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闭关锁国导致清朝落后世界潮流?乾隆:这锅我不背,怪顺治太短命

闭关锁国导致清朝落后世界潮流?乾隆:这锅我不背,怪顺治太短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114 更新时间:2024/1/21 8:28:47

一说到闭关锁国,大家脑海里一定会想起一个人来——清高宗乾隆,爱新觉罗·弘历。因为正是乾隆下令不允许与西洋通商,且不允许西洋传教士在清朝传教。

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英吉利使者马嘎尔尼访问清朝。马嘎尔尼赠送给大清各式各样产品,包括天文仪器、纺织用品还有很多工业用品和科学仪器。马嘎尔尼随后提出大英帝国想与大清王朝进行通商,但被乾隆皇帝弘历一口回绝了。

不少人便认为,乾隆皇帝的这次决定,使得大清王朝失去了一次顺应世界潮流的机会,失去了一次改头换面、去旧迎新的机会。其实这个锅不完全应该由乾隆皇帝来背,他的曾祖父顺治皇帝太短命,从而失去了一个接受西洋文化、顺应潮流的机会。这又跟顺治皇帝有什么关系呢?

早在数十年前,德国人汤若望在明朝天三年(公元1623年)来到北京,试图传播西洋文明。他的努力得到了某种程度的承认和接纳。当他将一些数理天文书籍以及天文望远镜等科学仪器推销给大明王朝时,起码有不少人对此表示出了兴趣。户部尚书张问达和大名鼎鼎的科学家徐光启。毫无疑问,这是汉文明对西洋文明做出的一种回应和探究。尽管还谈不到融合的层面,但自此,德国人汤若望的工作变得有意义起来,甚至得到了大明朝廷层面的承认。

崇祯皇帝就公开表扬德国人汤若望“深知西洋之密”,令他为大明朝编修历书,甚至还邀请他督造火炮,将西洋火炮技术洋为中用。汤若望乐于充当文明的传播交融的使者,他写出《火攻军要》一书,详细论述了西洋火炮技术,第一次将西洋军事文明引进中国。但是很快,汤若望就发现文明的融合不是一帆风顺的,因为崇祯皇帝的大明王朝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大清王朝。

多尔衮和他的部队入京了,汤若望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再待下去。多尔衮一纸命令下来,要实行旗民分治策略,像汤若望这样的非旗人就得搬出京城。汤若望最终留在了京城里,多尔衮也许是生了怜悯之心,让他和他的那些书籍、仪器不再四处颠簸、流离失所。就这样西洋文明继续在北京留存,汤若望愉快地发现,新王朝对西洋文明依旧表达了善意。

顺治二年,他为清廷修订的历法《时宪历》在全国颁行。同年十一月,他被任命为大清朝钦天监监正,成为正式的朝廷命官,不久后又升任太常侍少卿。顺治皇帝对西洋文明的致敬在汤若望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称呼这个有些年长的中国通为“玛法”,这是爷爷的意思。

与此同时,顺治皇帝也对天文学表达出浓厚的兴趣。他关心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对慧星和流星的关系刨根问底,甚至天文望远镜成了他的玩具。所有的这些学问,是蒙汉文明里都不曾有的。

这个十几岁的少年由此成了汤若望的粉丝,对其佩服得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他特许汤若望可以随时随地出入大内禁地,想见他就见他,无需说什么话,无需行什么礼。因为他自己就时刻想跟这个似乎无所不知的人待在一起。在顺治十四年以前,顺治一度想加入天主教,只是身为一个皇帝不可能做到如此决绝,最后只得做罢。但终汤若望一生,顺治帝对他一直恩宠有加。

顺治十一年八月,封汤若望为通议大夫;顺治十五年正月,封汤若望为光禄大夫,井恩赏其祖宗三代为一品封典。当然,顺治皇帝对汤若望的器重远不止这些。据《汤若望回忆录》记载,顺治皇帝临死前,还把已经年迈的汤若望叫到跟前。顺治聆听了他关于立储的意见,并最终釆纳了其建议,立皇三子玄烨为皇位继承人,也就是后来的康熙。从世俗的层面上看,似乎很难解释顺治为何对汤若望如此恩宠有加。

也许用一种文明对另一种文明的致敬才可以勉强说得通吧。两个年龄悬殊、阅历文化都不相同的人最后走得如此亲密,成了忘年交,似乎只能说明文明的融合在这个世间还是有迹可循的。只可惜顺治皇帝二十六岁便去世了,没过几年,汤若望也去世了。

如果顺治多活十年,也许就没有后来清朝的闭关锁国的策略了,顺治皇帝也很有可能成为清朝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顺治皇帝的英年早逝,使得大清王朝错过了一个交流西洋文化,同时顺应世界潮流的机会,着实令人可惜。

参考资料:《明实录》、《清史稿》、《汤若望回忆录》等

更多文章

  • 太平天国的三员猛将,都曾将曾国藩置于死地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李秀成为解安庆之围而进兵武昌,破羊机岭而入,曾国藩所有部署,一击而破,大军占领黟县,距离祁门县的曾国藩老营仅60里,曾国藩惊骇震恐,以为必死,乃至写下遗嘱,坐以待毙。倘非敌情有阙,曾国藩早为其所擒。陈玉成虽没有直接和曾国藩交手,但金牛镇之战,湘军精锐六千尽没,悍将李续宾自缢。曾国藩为之哀叹湘军“元气

  • 嘉庆刚亲政就赐死和珅,那大忠臣纪晓岚,又落了什么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纪晓岚暗示嘉庆杀和珅那段,嘉庆对和珅和纪晓岚的态度,嘉庆和珅赐死纪晓岚

