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雍正皇帝驾崩后,为何不敢与康熙同葬,反而违背祖制另建清西陵?

雍正皇帝驾崩后,为何不敢与康熙同葬,反而违背祖制另建清西陵?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274 更新时间:2023/12/6 7:15:12

中华文化传承几千年,历代封建王朝,皇帝驾崩以后,一般都是子随父葬的制度,就是说皇帝死后,要跟祖辈葬在一起,然而清朝的皇帝当中,因为雍正皇帝违背了这一潜规则,而也就出现了清朝墓葬分为清东陵和清西陵的格局,雍正皇帝为何不和康熙皇帝葬在一起呢?

顺治18年,清王朝开始着手建造清东陵,地点选在今天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西北30公里。占地面积约80平方公里,是中国现如今保存最完整,布局最得体最系统的帝王陵墓群。随着清王朝不断的扩建陵墓,逐渐有15座陵园,217座牌楼宫殿。而在清东陵墓葬群当中,辈分最高位置最显赫的就是顺治皇帝和康熙皇帝。并且整个清东陵都有极其严密而系统的体系,成枝状布局。严格遵循汉族文化子随父葬的制度。而雍正皇帝则开创了清西陵,清西陵当中也葬着清朝历史上的四位皇帝,分别是,光绪,道光,嘉庆和雍正。

雍正登基第四年后,开始着手让自己的十三弟胤祥和朝廷重臣张廷玉以及工部筹办自己的陵寝,刚开始的时候,初步设置在清东陵康熙皇帝陵寝的山脚下,然而雍正就是迟迟不下旨。正在这焦急时刻,雍正命令胤祥去京师西南处山脉地区去寻找陵寝,终于在当时的易州境内的太平峪,找到一处“万年吉地”。这就是后来的清西陵所在。

而清西陵刚刚选择的时候,雍正其实不方便立即表示同意,毕竟子随父葬的制度一直存在着,自己怎么好突然下旨不跟父皇葬在一起,但是心里却对那个地方很是喜欢。而朝廷当中的大臣们,更是对雍正皇帝的心思了然于胸,个个心领神会,引经据典开始为雍正皇帝找台阶下。当时的胤祥率领众大臣对雍正皇帝奏道:

汉唐诸陵虽都建于陕西,但汉高祖、汉文帝、景帝、武帝之陵却分布于咸阳、长安、高陵、兴平等县,唐高祖、唐太宗、高宗、玄宗诸陵则分散于三原、醴泉、乾县、蒲城等地。据此典法,在易州建陵,与古礼不为不合。且遵化与易州都属畿辅之地,离京师不远,完全可以建陵。

自此以后,雍正下旨筹建清西陵。然而清西陵的位置,选定没有超过十年,雍正皇帝就突然驾崩,仅仅57岁,在政13年,而乾隆皇帝继位以后遵照父亲的遗志,将他葬在了清西陵,但是乾隆皇帝驾崩以后,并没有选择葬在雍正皇帝旁边,而是葬在了清东陵。

雍正皇帝为何另建清西陵?不与父皇康熙葬在一起,背后另有原因!

关于雍正皇帝为何选在清西陵,民间有很多的说法,由于雍正皇帝在位期间,不断的推行新政,加上自己的铁腕手段,从来都是小错大罚,比如无论无论士绅还是寻常百姓都必须一例当差,因此也得罪了很多的文人,在文人以及知识分子当中,雍正的形象并不是很好,是败坏斯文的皇帝,在他们心中,雍正皇帝一直利用血低子搞暗杀,除此以外,在当时雍正皇帝的皇位继承来路不明,很多传言康熙皇帝遗诏是传位14子的遗诏被雍正改成了传位四子。雍正皇帝民间的谣言更是多不胜数,比如,弑兄屠弟,比如将自己的兄弟骨肉进行诛杀,发配边疆,是一个心狠手辣的暴戾之君。做过这些坏事的雍正皇帝,心里也有一丝担心,因此他不敢将自己葬在父亲身边,生怕自己驾崩以后会受到康熙皇帝的痛骂指责,因此他才另辟蹊径,建造清西陵。

而到乾隆皇帝之后,乾隆皇帝为了防止后世皇帝在向他的父亲一样,从新选陵寝,因此特下兆葬之制,所有后世之孙,必须葬在清东陵或者清西陵,非东即西。如果父亲在东,那么儿子就在西,如果儿子在西,那么孙子就在东,以此类推,因此也出现了清西陵的四位皇帝。

更多文章

  • 雍正和年羹尧君臣一场,为何最后走到了人死灯灭的地步?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雍正与年羹尧的关系,雍正和年羹尧关系怎么样,雍正和年羹尧解析

    雍正在登基第四年就下令杀死年羹尧,不得不说还是下手有点快的。当年年羹尧在雍正承继大统的过程中出了很大的力,可以说他与隆科多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之后,雍正顺利继位,年羹尧又率军打败准葛尔部的进攻,为刚继位的雍正稳定了地位。但是不久之后,就将年羹尧杀死,雍正这样做的原因很复杂,简单来说无非就是年羹尧太嚣

  • 雍正奖赏士兵吃西瓜解渴,年羹尧一番话,让雍正对他动了杀心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雍正对年羹尧的态度,雍正和年羹尧谈话,雍正对年羹尧表露杀心

