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亮家书: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家书: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982 更新时间:2023/12/4 15:35:05

诸葛亮(公元181-234年),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发明家。

公元197年,诸葛亮十七岁,便开始了在南阳一带的“躬耕”生活。公元207年,诸葛亮二十七岁,这一年,他遇到了生平最大的贵人—刘备“三顾茅庐”。后来诸葛亮在《出师表》提及这段往事:“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诸葛亮生诸葛瞻的时候,年四十五;诸葛瞻一岁时,诸葛亮又开始北伐中原;去世时,儿子诸葛瞻年仅八岁。可以用来教育的时间实在太短了,所以,临终才写下至今仍被传颂的家书《诫子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此外,诸葛亮还留下了一封写给外甥的《诫外生书》,“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诸葛亮有两个姐姐,一个嫁给襄阳名士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诸葛亮非常敬重庞德公,多次上门求教,甚至,“独拜床下”,“跪率益恭”。后来,庞德公也十分器重诸葛亮,称之为“卧龙”,称其侄庞统为“凤雏”;另外一个嫁给中庐县(今湖北南漳县)蒯家大族蒯祺,他的这位姐夫在争战期间,被蜀将孟达的部队所杀。诸葛亮的二姐所生子叫庞涣。诸葛亮的《戒外甥书》就是写给他的。诸葛亮在信中,教导他该如何立志、修身、成材。

诸葛亮早年无子,要了兄长吴国重臣诸葛瑾的第二个儿子诸葛乔为养子,诸葛乔在二十五岁时去世。诸葛亮唯一的亲生儿子诸葛瞻,在绵竹关和长子诸葛尚一同战死,诸葛瞻的次子诸葛京活了下来。蜀汉灭亡后,诸葛京迁徙到河东,被授予郿县县令的职位,后来,做到了江州刺史的位置,之后,史书就没了诸葛家族的记载。

直至公元1992年,浙江兰溪诸葛村发现《高隆诸葛氏族宗谱》,诸葛亮的后裔才浮出水面。据家谱记载,自宋代以来,诸葛亮后裔一直生活在浙江建德及兰溪一带,有八千余人,多是诸葛亮的第四十九代和第五十代孙。其中,比较有名的就是诸葛村,村中建筑格局按"八阵图"样式布列,一如千百年流传的"功盖三分国,名称八阵图"的名篇。

在白竹村和姜衙村,诸葛亮的后裔和姜维的后裔比邻而居,和睦共处几百年。诸葛亮后人把诸葛亮著作的《诫子书》作为家训,另有《诸葛氏集义堂家训(七条)》和《诸葛氏家规》作为指导。在严格的家族规定下,明清时期,诸葛村出过进士五人、举人十一人,正途出身的官吏五十多人。其中,知县十三人,京官及州(府、道)官十人。

诸葛亮教育外甥,外甥庞涣曾官至郡太守;诸葛亮教育儿子,儿子与长孙双双战死沙场。作为诸葛亮唯一的嫡亲儿子,诸葛瞻在才能无法与其父相比,但是在气节上,以身许国,在蜀汉灭亡时,留下悲壮的一笔,丝毫没有堕落武侯的名声。

此前,诸葛亮和哥哥诸葛瑾通信,认为诸葛瞻比较聪明,但是怕过于早熟,成不了大器,幸好诸葛瞻也算争气,有一定书法绘画才能,十七岁时成为驸马,随即踏入仕途,任羽林中郎将,先后担任射声校尉、侍中等。次孙诸葛京官至刺史,近年发现的《高隆诸葛氏族宗谱》中,明清两代诸葛氏也培养出了不少优秀人物。

诸葛亮本来耕读出身,刘备三顾之地为其耕读之所,这段自十七岁起的耕读经历,对其成长应有较大影响。《诫子书》《诫外生书》固然在家训史上享有名声,然而,通读下来,只是侧重于方向上的修身之气节,对于如何处世,如何传家,并无具体的指引,这点与后世诸多同样有耕读经历的名相重臣,在家训中明确“耕读传家”,然后指引了家族持续时间更长的辉煌颇有不同。

一个家族,是否能出现长时间的辉煌,固然有着运气等诸多因素,家训的内容、传家的具体方法,是否也是其一,则有待深入研究了。

(本篇完)

更多文章

  • 三国志曹操传,分析一下曹操手下的6大废材,曹洪独领风骚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三国志曹操传十大隐藏武将,三国志曹操传火烧赤壁人物站位,三国志曹操传最厉害武将

    三国时期,曹魏帐下的精兵强将多不胜数,即使强如蜀吴,在人才方面也不能与曹魏比肩,这一点越到三国后期越能看出其中差距,也正是因为人才鼎盛加上国力强大,曹魏一直压着蜀吴一头,以至于后期曹魏即使动荡不安,蜀吴联合也没有占到多大便宜,便宜的只是司马一族三国志曹操传中设定也大抵如此,曹操手下武将文官能力明显高

  • 一人竟能有三处墓地:头枕洛阳、身卧当阳、魂归山西,关羽太神奇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关羽墓地奇闻怪事,陕西关羽墓地图片,历代关羽墓地

