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成为解安庆之围而进兵武昌,破羊机岭而入,曾国藩所有部署,一击而破,大军占领黟县,距离祁门县的曾国藩老营仅60里,曾国藩惊骇震恐,以为必死,乃至写下遗嘱,坐以待毙。倘非敌情有阙,曾国藩早为其所擒。
陈玉成虽没有直接和曾国藩交手,但金牛镇之战,湘军精锐六千尽没,悍将李续宾自缢。曾国藩为之哀叹湘军“元气大伤”,“大局顿坏,士气不扬”。官亭长城之战,安徽巡抚李孟群束手就擒。庐州护城集之战,胜保两万骑兵,匹马不返。“三十检点回马枪”之威名,纵巨魁悍将,谁不畏之?
这些事情,其实都不用再多说,就说说他们临死前的事情。
石达开在大渡河畔,身陷绝境,其分必死。为了给部下求得一条生路,他不惜自投敌营,“达舍生果得安全吾军,捐躯犹稍可仰对吾主,虽斧钺之交加,死亦无伤,任身首之分裂,义亦无辱”。其拳拳之心,真可昭日月。难道他不知道等待自己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死法吗?他当然知道,但为了给跟随自己的将士求一条活路,虽千刀万剐亦甘之如饴。临刑之时,脔割数百刀而面色如常,不出一声,英雄气概,百余年之下读之,犹令人扼腕而叹。
李秀成被俘之后,押至曾国荃营中,曾国荃恼恨其死守天京,使自己久攻不下,乃罗列刀、锥之物,待得李秀成到来,他手持铁锥,扑上前去以锥乱刺,势若疯狗,又使人以刀细割皮肉,李秀成浑身上下流血如注,而神色自若,只说:“曾九,各家做各家事,何须如此。”其后曾国藩将其囚于小木笼之中,时天酷暑,又遍体鳞伤,在这种境况之下,李秀成略无戚容,只是奋笔疾书,陈述天国兴废得失之教训,十日而成八万言。当写到“如知”二字时,行刑令下,于是起身,掷笔曰“人事尽矣”,乃从容受戮。李秀成于天国名将之间,以智计见长,并无勇名,然而观其临死之行事,真有大勇存焉。
陈玉成之被俘,面对胜保之问讯,傲气自如,曰“我三洗湖北,九下江南,曾记庐州一役,汝骑兵两万,可有一人一骑存乎?”胜保劝降,他屹然不动,说“大丈夫死则死耳,何饶舌也。”陈玉成少年英雄,无石达开之婆心,无李秀成之隐忍,然而其少年英气,凛然磅礴,充塞宇内,真不愧“英王”之号。
诚然,太平天国可黑之处极多,如石达开、李秀成、陈玉成诸人,也有诸多缺点过失。然而,在那个“左无才相,右无才史,阃无才将,庠序无才士,陇无才民,廛无才工,衢无才商,抑巷无才偷,市无才驵,薮泽无才盗”的万马齐喑的末世,他们这些人,却犹如一道耀眼的奇光,划破黑暗,令人不敢逼视,实非暮气腐朽如曾李诸人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