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子婴继位时,赵高已经大权在握,为何赵高还会被子婴轻易除掉呢?

子婴继位时,赵高已经大权在握,为何赵高还会被子婴轻易除掉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698 更新时间:2024/1/18 23:03:41

赵高之所以被子婴轻易除掉,也是因为他大权在握,心态越发膨胀,有了轻视心理,对子婴也是如此,所以最终被经过准备的子婴轻易除掉。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赵高是如何掌握大权,再到最后被秦王子婴诛杀。

赵高发动沙丘政变,逐渐掌握秦朝大权

在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最后一次东巡途中染病,随着病情越来越严重,秦始皇的人生也即将走到了尽头,但此时储君人选还未确立,当务之急就是赶快确定诸君人选。于是秦始皇在病逝前特意给长子扶苏下达了一道诏书,将身后之事交由公子扶苏主办。

不过秦始皇的此举,导致其身边的近侍赵高开始坐不住了,因为赵高和公子扶苏向来不合,如果扶苏做了秦朝的二世皇帝,即便扶苏没有除掉赵高,赵高的中车府令一职恐怕也很难保留。赵高为了自己的个人地位,便暗中将秦始皇赐给公子扶苏的遗诏扣留,并劝说公子胡亥和丞相李斯一同密谋篡位。

《史记》记载:“于是乃相与谋,诈为受始皇诏丞相,立子胡亥为太子。更为书赐长子扶苏曰:“扶苏为人子不孝,其赐剑以自裁!将军蒙恬为人臣不忠,其赐死,以兵属裨将王离。”(原文部分内容)”

三人经过一番策划后,最终发动了沙丘政变:先是以秦始皇之名伪造两道诏书,一道立秦始皇幼子胡亥为太子;另一道则是以“不忠不孝”的罪名赐死公子扶苏和大将蒙恬。在收到扶苏身死的消息后,巡游队伍便加快赶回了咸阳,最后发布丧事,立太子胡亥为秦朝的二世皇帝,即秦二世。

至此,沙丘政变顺利完成,赵高也如愿以偿地保住了自己的地位,并且作为拥立公子胡亥称帝的“功臣”,赵高也从中车府令一职升为郎中令,成为秦朝的九卿之一,同时也成为秦二世最亲信的决策者。从此之后,赵高开始掌权之路,最终成为秦王朝的实际掌权者。

沙丘政变之后,仅仅只过了两年,赵高便从原来的中车府令升为秦朝的中丞相,成为除秦二世之外,秦朝的最高权力者。而赵高原先侍奉秦始皇二十多年的时间中,只是从秦宫中最底层的一个小吏,升为中车府令,便再也未曾提升,可见秦二世继位之后,赵高的升迁有多快。

赵高成为丞相之后,朝堂上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都完全由赵高决断,胡亥几乎成为了一个傀儡皇帝。执掌大权的赵高也开始膨胀起来,渐渐得不把秦二世放在眼中,于是在一天朝会时,赵高竟然“指鹿为马”的方式来戏弄胡亥,一些慑于赵高的淫威都将鹿说成是马,作为皇帝的胡亥也信以为真。

之后赵高展开了大清洗,将那些敢于说“鹿”的人全部除去,此后,朝堂之上再也没有敢反对赵高的声音。此时的赵高可以说大权在握,甚至之后还发动了“望夷宫之变”,逼死了秦二世,那么赵高为何最后还会被毫无势力的子婴轻而易举的除掉呢?

赵高自立不成,无奈之下拥立子婴继位

沙丘政变之后,随着赵高实行苛政,天下反秦的呼声越来越多,最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了反秦起义,之后各地纷纷响应,最终爆发了秦末农民大起义。然而赵高一直对秦二世粉饰太平,因此久居在深宫中的胡亥并不了解天下的真实情况,直到陈胜的反秦义军队逼近了咸阳城后,胡亥这才着了急。

然而此时咸阳城外的反秦浪潮已是此起彼伏,秦二世一时之间也来不及从各处调动军队,于是只好在章邯的建议下,释放了数十万刑徒去征讨反军。不过随着巨鹿之战的失败,以及章邯的投降,秦王朝最终到了摇摇欲坠的地步,到这时,秦二世才明白赵高所说的天下太平只是谎言。

