食客勾搭在了一起。此事被杨戬知道了之后,异常愤怒,就亲手将那名食客给阉割了,可真是够狠的。
就这样一个人,怎么能和神仙搭上关系呢?
此杨戬非二郎神,那么二郎神又是什么人物呢?
二郎神,人称清源妙道二郎真君、灌口二郎真君,当然他还有更为高大上的尊号:清源妙道护国真君川蜀大帝威灵显化天尊。
他的母亲是天上的神仙云华女,生下儿子后,她觉得天为大,故其子为二,是称二郎。一般二郎神的形象都是年轻人,英俊威猛,通晓各种神通,手持两尖三刃刀,还有标志性的第三只眼,身边又有哮天犬追随左右。
最早出现有关于二郎神的记载应该是在唐代的《教坊记》中,但也只是略微提过,在唐末五代时,对二郎真君的信仰人众急剧增多,称为护国灵应王。
随着时间的流逝,二郎神的形象也更加的丰满,到了宋代时,连官方都对其有封赐,在民间的影响更为深远,至今还有许多二郎神的庙宇,比如平遥二郎庙、高平二郎庙等。
二郎神一直没有正式的姓名留下来,一直被称为杨二郎。那他又为什么会被冠以“杨戬”这个名字呢?
大太监杨戬和二郎真君真的有什么瓜葛吗?
这两个人本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二郎真君会被安上杨戬这个名字呢?二郎神本身虽然没有名字,但他却有原型。
第一个原型是参与修建了都江堰的李冰的儿子李二郎,李二郎在李冰死后主持大局,完成了都江堰的修建工作,当地的民众为了纪念他的功绩,为他修建了雕像与庙宇。
第二个原型是隋朝时的一位太守。据《方舆胜览》记载,嘉州太守赵昱原本是隐居的一名道士,后来出仕,当时嘉州有一条蛟为祸一方,扰的百姓不得安宁,赵昱知晓后,一人持刀入水,与恶蛟大战,最后手持蛟首越水而出。
当地人民十分感激赵昱为他们除去一害,对他十分敬爱。后来赵昱辞官而去,当地人民为了纪念他,在灌江口为他立了一座庙。
后来唐太宗知道了这件事,就将其封为“神勇大将军”。而二郎神被称为灌口二郎真君,多少也与这有些关系。
第三个原型是氐王杨盛的二儿子杨难当,是当时的仇池的首领,后来归顺于宋朝,被封为冠军将军。为什么说此人是二郎神的原型呢?主要是当时在氐族有这样一种习俗“黥额为天”就是在额头用刀刻一道印记,再涂上墨,看着就像一只眼睛。
而这与二郎神三只眼的形象非常相近。这样一看,这个杨二郎与二郎真君还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
二郎神被冠以“杨戬”这个名字是在明代的许仲琳所创作的《封神榜》中,而在之前二郎真君并没有确定的名字。那为什么许仲琳会将大太监杨戬的名字安在二郎神头上呢?
这主要是因为,宋朝时期百姓痛恨大太监杨戬搜刮民脂民膏,而祭祀二郎真君时并不需要三牲六畜,只需要行作揖礼就可以了。所以百姓就用二郎真君来讽刺杨戬。
久而久之,二郎神的形象就与杨戬发生了重叠。估计就是因为这样,许仲琳才会把杨戬作为二郎神的名字。后来随着《封神榜》的传播,二郎神杨戬这个名号也就流传开来了。
都说“无巧不成书”太监杨戬与二郎真君本身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人,结果最后却拥有了相同的名字,只能说都是缘分啊!但我觉得太监杨戬的名声这么差,二郎真君估计也不愿意和他同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