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被误解的伐字:甲骨文改写认知,难怪金文中不说“武王伐纣”

被误解的伐字:甲骨文改写认知,难怪金文中不说“武王伐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708 更新时间:2024/1/4 18:16:16

比《国语》更早的文献或考古资料显示,当时说的是“武王征商”或“武王克商”,而不是我们熟知的“武王伐纣”。比如,著名的《利簋》青铜铭文记载:“武王征商,唯甲子朝(早晨),岁鼎克昏辰,夙(日出)有商。”

古人写书,惜字如金,每一个字都有深意。那么,为何周初金文中说“武王征商”,而不说“武王伐纣”或“武王伐商”?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与“伐”字被误读有关。

首先,周人为何说“征商”或“克商”,背后有何政治意义?

所谓征字,本义是征讨,最早始见于甲骨文,因此“征商”是征讨殷商政权之意。

所谓克字(见下图),就是战胜,最早始于甲骨文,因此“克商”是战而胜之的意思。

也就是说,先有武王征商,后有武王克商。

根据相关史料(包括出土的)记载,周人出兵时打出的旗号是“武王征商”,但在战前宣誓动员时,周武王却将矛头对准了纣王,宣读了纣王四宗罪,牧野之战后,周人称之为“武王克商”。

这里存在一个疑问:周武王在出师名义上选择的是“征商”,但在战前宣誓上,却没有说商朝坏话,而针对的是纣王,既然如此,为何不说“武王征纣”?

原因很简单,如果将周武王起兵旗号定位在“征纣”,那么击败纣王之后怎么办:让商朝继续存在,扶持一个商人继任王位?“征纣”的旗号,会留下很大的政治隐患。

从政治利益最大化上看,当时商朝摇摇欲坠,周人胜算极大,武王最有利的政治旗号,无疑是“征商”,直接推翻商朝统治,故而当时不说“征纣”。

至于名义上“征商”,宣言上却是“征纣”,背后逻辑是因为纣王有罪而征商。

其次,从伐字上看,周人当时不太可能直言“伐纣”。

问题在于,既然周武王目标是商人政权,那么为何不说“伐商”,而说“征商”?这与当时伐字本义密切相关。

所谓伐字,由人与戈组成,从古至今没有什么大变化。单看构成的偏旁,大致可以理解为战士携带兵器戈出征。比如,许慎《说文解字》认为“伐”的构型像人执戈,然后去攻打敌人,即“从人持戈”。按照许慎的解读,“武王伐纣”的意思,就是周武王征讨纣王。

然而,甲骨文出土之后,人们发现许慎严重误解了这个字,因为“伐”的本义是杀人,血淋淋得非常残酷。

甲骨文中的伐字(见下图),不是战士背着戈,而是戈刃部分与“人”的头部明显有穿插,即用戈割人的脖子。尤其是商代“伐鼎”中的伐字,字形表现得更为清楚。

从伐字演化上看,商代伐字“砍头”的意思尤为明显,西周春秋时已经有所减弱,战国之后变化更大,伐字中的“人与戈”分离,真正变成了“人执戈”的象形,字形上已经无法让人直观地看到血淋淋杀戮的一幕了。

因此,左丘明说“武王伐纣”,应该还是指武王杀纣王。之所以有此说法,大概与春秋时代氛围有关,当时诸侯争霸战争不断,渴望和平的文人非常讨厌残暴好战的君主,于是才有“武王伐纣”,换言之就是认可仁义的君主可以直接杀掉残暴的君主。

但在春秋之前,不管君主是不是昏庸残暴,弑君往往都是不允许的,或者说要受到社会普遍的谴责,当时还是“尊君”的时代。比如,赵氏赵盾弑君事件,其实是晋灵公先刺杀赵盾未果,然后赵盾逃亡国外途中,但还未离开国境时,族弟赵穿杀了晋灵公,之后晋国史官董狐在史册上记载“赵盾弑其君”,认为赵盾策划了弑君事件,史称“董狐直笔”。因此,当时弑君是要被钉在历史耻辱柱子上的。

再向前看,商周之交时,周武王会不会直接杀了商纣王,纣王投降或被俘的话,周武王会不会直接杀了他?以周代的政治习惯来说,直接杀的可能性不太大,那么就更不太可能赤裸裸地打着“伐纣”的旗号了。

综上可见,西周金文中不说“武王伐纣”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周武王要取商朝而代之,针对的不只是纣王,而是整个商人政权,因此金文中说“征商”;一方面伐字过于血腥,不适宜用于政治旗号,因此金文中不说“伐商”。

不过,由于伐字字形的变化,于是后世理解的“武王伐纣”,变成了周武王率兵征讨纣王,意思就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由此也可以看到,想要读懂先秦文献的难度不小,首先一个难关在于某些文字的古今意义已经发生了改变。

更多文章

  • 黄飞虎被封为东岳大帝掌管地府之后,他会怎样处置妲己的魂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黄飞虎为啥是五岳大帝掌管地府,封神榜黄飞虎为何要救妲己,黄飞虎为什么杀妲己

    之所以有此一问,自然是因为黄飞虎被妲己害惨了的缘故,黄飞虎,原殷商镇国武成王。位高权重不说,妹子纣王西宫黄妃,父亲界牌关守关大将。里里外外都有人,在殷商,也算个炙手可热的家族,原本,黄飞虎是根本不可能 造反的,可出了个妲己, 事情就完全发生了变化。他俩是怎样结仇的?纣王十七年,鹿台完工,妲己请轩辕坟