于是胡亥对老师赵高,这位身边最亲信的决策者产生了很大不满,便派人以起义者日益逼近之事谴责赵高。而赵高虽然执掌大权,但他终究不是皇帝,他的一切权势都是源于秦王朝和秦朝的统治者秦二世胡亥。赵高害怕了,他怕秦二世发怒,对他进行诛杀,因此赵高决定先下手为强。

之后赵高以称病为由不去上朝,也不去见皇帝胡亥,暗中却和弟弟赵成、女婿阎乐一起商议对策,制定了弑君计划,赵高又一次为了一己之私发动了政变(望夷宫政变)。不过赵高这次想的是直接杀死胡亥,并且也不打算重新拥立一个人成为皇帝,而是赵高妄图自立为帝。

最终赵高发动了望夷宫政变,先是在宫内散布有盗贼的谣言,让人带兵追击,从而使宫内的防守空虚,然后再带人以盗贼进入宫门为由强行闯入宫内,最后在望夷宫中逼迫秦二世自裁,此时的胡亥已是穷途末路,无奈之下拔剑自杀,结束了他可怜又可恨的一生。

《史记》记载:“高既因劫令自杀。引玺而佩之,左右百官莫从。上殿,殿欲坏者三。高自知天弗与,群臣弗许,乃召始皇弟,授之玺。”

秦二世死后,赵高将胡亥身上的玉玺摘下,佩戴在自己身上,然后前往进行朝会的大殿,准备宣布登基称帝。但皇帝不是谁都可以做的,不是凭弑君就可以解决的,还要有正统性、合法性。而赵高区区一介宦官,天下不是他打下来的,同时也不具备正统性和合法性,因此文武百官对赵高意图称帝的行为皆低头不从。

赵高无奈之下只能临时改变主意,让嬴姓王族之人子婴继位。不过赵高并没有放弃篡位的打算,为此留了一手,以六国先后都已复国,秦国掌握土地狭小为由,去除了秦的帝号,改称之前的秦王称号。

并让子婴斋戒五日后,再到宗庙参拜祖先,接受传国玉玺,正式登基继位。而赵高之所以这么安排,只是为了方便他日后篡位提前做的准备。

子婴继位,诛杀赵高

子婴虽然在赵高的拥立下继承了王位,但子婴知道,自己只不过是赵高的一个傀儡罢了,秦朝的朝政大权依然把握在赵高手中。在子婴未继位之前,早已对赵高犯下的种种罪行耳闻目睹,对赵高的为人也非常清楚,子婴知道赵高是不会让他安稳地坐在王位之上。

《史记》记载:“子婴即位,患之,乃称疾不听事,与宦者韩谈及其子谋杀高。高上谒,请病,因召入,令韩谈刺杀之,夷其三族。”

子婴不想成为第二个胡亥,便和自己的儿子,以及贴身的宦官制定了除掉赵高的计划。不过计划也比较简单:在居住的斋宫之中事先做好埋伏,然后称病不去宗庙,子婴一直推脱不去,赵高必然会亲自前来请子婴前往宗庙接受玉玺,正式继位。等赵高前来,便乘机诛杀赵高。

之后事情的发展也和子婴预计的一般无二,子婴称病不去宗庙,赵高无奈之下只好亲自去请子婴,赵高到达斋宫后,子婴的贴身宦官韩谈便乘机一刀砍死了赵高。随后子婴召群臣入宫,宣布了赵高曾犯下的种种罪孽,下令诛灭了赵高三族,并在咸阳城内示众。

为此产生了一个疑问,赵高当时已经大权在握,子婴更像是赵高的一个傀儡,那么赵高为何会被子婴轻而易举地除掉呢?

