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作为明朝最后一位帝王,勤于政务,生活节俭,按理说就算被人攻下京城,也会离开,等待东山再起。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且明朝坐拥两个首都,应天也有完整的官员体系,且毗邻江南水乡,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有着东山在起的一切条件。
17世纪初,李自成带兵东进,仅一月有余,就攻入京师,这是崇祯皇帝意想不到的。明朝臣子为一己私欲,即使家产富饶,也不愿交出充当军饷,明朝官兵投降者无数。在加上古时消息传递的慢,等到崇祯皇帝得到大军溃败的消息时,一切为时已晚,大敌当前,一朝天子一朝臣,显然自缢更有尊严。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后代皇帝严记先皇所说,皇帝没了,再立一个,坚决抵抗。后代皇帝也是坚决无法违背的,违背了就相当于承认自己没有做皇帝的资格。而崇祯皇帝是自诩为明君,为大明的延续立下大功劳的人,是不敢也不屑去南迁的,不会被人耻笑违背祖训的。就算有逃跑的条件,臣子也不敢提,就连与李自成议和,都被人诟病,会被人指责不顾江山社稷,臣子安危,更何如南迁。皇帝一跑就算能到南京,也可能失去民心,只能被逼以死明志。
历史上,宋高宗也被迫南迁,但宋朝没有君子死社稷的说法,江南乃人家家后备力量,自己家后花园,想去就去,民心和忠臣全部随行,军力还算强横,积极抵御金军南下,岳飞等名将不穷,大臣拥立皇帝立功。可崇祯皇帝生性多疑,明明派人带兵,却撤掉军队,让大将不得不战死沙场,有名将而不用。历史上被逼逃离京城,四处躲窜的皇帝还有唐玄宗,由长安西行入蜀,但唐玄宗时期只是内忧,虽有反动派,但国内还有一大批人愿意帮助唐玄宗,只要他愿意处死杨贵妃,危机也终能度过,而且唐朝国力空前绝后,经得起战乱的消耗。
崇祯皇帝已经是明朝末年,官员贪污腐败,不作为,本人生性多疑,虽勤政但却做不到用人不疑,再多的忠良死杰也没用,久而久之,有能力的人才也不想站出来为其效力,再加上清军入关,内忧外患,举国萧条,他又如何去跑,跑向何处呢,世间哪还有他立足之地,只有以死明志,不做亡国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