  • 雅利安人曾横扫地球,最后被商朝一个女人打败,沦落为奴隶陪葬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如今提到雅利安这个词语,更多人会认为这是对印度所有语言的一种统称。然而在公元几千年前,雅利安人却是地球上最具有战斗力的民族。随着时光的变迁,雅利安人几乎消失殆尽,但是他们的历史和那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依然被许多人津津乐道。太阳神庇护的战斗民族从印度和波斯的古代文献中我们可以发现,远古在中亚地区有一批

  • 陕西发现中国史前最大城址,距今约4000年左右,专家:夏朝都城?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陕西最早的史前遗址,西安太平村发现夏商巨型都城遗址,陕西最大城池遗址

    石峁遗址,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市高家堡镇石峁村以西的山峁上,地处陕北黄土高原的北部边缘。上世纪70年代,西北大学考古专家在山西进行考察,从民间听说关于神木石峁的传说,于是赶到石峁进行考察。经过系统的调查和考古发掘,发现了石峁城址,这是一处宏大的石砌城址,石峁遗址由皇城台、内城和外城三部分构成,总面积

  • 陶寺古墓发现“殖民”证据,揭开尧帝黑历史,夏朝建立实属意外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陶寺遗址能证明夏朝存在吗,陶寺遗址夏朝墓,夏朝跟陶寺遗址的关系

    但是,陶寺文化却和庙底沟二期文化不存在直接的继承关系。首先是庙底沟二期文化迄今为止都没有发现过任何城址,而陶寺文化却以规模空前的城址、气势恢宏的宫殿著称于世。考古发掘中也没有找到庙底沟晚期和陶寺早期有明显承继关系的遗存。其次,陶寺文化早中期流行猪骨随葬,在贵族墓葬中往往会出土猪下颌甚至整猪骨架。但整

  • 闻太师天眼早已看出妲己身份,为何却没有诛杀她?原来他另有苦衷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闻太师天眼看得出妲己吗,妲己为什么不敢诛杀闻太师,闻太师用天眼照妲己

    说到妲己是狐妖的身份,一开始还是有个人知道的,这个人就是云中子。当时他在山上采药,看见朝歌王宫中妖气冲天,想着君王有危险,就下山打算除妖。因为云中子也进不了宫,他就面见了纣王,告诉他王宫中有妖怪,让他小心防备。最后还给了他一把桃木剑,可以除妖的,但是纣王太窝囊,最后将桃木剑用火烧了,根本没有除去妲己

  • 长平之战,40万赵军为何宁被坑杀也不反抗?471年后曹操透露玄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长平之战40万赵军被杀是怎么杀的,长平之战赵军被围在什么地方,长平之战赵军有突围之力吗

    据《史记》记载:“秦人围赵括,赵括以军降,卒四十余万皆坑之”。长平之战3年后,白起被秦昭王赐死,在临死前,白起曾感叹道:“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司马迁父子生活的年代距长平之战仅仅过去100多年,可以见到西汉官方收藏的先秦史料,所以,后世在记述长平之战时,都以司

  • 那些不可思议的历史冷知识:纣王并非暴君,被做成腌肉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上纣王真是暴君吗,历史上的纣王到底是不是暴君,历史上最真实的纣王

    一、被鼎砸死的秦武王大家印象里的皇帝都是怎么死的?老死的?征战到时候在战场上死的?还是权谋中让自己的妻子儿子害死的?这些都十分有可能,大家也在各种影视剧中见识过了,然而,就有这么一位皇帝,他居然是被鼎砸死的,他就是秦武王嬴荡。秦武王伐周时,看见周王室里有九个鼎,听说有鼎以来就没有人举得动过。好胜的吾

  • 都知道扫帚星晦气,为何姜子牙偏偏封给了妻子?他就这么恨老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扫帚星女人的表现,姜子牙和扫把星的典故,姜子牙媳妇为什么被封为扫把星

    众所周知,众神名单的配额已经设定,共有35位神。姜子牙本来想把最好的留给自己。但是武成王黄飞虎巧妙地拖到了最后,姜子牙别无选择,只能将自己的那个让给黄飞虎。最终导致姜子牙自己没了位置。但好在元始天尊感念其功劳。让他当了个灯头神,无论他走到哪里,众神都必须暂时让位于他,贡品让他先享有。姜子牙之所以将妻

  • 新诸侯国们的江湖,跟燕哀侯无关,跟燕国也无关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燕哀侯女儿跟姬牢啥关系,姬牢为什么害燕哀侯,燕哀侯女儿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燕哀侯。故事发生的时代大约是春秋伊始,在这个时代里当年西方的虢、虞等国相继没落,诸侯政治迎来东方的黄金期,周天子的迁都洛邑为东方诸侯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这个时期开始成为“纷争时代”。周天子无法干预诸侯政治,政治动乱似乎找到了一片沃土。最早开垦这片沃土的正是郑国,只可惜当年的齐

  • 齐桓公的大国战略,不灭一国而制衡天下,多像今天的美国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春秋霸主齐桓公,齐桓公的称霸之路图片,齐桓公到底有多强大

    主笔:闲乐生公元前681年,齐国在柯之盟彻底让鲁国归服后,曹国和卫国也纷纷跟随大势,投入了强大齐国的怀抱,现在只有宋国和郑国两个中原大国没进入齐联盟体系了,宋国实力与齐国相差无几,自然不肯轻易就范,而郑国在强大楚国北进的压力下,不得已归服了楚国,自然也不肯给齐国好脸色。毕竟楚国距离更近,这是近在咫尺