主要原因还是赵高太过于大意,而大意的背后也正是源于赵高大权在握。赵高当时身居丞相高位,是百官当中权力最高者;其次赵高的弟弟赵成是郎中令,掌管秦宫中的宿卫警备工作;最后赵高的女婿阎乐是咸阳令,掌管京师咸阳和京畿京畿40余县,可以说咸阳城内和京畿之地所有的军事力量都掌握在赵高手中。

反观秦王子婴,他虽然被赵高推上秦王之位,但却没有根基,也没有什么势力,基本上就是赵高手中的一个傀儡而已,是赵高号令天下的一个“工具人”,就类似于曹操和汉献帝的关系,因此赵高根本将没有将子婴放在眼中,也不认为子婴有能力除掉他,所以赵高对子婴这位傀儡秦王根本就不重视。

正是基于赵高的轻视,加上子婴事先做好了安排,最终子婴轻而易举地诛杀了赵高。

当时可能是这样一个场景:赵高听闻子婴称病不肯前往宗庙,便亲自去请,心想斋宫之中有自己人守卫,加上身边带了侍从和护卫,心中并没什么什么顾虑。当赵高进入斋宫,上前探视子婴时,就被事先埋伏好的宦官韩谈显身乘机用刀砍死。

赵高死后,身边的侍从和护卫也失去主心骨,虽然子婴只是赵高的傀儡,但子婴毕竟是秦王,这些人心中并不敢弑君。同时子婴上前宣布不追究他们的责任,于是大家默认了赵高以死的事实,之后子婴又派人处死了赵高的弟弟赵成和女婿阎乐,掌握了朝政大权。

结语:

赵高虽然掌握朝政大权,也掌握了咸阳城中的守备力量,但正是因为这种大权在握的感觉,让赵高越发地膨胀起来,因此赵高连皇帝胡亥都不放在眼中,以至于后来发动政变逼死了秦二世。而子婴只是他无奈之下推上王位的一个傀儡,赵高更加不会将子婴放在眼中。

为此,子婴只是用了一个简单的计策,便轻易地除掉了赵高。同时赵高之前犯下的种种罪行,祸及了天下百姓,群臣不敢反对赵高,只是慑于赵高的淫威。在赵高弑君自立为帝时,也被百官以无声的反抗,粉碎了他的皇帝梦。子婴诛杀了赵高,是大家乐得其成的一种结果。

文/历史紫陌阁

回味更多历史,下期更精彩。

欢迎大家的关注和点赞,谢谢大家的支持。

本文声明原创,文中配图来源网络,侵删。

更多文章

  • 诸葛亮最不光彩的一次胜利,为生擒此勇猛女将,派出蜀汉五位上将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诸葛亮生擒姜维,诸葛亮最惨烈的一败,诸葛亮比较出名的战役

    可能很多人对于祝融夫人不是很熟悉,不过对她的丈夫应该非常熟悉,那就是孟获。由于被诸葛亮七擒七放,所以孟获已经成为了诸葛亮确实具有高超智慧的实力人证,因此还成就了一个成语“七擒孟获”,在孟获第五次被擒拿又被放回以后,由于实在无法可施,难以应对诸葛亮的智慧,于是独自回家长吁短叹。此时他的妻子祝融夫人听到

  • 吕后残杀韩信时,他临死前撂下一句狠话,为何让刘邦脊背发凉?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他是被刘邦的妻子吕后,将他装于布袋中,然后悬于梁上让宫女用竹签活活刺死的!不过,吕后残杀韩信时,他临死前撂下一句狠话,刘邦听后却脊背发凉,这是为何呢?要论韩信的战功,整个大汉,可以说已经没有人比他更多了!汉朝的天下几乎绝大部分都是韩信打下的。就连历史上有名的楚霸王项羽,也在“四面楚歌”声中被韩信砍下

  • 曹操“糊里糊涂”收下一养子,多年后成司马懿与诸葛亮共同的克星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曹操被诸葛亮算计曹操会说些什么,曹操司马懿诸葛亮的关系,司马懿曹操典韦能组盾吗

    三国时期最为著名的养子显然就是吕布,他本来认董卓为养父,但是最后却又亲手杀掉了董卓,因此而为世人所不耻。而那一个时代最为著名的养父,则显然是曹操,因为曹操比较喜欢那一些已经有过生育的女子,所以他也莫名其妙地就有了很多的养子,最出名的是是秦朗、何晏、还有曹真。 曹真的出身在不同的史料中有不同的记载

  • 中国古代的五大智者:诸葛亮仅居第四,他才是名副其实的第一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古代历史名人诸葛亮,中国最著名的聪明人诸葛亮,历史上名人评价诸葛亮

