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雍正临终前除掉一人,自己背上后世骂名,却让乾隆稳坐江山60年

雍正临终前除掉一人,自己背上后世骂名,却让乾隆稳坐江山60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165 更新时间:2024/2/5 5:17:48

实际上,正是由于雍正皇帝临终前解决了一人,才成功让乾隆坐稳江山60余年。而造成这件事的前因后果,还得从雍正帝即位前的那一场长达十年的斗争说起。

九子夺嫡,祸起萧墙

在雍正朝之前,封建皇权的继位制度是嫡长子继承制,皇帝执政时期就确立下来自己的即位之君,称为太子,而且告知天下,让全天下的人都知道未来的皇帝是谁。

而自雍正朝以后就变成了秘密建储制度,由皇帝写好传位诏书后,放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的背面,待到自己去世后再由内阁大臣公布继任者。

雍正之所以首创了整个制度,与他即位前的经历有关。

事情的起因在康熙47年。当时做了四十年的皇太子胤礽,对于等待即位的过程逐渐失去了耐心,变得狂妄自大,甚至在公开场合埋怨父亲康熙,让他做了四十年的冷板凳。由于太子过于离经叛道、为乱朝局,康熙便废除了胤礽的太子位。

胤礽被废黜后,太子之位空缺,于是康熙的其他八个儿子便有了夺取帝位的心思。

这几个人有的相互结党,有的单打独斗,互相斗争,尔我诈,各种手段层出不穷。最后还是雍正技高一筹,在这场斗争中获得胜利,如愿以偿的登上了皇位。这就是清朝著名的九子夺嫡事件。

而在雍正登基后,八阿哥胤禩一党还在暗中作梗,雍正为了巩固自己的皇位,对于这些曾经与自己争权的兄弟以各种借口进行打压,可知雍正的政治心术是十分强悍的。

雍正可谓是吃尽了骨肉兄弟自相戕害的苦,与此同时,他也深知,当自己的骨肉兄弟心怀不轨的时候,对于自己的统治,甚至是国家的稳定都是具有极大威胁的。

所以他登基后,作为一个皇上,同时也作为一个父亲,他决定吸取教训,甫一即位便开始为自己的下一代接班人考虑。

雍正皇帝的儿子们

为了自己暗自选定的后继之君得以稳坐江山,雍正一直暗中观察着自己的几个儿子,试图为乾隆排除兄弟阋墙之劫,而在这一过程中被雍正解决的人,正是他的第三子弘时。

雍正的大儿子和二儿子早夭,所以皇三子弘时就变成了嫡长子,同时,他也是性格最像雍正的皇子,城府极深,善于玩弄权术。

但是,由于康熙的疼爱和雍正的政治需要,坚韧踏实、极其聪慧的皇四子弘历被暗中选为继承人,雍正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对于弘历极其偏爱,让弘历培养自己的人脉,给弘历封王,为他的仕途铺路。

即使皇位的继承人已经被内定,弘时还是不服气,他认为弘历只是得到了偏爱罢了,论能力,皇位理应传给自己,于是下定决心,想要和弘历争夺皇位。

弘时开始积蓄力量,首先利用科举制度,拉拢一些新科的举子作为自己的门客;同时,广泛地结交当朝的文武大臣,利用自己的皇子身份拉拢重臣作为自己的左膀右臂。

弘时为人骜不驯,平日做事十分高调,而且还在朝廷中处处排挤弟弟弘历。他对于皇位的迫切期望就像清水里的石头一样,十分明显。

但是他的弟弟弘历却没有哥哥弘时这样引人注目,反而潜心做事,勤恳学习,对于父亲雍正安排的政事也是一丝不苟地完成,与处处张扬的弘时形成了对比。

弘时为了急切地得到地位,还和雍正的死对头,也就是九子夺嫡中雍正最大的敌人——八阿哥胤禩私自勾结。而胤禩在雍正执政初期,就对雍正施行的各种政策暗中设阻,处处妨碍。为了动摇雍正的地位,还四处散播谣言雍正继位不正。

