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败的蔡道宪祠堂
明末动荡不安的局势,导致各地出现很多盗贼,农民军已经星火燎原,大明王朝已显现出灭亡的迹象。在这个大环境下,推官蔡道宪在长沙城内依然为官清正、爱民如子,推行维护百姓利益的政策,因此长沙城的老百姓都很拥护蔡道宪。当时长沙城内有一座吉王府,府里的佣人为非作歹,借助王府的威严经常鱼肉百姓。蔡道宪掌握其犯罪证据后,先是对犯罪的佣人加以惩戒,然后再跟吉王通报。蔡道宪劝吉王,告诫说:“现天下大乱,反叛的农民军越来越多。如果身为王爷的您不爱惜百姓,一味纵容手下欺诈百姓。一旦他们铤而走险、反叛,您和王府里的人还能保住现在的荣华富贵吗?”吉王听了之后觉得大有道理,对蔡道宪表示感谢,并配合蔡道宪对犯人进行严惩。
蔡道宪像
当时长沙城周围的张献忠农民军势力已经很猖獗,长沙城内的官员与百姓都想着逃跑。蔡道宪见此情况便写公告给管辖的父老乡亲,希望大家共同保卫长沙,并且发誓自己将和长沙城池共存亡。蔡道宪后来在知道长沙城不能坚守的情况后,写了首诗:“湘中司理湿青衫,半日斋居十日严”,已经下定决心准备城破赴死,当时听闻这首诗的人都为此感到悲伤。
张献忠坐像
后来,长沙城破,蔡道宪被农民军抓住后,手下林国俊等九个士兵一直跟随着蔡道宪不离开。农民军命令林国俊等人去劝说蔡道宪投降,林国俊等人直接说:“蔡大人要是想投降怕死,早就逃跑了,根本不会被你们抓住。”农民军听了很生气,于是把蔡道宪给一刀刀剐死了。农民军命令林国俊等人的投降,谁知林国俊等人对农民军说:“我们不投降,希望先让我们掩埋蔡大人的尸体,然后再赴死。”农民军答应了林国俊等士卒的要求,士卒们脱下衣服,裹住蔡道宪的尸骨,并将其掩埋在醴陵坡。祭拜结束后,士卒们就选择在墓前自刎来报答蔡道宪的知遇之恩。
康熙皇帝画像
蔡道宪忠君报国的故事打动了康熙和乾隆皇帝,两任清朝皇帝都为其修建祠堂。尤其是乾隆皇帝,还专门为此立下御诗碑,来颂扬蔡道宪。我想蔡道宪在面对死亡或者投降的选择时,估计会想起母亲常常告诫他的内容——要对得起百姓,对得起君主。因此看到“杀人狂魔”张献忠的雪亮屠刀时,他心里必定问心无愧,这也许就是他的随从不肯背弃蔡道宪、毅然选择自杀报答恩情的缘故吧。
参考文献:《明季北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