    第五刘伯温刘伯温出身于一个小地主家庭,在追随朱元璋之前,他更加为人所知的身份是一个读书人,事实上所有的智者都是读书人。在民间传说中,刘伯温是一个能够呼风唤雨,寻找龙脉,镇压妖邪,知道过去五百年未来五百年的“半仙”般的人物,但事实上并非如此。他真实的功绩应该在于帮助朱元璋,制定了完整详细的灭元战略,并

  • 刘备靠摆地摊卖草鞋来养家糊口?并非如此,他的真实职业很是威风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对于刘备来说,他尽管没有实现自己年少时候的理想,但是却也绝对称得上是不负此生。刘备出生于161年,他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人,刘胜是汉武帝刘彻的异母兄长,凭借有一百二十多个儿子成名。等传到刘备这一代的时候,刘备家乡姓刘的人,基本都是刘胜的后人,可见这个“中山靖王之后”的含金量也不是很高。不过含金量再

  • 借刀杀人:曹操为什么在赤壁大战之前连斩大将,是周瑜的功劳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赤壁一战后谁被派去劝降周瑜,曹操中了周瑜之计斩了谁,小乔周瑜赤壁吻戏视频

    “太快了,真如同白驹过隙啊”,曹操只是盯着酒杯里闪烁的灯火出神了一下。一想起当年手握七星宝刀发抖的自己还真是让人不由得发笑啊。这么多年来好像是一直在马背上来回奔波,从青州到幽州,最后还连乌桓、西域这么远的边塞之地都一同去了,一想起来真是怅然如同一场大梦啊。▲老版三国曹操剧照这么多年多少英雄豪杰如同风

  • 诸葛亮一生犯的三大错:错信一人,错选一人,错娶一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诸葛亮一生犯的错,诸葛亮一生犯错的5大错误,诸葛亮一生不该犯的五种错误

    错信一人错信的那个人就是马谡,马谡是马良的弟弟,马良在世之前一直很受诸葛亮重视,被称为白眉马良。只可惜马良死得早,出于对马良的感情,诸葛亮对他的弟弟马谡也总是多加提携,马谡虽然战争经验不多,但熟读兵书战策,理论知识丰富,被诸葛亮带在身边学习。在选定镇守街亭人选的时候,诸葛亮想到了马谡,总体来说街亭易

  • 康熙传位给雍正时,难道他不担心手握重兵的胤禵会造反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胤禵剧照)那时候,雍正的敌对派、十四皇子胤禵正作为抚远大将军,在新疆、西藏一带和准噶尔部交战。当时胤禵手握重兵,坐镇一方,是一个非常大的威胁。康熙在颁布遗诏的时候,难道没有考虑这一点,没有担心胤禵因为没有获得皇位,心生不满,提兵造反吗?其实,关于雍正继位的情况,可以称得上是千古之谜。后世的专家学者

  • 清朝12位皇帝,都不是省油的灯,个个都有不少荒唐事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清朝十大最窝囊的皇帝,一句话总结清朝12位皇帝,清朝哪一个皇帝最昏庸

    首先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努尔哈赤的功业倒是没什么可吐槽的,但是他对自己的女儿的做法,却很让人受不了。爱新觉罗·穆库什是努尔哈赤的第四个女儿,一生中曾有三段婚姻,都是由努尔哈赤做主的。她的第一段婚姻,是和乌拉国主布占泰结为夫妻,第二段婚姻,是与后金开国元勋额亦都成婚,第三段婚姻更可怕,是与额亦都的第八子

  • 她出身低微,却成为乾隆第一个临幸的婢女,死在乾隆登基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乾隆81岁临幸79岁的谁,乾隆一生最惨的妃子,乾隆后宫唯一死于难产的妃子

    要说起乾隆最爱的女人,很多人认为是富察皇后,然而富察皇后只是乾隆的挚爱,却不是第一个女人,要说起乾隆的第一个女人,此人就是哲悯皇贵妃。哲悯皇贵妃,本姓富察氏,她的出身并不高,满洲正黄旗包衣管领下人,佐领翁果图之女,因为出身低微,富察格格最开始是以“试婚宫女”的身份进入宝亲王府的。“试婚宫女”是清朝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