弘时和胤禩一起勾结,对于雍正的统治产生了极大的威胁,甚至差一点将雍正逼下皇位。雍正找借口除掉胤禩后,弘时非但没有收手,反而变本加厉,偷偷组织刺客、招募死士,想要暗中谋害弘历,自己取而代之。所幸弘历得到了雍正的保护,弘时才没有得逞。

对于这样的儿子,雍正毕竟是一个父亲,起初对于种种举动只是看在眼里,稍加提醒,希望弘时可以改过自新,收敛锋芒。

而当弘时非但没有收敛,反而想要杀害亲弟弟弘历的时候,雍正看到了弘时的野心已经不可收拾,为了保护自己的继承人弘历在登基后免受之乱,也不忍心弘历即位后落得一个戕害手足的骂名。于是雍正决定自己动手,替弘历扫除这个威胁。

雍正以弘时性情放纵、行事不谨的理由将弘时圈禁。因为弘时和八阿哥胤禩勾结扰乱朝纲,雍正一怒之下将弘时过继给八阿哥胤禩,并逐出北京城;于此同时,亲近弘时的一众朋党也被打压,彻底铲除了弘时的力量。

在八阿哥胤禩被雍正除掉后,弘时仍然没有悔改,为了彻底消除这个隐患,雍正又将弘时削除了皇室宗籍。之后没过多久,郁郁寡欢的弘时自尽而亡,自此这一场风波才渐渐平息。

后来雍正病逝,弘历登上了大清帝国的皇位,凭借雍正打下的基础和铺设的路,稳坐江山60年,甚至还当了4年的太上皇,一手创造出了封建历史上最后的辉煌时代。

古语云,虎毒不食子,雍正皇帝为了保护继承人的安稳,不惜圈禁自己的亲儿子,在我们看起来是很残忍的,雍正也因此背上了杀子的骂名。

但是,都说无情最是帝王家,为了维护政局的稳定,为了江山的稳固和延续,雍正不得不这么做,而这背后的辛酸,我们又何尝能知晓呢?

更多文章

  • 张之洞训练新军,一天阅操时骑了一匹老马,踯躅而行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张之洞个人资料,张之洞的故事,辛亥革命张之洞

    张之洞早年是清流派首领,后成为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张之洞在京时,有次逛琉璃厂,看见一个古董店前摆着一个巨瓮,颜色陈旧,形状古怪,上面还刻着一些模糊不清的古老文字。张之洞左看右看,频频点头,于是,问店家这东西卖多少钱,店家说,那是某位大臣家里的物品,

  • 清朝一女子效仿花木兰从军,结果没多久就怀孕了,结局很凄惨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花木兰是多少岁从军,花木兰从军的真实故事,民间故事花木兰代父从军

    所以在战争年代诞生许多出一些像花木兰、穆桂英等脍炙人口的巾帼英雄,她们很好地诠释了什么叫做“巾帼不让须眉”。生活在太平盛世下的我们当然无法去效仿和体验这样名动历史的行为,而在晚清的时候,却真的有一位奇女子陈氏,抓住了封建王朝的尾巴冒充男儿身去行军打仗,还博得一身功名,可她后来的结局却差强人意。破笼之

  • 他是清朝首位太子,被努尔哈赤下令处死,后代出了两位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清朝努尔哈赤有几个皇后,清朝第一位皇帝努尔哈赤,被努尔哈赤处死的皇子

    满洲少年初露锋芒褚英是努尔哈赤原配佟佳氏,所生的长子(嫡长子),四岁时便失去了母亲,跟随父亲努尔哈赤在战场上奔波。当时,努尔哈赤经常遭受仇人的追杀,有一次,努尔哈赤被包围,迫不得已,他便将东果格格、褚英、代善三个儿女藏于板柜之底,如此,褚英姐弟三人才逃过一劫。不过,正是这种战场上的刀光剑影,却培养了

  • 慈禧一生只写了1首诗,却被编入教材,大家至今耳熟能详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慈禧一生写的一首诗,慈禧一生写了多少首诗词,慈禧一生作了哪些诗

