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是不翻不知道,一翻吓一跳。老刘(刘仁轨)是一个在历史里相对比较低调的汉子,以至于非常热爱唐朝历史的骆驼,都没怎么听过他。不过在翻看他的简历之后,骆驼认为,我今生有可能会忘记豆腐卤肉扣碗的味道,但是一定不会忘记老刘的名字,并且骆驼有理由相信,在看完这篇文章以后,你们也会和我一样。
汉朝的国祚,绵延了四百余年(东+西),前后当过一把手的人接近三十人,但是能给各位读者留下印象的,估计超不过一巴掌(可以试试),在这其中有一位叫刘炟的,他是东汉的三代目,估计知道他的人也不多,他最出名的不是政绩,而是书法,他的草书被称为“章草”,喜欢书法的朋友,可能都未必知道他,骆驼也是刚知道,老刘就是他的后人之一。
老刘家虽然是东汉皇族之后,但是在汉朝灭亡之后,也渐渐走向赤贫。等到老刘出生时,家里已经达到了吃低保的水平,不过唐初的福利制度还不完善,所以老刘只能另想办法。虽然老刘应该没有听过“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但是他从小就热爱学习。他出生于公元601年,和未来的一代贤后观音婢,还有一代名相马周是同龄人,当时天下的一把手是隋文帝杨坚。
三年以后隋炀帝继位,再然后隋朝开始动荡,而此时的老刘还是小刘,还没有长大。乱世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是一样的,但也是不一样的,就像有的人在这次的长假中胖成了球,而有的人却利用这次机会瘦成了一道闪电,而老刘则在乱世中完成了自己的学识积累,并赢得了一个博学的名声。
老刘虽然能在乱世中独善其身,但是却无法在乱世中兼济天下,直到他遇到了自己的贵人任瑰。当时的任瑰为河南的官员,而老刘可能在他家里打工,一次偶然的机会,任瑰发现了老刘的才华,就把他给带进了体制。老刘在进入体制后,以一种奇特的方式,让自己的名字传到了李世民的耳朵里。
当时老刘当上了陈仓的公安(县尉)局长,到任后,老刘发现当地的驻军主官(折冲都尉)鲁宁,做了很多坏事,但是因为军政有别,所以他只能给了鲁宁一些口头警告,但是鲁宁依然如故,毫不把老刘放在眼里,于是老刘做了一件耸人听闻的事情,让人把鲁宁给直接超度了。鲁宁是军事主官,所以很快这个消息就传到了李世民的耳朵里,李二就责问老刘为什么这么做,老刘很淡定地解释了一下原因。
然后李二就也很淡定的放过了老刘,并因为他的“刚正”,给他升了官。不过因为他的贵人任瑰和隐太子有点羁绊,所以老刘在李二当一把手时,并没有做过特别大的官。等到武则天和李治夫妇掌权后,老刘又因为得罪了李义府,差点被超度,所以老刘在体制内的作为只是斑斑点点,而不是可圈可点。
老刘的高光时刻,不是在大唐的境内,而是在大唐之外。当时苏定方奉命远征高句丽,老刘随行,后来因为战事不利,苏定方率军回家过年,而老刘则选择留在了百济。当时唐军和新罗组了一对,百济和彩虹国组了一队,双方摩擦不断。老刘为了打破僵局,准备直捣黄龙,去进攻对方的老巢周留城。老刘为了一战而竞全功,特意制订了水陆夹击的作战策略。
公元663年,老刘凭亲自带领170余艘战船,直扑周留城。没想到在白江口,却遇到了彩虹国支援百济的四百多艘战船。面对敌强我弱的形势,老刘可以选择逃跑,不过会让陆路进攻的队伍损失惨重,关键时候老刘没有掉链子,他通过灵活的指挥,四战四捷,几乎将彩虹国的有生力量全歼于海上。这一场名为“白江口之战”的战役,打出了大唐的威风,也让彩虹国消停了足有八百年。
此时的老刘已年过花甲之年,但他发光发热的决心却一直都没停。老刘是个长寿之人,他活了八十四岁,最后去世在了任上,时任文昌左相,可谓位极人臣。在此之前,他还曾长时间留守百济,治理地方,回归大唐本土后,又参与了编修国史,吐蕃防御战……可谓老当益壮。老刘出身贫寒,又成长于乱世,工作之后,也是举步维艰,但是老刘都挺了过来,老刘的一生是励志的一生,这样的“前浪”,不应被“后浪”忘记。
课后思考题:武则天的真名叫什么?知道的请留言,回答正确有奖,不知道的请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