    历史上狡兔死走狗烹的事迹不在少数,很多英明的帝王也免不了猜忌之心。对于这类事件,一般的史学家基本都会从帝王的猜忌和小人之心出发评价事件。但是大家要知道,在封建制度下,帝王是全天下最为尊贵最有权力的人。因为帝王的权力,所以古往今来,有很多人秉持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信条,一旦具备了实力,就要开始争

  • 雍正严厉打击参与争储的阿哥们,为何却追封胤礽为和硕亲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雍正废太子胤礽,雍正怎么处理胤礽,雍正如何对待胤礽的

    (胤礽剧照)康熙去世雍正继位后,雍正封弘晳为理郡王,并把弘晳一家迁居到京郊郑家庄居住。同时改封胤礽已经去世的母亲“仁孝皇后”为“孝诚恭肃正惠安和俪天襄圣仁皇后”(从2个字的谥号变成13个字的谥号,是一种尊奉的表现)。他没有撤销对胤礽的圈禁,直到雍正二年胤礽去世。(他也没有撤销对大阿哥胤禔的圈禁,直到

  • 雍正并非真的狠心,从他对待李卫一事之中,看出他还是善待忠臣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雍正和李卫的关系,雍正对李卫最大的评价,雍正与李卫关系怎么样

    其实他信赖的也不止这一人,更有张延玉和鄂尔泰众人,可你们要是问我,他当皇帝时期,最为宠信和重视的是谁的话,那还要数李卫,说到这里,估计就有人疑惑了,按道理来讲,他身后的四位宠臣,应该都有个好结局才对,为什么唯独李大人从始至终被他善待呢?这一切还要从早前的农田改革措施开始说起,当初雍正一心想要对田地制

  • 雍正王朝中,康熙加封年羹尧,为何邬思道却让四爷看住他?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在年羹尧出行前,邬先生对胤禛提议,找个人安插在他身边。第一,年羹尧升任封疆大吏,大权在握。四川巡抚就是四川的军政的一把手,掌握生杀予夺的职权。年羹尧平时杀伐决断,做事情首先使用的是雷霆手段,这种人容易惹出祸患,提前安插亲信监视,避免到时祸起萧墙。第二,四川四面环山,易守难攻,如同国中之国。年羹尧又贪

  • 雍正为了整死年羹尧,下了多大一盘棋?五星连珠都编出来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雍正为何处死年羹尧,雍正是如何打败年羹尧的,历史上雍正怎么对待年羹尧

    康熙48年,也就是1709年他们就成了四川巡抚,那时候他还不到三十岁,康熙的这个破格提拔足以说明他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除了在科举,官场有很好的成就外,他在军事方面也很有建树,在担任四川巡抚期间,他多次率兵剿灭土匪,并且在后来击败了准噶尔一部对西藏的入侵,之后他升任四川总督兼管巡抚的职务,成了军政大权

  • 乾隆想过个大寿,还要煞费苦心搞个“听证会”,大臣同意才能办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乾隆大寿怎么过的,乾隆皇帝过五十大寿,乾隆为什么过85大寿

    于是,他搞了个类似的“听证会”。乾隆的生日是八月十三,但在五月初十,他就前往承德避暑山庄准备相关事宜,不仅国外使臣陆续到来,各地官员也挖空心思进献礼物。从七月初七起,乾隆便开始接见前来祝寿的各国使臣、宗教领袖,并观看大戏、赐宴招待,忙得不亦乐乎。所谓的明君,肯定是聪明的。对于很多事情,不但要办,还要

  • 乾隆是个画霸,常组织画师进行命题考试,但给画师的发挥空间很小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乾隆的真容被画师偷偷画下来,乾隆皇帝的绘画水平,乾隆时期会画画的大臣

    清代笔记《啸亭杂录》中载,乾隆常去宫廷画院“如意馆”看画师作画,一旦发现有人画得不好就亲自上手去教。宫廷画师全是从社会各阶层选拔的优秀人才,其中不乏周鲲、董邦达等名家,但乾隆指点他们毫不“手软”。在“画霸”乾隆的干涉下,如意馆缺少宋代画院的文人气息,画师更像画匠,完全按乾隆的意愿调整创作风格,成了妥

  • 乾隆朝北方土地比南方广阔,为何收成却少很多?资源丰富并非好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乾隆时期的土地问题,乾隆开始衰落的原因,乾隆时期的环境

    庄稼不好,责任肯定在人,那苏图把目光转向当地百姓。一番考察后,那大人发现“男妇半习嬉游,不事工作”。原来,老百姓根本没尽心尽力在地里干农活,而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嬉游”一类的寻欢作乐上了。而且,这竟然是江北地区的一大传统,“凤、庐、颍、泗等府州为尤甚”。但是,本地老百姓生活并不宽裕,也没人东跑西颠忙

  • 乾隆一共有17个儿子,却为何要将皇位传给嘉庆呢?原因其实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乾隆的儿子哪一个继承了皇位,乾隆皇帝为什么把皇位传给了嘉庆,乾隆皇帝到底把皇位传给了谁

    但雍正立自己的第四子弘历为储君本身就没有多大的争议,但是乾隆在立自己的十五子颙琰为储君就很难说得过去了。为何呢?首先从他的出生来说。颙(永)琰的母亲魏佳氏在宫中的地位很一般,自己在兄弟中既不是老大,也不是老二老三老四,而是排在了没有任何希望的“十五位”。不仅如此,他也不曾提军征战四方、更没有督官临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