    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初一日,乾隆帝举行禅位大典,颙琰即帝位。到嘉庆四年,乾隆皇帝驾崩之后,嘉庆皇帝才算真正的当上了皇帝!他当皇帝的第一件事,就是彻查和珅。尽数和珅的贪污罪状以及欺君罔上的罪行。几日之后,便赐和珅在牢中自裁!至此,在清朝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贪官和珅算是结束了他的一生,时年49岁!纵

  • 励精图治的雍正皇帝,将清朝推向了巅峰,为什么会突然死亡?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雍正皇帝之死简介,雍正皇帝真实的命运,雍正给大清朝做出什么贡献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这个朝代对历史的贡献几乎为零。就连清朝史书上吹嘘的康乾盛世,现如今的史学家也找出了其中的破绽。康乾盛世只不过是清朝史官自己记载的盛世,与历史上的贞观之治等盛世想必,完全不值一提。清朝从入关之后,刚刚开始时是比较重视发展的,可是到了之后清朝的皇帝就大变样了。在乾隆帝时

  • 吴三桂有多少军队,控制西南,为何能够威胁康熙统治?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康熙平定吴三桂全过程,康熙吴三桂完整视频,康熙是用什么方法打败的吴三桂

    吴三桂是明末清初的一个军阀,当时的吴三桂投降了清朝,结果成为了清朝的大臣。明末时期,吴三桂是山海关总兵,是大明朝抵挡满清入关的最后一道防守。这时候吴三桂有五万大军,可以说是明朝的大部分兵力了。结果吴三桂在山海关驻守。山海关外已经完全是满清的天下,于是崇祯帝认为没有必要驻守山海关了。可是山海关虽然是不

  • 大儿子褚英骁勇善战,还被确立为继承人,努尔哈赤怎么就狠心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努尔哈赤褚英之死,褚英被处死,太祖秘史褚英被处死

    也正是这群人的前仆后继,才使得满清能够将已经入住北京,逼迫的大明崇祯帝自缢的李自成打败,而后入主中原,遂有天下。但就在这群骁勇善战的“虎子”之中,却有一个人总被刻意隐瞒,少有提及,而他就是努尔哈赤的长子褚英。而这个“虎子”更是少年英雄,作战更是骁勇,还一度被努尔哈赤列为皇位继承人,但就是如此优秀的虎

  • 清朝的“兵”和“勇”,哪个是正式工?哪个是临时工?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清朝守备一般有多少兵,清朝军人编制是什么,清朝军职一览

    这要从满族人入主中原开始说起:众所周知,满清最初的兵种为八旗兵,正是由于八旗兵这种灵活的“亦兵亦民”的制度,使得满族人迅速崛起,最终踏破山海关,进入北京城的。八旗兵的衣服上写的就是一个“兵”字。后来,满清入主中原,在统一全国的过程中,军事斗争越来越频繁,顺治皇帝便将明朝的降兵和一些其它的汉族军队以营

  • 此人比和珅聪明,不是贪官但留下上百亿家产,如今子孙都是富豪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史上最大的贪官和珅,历史上比和珅厉害的贪官,历史上最有钱的人是和珅不

    我们都知道清朝最有名的贪官就是和珅,嘉庆皇帝一登基就抄了和珅的家,不计其数的财富全部充入国库,和珅一家也全都下了牢狱,再多的金银财宝也享受不了了。而今天要说的这位官比和珅还大,死后留下的财产折合现在人民币起码上百亿,他的子孙现在个个都是亿万富翁。他就是晚清名臣李鸿章。李鸿章的一生,伴随着清王朝走过风

  • 她是民国大才女,结婚36年无夫妻之实,102岁临终前说出其中奥妙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民国十大才女真实故事,民国才女谁活得最久,民国才女晚年生活

    在我们当今社会,婚后夫妻同寝同吃,这是一件十分正常的事,可是在百年前的民国时期,因为那个时候的思想很杂乱,一些女性开始醒目,她们对此却有着不同的看法,而相对于爱情,她们更是注重自己的自由,知名的才女苏雪林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她与丈夫结婚36年不同寝,丈夫去世,她也不改嫁,102岁时晚年说出婚姻实情让

  • 岳飞豪言壮志要攻下的“黄龙府”,究竟是什么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岳飞黄龙府,岳飞哪年打到黄龙府,岳飞为什么要攻黄龙府

    在这次北伐中,岳家军攻势如潮,在郾城之战、颍昌之战中数次击败金军,打得金军主帅完颜宗弼垂头丧气,哀叹道:“我打了几十年仗,还从来没有如此狼狈过。”金国大将韩常因为连吃败仗,畏罪不敢进,派人密告宋军,愿意率5万大军投降。在捷报像雪片一样飞来的情况下,岳飞意气风发,在部属面前立下豪言壮语:“今次杀金人,

  • 如果梁山不上当招安,在宋江带领下,108将能否推翻宋朝统治?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梁山108将被宋江坑惨,宋江带领梁山招安朝廷,梁山好汉如果不招安能推翻宋朝吗

    常言道:“天时地利人和”,这是创业必备的三大要素,那当年英才济济的梁山好汉又是否具备这样成功的条件呢?接下来就从这三方面为大家解读:如果宋江不接受招安,率领108将直捣东京,真的能推翻宋朝统治吗?首先就时间上来说梁山好汉们当时正处北宋末年动乱的大背景,由于北宋政府官吏的腐败,人民纷纷起兵反抗,其中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