    在众多三国人物中,相信有一个人大家都非常的敬佩和喜欢,这个人就是关羽。特别对这位名扬千秋的名将一世英名最后却落得身首异处感到叹惋。所以,很多人就非常关心,关羽最终的归宿到底在何处?他的尸骸又安葬在哪里?现今,全国现有三处关羽陵墓:一是、关羽故里山西解州衣冠冢,称为关庙;二是、河南洛阳厚葬关羽首级处,

  • 曹操想独揽大权,但最怕这个人,却又不敢杀掉此人,为啥?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统一了中国的北方,实行了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维持社会的秩序,曹操也写过很多诗,通过诗歌、散文来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曹操是一个机智精明的人,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很多人对曹操的印象都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想要做大做强,他是一个特别强势的人,但是就是这样天不怕地不怕的曹操,也拥有一

  • 为何张辽八百精兵能打懵孙权十万大军?曹操两大军事部署大有玄机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张辽大破孙权十万大军,孙权vs张辽,曹操收服张辽谁最厉害

    张辽一波冲击打得孙权晕头转向,肝胆俱裂,在撤退途中还差点被张辽抓住了,“辽率军追击,几获权”,打到孙权产生心里阴影,后来听说张辽生病了,孙权仍然告诫部下“张辽虽病,不可当也,慎之。”可为什么孙权的十万精兵如此不堪一击,被数量远少于己方的张辽军队打得毫无招架之力呢?在以往的历史中,都将合肥保卫战的目光

  • 曹操不杀掉刘备,只是为了让别人来投奔自己?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刘备曹操对话,刘备骗走曹操5万兵马是哪一集,曹操带着儿子曹冲去拜访刘备

    曹操画像在学爸看来,这或许是原因之一,但却不是主要原因。从文的方面看,当时曹操已有荀彧、程昱、郭嘉和刘烨四大谋士,此时杀了刘备,曹操照样有人可用。至于许攸和贾诩也决不会因为曹操杀了刘备就不投靠他,许攸当时已经被袁绍给搞进大牢了,他不投靠曹操就只有死路一条,何况他和曹操还是老相识呢。贾诩就更不用多说了

  • 三国第一武将,以1敌6不落下风,许褚典韦联手都不是其对手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三国最强武将许褚,三国许褚详细资料,许褚和典韦谁的武力强

    被赞誉最多的应该是关羽无疑了,关羽的英雄事迹也非常的多,比如杀颜良斩文丑,过五关斩六将,以及单刀赴会,水淹七军,包括人尽皆知的刮骨疗毒都可以怎么关羽是条真汉子,是三国中很厉害的武将,但要说关羽是三国中最厉害的武将显然很多人都不服气。拿同阵营的赵云来说,武力值就绝对不次于关羽,赵云的英勇事迹也很多,最

  • 诸葛亮双腿完好,为什么行军打仗时,却总爱坐在轮椅上?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诸葛亮双腿健全为啥要坐在轮椅上,诸葛亮死前一直在打仗吗,诸葛亮四肢健全打仗为啥要坐轮椅

    后来有刘备听闻他的才学,有了三顾茅庐的佳话,请出了诸葛亮,联合东吴孙权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了三国鼎足之势。诸葛亮不仅在文学上颇有造诣,而且还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多次行军打战,亲自上阵。然而在书中以及影视剧中,他总是坐在轮椅上,《三国》中并没有关于他腿部受伤的过多描述,并且他是可以走路的,为

  • 张飞多次挑衅吕布却安然无事,其实是因为吕布怕了他这一条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吕布为什么忌惮张飞,张飞吕布二番战视频,吕布大战张飞完整版

    吕布号称“飞将”,他的武功在三国也是数一数二的,在三国中还流传着一句话“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也看得出来吕布这个人的优秀程度。话说这么厉害的人,为什么每次见了张飞,就变得有些怵头了呢?也不施展自己的武艺,而是能走就走,能不打不就打。难道是他自知打不过张飞?事实可不是这样,其实吕布并不是害怕张飞武艺高

  • 曹操如果在华容道被杀,天下大势将何去何从?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如果曹操在华容道被杀会怎么样,曹操为啥败走华容道呢,曹操的华容道视频

    后关羽为孙权所杀,人头交由曹操,曹操为其塑木制身体。当然这都是后话。曹操若死,曹丕必然篡权,其雄才大略不逊当时周公瑾,依然有如云猛将、如雨谋士护驾,且当时魏国土地仍占中原大部,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吴国虽能夺几座城池,但尚不能消化偌大的魏国。魏国必得喘息之机,倾力抗吴。吴因赤壁战后疲敝,也需休整。此后数

  • 三国最后的17年,演义没写,但却很精彩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三国演义最令人深思的故事,三国演义里最精彩的故事情节,三国演义中的三国最后怎么了

    先是吴国陆抗率军西向,希望从永安下蜀地,想要实现当初吴国第一代君臣(孙权和鲁肃)的二分天下之计,却被蜀汉名将罗宪阻挡,没能实现。紧接着,吴国谨守疆土。而司马炎上位后,迅速禅魏为晋,立志灭吴,以羊祜镇荆州,司马伷镇徐扬,王濬镇益州,三面钳制吴国。272年,司马炎等到了难得的机会,吴西陵督步阐投降。西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