    她的一生,和晚清的覆灭历史紧密相随。后人在提及慈禧时,也往往习惯从她的功过入手,评价她的作为对整个历史进程的影响。但鲜少有人知道的是,如今一句人们耳熟能详的诗句,正是出自这位慈禧太后之手。或许这位在前朝呼风唤雨的铁腕女性,也曾有过柔情的一面。年少入宫,初露头角慈禧是满洲镶蓝旗人,本姓叶赫那拉氏。咸丰

  • 年羹尧有个儿子躲过一劫,后代藏在甘肃金塔一村子,已有300年?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年羹尧在青海的后代,年羹尧的后代住什么地方,年羹尧有几个孩子

    这其中,四阿哥的包衣奴才年羹尧,因为阻碍了十四阿哥带兵进京,为雍正皇帝立下了大功。在此后的几年中,深得雍正宠信。但是,年羹尧的结局也是最惨的,雍正继位的第三年,被赐自尽而死。年氏后人流落四方,其中一支,辗转多年定居甘肃,是为现在的金塔年氏。胤禛登基时的血雨腥风康熙六十一年冬,老皇帝离世于京西畅春园。

  • 薛宝钗到底是什么病?曹雪芹讲得很委婉,脂砚斋一语揭开她的丑相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的社会属于封建男权社会,那个时代的女子只有很少的权力,更多的时候,是作为男人的附庸而存在。正是因为这样的社会形态,因此古代的很多文学作品等基本上都是围绕着男性打转,很少有专门描写女性的小说,除了关汉卿的《救风尘》以及清朝曹雪芹的《红楼梦》等,基本上就很少有着墨的了。其中,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

  • 三位有功之臣,被雍正杀了两个,唯独他却深得皇帝信任!这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雍正一共杀了几个兄弟,雍正最信任的小人物,雍正杀了几个重臣

    隆科多和年羹尧对雍正来说都是有功之臣,一个有拥立之功,一个有平叛之功,而且都是康熙所器重之人,但两个人都居功自傲,不断发展自己的势力,这对皇帝来说是危险的信号,为了巩固帝位,雍正不得不进行大清洗,杀了年羹尧和隆科多。但是同样是有功之臣,还是三朝元老的张廷玉却能安然无恙,这究竟为何?张廷玉是汉人,在康

  • 苏麻喇姑是孝庄身边的侍女,她做了什么,死后被康熙以嫔礼厚葬?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苏麻喇姑与孝庄,孝庄和苏麻喇姑是一个朝代的吗,孝庄和苏麻喇姑有什么关系

    苏麻喇姑最初是以出众的容貌,担任了孝庄的侍女,当孝庄与皇太极联姻时,苏麻喇姑已经成为了孝庄身边很重要的一个得力手下,孝庄嫁给皇太极以后,她的地位并不稳固,苏麻喇姑凭借着自己的努力,掌握了满语,还写了一手漂亮的满文,作为孝庄的侍女,她将府里上下打理的井井有条,以至于孝庄对她信任有加,经常让她做一些更重

  • 苏麻喇姑与康熙什么关系?为何她的葬礼按嫔妃规模办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康熙的葬礼,苏麻喇姑与康熙的关系,麻喇姑和康熙是什么关系

    首先出场的这位女子便是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她是康熙的亲生母亲,想当初顺治帝最宠爱董鄂妃,所以对孩子的陪伴时间很短,而年少的康熙因为不幸染上天花,不得已出宫被隔离起来养病,身边只有乳母陪伴,因此康熙少年时期缺乏父母的陪伴,在顺治死后,佟佳氏也在不久以后去世,这让本就没有享受到父母之爱的康熙甚是遗憾,为了

  • 被误解的伐字:甲骨文改写认知,难怪金文中不说“武王伐纣”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伐字的甲骨文解释,伐的甲骨文怎么写图片,纣甲骨文怎么写

    比《国语》更早的文献或考古资料显示,当时说的是“武王征商”或“武王克商”,而不是我们熟知的“武王伐纣”。比如,著名的《利簋》青铜铭文记载:“武王征商,唯甲子朝(早晨),岁鼎克昏辰,夙(日出)有商。”古人写书,惜字如金,每一个字都有深意。那么,为何周初金文中说“武王征商”,而不说“武王伐纣”或“武王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